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40)
- 2023(11115)
- 2022(9875)
- 2021(9135)
- 2020(7518)
- 2019(17361)
- 2018(17362)
- 2017(33773)
- 2016(18632)
- 2015(20873)
- 2014(20801)
- 2013(20693)
- 2012(18953)
- 2011(17093)
- 2010(16664)
- 2009(14700)
- 2008(14004)
- 2007(11951)
- 2006(10367)
- 2005(8836)
- 学科
- 济(73438)
- 经济(73365)
- 管理(54090)
- 业(50071)
- 企(40884)
- 企业(40884)
- 方法(36777)
- 数学(32348)
- 数学方法(31991)
- 农(19693)
- 学(17621)
- 中国(17350)
- 财(16768)
- 业经(16229)
- 环境(16007)
- 地方(14438)
- 农业(13285)
- 贸(12769)
- 贸易(12765)
- 和(12610)
- 易(12397)
- 理论(12155)
- 技术(11727)
- 划(11720)
- 务(11229)
- 财务(11156)
- 财务管理(11141)
- 制(10724)
- 企业财务(10562)
- 教育(9911)
- 机构
- 大学(263108)
- 学院(261022)
- 管理(107271)
- 济(102340)
- 经济(100168)
- 理学(94395)
- 理学院(93372)
- 管理学(91707)
- 管理学院(91265)
- 研究(86575)
- 中国(61582)
- 科学(56607)
- 京(56128)
- 农(45272)
- 业大(43981)
- 所(43473)
- 财(42763)
- 研究所(40298)
- 中心(38741)
- 江(36085)
- 农业(35764)
- 财经(35731)
- 北京(34951)
- 范(34080)
- 师范(33726)
- 经(32652)
- 院(31704)
- 经济学(29951)
- 州(29247)
- 经济管理(28386)
- 基金
- 项目(190003)
- 科学(149100)
- 基金(138204)
- 研究(136282)
- 家(121665)
- 国家(120695)
- 科学基金(103486)
- 社会(84747)
- 社会科(80351)
- 社会科学(80329)
- 省(74512)
- 基金项目(74498)
- 自然(69307)
- 自然科(67662)
- 自然科学(67647)
- 自然科学基金(66432)
- 划(62913)
- 教育(61967)
- 资助(56983)
- 编号(55131)
- 成果(43161)
- 重点(42391)
- 部(41435)
- 发(40436)
- 创(39464)
- 课题(37380)
- 创新(36801)
- 科研(36798)
- 教育部(35178)
- 计划(35074)
- 期刊
- 济(104687)
- 经济(104687)
- 研究(72663)
- 学报(44703)
- 中国(44409)
- 科学(40808)
- 农(39856)
- 管理(37504)
- 大学(33402)
- 学学(31544)
- 财(29960)
- 农业(28494)
- 教育(27948)
- 技术(23009)
- 业经(17535)
- 融(16910)
- 金融(16910)
- 财经(16247)
- 经济研究(16228)
- 业(14646)
- 图书(14333)
- 科技(13889)
- 经(13791)
- 问题(13739)
- 技术经济(13380)
- 理论(13153)
- 资源(12300)
- 实践(12285)
- 践(12285)
- 版(12064)
共检索到3602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登良 汪鹏 谢丽团 戴永务
在考虑碳排放的基础上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了13个国家木材加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对比分析1995~2009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木材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变化情况。研究发现:总体而言,考虑CO2排放的木材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要高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低碳约束前后发达国家木材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水平要高于发展中国家。从1995年到2009年由于技术进步指数的变化引起了中国木材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较大的波动。根据实证分析结论,提出适当调整产业规模、提高产业技术创新水平等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军 曹建民 张越杰 杨兴龙
本文基于2005—2013年中国肉牛加工企业数据,采用半参数OP全要素生产率估计方法和动态分解方法测算和分解分析了中国肉牛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半参数OP方法能够处理样本选择偏差和模拟偏差,估计结果相对更稳健。测算结果表明:肉牛加工业资源正由低效率企业流向高效率企业,并已经成为肉牛加工业可持续内生增长的重要源泉;低效率企业退出和可持续经营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促进了肉牛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是新企业进入对肉牛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较强的拉低效应。因此,本文认为产业支持政策应向可持续优质企业倾斜,淘汰落后低效率产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晓龙 刘明月 霍学喜
在构建苹果碳排放测算体系基础上,核算1994—2013年中国21省苹果碳排放量,比较分析不同年份、区域之间苹果碳排放总量与密度,之后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ML指数)分析碳排放约束下中国苹果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成分。结果表明:1)2013年中国苹果碳排放总量为153.20万t,较1994年增加40.22%,呈现出"上升-下降-上升"阶段性变化特征;苹果碳排放密度从1994年1.81kg/hm2持续增长到2013年3.00kg/hm2,增速明显。从区域来看,样本期内中国苹果碳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文新 潘宇
本文基于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30个省2005~2014年低碳约束下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度,分析其结构及总体演化趋势,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及时空跃迁测度法描述其在空间格局上的演化过程,最后运用证实性空间数据分析(CsDA)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样本年内我国低碳物流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呈螺旋式缓慢上升,但各生产要素存在较大提升空间,进步缓慢的原因主要在于技术进步,能源结构等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无明显改善。从空间上看,各省低碳物流效率存在显著关联性特征,但其与能源投入水平未能一致,存在空间异质性。因此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实施差异化物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程云鹤 齐晓安 汪克亮 杨力
在全要素框架下运用基于连续前沿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增长指数方法,估算了1987—2009年中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低碳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对中国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总体发展、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然后,利用核密度估计,对累积相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累积相对技术进步和累积相对效率改善做分布动态演进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整体的低碳全要素生产率趋于上升,但上升幅度逐渐减小;东、中、西三大区域的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差异,呈东高西低的增长格局;东、中部地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鹏 曾光
为了解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发展状况,运用malmquist指数法对其17个行业2003—2009年间的数据进行农副食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提高和技术进步。结果表明:2003—2009年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变化不大,农副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得益于技术进步,而17个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不一,究其原因是物耗的增加阻碍生产率的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则有利于生产率的改善。农副食品加工业下的细分行业间增长率存在绝对趋同,趋同速度为年均10.73%。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海英 修静 李淑华
本文运用基于熵的USBM模型建立了包含能源、环境因素的曼氏指数,对我国30个省际1992-2011年的工业节能减排生产率及其分解进行测度,结果发现:传统的忽略节能减排因素的生产率测度会高估我国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中部地区在节能减排约束下的工业生产率增长最快,且全部来自于技术进步;生产前沿面几乎都来自东部地区,它们是节能减排技术的引领者;全国省际工业效率水平与前沿面的差异性正在扩大,未考虑节能减排约束的省际工业效率测度低估了这一差异的严重性。
关键词:
节能减排 环境规制 熵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冯潇
碳达峰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工业大国为实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从相对减排到绝对减排的必经过程。本文运用超效率SBM—Malmquist方法,测算了2010—2019年我国28个省区市(未包括港澳台、新疆、西藏和宁夏)在碳达峰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及动态分解指数。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整体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较低,其中,西部地区生产率高于中、东部地区;在碳达峰约束下,青海省、海南省位于高效率聚类,传统工业大省如广东省、辽宁省等则位于低效率聚类;各省区市动态生产率在不同程度均有所提高。在此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细化地方节能减排绩效指标、加大研发经费投入以及统筹规划碳排放税等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孙传旺 刘希颖 林静
2009年中国政府提出碳强度指标,表明今后中国经济发展将面临碳强度约束。针对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方法没有考虑到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本文提出了碳强度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通过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比较,表明碳强度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碳强度目标相吻合,能够实现对低碳经济发展中全要素生产率较准确的评价。经过进一步对碳强度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分解,推动生产可能性边际外移的创新者分析,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性研究,结果显示:技术进步是推动碳强度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引导技术进步的创新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平均碳强度最大,目前碳强度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不存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于伟咏 漆雁斌 李阳明
本文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和DEA方法,测算了中国31个省市2000~2011年农业能源效率,分析比较了碳排放约束下全国整体、五大区域及31个省份农业能源效率和节能潜力,并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和收敛性检验。研究表明:碳排放强度相对较低的地区能源效率普遍高于其他地区;全国及五大区域能源效率动态演进趋势由相对集中到逐渐扩散,且增长不明显;考虑碳排放约束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效率都得到明显提高;五大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全国整体上各地区间差距在逐渐缩小,最终将会稳定在同一水平。文章作者提出制定差别化的农业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有利于缩小各地区间农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妍
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向低碳化、集约化转型是"十三五"时期建设洁净新疆、落实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1999-2014年新疆32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借助扩展SBM(Slack Based Measure)超效率模型及ML(Mamlquist-Luenberger)指数对能源和碳排放约束下各行业TFP(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及其变化情况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测算各行业TFP对期望产出增长的贡献度。结论显示:(1)各行业的TFP普遍偏低,最佳效率前沿主要由轻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妍
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向低碳化、集约化转型是"十三五"时期建设洁净新疆、落实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1999-2014年新疆32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借助扩展SBM(Slack Based Measure)超效率模型及ML(Mamlquist-Luenberger)指数对能源和碳排放约束下各行业TFP(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及其变化情况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测算各行业TFP对期望产出增长的贡献度。结论显示:(1)各行业的TFP普遍偏低,最佳效率前沿主要由轻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构成;(2)绝大多数行业的TFP都明显增长,主要表现为由效率前沿面整体外移引发的增长效应,但追赶效应和规模效应不显著;(3)新疆工业总体及高、中、低强度产业的TFP增长贡献度都在缓慢波动中下降,对大规模要素投入的生产依赖性并未减弱反而有所增强,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仍居主导地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艳华 王军 张越杰
本文运用2000—2007年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内部12个子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分析了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情况,并将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7年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TFP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内部12个子行业TFP增长的速度、技术进步的程度和技术效率的变化差异很大;从静态角度看,一些行业技术非效率主要源于生产中要素投入冗余、产出不足以及投入产出比不合理等因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梅国平 甘敬义 朱清贞
从区域空间关联视角出发,将资源环境约束纳入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中,测度了我国29个省级地区2001-2011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及其区域非均衡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对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各省区普遍处于环境无效率状态,资源环境约束下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较为明显的"增长效应"及空间非均衡性,能源消费结构、要素禀赋等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资源环境约束 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计量模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兴龙 张越杰 王琳
本文运用2006—2010年吉林省食品加工业及内部8个子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方法,对吉林省食品加工业发展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0年吉林省食品加工业的生产率增长较快,其TFP年均增长率为17.5%,但其各子行业TFP增长速度、技术进步程度和技术效率变化差异较大;吉林省食品加工业技术效率增长缓慢,技术进步成为推进食品加工业TFP增长的主要因素,而食品加工业技术效率的增长主要依靠规模效率的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