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67)
- 2023(11317)
- 2022(9922)
- 2021(9320)
- 2020(7701)
- 2019(18028)
- 2018(18070)
- 2017(35421)
- 2016(19433)
- 2015(21526)
- 2014(21739)
- 2013(21603)
- 2012(19912)
- 2011(17811)
- 2010(17585)
- 2009(15580)
- 2008(14779)
- 2007(12690)
- 2006(11054)
- 2005(9546)
- 学科
- 济(77623)
- 经济(77550)
- 管理(55592)
- 业(50181)
- 企(41684)
- 企业(41684)
- 方法(35274)
- 数学(30812)
- 数学方法(30416)
- 农(20655)
- 学(20476)
- 中国(18784)
- 财(18384)
- 地方(17651)
- 业经(16303)
- 环境(16074)
- 农业(13565)
- 制(13232)
- 和(13099)
- 贸(12214)
- 贸易(12209)
- 理论(12052)
- 易(11786)
- 划(11757)
- 务(11732)
- 财务(11660)
- 财务管理(11640)
- 技术(11153)
- 企业财务(11045)
- 银(9766)
- 机构
- 大学(268858)
- 学院(267302)
- 管理(109405)
- 济(101697)
- 经济(99372)
- 理学(95334)
- 理学院(94249)
- 管理学(92573)
- 管理学院(92114)
- 研究(89306)
- 中国(64771)
- 京(58413)
- 科学(58353)
- 农(45316)
- 财(44695)
- 所(44668)
- 业大(43420)
- 研究所(41183)
- 中心(40909)
- 江(38312)
- 北京(36753)
- 财经(36644)
- 范(35818)
- 农业(35582)
- 师范(35456)
- 州(33546)
- 经(33345)
- 院(33141)
- 经济学(29487)
- 师范大学(28732)
- 基金
- 项目(191849)
- 科学(150214)
- 基金(138722)
- 研究(138082)
- 家(121509)
- 国家(120525)
- 科学基金(103484)
- 社会(85125)
- 社会科(80589)
- 社会科学(80566)
- 省(75323)
- 基金项目(74941)
- 自然(69623)
- 自然科(67917)
- 自然科学(67903)
- 自然科学基金(66675)
- 划(64075)
- 教育(62570)
- 资助(57044)
- 编号(56477)
- 成果(44700)
- 重点(42789)
- 部(41681)
- 发(40974)
- 创(39429)
- 课题(38649)
- 科研(37040)
- 创新(36812)
- 计划(35509)
- 大学(35217)
- 期刊
- 济(109415)
- 经济(109415)
- 研究(75687)
- 中国(50312)
- 学报(44853)
- 科学(41800)
- 农(40662)
- 管理(38378)
- 大学(33113)
- 财(31970)
- 学学(31235)
- 农业(28584)
- 教育(28427)
- 技术(22930)
- 融(19664)
- 金融(19664)
- 业经(18521)
- 财经(16668)
- 经济研究(16615)
- 图书(15287)
- 问题(14597)
- 业(14151)
- 经(14060)
- 资源(14038)
- 科技(13811)
- 理论(13576)
- 实践(12643)
- 践(12643)
- 技术经济(12641)
- 版(12417)
共检索到3804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海猛 石培基 王录仓 王祖静
研究目的:以兰州市为案例探讨低碳目标导向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途径。研究方法:模糊线性规划,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实证分析,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从碳源和碳汇两方面构建模型显示碳蓄积最大化优化解与碳排放最小化优化解基本吻合。对兰州市2005年以及规划目标年的碳蓄积量和碳排放量进行估算,与原规划方案相比,优化方案到2020年兰州市年均碳蓄积量可增加14.7万t,年均碳排放量可减少18.69万t。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设用地和林地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关系最为密切,建设用地是主要的碳源,碳排放量约占97%,林地、耕地、牧草地是主要碳汇,碳蓄积量约占84%。研究结论:低碳目标导向的优化方案对于增汇减源的效果明...
关键词:
土地规划 低碳 模糊线性规划 兰州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郭杰 吴斌 欧名豪 刘琼 欧维新
研究目的:在区域范围内将土地利用系统作为整体进行综合规划,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法构建层次分明、关系明确的土地利用系统优化目标体系,并将其量化为多目标系统优化数学模型,以兰州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方法:解释结构模型和多目标优化。研究结果:(1)优化方案满足了经济发展、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改善等多目标对土地的需求;(2)区域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显著提高。研究结论: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法辅助构建多目标规划数学模型进行土地利用系统优化,可望兼顾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等多目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关键词:
土地利用系统 优化 解释结构模型 多目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爱民,刘加林,缪磊磊,高翔
土地利用作为人地关系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人地关系的最直接的反映。本文以兰州市为例,对其土地利用的特征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以反映该地区人地关系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人地关系,土地利用,特征指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勇 赵伟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实现城市低碳经济型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文章核算并分析了2005—2015年西安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碳排放,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目标规划模型,以经济效益最大化及碳排放最小化作为目标函数,对西安市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方案与2020年规划方案比较,耕地面积减少了15 197hm2,林地面积增加了13 946 h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4 983 hm2,优化方案符合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依据分析结果,文章提出促进西安市土地利用结构低碳优化的相关政策及建议。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低碳经济 碳排放 低碳优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伟 曹银贵 袁春 王静 乔陆印
研究目的:分析兰州市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的熵变情况,剖析该系统的综合发展度与协调发展度,确定兰州市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变化情况。研究方法:采用耗散结构理论和模糊物元模型评价兰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研究结果:(1)兰州市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有序性偏低,受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熵的影响很大;(2)系统综合发展度在不断提高,并且各要素层之间的协调度水平比较高;(3)对兰州市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影响较大的指标是绿地比例、征用耕地比例、单位建设用地产值;(4)兰州市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的欧式贴近度在不断增加,表明集约利用水平在不断提高。研究结论:运用耗散结构理论与模糊物元分析方法可以清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韩璐 谢俊奇
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效益作为土地资源利用水平的有效度量标准,其分析对于提高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分析水平可以通过改进计算模型的方法来实现。本文探讨将小波神经网络这一改进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土地利用效益分析中进行研究。以兰州市为研究区,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建立了土地利用效益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对兰州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并与熵值法、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小波神经网络的效率性与精确性更高,效果更好,具有较好的适用价值。这为土地利用效益的方法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思路;同时,也为兰州市土地资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永春 杨晓娟
讨论了从计划经济到转型期中国河谷盆地型城市空间扩展与土地利用发展趋势及理论设想,并以兰州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在GIS技术支持下,以不同年份兰州市建成区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2004年卫星遥感图为基础,在总结城市空间扩张特征、用地结构转变等整体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弹性指数、转移矩阵和动态模型等若干方法,分析了1949~2005年城市土地利用扩张、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得出了城市新增用地扩展经济弹性指数由4.29上升到5.02,1976~2001年道路广场开发度高达19.30%,耗减度仅为1.37%,2001~2004年建成区内公共设施用地开发度跃至19.39%,农业用地耗减度高达13.66%,用地扩展弹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曾永年 王慧敏
以低碳为目标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对区域和全球的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海东市为例探讨了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低碳导向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首先计算了海东市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碳密度和碳排放系数,然后以最大化碳储量和最小化碳排放量作为目标函数,运用线性规划方法构建了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获得了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通过与土地规划方案的对比发现,基于碳储量最大化的优化方案最佳。在该方案下,到2020年海东碳储量达14 171.68万t,碳排放量为217.65万t,比规划方案的碳储量增加了7.77万t,同时减少了31.98万t的碳排放,可见以增加碳储量和减少碳排放为目的的优化方案,对区域固碳作用明显。该...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叶长盛 袁壮壮 胡梦姗
基于南昌市2000年、2005年、2010年、2017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结合灰色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和FLUS模型,对2025年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及空间布局进行预测模拟,探究低碳优化目标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南昌市土地利用具有明显的"一升五降"特征,建设用地和耕地是主要变化地类;土地利用净碳排放量显著增加,但年均碳排放增加量有所减少,生态环境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缓解。(2)2025年各地类结构更为均衡,有效杜绝了某种地类出现的持续减少或增加的恶性循环结果;优化后的土地利用结构,碳汇较2017年增加了2.04×104t,充分兼顾了多方利益,有助于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矛盾。(3)在不同方位上,各地类数量之间的比例得到显著优化;2017—2025年不同地类主趋势方向差异明显,整体呈现西北—东南趋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毋晓蕾 王婧 汪应宏 陈常优
在借鉴低碳经济、土地利用碳排放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等理论成果和方法的基础上,以低碳理念为切入点,将低碳理念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相结合,提出低碳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内涵、目标。通过线性规划模型,对土地利用的结构进行低碳优化,并对优化方案进行碳排放的估算评价,以验证规划的低碳性。结合河南省淅川县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建立低碳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在考虑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同时,强调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益,以经济效益最大化和土地利用总碳排放量最小化2个目标函数来确定土地利用结构。
关键词:
低碳 土地利用结构 优化 淅川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游和远 张津榕 夏舒怡
研究目的:基于碳排放效率设置经济效率优先与碳排放效率优先两种发展情景,探究经济发展目标与碳减排目标不同优先序组合时,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布局差异性优化结果。研究方法:多目标规划模型、GeoSOS-FLUS模型。研究结果:(1)经济效率优先情景下,研究区总经济效率和总碳排放效率比现状分别提高了43.32%与3.53%;城镇工矿用地、其他农用地以及园地的面积比现状有显著的增加,景观以集中的空间形态扩张;耕地和农村居民点比现状有较大幅度的减少,景观呈现破碎化分布。(2)碳排放效率优先情景下,研究区总经济效率比现状减少了3.02%,总碳排放效率比现状提高了8.23%;园地、林地以及其他农用地面积比现状有显著的增加,景观以集中的空间形态扩张;城镇工矿用地和农村居民点面积有适度缩减,景观呈现集中布局。研究结论:在耕地保护任务和“三区三线”管控等约束下,兼顾经济发展目标与碳减排目标的“多目标发展导向”国土空间治理应该耦合土地政策协同管控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合理满足受发展目标优先序驱动的用地需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成学真 雷霄雯
从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增长影响的角度,以兰州市各产业产值就业弹性为切入点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市三次产业的发展虽然保持着比较高的速度,但各产业产值就业弹性均在不断下降。过去十几年间,第一产业所能吸收的劳动力非常有限,第二产业产值的增长不仅不能促进就业增长,而且释放出大量失业工人,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拉动就业的主要力量。为避免出现经济增长和失业并存的局面,有必要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变以增加就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 产业产值 就业弹性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石峰 颉耀文 田文婷 焦继宗
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对解决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紧张的人地矛盾具有重要意义。以兰州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实证研究,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土地集约趋势的定性分析并结合土地集约度的定量计算对兰州市8个区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中自主开发了土地集约度评价软件,以代替传统的手工计算指标值的方式,运用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得到集约度值,采用数轴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集约度值进行分类,确定各评价单元的土地集约利用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各区县集约利用度差异较大,基本上分为4个等级,其中I级的有城关区,Ⅱ级的有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Ⅲ级的有红古区、榆中县,Ⅳ级的有皋兰县、永登县...
关键词: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多因素综合模型 兰州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诸云强 孙九林
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能够快速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更新土地利用现状图,对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探讨了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的技术流程:遥感影像处理、年度变化信息提取、外业调查、内业后处理与精度评定。重点对遥感纠正模型选择、融合方法和精度评定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为了兼顾山区和平原2种地形,采用分区选点,山区采用有限元模型,平原采用多项式模型进行纠正,分区接边处保证10个~50个像素的重叠带。由于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主要是监测建设用地、耕地的变化,因此融合方法选用能够充分利用多光谱影像信息突出地物纹理边界的主分量变换法。以兰州市安宁区为例,提取了该区2002年~2003年度的土...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惠 石培基 李巍
本文针对兰州市城市居民以城市周边为目的地近距离旅游日益增长的现象,从资源结构、空间结构和市场结构三方面进行分析;利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兰州市环城游憩带的结构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兰州市环城游憩带的优化思路。
关键词:
环城游憩带 结构特征 优化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