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65)
- 2023(14228)
- 2022(12352)
- 2021(11570)
- 2020(9628)
- 2019(21955)
- 2018(22066)
- 2017(41852)
- 2016(22729)
- 2015(25723)
- 2014(25169)
- 2013(24846)
- 2012(22661)
- 2011(20232)
- 2010(20368)
- 2009(18140)
- 2008(17769)
- 2007(15826)
- 2006(13869)
- 2005(11925)
- 学科
- 济(81075)
- 经济(80993)
- 管理(79638)
- 业(72699)
- 企(62059)
- 企业(62059)
- 方法(36795)
- 数学(30450)
- 数学方法(30091)
- 财(23949)
- 中国(23399)
- 农(21294)
- 技术(20779)
- 业经(20678)
- 学(18856)
- 地方(17296)
- 制(17059)
- 环境(16670)
- 理论(16354)
- 务(16034)
- 财务(15961)
- 财务管理(15926)
- 和(15706)
- 划(15567)
- 企业财务(15048)
- 贸(14957)
- 贸易(14944)
- 银(14706)
- 银行(14667)
- 易(14461)
- 机构
- 大学(306781)
- 学院(305773)
- 管理(129726)
- 济(116014)
- 经济(113070)
- 理学(110634)
- 理学院(109446)
- 管理学(107806)
- 管理学院(107206)
- 研究(96853)
- 中国(74938)
- 京(66107)
- 科学(60966)
- 财(54948)
- 所(47320)
- 江(46152)
- 中心(45727)
- 农(44791)
- 业大(44672)
- 研究所(42930)
- 财经(42746)
- 北京(41757)
- 范(39767)
- 师范(39402)
- 经(38824)
- 州(38161)
- 院(35955)
- 农业(34675)
- 技术(34218)
- 商学(33043)
- 基金
- 项目(211000)
- 科学(166079)
- 研究(157951)
- 基金(150910)
- 家(130278)
- 国家(129138)
- 科学基金(112239)
- 社会(97405)
- 社会科(92224)
- 社会科学(92196)
- 省(84532)
- 基金项目(81074)
- 自然(72788)
- 教育(71653)
- 自然科(71061)
- 自然科学(71048)
- 划(69934)
- 自然科学基金(69773)
- 编号(65440)
- 资助(60387)
- 成果(52852)
- 创(47978)
- 重点(46503)
- 部(44988)
- 发(44711)
- 课题(44672)
- 创新(44019)
- 项目编号(41347)
- 科研(39746)
- 大学(39378)
- 期刊
- 济(129114)
- 经济(129114)
- 研究(88277)
- 中国(65708)
- 管理(51649)
- 学报(45481)
- 财(43569)
- 科学(42960)
- 农(39149)
- 教育(38650)
- 大学(34683)
- 学学(31995)
- 技术(29324)
- 农业(27320)
- 融(26896)
- 金融(26896)
- 图书(22536)
- 业经(21676)
- 财经(19824)
- 经济研究(19305)
- 科技(18545)
- 经(16940)
- 业(16503)
- 理论(15783)
- 技术经济(15692)
- 问题(15458)
- 书馆(15327)
- 图书馆(15327)
- 实践(14721)
- 践(14721)
共检索到4584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祁琼 陆小成
加强低碳科技创新管理是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低碳科技创新管理是加快低碳科技创新所进行的目标定位、过程管理、平台搭建的综合性服务过程,具有资源整合性、公共服务性、知识共享性等特征。构建低碳科技创新管理系统模型要再造创新流程、完善服务类型、搭建服务平台、优化管理主体,为低碳科技创新与转化应用提供系统化的创新服务。构建低碳科技创新管理与服务平台应从政府部门、企业、科研院所、中介组织、社会群众等层面采取有效对策措施。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彭诗言 王西
【目的/意义】制造业作为《中国制造2025》规划实施主体,其低碳创新发展情况,直接影响着该规划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制造业的低碳创新是落实实施该规划的重要路径之一,而低碳创新信息平台是实现低碳创新的重要保障。【方法/过程】在阐述低碳创新信息平台是制造业低碳信息管理创新重要构成的基础上,解析在低碳信息管理创新中应通过转变思想、培育人才和完善保障机制等方式搭建起制造业低碳信息管理创新的基础服务平台。【结果/结论】在信息平台的起步发展阶段,政府应从政策激励方面做好制度保障,平台应从服务管理方面做好服务保障,科研
关键词:
制造业 低碳创新 信息平台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李集城
基于产业转型视角,界定创新服务平台运行能力的概念,构建评价创新服务平台运行能力的指标,并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数据包络分析(DEA),对广东省创新服务平台运行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整体运行能力不理想但个别突出,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利华 陈钢 李颖明
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为区域科技创新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基础性支撑体系。本文从系统失灵理论的视角,在界定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概念、分析其构成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对南宁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进行了深入剖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廖少纲 谢文栋
在结合BSC的基本原理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性质的基础上,研究将平衡计分卡引入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绩效评价的可行性,搭建BSC-AHP评价基本模型,并基于BSC原理从四个维度建立三级指标评价框架,同时结合层次分析法(AHP)设置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针对性地提出一套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对江西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2014—2017年平台运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绩效考核结果。实践表明,融合BSC和AHP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绩效评价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悦 金爱民 王迎春
"创新券"作为一种创新的科技投入模式,应用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市场化服务中,有利于提高政府科技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激发平台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针对创新券在科技平台服务中的运作模式、管理流程提出设计方案,分析其优势所在,加快推进创新券在我国的应用。
关键词:
创新券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应用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林仁红 邹昭晞
通过分析广东省东莞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运行现状,并结合三螺旋理论、成果转化理论、区域创新生态理论等对19个创新平台的创新效能进行总体评价,探索平台在运行模式、激励机制、管理措施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通过平台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策略。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朱红艳 姜静华 黄琴玲 李丽
从高校专利服务研究和开展情况的角度,重点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专利服务及专利学堂品牌建设为例,从平台与工具构建和品牌服务创新两个层面,探讨大学图书馆专利服务创新实践。具体通过高校图书馆网站调研法综述国内外14所大学图书馆专利服务现状,利用比较分析法了解被调研图书馆的专利服务情况,结合制表法与绘图法把握专利服务概况。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敏 邓胜利
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是国家创新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保证。本文在分析我国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跨系统资源整合的实践基础上,结合欧美各国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基于知识协同的发展启示,提出了面向协同创新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模型、技术实现方式和基于创新价值链的服务组织。
关键词:
协同创新 信息服务 信息资源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祃海霞 路丽肖 申红妙
在新时代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发展部门作为师资培训的专门管理服务机构,需要依托信息管理平台支撑培训服务创新,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有效选学、精准施训,优化教师教育管理,助力教师智能研修,探索建设一条新技术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勤国
低碳科技创新是驱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出台一套合理、可行的支持低碳科技创新的政策是推动低碳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文章分析低碳科技创新的特征,透视低碳科技政策对低碳科技创新的价值,阐述了低碳科技创新的政策工具类型,并从政府多元化组合政策、产学研协作政策、内外创新融合政策、创新成果应用和推广政策、资金政策、人才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政策支持的要点。
关键词:
低碳科技 科技创新 科技政策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易守菊
科技创新券在我国多地已有试行,并且初步做出了与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接的尝试。在分析科技创新券试行局限的基础上,试图从科技创新券对平台的活化作用以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是科技创新券的最佳载体两方面,探讨科技创新券与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全面融合的可行性,以实现科技需求和科技资源对接。提出应建立对创新券进行顶层设计、各级平台间无缝对接,以促成创新券在各平台间自由流通的长效机制,达到提升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力的目的。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易守菊
科技创新券在我国多地已有试行,并且初步做出了与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接的尝试。在分析科技创新券试行局限的基础上,试图从科技创新券对平台的活化作用以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是科技创新券的最佳载体两方面,探讨科技创新券与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全面融合的可行性,以实现科技需求和科技资源对接。提出应建立对创新券进行顶层设计、各级平台间无缝对接,以促成创新券在各平台间自由流通的长效机制,达到提升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力的目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杜玉申 赵京波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关系到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潜力和就业水平。本文针对我国现代服务业高度开放和相对竞争力较低的现状,阐述了服务业创新的特点及其对提升竞争力的作用,并从现代服务供给体制改革、知识基础构建、人力资源保障和创业环境优化四个方面提出了培育现代服务创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创新平台 服务创新 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