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10)
- 2023(4079)
- 2022(3545)
- 2021(2943)
- 2020(2407)
- 2019(5547)
- 2018(5485)
- 2017(10747)
- 2016(6019)
- 2015(7237)
- 2014(7429)
- 2013(7575)
- 2012(6469)
- 2011(5595)
- 2010(5302)
- 2009(4585)
- 2008(4127)
- 2007(3559)
- 2006(3169)
- 2005(2610)
- 学科
- 济(29403)
- 经济(29387)
- 管理(20545)
- 业(15675)
- 方法(12688)
- 企(12349)
- 企业(12349)
- 数学(11979)
- 数学方法(11841)
- 环境(11831)
- 地方(10789)
- 农(9425)
- 中国(7740)
- 业经(6719)
- 财(6668)
- 学(6579)
- 农业(6211)
- 资源(5943)
- 划(5895)
- 生态(4930)
- 和(4903)
- 地方经济(4605)
- 规划(4602)
- 环境规划(4484)
- 务(4354)
- 财务(4316)
- 财务管理(4311)
- 企业财务(3710)
- 发(3654)
- 经济学(3647)
- 机构
- 学院(84583)
- 大学(79810)
- 管理(34778)
- 济(34521)
- 经济(33789)
- 理学(30170)
- 理学院(29885)
- 管理学(29389)
- 管理学院(29287)
- 研究(27554)
- 科学(19399)
- 中国(19335)
- 农(17353)
- 京(15997)
- 业大(15824)
- 所(13996)
- 农业(13609)
- 财(13581)
- 中心(13235)
- 研究所(13180)
- 江(12992)
- 省(12565)
- 经济管理(11009)
- 范(10892)
- 财经(10865)
- 师范(10788)
- 南(10604)
- 州(10381)
- 院(10263)
- 经(9714)
- 基金
- 项目(63806)
- 科学(50086)
- 研究(44974)
- 基金(44443)
- 家(38464)
- 国家(38177)
- 科学基金(33340)
- 省(31161)
- 社会(28322)
- 社会科(26970)
- 社会科学(26951)
- 基金项目(24841)
- 划(22840)
- 自然(22485)
- 自然科(21842)
- 自然科学(21835)
- 自然科学基金(21331)
- 教育(19414)
- 资助(17643)
- 编号(17090)
- 发(15608)
- 重点(14726)
- 计划(13382)
- 部(12963)
- 创(12952)
- 课题(12835)
- 发展(12520)
- 科研(12486)
- 科技(12428)
- 创新(12318)
共检索到1168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陈焰 孙瑞瑞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以固定资产投资、从业人员数量和等级公路里程为投入指标,生产总值、货运周转量及处理后的碳排放量为产出指标;首先运用CCR模型和BCC模型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对河南省物流效率作静态分析;其次运用Malmquist指数进一步从动态角度分析物流效率变化情况;然后对比分析考虑低碳与否对物流效率变化的影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有利于河南省物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战勇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社会的共识。但由于区域的差异,低碳经济的发展程度也各不同,因此,对于低碳经济的有效评价成低碳发展的迫切需要。文章运用数据包络法(DEA法),结合1978-2010年的相关数据,对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效率进行评价。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效率评价 DEA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田丽
以物流业投资的固定资产、物流业从业人数作为投入指标,以物流业的增加值、货物周转量作为产出指标,构建了河南省物流产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效率评价模型对河南2004-2012年物流系统的相对有效性、技术有效性、规模效益有效性和超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物流投入、产出总体有效性为44%,在此结果基础上分析了物流产业效率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物流产业效率提升要点及提升策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娜
[目的]大力低碳农业生产可以有效应对因碳排放增加造成的全球变暖问题,通过构建低碳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低碳农业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以期为科学规划低碳农业提供一定依据。[方法]以20052015年间河南省农业碳排放量为基础,设定相应的评价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并对河南省低碳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20052015年河南省碳排放量总体表现为上升的趋势,其中化肥碳排放量最大,约占碳排放总量的70%;河南省低碳农业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2015年低碳农业综合得分是2005年的1.6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程晓栋
以河南省物流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至2011年河南省物流业投入产出数据,运用面向投入的DEA方法得到计算期间河南省物流产业发展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进而运用超效率DEA对技术有效的年份进一步测算,结果表明,计算期间河南省物流产业发展处于高效率状态,后续科学发展需要在合理控制投入规模的基础上关注物流业效益的发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詹
城市物流效率以及城市间的效率溢出是影响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以河南省的18个地级市为例,对城市物流效率的空间结构和效率溢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物流效率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特点,表现为高效率和中等效率的城市临界的连片出现,在空间上形成效率的中心一外围结构;在各影响因素中,固定资产、设施设备和基础设施投入可以促进物流效率的正向溢出,而人员投入则会产生物流效率的负向溢出,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是促进物流效率正溢出的主要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文娟 赵荣钦 张战平 肖连刚 曹连海 王帅 杨青林
碳水关联分析是当前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从区域碳水耦合视角开展产业碳水足迹效率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资源利用强度和效率对产业碳排放的影响机制,而且对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产业转型中的节水和碳减排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采用2012年河南省投入产出表及各产业取水量和能源消费数据,利用投入产出分析对不同产业的碳水足迹效率进行了对比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碳足迹和水足迹存在着行业不匹配现象。其中,农业水足迹最大,是水足迹最小的木材业的2333倍;采掘业碳足迹最大,是碳足迹最小的食品业的273倍。(2)不同产业碳水足迹效率具有较大的差异。一般来说,足迹较大的产业其足迹效率偏低。(3)产业碳水足迹效率的差异主要受产业属性、水能消耗强度、能源结构、企业技术水平及产业关联情况等因素的影响。(4)建议未来河南省应结合不同产业的特点及水能关联情况制定差别化的节水与碳减排政策,加强制度约束和法律监管,推动企业水能资源高效利用,进一步增强区域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
关键词:
投入产出分析 碳足迹 水足迹 效率 产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许贵舫
在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同时也呈现出自身特有的阶段性特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推动河南转型跨越发展,必须科学研判形势,创新思路方法,破解发展难题,增创发展新优势,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进程,让河南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更加出彩。
关键词:
河南转型发展 “七平”目标 中原崛起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孙荣霞
基于物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以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可操作性、动态性为原则,以既能体现现有物流业发展能力,又能反映物流业未来发展潜力为目标,着重从区域物流需求和区域物流供给两个方面建立了12个区域河南物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通过查阅《河南2012年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把12个指标划分为物流经济发展环境、物流人才、物流规模3个公共因子,并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物流业竞争力进行排序。根据3个因子得分,运用系统聚类方法把18个省辖市分为四类,进而对每一类省辖市物流业发展提出了发展思路,为河南省物流业发展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其他区域物流业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宋敏 刘一鸣 张雄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分析了河南省及其下辖18个主要城市的农地城市流转效率时空变化趋势,继而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法(SFA)探究其影响因素,最后基于DEA投影方法从投入要素的角度进行了农地城市流转效率优化。结果表明:2005—2014年间,河南省农地城市流转综合效率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多数年份效率低下,区域间差异明显,多数城市的综合效率为一般或低下状态;而规模效率无效是导致综合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人均GDP、土地利用比较效益和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三个因素对农地城市流转效率有正向影响,而人口城镇化率对农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宋金璐
农业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率,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文章以河南省为例,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以农业用地面积、政府财政支持、劳动力投入等指标构建了适合河南省农业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建立BC2模型,以2010~2014年农业数据为对象,对农业土地利用效率评价进行综合性评价研究。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呈提高趋势,其效率平均值为0.927。其中,河南西部和南部综合效率较高,北部、东部综合效率相对较低。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探索技能型社会建设作为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和战略举措,着力培养更多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努力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提供强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关键词:
校企合作 职业院校 职教集团 河南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旭晓
基于非参数DEA-Malmquist方法,采用2005—2010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河南省各地级市的城市化相对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南城市化效率总体上未达到理想状态,并呈现下滑趋势;区域城市发展的不平衡是制约河南城市化总体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且2005—2010年间河南省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的无效率引起的。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轶博
[目的]通过分析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互动关系,在深入了解我国城乡发展规律与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探析符合时代要求的乡村振兴路径对于突出乡村地域功能特色,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积极意义。[方法]文章从乡村地域功能的角度探析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通过对研究区域的乡村地域功能进行评价,通过分析其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目标对振兴路径进行分析。[结果]城乡融合视角下的河南省乡村地域功能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异特征,生产发展功能指数其生产发展功能指数主要介于0.035~0.265,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豫南的南阳、驻马店、信阳,中值区集中在豫东北,低值区集中在豫中城市群。生活功能指数主要介于0.015~0.205,低于生产功能指数,呈现出地带性分布特征,生态功能指数介于0.025~0.019,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森林资源较丰富的伏牛山区。总体功能指数介于0.105~0.645,豫西大于豫东,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结论]城乡融合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路径就是补齐乡村的不足与短板,发挥城乡融合优势,通过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从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相互作用机理来看,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结合当前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阶段性要求,乡村振兴路径探索应基于对乡村地域功能格局与演变规律的科学认知,立足于乡村地域功能类型及地方发展基础,遵循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区推进的指导原则。围绕乡村振兴的五大目标体系,总结和梳理不同功能类型的乡村地域空间存在的功能缺陷,分析资源整合方式,促进乡村重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旭文
在中央制定4项新政策大力扶持休闲农业的新常态下,休闲农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文章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阐述河南省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在评价原则及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以发展基础条件、协调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3个系统层,选取41个指标,采用AHP方法对河南省159地区(县、区、市)的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并划分等级,并对2007~2015年该省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指数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河南省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其中,洛阳市洛龙区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位列该省第一,而新乡县则位列末位。并从创新意识、政府扶持、法律法规的完善、融资渠道、人才培训等方面提出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