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07)
- 2023(10294)
- 2022(8553)
- 2021(7400)
- 2020(5825)
- 2019(13273)
- 2018(13005)
- 2017(24168)
- 2016(12980)
- 2015(14432)
- 2014(14805)
- 2013(14892)
- 2012(14355)
- 2011(13499)
- 2010(13757)
- 2009(12635)
- 2008(12103)
- 2007(11087)
- 2006(10416)
- 2005(9846)
- 学科
- 济(82257)
- 经济(82188)
- 管理(35655)
- 业(30950)
- 地方(25500)
- 企(23486)
- 企业(23486)
- 中国(22817)
- 方法(22513)
- 数学(19364)
- 数学方法(19154)
- 农(17289)
- 业经(16935)
- 学(16163)
- 环境(16092)
- 地方经济(15830)
- 发(12762)
- 农业(12350)
- 融(12040)
- 金融(12040)
- 制(11808)
- 财(11483)
- 银(11412)
- 银行(11398)
- 行(11159)
- 和(10611)
- 贸(10061)
- 贸易(10048)
- 经济学(9950)
- 易(9539)
- 机构
- 学院(198184)
- 大学(196419)
- 济(92128)
- 经济(90263)
- 研究(79082)
- 管理(70725)
- 中国(59880)
- 理学(58755)
- 理学院(58006)
- 管理学(57105)
- 管理学院(56739)
- 科学(47211)
- 京(43759)
- 所(41311)
- 财(39814)
- 研究所(37087)
- 中心(34473)
- 农(33576)
- 江(31759)
- 财经(30264)
- 北京(28790)
- 经济学(28689)
- 院(28613)
- 范(27741)
- 业大(27488)
- 师范(27455)
- 经(27132)
- 农业(25731)
- 州(25394)
- 经济学院(25330)
- 基金
- 项目(123825)
- 科学(96804)
- 研究(91727)
- 基金(86747)
- 家(75797)
- 国家(75157)
- 科学基金(63254)
- 社会(59120)
- 社会科(56155)
- 社会科学(56140)
- 省(50766)
- 基金项目(44934)
- 划(41915)
- 教育(40540)
- 自然(38150)
- 自然科(37145)
- 自然科学(37137)
- 自然科学基金(36409)
- 编号(36050)
- 资助(35585)
- 发(34328)
- 成果(29329)
- 重点(28821)
- 发展(27881)
- 展(27409)
- 课题(27308)
- 部(26337)
- 创(25262)
- 国家社会(24609)
- 创新(23811)
共检索到328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跃 郭秋艳 武奔
文章从碳排放、能源消耗、经济和环境保护四个方面,构建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选取15个世界主要经济国家作为评价对象,定量分析评价了各个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卫嘉 辛清华
建立一个科学、严密、完整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使之能对国家(或地区)的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准确的综合评价并能进行科学地横向对比,从而发现自己存在的不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馨 吴文恒
低碳经济是绿色发展的重要体现,陕西作为低碳试点省份之一,更需要积极承担相应的减排责任和义务。通过5个维度构建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多角度评价陕西10个地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并对城市低碳经济的驱动因素及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陕西10个地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城市分布格局,西安与其他城市的低碳经济水平差距很大;各个驱动因素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异特征,经济子系统的得分极差最大,充分反映了陕西三大区域的经济差距较为明显;通过聚类分析,将陕西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三类,在协调度的综合影响下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评价指标体系 协调度 陕西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馨 吴文恒
低碳经济是绿色发展的重要体现,陕西作为低碳试点省份之一,更需要积极承担相应的减排责任和义务。通过5个维度构建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多角度评价陕西10个地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并对城市低碳经济的驱动因素及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陕西10个地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城市分布格局,西安与其他城市的低碳经济水平差距很大;各个驱动因素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异特征,经济子系统的得分极差最大,充分反映了陕西三大区域的经济差距较为明显;通过聚类分析,将陕西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三类,在协调度的综合影响下,城市分布呈现四个组团。在未来发展中,应当依据三大区域的特点,实行差异化的低碳发展道路。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评价指标体系 协调度 陕西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施祖辉
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有许多,本文拟在评介国际上一些综合指标法的同时,试对建立测定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作一探讨。
[期刊] 预测
[作者]
施祖辉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方法施祖辉(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200433)The.MethodsofComprehensiveComnientsontheLevelsofSocialEconomicDevelopmcnt.ShiZhuhuiThispa...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范珺东 李波
省域经济的发展情况一直是我国重点关注的经济问题,但是单一的评价方法很难有效地对省域经济这样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给出科学评价。本文首先运用层次分析、灰色综合评价和"层次分析法+灰色综合评价"的组合评价方法,选取1992年、1997年、2002年、2007年、2012年5个年度31个省(区、市)的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三种方法的综合排名结果。其次,利用组合评价方法得到的各地区综合排名情况进行动态分析,得出我国省域经济发展呈现"东部平稳、中部发展、西部落后"格局的结论。最后,就促进我国省域经济发展提出决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维柏 赵杰
随着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我国快速发展,如何客观、准确地综合评价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综合评价指标的方法选用、指标权重的确定、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及评价结果分析等方面,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区域循环经济 综合评价 评价方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唐笑飞 鲁春霞 安凯
低碳经济方兴未艾,是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本文运用层次分析和k均值聚类方法,构建了一套针对中国省域尺度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数。论文对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现状进行了评价,并对其进行类型划分,得出了4种类型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包括低碳区、相对低碳区、相对高碳区和高碳区,并分析了影响省域低碳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相对优势指标和相对劣势指标。评估结果表明,我国一多半的省份属于相对高碳和高碳区,由此说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处于相对高碳阶段。论文最后指出,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重要的是"开源节流":所谓"开源",即指开发新能源和增加林地植被覆被,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增大对温室...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评价指标 省域尺度 中国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杨浩昌 李廉水 刘军
本文运用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投影法综合评价模型,对2003—2011年中国制造业总体,以及2006—2011年制造业分行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的发展趋势,其中2003—2006年上升较缓慢,2006—2011年上升较快;分行业比较分析表明,中国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不仅机械电子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部分轻纺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这为各地区根据自身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实施合理的低碳发展策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多数资源加工工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其背后原因在于资源加工工业碳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本文...
关键词:
制造业 低碳经济 行业差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福祥 盖美 张洪锦
构建包含经济系统、能源系统、碳排放系统、技术投入系统和环境系统5个准则层及23个指标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分析评价辽宁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结果显示:辽宁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由2004年的2.87提升到2014年的3.01,由中碳偏高水平提升到中碳发展水平。沈阳、大连、丹东、锦州、营口和葫芦岛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鞍山、抚顺、本溪、盘锦、辽阳及铁岭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在此基础上,运用SBM模型测算辽宁省各市的碳排放效率,其结果与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值有较大关联。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福祥 盖美 张洪锦
构建包含经济系统、能源系统、碳排放系统、技术投入系统和环境系统5个准则层及23个指标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分析评价辽宁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结果显示:辽宁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由2004年的2.87提升到2014年的3.01,由中碳偏高水平提升到中碳发展水平。沈阳、大连、丹东、锦州、营口和葫芦岛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鞍山、抚顺、本溪、盘锦、辽阳及铁岭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在此基础上,运用SBM模型测算辽宁省各市的碳排放效率,其结果与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值有较大关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敦平 朱小雨
文章从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化应用、数字化产业变革三个维度构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综合评价2013年与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探究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我国数字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相对不高,并且东、中、西三大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强空间异质性,总体呈现东、中、西梯度递减空间分布格局。与2013年相比,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整体水平有所提升,并且东、中、西三大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相对差距在缩小,但区域间绝对差距仍较大。此外,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分项指标时空演变规律也存在较强空间异质性,其中,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数字化产业变革评价得分呈上升趋势,而我国数字化应用评价得分呈下降趋势;数字化基础设施得分也呈现东、中、西梯度递减空间分布格局,而数字化应用、数字化产业变革得分呈现“东西部高、中部低”的“U”型空间分布格局。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熵值法 时空演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夏青
以七台河市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煤炭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实例研究。首先,通过对指标赋权方法的比较分析,选用了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并利用熵值法进行了纠正。其次,分析了城市现状,应用煤炭城市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七台河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
关键词:
煤炭城市 循环经济 模糊综合评价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樊元 刘国平
甘肃省长期以资源消耗来带动经济增长,使得甘肃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保护环境,甘肃一直倡导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不足。循环经济评价是对循环经济实施效果的评价,也是循环经济改进的重要依据,基于"减量化、再循环、资源化"的原则,从资源效率、污染减排、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方面构建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理想点法及OWA算子多属性组合赋权法对2003—2009年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甘肃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循环经济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甘肃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