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73)
2023(7708)
2022(6352)
2021(5426)
2020(4401)
2019(9433)
2018(9312)
2017(17444)
2016(9016)
2015(9793)
2014(9646)
2013(9457)
2012(8524)
2011(7753)
2010(7923)
2009(7518)
2008(7171)
2007(6131)
2006(5641)
2005(5115)
作者
(24575)
(20602)
(20458)
(19629)
(13091)
(9552)
(9246)
(7956)
(7775)
(7282)
(7158)
(6734)
(6445)
(6380)
(6238)
(6216)
(6197)
(5918)
(5775)
(5734)
(5281)
(5141)
(4834)
(4792)
(4717)
(4606)
(4399)
(4360)
(4013)
(3927)
学科
(58556)
经济(58525)
管理(29277)
(20584)
(17285)
企业(17285)
地方(15779)
方法(15575)
数学(13655)
数学方法(13565)
环境(12913)
(12384)
地方经济(11992)
(11391)
中国(11354)
业经(10045)
(9301)
经济学(8333)
(7917)
财务(7906)
财务管理(7893)
企业财务(7231)
(7135)
(6966)
(6827)
(6580)
资源(6530)
(6410)
农业(6403)
贸易(6403)
机构
学院(130994)
大学(125878)
(63788)
经济(62678)
管理(46751)
研究(44426)
理学(39728)
理学院(39339)
管理学(38727)
管理学院(38504)
中国(34338)
(30760)
(24675)
科学(24480)
财经(23424)
(22156)
经济学(20912)
(20862)
(19940)
中心(19923)
研究所(19214)
经济学院(18452)
财经大学(16743)
(15876)
(15649)
(15575)
(15348)
北京(15300)
师范(15224)
业大(15116)
基金
项目(80576)
科学(63623)
研究(61363)
基金(58172)
(49471)
国家(49091)
科学基金(42617)
社会(41319)
社会科(39331)
社会科学(39324)
(32511)
基金项目(30133)
教育(27256)
(25871)
自然(25060)
编号(24812)
自然科(24431)
自然科学(24427)
自然科学基金(23948)
资助(23201)
成果(19509)
(19494)
重点(18562)
国家社会(17471)
课题(17204)
(17181)
(16647)
发展(16342)
(16099)
(15962)
期刊
(79315)
经济(79315)
研究(42272)
(28072)
中国(24080)
管理(17960)
学报(15474)
科学(15148)
经济研究(14599)
(14466)
财经(12262)
大学(12004)
会计(11731)
学学(11700)
业经(11641)
技术(11466)
(11032)
金融(11032)
(10674)
农业(9968)
教育(9264)
问题(9261)
财会(8666)
技术经济(7870)
(7156)
统计(7000)
商业(6690)
世界(6394)
(6129)
国际(6036)
共检索到2048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建平  余玉苗  
作为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在市场经济中,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资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2009年12月,国务院总理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时军  王艳龙  
低碳经济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二氧化碳这一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有效控制。"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改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简  庄鑫  
随着低碳经济模式的展开,碳排放权交易会计问题的研究备受关注。我国政府正积极推进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运用市场机制以较低成本实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升级。进行碳排放权交易时,不可避免地需要对其进行会计处理。笔者结合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现实情况,通过对国内外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的研究分析,试图找出适用于碳排放权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毕玉辉  
一、碳排放权会计确认(一)碳排放权会计确认依据碳排放权作为在低碳环保环境下应运而生的稀缺型权利,在会计确认上确认为资产并无异议,但划分为何种资产,各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目前会计领域尚未达成共识。考虑到碳排放权自身的特殊性,它具有各类资产的特点,但又不完全符合会计确认定义,不能将它严格划分确定为任何一种资产。建议在实际处理过程中,根据企业自身经营特点,按照持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旺峰  
碳排放权作为企业持有的一项特殊新型资产,理论界对于其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迄今为止仍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本文认为应当根据企业持有碳排放权的目的和用途,将其确认为不同类型的资产,并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薇  伍中信  王蜜  伍会之  
碳排放权配置与交易已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展开,相关会计准则的缺位使得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一致性和决策相关性。会计确认和计量是碳排放权会计准则建立的关键。对碳排放权的权能分析发现其具有基于物理量的碳产权和基于价值量的碳财权权能,会计主体可"二分"为以获取碳产权为目的的消费方和以获取碳财权为目的的投资方,分别确认为"环境资产"和"投资性环境资产"。碳排放权的会计计量应建立在技术计量与经济计量的基础之上,以分别获取碳产权对应的物理量和碳财权对应的价值量,初始计量以实际成本入账,后续计量应允许成本与公允价值共存。研究提出碳排放权会计准则应以产权保护为导向建立其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的逻辑框架;应以碳排放权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永臣  李媛媛  
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如实地反映碳资源的利用情况、环境保护程度、污染控制力度等,从而倡导企业发展低碳经济,高效利用碳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碳排放权特殊来源和用途、管理层持有碳排放权的目的、管理层风险管理手段为切入点,将碳排放权分为两类:投资性碳排放权和生产性碳排放权对其进行会确认和计量,体现碳排放权在会计确认、计量等方面的特殊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彦锋  李金铠  张瑾  
适应低碳经济发展需要,碳会计研究已深入企业微观层面。碳排放权应确认为资产已成共识,但由于其政府创设性、商品属性、金融属性等多属性混合特征,会计上如何确认和计量仍存争议。基于碳交易市场催化碳排放权向资产演进,在讨论现行碳资产确认与计量方法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本着与现行准则整合的思路,提出按持有目的分类确认、区分免费与有偿取得采用混合计量、持有利得与损失亦按目的分别计入损益和权益的会计处理思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亚宇  
文章通过对我国低碳经济下碳排放面临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碳排放行为涉及多种法律关系,碳排放权是一种特殊的用益物权,碳排放权交易合同是一种特殊的民事合同,以及出台《碳排放权交易法》等建议,从而为规范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伍中信  曾峻  
气候问题正日益成为全球性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成立,到《京都议定书》的签署,再到巴厘岛、哥本哈根、德班以及2012年多哈等一系列"后京都时代"气候会议的召开,这一过程正切合了以科斯教授为代表的产权学派环境治理的思想,也就是从禁止、限制企业排放温室气体,到允许、鼓励企业通过碳排放权市场交易的方式来实现减排目标。当然,交易的提前是产权明晰,即要界定交易参与各方的产权。由于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施颖  
随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世界范围内的形成与逐步发展,与之相关的碳排放权会计核算内容与处理方式的规范研究需逐步跟进与完善,尽早建立健全相关的会计准则与法律法规。本文借鉴了美国、欧盟与日本等国家会计准则制定的经验以及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初步探讨了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希冀对深入研究碳排放权会计确认与计量的理论与实践应用有所启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会芹  
为了解决目前我国碳排放缺乏具体准则指导的现状,文章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碳排放的分配、确认及计量从产权会计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我国应该考虑各地区人口基数、经济发展状况及增量、受管制企业的行业特征及数量变化,并结合各地区的历史排放量和经济增长速度等因素,将碳排放权在各地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可将碳排放权确认为"环境资产"、"投资性环境资产",并参考无形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尝试解决碳排放权的后续计量问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世鸿  
完善的碳排放权会计核算体系能够向碳排放市场参与主体提供准确、详实的会计信息,有效促进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发展完善,对于加快低碳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水泥业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碳排放会计的确认、计量与披露,构建完善的碳排放权会计核算体系,为企业顺利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加快碳排放市场健全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端生  贾雨  
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减少碳排放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通过、《京都议定书》的签署、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表明了碳排放权交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引发相关的会计理论问题。文章基于碳排放权与碳排放权交易的阐述,以企业为对象,就企业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信息披露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蜜  
世界进入低碳经济时代后,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碳减排的碳排放权交易也随之产生,但权威会计准则的缺位使得实务中的碳排放权会计处理存在相当大的随意性与自主性,削弱了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对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造成不良影响。目前,国内外关于碳会计的研究业已展开。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IIRC)提出,应将碳排放权转变为资产并创造一个全球认可的会计可持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