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40)
2023(14426)
2022(12254)
2021(11021)
2020(9143)
2019(21039)
2018(20789)
2017(39803)
2016(21887)
2015(24730)
2014(25074)
2013(25091)
2012(24107)
2011(22137)
2010(22431)
2009(20711)
2008(20405)
2007(18513)
2006(16532)
2005(15220)
作者
(66247)
(55540)
(55392)
(52518)
(35396)
(26876)
(25363)
(21701)
(21095)
(19820)
(19085)
(18720)
(17884)
(17844)
(17263)
(17230)
(16748)
(16468)
(15985)
(15967)
(14196)
(13888)
(13499)
(12776)
(12624)
(12451)
(12450)
(12308)
(11399)
(11161)
学科
(113106)
经济(113004)
管理(57090)
(52694)
方法(40019)
(39726)
企业(39726)
数学(35079)
数学方法(34735)
地方(31206)
中国(29907)
(28468)
(23860)
业经(22558)
(20935)
环境(19624)
农业(19602)
地方经济(17734)
(17583)
贸易(17569)
(17535)
(16844)
(16257)
金融(16254)
(15976)
(15775)
银行(15740)
(15196)
(15189)
理论(13760)
机构
学院(322141)
大学(321785)
(139676)
经济(136670)
研究(120240)
管理(116869)
理学(98654)
理学院(97335)
管理学(95719)
管理学院(95092)
中国(90428)
科学(74311)
(70519)
(63062)
(61329)
(57682)
研究所(57067)
中心(54225)
(51237)
财经(47830)
业大(47785)
(45719)
北京(45349)
师范(45282)
农业(45121)
(43213)
经济学(43169)
(42932)
(40616)
经济学院(38632)
基金
项目(206781)
科学(160892)
研究(152165)
基金(145761)
(127380)
国家(126288)
科学基金(105975)
社会(95453)
社会科(90338)
社会科学(90311)
(82968)
基金项目(77189)
(69837)
教育(68621)
自然(66336)
自然科(64637)
自然科学(64618)
自然科学基金(63394)
编号(62261)
资助(59562)
(51297)
成果(51117)
重点(47568)
(44948)
课题(44604)
(42106)
发展(41259)
(40595)
创新(39580)
科研(39247)
期刊
(166809)
经济(166809)
研究(100322)
中国(69418)
(52557)
学报(49971)
(47013)
科学(46673)
管理(41683)
大学(36928)
教育(36003)
农业(35830)
学学(34495)
(31245)
金融(31245)
技术(29531)
经济研究(26661)
业经(26188)
财经(23484)
问题(21971)
(20410)
(19733)
技术经济(17918)
资源(17078)
(16698)
统计(16575)
图书(15878)
世界(15525)
商业(15212)
(14806)
共检索到504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久文  姚鹏  
运用2012年中国新疆的数据,从低碳产出指标、低碳排放指标、低碳消费指标、低碳资源指标、低碳支撑指标、经济发展指标6个方面对新疆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利用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分析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分析结果显示:(1)新疆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2)各省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呈现出从东南沿海向西北逐渐递减的规律,其中山西、内蒙古、宁夏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差,而东南沿海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颖  
在全面推进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如何构建出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以综合反映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效率、效果,及时修正区域低碳经济的战略途径,是亟待突破的一个重点问题。本文利用2010年湖北省12个城市的统计数据资料,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其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基本情况进行实证分析,进而得到了影响以上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主因子和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排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董锋  龙如银  
首先利用DEA方法设计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指数对江苏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三大经济区域苏南低碳经济发展最好,苏中其次,苏北最低。然后基于低碳经济发展指数对江苏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相关分析,聚类结果显示低碳经济发展较好地区为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宿迁;收敛分析表明江苏各区域低碳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变大趋势;影响因素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对低碳经济发展为正影响,而能源强度(单位GDP能耗)对低碳经济发展为负影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潘文砚  王宗军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五因素模型框架,构建了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核主成分分析法(KPCA),对2012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低碳经济进行综合评价,并且对评价指标和评价系数进行了属性聚类分析,找出影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对核主成分分析法不能判断关键影响因素的问题进行了补充。结果显示: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表现为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南部地区高于北部地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曹炳汝  谢守红  黎晶晶  
分析和测度能源消耗与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了能源消耗与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区域差异,并从经济、产业、科技、环境方面构建了长三角区域能源消耗与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长三角地区与全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长三角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上海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要高于浙江、江苏两省。最后提出长三角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林昌  付加锋  李江苏  
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日益攀升,极端气候现象频发,引发了全球对低碳经济的研究和实践。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走低碳发展之路是一条科学发展之路。为全面认识低碳经济,该文针对低碳经济的内涵,设计了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2007年我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①不同省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总体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局部跳跃"的格局;②不同省份低碳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整体呈逐步增加的趋势;③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化的原因是能源分布、能源利用、发展水平、地理环境、消费观念、消费模式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馨  吴文恒  
低碳经济是绿色发展的重要体现,陕西作为低碳试点省份之一,更需要积极承担相应的减排责任和义务。通过5个维度构建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多角度评价陕西10个地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并对城市低碳经济的驱动因素及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陕西10个地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城市分布格局,西安与其他城市的低碳经济水平差距很大;各个驱动因素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异特征,经济子系统的得分极差最大,充分反映了陕西三大区域的经济差距较为明显;通过聚类分析,将陕西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三类,在协调度的综合影响下,城市分布呈现四个组团。在未来发展中,应当依据三大区域的特点,实行差异化的低碳发展道路。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馨  吴文恒  
低碳经济是绿色发展的重要体现,陕西作为低碳试点省份之一,更需要积极承担相应的减排责任和义务。通过5个维度构建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多角度评价陕西10个地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并对城市低碳经济的驱动因素及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陕西10个地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城市分布格局,西安与其他城市的低碳经济水平差距很大;各个驱动因素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异特征,经济子系统的得分极差最大,充分反映了陕西三大区域的经济差距较为明显;通过聚类分析,将陕西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三类,在协调度的综合影响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跃  郭秋艳  武奔  
文章从碳排放、能源消耗、经济和环境保护四个方面,构建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选取15个世界主要经济国家作为评价对象,定量分析评价了各个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福祥  盖美  张洪锦  
构建包含经济系统、能源系统、碳排放系统、技术投入系统和环境系统5个准则层及23个指标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分析评价辽宁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结果显示:辽宁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由2004年的2.87提升到2014年的3.01,由中碳偏高水平提升到中碳发展水平。沈阳、大连、丹东、锦州、营口和葫芦岛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鞍山、抚顺、本溪、盘锦、辽阳及铁岭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在此基础上,运用SBM模型测算辽宁省各市的碳排放效率,其结果与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值有较大关联。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福祥  盖美  张洪锦  
构建包含经济系统、能源系统、碳排放系统、技术投入系统和环境系统5个准则层及23个指标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分析评价辽宁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结果显示:辽宁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由2004年的2.87提升到2014年的3.01,由中碳偏高水平提升到中碳发展水平。沈阳、大连、丹东、锦州、营口和葫芦岛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鞍山、抚顺、本溪、盘锦、辽阳及铁岭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在此基础上,运用SBM模型测算辽宁省各市的碳排放效率,其结果与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值有较大关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立人,张剑平  
为了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可以选取若干反映经济水平的指标作为评价依据,如人口密度,人均耕地、人均国民收入、人均工农业总产值等。但人为地选择、确定指标难免存在片面性,或把某些有一定相关程度的指标同时引入,从而影响评价的客观性。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对所考虑的众多指标进行数学处理,变成某些相互独立、为数较少的综合指标——主成份,以这些综合指标作为评价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新的数值依据,数值大小的顺序排列即代表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差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璐  李成标  
选取经济总量、对外经济开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和基础设施4个系统共24个区域经济指标,构建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回归分析法和KMO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因子分析法对评价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合理有效的。依据2012年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将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为4类,进而提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高志刚  龚维  
本文通过构建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评价法,从工业化水平和结构、工业化质量、工业化潜力与可持续性3个方面计算了新疆14个地州市区域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新疆各地州市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差异性较大;工业化质量对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工业化水平和结构,最后是工业化潜力与可持续性,说明要提高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重点是提升工业化质量水平。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史学飞  孙钰  崔寅  
针对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将主成分分析法与熵值法结合,建立低碳经济评价模型,分析天津市2000—2015年低碳经济的发展状况。实证结果表明,低碳环境水平、低碳产业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是天津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据实证分析结果,从优化低碳市场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倡导低碳生活、鼓励低碳出行四方面提出有利于天津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