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80)
2023(6194)
2022(5028)
2021(4055)
2020(3321)
2019(7363)
2018(7200)
2017(14603)
2016(7448)
2015(8097)
2014(8287)
2013(8649)
2012(8545)
2011(7956)
2010(8084)
2009(7385)
2008(6875)
2007(6273)
2006(5900)
2005(5507)
作者
(23131)
(19606)
(19397)
(18778)
(12289)
(9059)
(8765)
(7548)
(7373)
(6966)
(6849)
(6397)
(6353)
(6308)
(6165)
(6148)
(5906)
(5570)
(5499)
(5183)
(5142)
(4771)
(4721)
(4500)
(4460)
(4442)
(4120)
(3906)
(3832)
(3783)
学科
(66686)
经济(66661)
管理(22787)
地方(18638)
(18543)
方法(18269)
数学(16239)
数学方法(16190)
(14976)
企业(14976)
地方经济(14119)
环境(12476)
(12041)
业经(12029)
中国(11847)
产业(11193)
(10072)
经济学(8936)
(7782)
(7768)
结构(7610)
(7297)
(6945)
(6934)
农业(6910)
(6824)
(6756)
金融(6756)
资源(6613)
(6003)
机构
学院(123067)
大学(121510)
(70591)
经济(69630)
研究(47677)
管理(45734)
理学(39141)
理学院(38716)
管理学(38308)
管理学院(38082)
中国(34386)
(27081)
科学(25721)
(24617)
经济学(24016)
(23676)
财经(21893)
经济学院(21378)
研究所(21357)
中心(19875)
(19690)
(18299)
(16951)
(16441)
财经大学(15979)
北京(15666)
业大(15109)
科学院(14983)
(14151)
(14067)
基金
项目(78120)
科学(62857)
基金(58176)
研究(57465)
(49944)
国家(49639)
科学基金(42903)
社会(40942)
社会科(39252)
社会科学(39244)
(30791)
基金项目(30467)
自然(24892)
(24626)
自然科(24237)
自然科学(24233)
自然科学基金(23826)
教育(23768)
资助(23602)
(20671)
编号(20362)
国家社会(18004)
重点(17983)
发展(17722)
(17489)
(17321)
(16944)
经济(16822)
(16118)
成果(15442)
期刊
(86092)
经济(86092)
研究(41581)
中国(20652)
(19532)
管理(18863)
科学(16228)
经济研究(15421)
学报(15125)
(14782)
财经(12206)
大学(12013)
业经(11897)
学学(11839)
问题(11150)
技术(11148)
(10956)
(10838)
金融(10838)
农业(9950)
技术经济(9225)
统计(7831)
(7739)
世界(7506)
经济问题(7306)
商业(6963)
(6866)
国际(6674)
经济管理(6627)
决策(6237)
共检索到1904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宏岳  陈然  
随着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全球气候变化促使低碳经济走上世人面前。中国产业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二氧化碳减排压力,但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也给中国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发展低碳经济意味着中国能够避免走西方国家的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化发展道路,走出一条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低碳经济为依托助推产业结构升级,中国将转向更为高效的制造业和低碳产业结构,这有利于中国保持国际贸易领域的持久竞争力,同时可以避免国外的碳关税而有利于出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贾立江  范德成  武艳君  
如何针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是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通径分析方法和面板协整模型,探讨了各个行业发展和能源消费的依赖关系,揭示了在节能和碳排放约束下产业结构调整的特征。研究结果发现,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通过第一产业产值的比重作用于单位GDP碳排放的间接通径系数,也说明第一产业产值的比重下降,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上升是目前最为有效的一个方式。工业内部行业的结构调整以实际工业总产值和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弹性较高、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对碳排放强度影响较低的行业进行调整,如有色金属、化纤、食品行业进行调整。而对实际工业总产值和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弹性较低、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对...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于刃刚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对河北省来说,破解这一难题的任务更为艰巨,时间更为紧迫。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要同时做好"减法"和"加法"。"减法"是指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减少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加法"是指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整个产业结构的技术层次,使低碳产业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做好"加法"是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出路,当前做好"加法"的最佳选择是打造环京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甘路有  曾国良  
经历了工业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经济正在迈入"低碳化"的新时代。面对着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的到来,如何推进四川民族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就成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文章从四川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和调整的必要性出发,结合该区域的实际状况,进而从转变思想观念、加快节能减排、加强技术创新、发展碳汇产业和完善法规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策略。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丽峰  
"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既保证经济的平稳发展,又能控制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我国产业及内部结构、产业能源消费结构、产业节能率和产业的碳排放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伟  关新  
低碳经济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而能源产业结构调整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我国区域能源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益凸显,加剧了环境污染和限制了区域经济增长。因此,目前迫切需要调整能源产业结构,即使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配比达到合理状态,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政府通过单纯的行政指令和财政宏观政策调控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比例,没有考虑到现实需求。因此,需要探讨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经济范式转换的关系,发现常规能源与新能源技术经济范式的某些特征,动态调整两者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状况。通过建立专家评价体系和量化系统模型为能源结构调整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动态调节方法,使传统能源和新能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大丰  
由于经济系统存在复杂的产业关联,高碳排放行业的限产虽然可以降低碳排放,但是会对经济增长构成较大的冲击。上海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既要考虑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又要考虑产业对碳排放的影响力。对国民经济影响力较弱、碳排放影响力较强的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可以实现降低碳排放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市统计局联合课题组  姜再勇  魏小真  
第三产业发达是首都经济的显著特征。根据北京市第二次经济普查发布的《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数据修订结果的公告》,2008年北京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高达75.4%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赵会宁  于维洋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对河北省三个产业碳排放强度进行分析后发现,第二产业的碳排放总量和单位产值碳排放量同其他两个产业相比都是最大的;在第二产业中工业的碳排放量总量和单位增加值碳排放量比建筑业大。为此,加强对河北省碳排放强度指标的分析与研究,有助于河北省工业内部各行业的结构调整与优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广阔  韩超  
我国在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但同时面临着较大的减排压力的背景下,低碳化产业结构调整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环节,而如何评价与改善低碳化产业结构调整效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采用DEA交叉模型,对中国1996~2012年各年度低碳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效率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结果表明各年度低碳化产业结构调整效率有明显差异,且起伏较大;进一步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对低碳化产业结构调整效率的影响,从经济制度、产业政策、环保市场等宏观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于音  
本文从中国产业结构的发展特点出发,结合低碳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剖析了低碳经济发展视角下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问题。进而提出优化对策,包括:以低碳化发展为目标开展制度创新,努力实现低碳技术研发、低碳产业发展及高碳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有机统一,推动高能耗产业向低能耗发展转型。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牛鸿蕾  江可申  
如今,中国面临高速发展与低碳的深层次矛盾,产业结构调整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有效的低碳发展途径;为测算产业结构变动产生的低碳效应,本文构建了投入产出多目标优化模型,以江苏省为例,采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模拟运算,求得Pareto最优解集;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缩小范围,集中关注产业结构因素,更具针对性,所采用的遗传算法在该领域内运用得还不多。结果表明:在保证稳定增长与就业的前提下,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减少碳排放的手段仍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应推动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包括现代服务业在内的低碳型第三产业;节能技术的创新开发和应用,技术进步与结构调整的协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诚  周安  张志坚  
随着社会和政府对碳排放的日益关注,低碳成为未来物流业发展的趋势。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构造超越对数函数模型对物流业不同能源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替代弹性以及技术进步差异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2年开始我国物流能源利用效率在显著提高,尤以天然气能源投入的贡献最大;电力、天然气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可以有效替代石油和煤炭,并且天然气、电力等能源技术进步速度要快于石油、煤炭,未来物流业高碳排放能源将被清洁能源逐步替代。研究结果反映了我国物流业能源消耗的实际现状,可以为政府、企业发展低碳物流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高红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现有能源消耗模式呈现出单位产出消耗大、碳排放过度等趋势,这将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极大阻力。文章基于历年统计数据,运用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发现,一般税费、财政支出变动及能源消耗系数与单位产出能源消费量及碳排放间存在密切关系,但这种影响具有一定局限,而引入资源税展开的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实施资源税征收后,能源消耗及碳排放从初始的居高不下到随之大幅直线下降,说明财税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短期和长期差异。文章也论证了一般税费变动及财政支出影响存在局限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大丰  
我国的碳生产率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建立在碳生产率基础上的低碳经济结构调整虽然可以降低碳排放,但是由于经济系统存在复杂的产业关联,这种产业结构调整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构成较大的冲击。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既要考虑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又要考虑产业对碳排放的影响力。运用投入产出数据,计算各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碳排放的影响力系数,综合考虑各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和碳排放的影响力,指出既可以降低碳排放、又可以保持经济增长稳定性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