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57)
- 2023(8433)
- 2022(7068)
- 2021(6216)
- 2020(5140)
- 2019(11661)
- 2018(11691)
- 2017(24038)
- 2016(12746)
- 2015(14394)
- 2014(14713)
- 2013(14855)
- 2012(14412)
- 2011(13504)
- 2010(14041)
- 2009(13409)
- 2008(12868)
- 2007(11831)
- 2006(11194)
- 2005(10504)
- 学科
- 济(77675)
- 经济(77614)
- 管理(37860)
- 业(31516)
- 方法(24097)
- 企(23521)
- 企业(23521)
- 数学(21560)
- 数学方法(21380)
- 中国(20228)
- 地方(18921)
- 农(16519)
- 财(14419)
- 环境(14352)
- 制(14088)
- 贸(13960)
- 贸易(13951)
- 易(13565)
- 业经(13338)
- 地方经济(13133)
- 学(13076)
- 融(12737)
- 金融(12737)
- 银(12619)
- 银行(12614)
- 行(12287)
- 策(11066)
- 农业(10538)
- 体(9485)
- 和(9398)
- 机构
- 学院(198019)
- 大学(197079)
- 济(101999)
- 经济(100095)
- 管理(73302)
- 研究(72957)
- 理学(61108)
- 理学院(60499)
- 管理学(59844)
- 管理学院(59467)
- 中国(58111)
- 财(48033)
- 京(41162)
- 科学(37354)
- 财经(36788)
- 所(36484)
- 经济学(33263)
- 经(33161)
- 研究所(32154)
- 中心(31822)
- 江(30380)
- 经济学院(29670)
- 北京(27242)
- 财经大学(26835)
- 院(25662)
- 农(24968)
- 范(24675)
- 师范(24543)
- 州(24006)
- 业大(21657)
- 基金
- 项目(112530)
- 科学(89117)
- 研究(88391)
- 基金(81881)
- 家(68763)
- 国家(68224)
- 社会(58557)
- 科学基金(57922)
- 社会科(55723)
- 社会科学(55710)
- 省(42019)
- 基金项目(41361)
- 教育(39361)
- 编号(35686)
- 划(35355)
- 资助(34818)
- 自然(32982)
- 自然科(32083)
- 自然科学(32073)
- 自然科学基金(31469)
- 成果(30768)
- 发(27141)
- 部(26373)
- 课题(25549)
- 重点(25292)
- 国家社会(24464)
- 发展(23345)
- 性(23315)
- 教育部(23228)
- 展(23012)
- 期刊
- 济(125462)
- 经济(125462)
- 研究(72538)
- 中国(36995)
- 财(33724)
- 管理(29233)
- 融(26936)
- 金融(26936)
- 农(23036)
- 科学(21978)
- 经济研究(21817)
- 学报(20793)
- 财经(19198)
- 业经(18105)
- 教育(17733)
- 技术(17147)
- 大学(16987)
- 问题(16873)
- 经(16737)
- 贸(16071)
- 学学(15972)
- 国际(15739)
- 农业(15492)
- 技术经济(11918)
- 世界(11445)
- 统计(10833)
- 理论(10446)
- 商业(10342)
- 经济问题(10312)
- 现代(9863)
共检索到325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朱志伟  周茂荣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为我国经济的结构升级和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创造了新的机遇。为此,在国内的经济发展中,不仅要从低碳生产的角度做好节能减排,而且要从低碳消费入手把握全球生产生活方式变革所衍生的巨大需求;在对外的经济政策中,要以"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基础,结合对发达国家作为主要的全球消费者和工业排放的历史责任者的定位,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和扩张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国际分工  对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史丹  
                                    
                                
                            
                            张为付教授的专著《低碳经济与我国国际分工战略的调整》(商务印书馆,2015年9月)从国际贸易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两个视角,研究了在低碳经济的国际外部约束下,如何调整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战略,重构中国参与国际分工架构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思路。第一,作者分析了国际碳排放的科学属性、经济属性、政治属性和全球博弈问题。从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区域、行业结构等方面研究了全球碳排放的现状和特征,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生活消费方式以及能源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石英  
                                    
                                
                            
                            当前,全球各国正积极倡导低碳经济发展,黑色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其特点主要是以精神为主的体验,这与低碳旅游发展的理念相契合。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探讨了黑色旅游的本质与特点,分析了我国黑色旅游资源的分类,并探讨了其发展的意义,进而以低碳经济为理念提出了我国黑色旅游发展的现实对策。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中国  黑色旅游  发展对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于蕾  沈桂龙  
                                    
                                
                            
                            缘起英美的“世界工厂”在经济全球化下已有了新的内涵,只有在国际分工中获得生产价值链最大经济利益的“世界工厂”,才能真正代表一个国家真正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目前中国的制造业虽获得巨大发展,但还远没有达到世界经济重心的地位。但中国应利用这次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主动融入全球生产体系,以获得经济发展空间,成为工业生产强国。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中国  “世界工厂”  国际分工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裴长洪  
                                    
                                
                            
                            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国家大会上,近200位与会代表一致同意通过了《巴黎公约协议》,该《协议》目标之一是保持全球平均气温最高不高于工业化前的全球平均气温2摄氏度,并要求在21世纪的下半世纪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从而减少因气候变化而引发的生态灾害,缓和人类社会潜在的生存危机。此次会议全球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齐聚一堂,一致同意《巴黎协议》,一方面表明各国对因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尚涛  
                                    
                                
                            
                            本文以电子和服装类产业为例分析了不同驱动机制价值链条中我国增加值贸易与国际分工地位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生产分割程度很高的电子和服装产业是我国最大的增加值贸易部门,但在增加值分解上存在差异:生产者驱动型的电子产业价值链中,增加值与总值贸易的背离更为显著,链条的境外成分与国内回流成分更高;国际分工地位的分析表明,二者都显示出很高的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但在购买者驱动的服装类部门,我国的国际分工地位更高且稳定,而生产者驱动的电子产业分工地位较低且不断下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钱洁  张勤  
                                    
                                
                            
                            低碳经济转型背景下,低碳政策系统中的政策行动主体子系统强调政府、企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多元网络与合作共治;政策工具子系统区分并综合运用强制性、混合型及自愿性工具;政策变迁子系统聚集于政策移植与政策创新的交互作用。我国政府低碳政策规划应基于各子系统间交互作用的系统运作模型分析,通过改善政策环境,制定适应各地区实际的低碳发展目标,实现全社会共同参与低碳经济转型的良性机制。
                            关键词:
                                
                                    
                                    
                                        低碳经济转型  政策规划  系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培青  
                                    
                                
                            
                            国际分工地位是国际贸易获利的基础。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发展导致了以增加值对进出口的重新衡量。以出口不同产业的增加值占比、上、下游参与度和Koopman的GVC分工地位指数不能反映一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增值能力,也不能涵盖一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全部内容。考虑以上两个因素重新测算我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发现:我国的国际分工地位有一定的提高但不是趋势性上升,呈现波动性。以增加值标准重新测算我国制造业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发现,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与我国的比较优势基本上吻合,全球价值链中比较优势并没有明显升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培青  
                                    
                                
                            
                            国际分工地位是国际贸易获利的基础。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发展导致了以增加值对进出口的重新衡量。以出口不同产业的增加值占比、上、下游参与度和Koopman的GVC分工地位指数不能反映一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增值能力,也不能涵盖一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全部内容。考虑以上两个因素重新测算我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发现:我国的国际分工地位有一定的提高但不是趋势性上升,呈现波动性。以增加值标准重新测算我国制造业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发现,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与我国的比较优势基本上吻合,全球价值链中比较优势并没有明显升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维富  张骋  
                                    
                                
                            
                            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从产业国际分工地位的视角对产能过剩问题进行解读,是研究产能过剩这一复杂问题的新视角。从后发国家工业化阶段的分析发现,后发国家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之后有可能会遇到产能过剩问题。这一问题的理论支持有雁行模式和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同时也可以通过先发国家和后发国家企业之间就创新进行的博弈进行分析。在理论阐述之外,对我国不同行业进行分析,建立对于行业国际分工地位和产能过剩程度关系的计量模型,以衡量国际分工地位对某一行业产能过剩的影响程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范远江  
                                    
                                
                            
                            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了三峡库区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以及低碳经济之路面临的诸多压力与挑战。提出了三峡库区助推森林重庆、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碳发展  生态文明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郑玉  
                                    
                                
                            
                            研究目标:测度与比较中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制造业与服务业在国际分工中的经济地位与技术地位演变特征,明确中国产业的发展差距。研究方法:从总值视角下的中国产业出口结构、出口贸易环节的价值获取能力以及基于生产工序的出口技术含量三个维度进行测算。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的中间产品出口占比增长缓慢,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高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高科技产品的加工组装特征明显。第二,从动态变迁来看,2000~2014年中国产业经济地位整体经历了下降-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技术地位整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第三,中国低和中等技术制造行业攀升全球价值链比较明显,甚至某些行业近年来已经赶超发达国家,但其出口技术含量低于美、日、德、韩等发达国家。第四,中国高技术制造行业与现代服务业的经济地位和技术地位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和日本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但2008年尤其是2012年以来不断上升,表现出向发达国家弱收敛趋势。研究创新:基于总值贸易与增加值贸易,从经济地位和技术地位角度全面评价了中国不同等级产业国际分工地位。研究价值:本文对于决策部门评价中国产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成效,研判中美发展差距,制定贸易发展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冉  
                                    
                                
                            
                            文章基于81个国家2005—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静态面板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能否提高一国的文化产业出口技术复杂度,以考察数字经济对文化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文化产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对文化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具有正向影响;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通过“人力资本效应”“研发效应”和“贸易成本效应”提升文化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异质性分析表明,高等收入国家文化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效应显著且大于发展中国家。中国应加大数字基础设施投入,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先发优势,助力文化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雪  
                                    
                                
                            
                            随着中国加工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不断遭到挑战,发展服务外包以助推中国经济,日益受到关注。作为国际外包的承接国,中国是否能够通过主动获得技术外溢效应来提高国际分工地位,关键是保证该理论的基本前提之一—人力资本的存量在现实中得到充分实现。基于此,本文分析通过提高服务外包水平以提升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路径。
                            关键词:
                                
                                    
                                    
                                        服务外包  人才短板  国际分工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胡剑波  张强  
                                    
                                
                            
                            作为二氧化碳排放大国,硬性减排势必会对中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面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重压力,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增加碳汇无疑是一个两全其美的策略。森林碳汇在碳固存方面的功劳众所周知,相比之下,蓝色碳汇功能却鲜为人知,海洋拥有巨大的碳汇潜力,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本文以蓝色碳汇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蓝色碳汇在中国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蓝色碳汇可以更好地助推中国国家减排目标的实现,也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贡献力量。
                            关键词:
                                
                                    
                                    
                                        蓝色碳汇  低碳经济  碳汇渔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