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66)
- 2023(12706)
- 2022(11146)
- 2021(10312)
- 2020(8470)
- 2019(19627)
- 2018(19640)
- 2017(37460)
- 2016(20649)
- 2015(23119)
- 2014(23302)
- 2013(22974)
- 2012(20855)
- 2011(18857)
- 2010(18650)
- 2009(16690)
- 2008(16100)
- 2007(13820)
- 2006(12169)
- 2005(10467)
- 学科
- 济(82649)
- 经济(82552)
- 管理(60584)
- 业(52197)
- 企(44006)
- 企业(44006)
- 方法(38388)
- 数学(33147)
- 数学方法(32581)
- 中国(22461)
- 学(21270)
- 农(20547)
- 环境(20289)
- 地方(19360)
- 财(18287)
- 业经(17993)
- 和(15044)
- 理论(14624)
- 划(14018)
- 农业(13952)
- 制(12571)
- 贸(12287)
- 贸易(12279)
- 技术(12073)
- 务(11861)
- 易(11842)
- 财务(11786)
- 财务管理(11756)
- 企业财务(11111)
- 发(11002)
- 机构
- 大学(290356)
- 学院(288359)
- 管理(116706)
- 济(108093)
- 经济(105434)
- 理学(101743)
- 理学院(100555)
- 管理学(98542)
- 管理学院(98053)
- 研究(97506)
- 中国(69769)
- 科学(64706)
- 京(63267)
- 所(48916)
- 财(47088)
- 农(46680)
- 业大(45886)
- 研究所(45174)
- 中心(43729)
- 江(40976)
- 北京(39851)
- 范(39648)
- 师范(39299)
- 财经(38519)
- 农业(36524)
- 院(36346)
- 经(34981)
- 州(33824)
- 师范大学(32038)
- 技术(31029)
- 基金
- 项目(207144)
- 科学(162424)
- 基金(149227)
- 研究(148425)
- 家(130961)
- 国家(129937)
- 科学基金(111763)
- 社会(91698)
- 社会科(86844)
- 社会科学(86819)
- 省(81876)
- 基金项目(80126)
- 自然(74968)
- 自然科(73138)
- 自然科学(73124)
- 自然科学基金(71722)
- 划(69337)
- 教育(67501)
- 资助(61416)
- 编号(60055)
- 成果(47361)
- 重点(46538)
- 部(44258)
- 发(44108)
- 创(42329)
- 课题(41799)
- 科研(39813)
- 创新(39508)
- 计划(38480)
- 大学(37603)
- 期刊
- 济(115210)
- 经济(115210)
- 研究(81645)
- 中国(52036)
- 学报(47651)
- 科学(44203)
- 管理(41439)
- 农(40650)
- 大学(35429)
- 财(33678)
- 学学(33343)
- 教育(32590)
- 农业(28949)
- 技术(25875)
- 融(19001)
- 金融(19001)
- 业经(18906)
- 经济研究(17205)
- 财经(16846)
- 问题(16065)
- 图书(15922)
- 资源(15754)
- 业(15271)
- 科技(15184)
- 经(14291)
- 技术经济(14152)
- 理论(13865)
- 统计(13763)
- 版(13475)
- 现代(13138)
共检索到4082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国杰 郝文升
低碳生态城市不仅以低碳发展为主要特征,更加注重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基于这个思想,构造了自然生态、经济低碳、社会幸福三维的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空间结构模型,并依此建立了包含生态指数、低碳指数、幸福指数三维目标的多层指标体系。最后,借助空间向量思想提出了一种在度量生态指数、低碳指数、幸福指数和发展度、持续度、协调度的基础上,用发展有效等价值科学测度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天津低碳生态城市评价,证明该方法科学可行。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沈良忠 昝乡镇
MOOCs浪潮深刻影响了网络课程建设及教学应用,并广泛引起人们对网络课程评价问题的研究。文章针对MOOdle平台的课程评价问题,从教学管理部门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出三维度视角的课程综合评价模型,设计统一的指标评分算法,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并基于MOOdle系统现有框架以及数据库结构进行课程综合评价功能的二次开发。系统运行表明,评价结果能准确、客观地反映课程建设及使用情况,而且帮助教学管理部门实现了过程性监管。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路路 刘洁 张玉瑾
以低碳交通为背景,以城市低碳交通推行前、后期为节点,构建以居民信息完备度为界点的政府与居民初期最优均衡的动态博弈和“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为指标层的CM-CV组合赋权低碳综合评价体系,并以哈尔滨为例,动态测算2016—2021年低其碳综合效益指数和生态综合指数(ECI)。结果表明,低碳交通推行初期,无论居民处于何种信息状态,[{积极,不积极},参与]都是最优均衡;低碳化实施后期的所选年间,哈尔滨城市低碳建设各效益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且“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自然效益”,自然效益处于潜力发展期l;整体上哈尔滨的ECI<0.8,仍处于生态建设发展期,而分项中,大多指标评价结果小于标准现状值,与处于中等发展水平相一致。最后,提出鼓励居民采取低碳选择、继续推行低碳投入,尤其是提升低碳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为生态文明建设及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的交通低碳区域建设提供经验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宋刚 王毅 王旭
基于城市管理三维结构对城管执法监察制度发展演进进行分析,有助于厘清城市服务与管理、专业分治与系统综合、综合运行与管理、综合执法与监察之间的关系,把握执法的监察意涵及监察的执法属性,推进执法下沉监察上移,以服务为导向、执法为手段、监察为路径、共治为目标,构建城市物理空间、社会空间、网络空间融合背景下的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智慧城管,推动形成橄榄型城市综合管理现代治理结构,支撑规划、建设、运行一体,决策、执行、监督协力,政府、市场、社会共治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转型,实现城市精治共治法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望晨 王培承 王在翔 张利平
方法改进探索为关注点,设计动态综合评价模型并且验证有效性。二维横截面静态情景下由时间因素延伸至三维立体动态情景,以线性加权、TOPSIS、灰色关联和VIKOR法设计动态综合评价模型,由医疗质量评价问题实证分析、比较验证。这些模型以经典理论为基础再从立体测度视角改进设计,全时段兼顾科室之间横向差异和年度之间变化信息,同年度静态集结、不同年度动态合成,比较算法机理特点、解析结论差异性,对于动态综合评价特定问题有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
立体测度 动态 综合评价 医疗质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朱守先 梁本凡
对现有中国城市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调整与修改,通过权重赋值,使各离散指标有机整合成一体,形成了我国第一套定量、可比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使用该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中国110座城市,对低碳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综合排序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科学性高、实用性强,对指导我国城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低碳发展 综合指标 权重赋值 排位解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殷焕武 张宝柱
为了提高城市投资效率与效果,通过定性设置城市投资环境的总体评价指标体系,对影响投资环境的因素利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做出定量的评价,得出各个因素之间的权重及排序,可以找出城市投资环境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以利于改善投资环境。
关键词:
投资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期刊] 改革
[作者]
翟坤周 周庆元
在现阶段政府主导型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进程中,各级地方政府对整治的目标存在认识偏差,导致在整治实践中存在政策扭曲和行为异化。在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进行矛盾检视的基础上,以"经济—社会—生态"三维效应对其进行目标复位,构建"逻辑—时间—知识"三维结构技术路线。从宏观战略层面,应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和战略主线,加强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顶层设计;从微观操作层面,应完善土地权利法律救济,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一把手制度和农地保护领导干部责任审计制度,协同推进城乡建设用地整理。
关键词:
“三农”问题 农村土地 土地整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关海玲 孙玉军
从低碳、生态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包括经济社会生态、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人文宜居生态四维目标的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测算并比较了2009年、201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结果表明:2009—2010年期间,各省市的总排名及各主因子得分排名的变动原因不同;总体来看,东部地区省份的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较高,其中北京、上海的排名始终在前2位;中、西部地区省区的发展水平偏低。
关键词:
低碳生态城市 低碳城市 生态城市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旷世芳 韩倩 陈凯 任畅翔 贺薪颖 曾鸣
在“双碳”目标要求下,我国碳排放量需进行合理控制。基于总量控制的省域碳排放目标设定是我国碳减排的实现途径之一。本文充分考虑多种因素对省域碳排放总量设定的影响,首先,基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因素构建碳排放额度分配指标体系。其次,依据我国近年来碳排放强度、经济总量计算得出2030年全国碳配额总量基础上,采用变异系数法与OWA法结合的综合赋权法,对我国30个省份的碳排放总量进行设定。最后,基于我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30年各省份碳排放配额均相对提升,但提升幅度因经济、产业、能源等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各省区应尽快制定和完善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制定“双碳”目标下综合考虑多方因素的配额分配方案;进行碳排放配额分配时,设定目标要预留空间。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董紫君 杜红 董文艺 段洪雷
城市节水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圳市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大环境下,根据城市节水节能的实际需要,构建多层次、整体性的城市综合节水示范体系。重点介绍深圳市在产业结构优化、政策法规保障、战略规划引导、市场监督管理、资金支持保障等方面的各项举措,以期为其他城市提供可资借鉴的城市综合节水模式和经验,共同推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
关键词:
城市节水 示范体系 低碳城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姜玉梅 郭怀成 郁亚娟 黄凯 刘永
指出生态交通是生态城市发展的理想模式,也是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在全面分析交通系统结构和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DPSIR模型的城市生态交通系统综合评价体系的框架。在此框架中,初步选取了具体指标,建立了综合评价的指标集,并提出了生态化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以此测度城市交通生态化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关海玲 江红芳
文章从生态文明的内涵及特征入手,构建了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对2007~2011年间山西省市域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朔州,晋城的综合得分较高,长治,晋中次之,而太原、阳泉,临汾的综合水平较低,并对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熵值法 城市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莹 郭亚军 易平涛 李东涵
针对低碳经济综合评价问题,基于综合评价的经典过程,提出了一种为各被评价对象选取标杆学习对象的方法,即通过构建"状态相似矩阵"和"状态差异矩阵"得到被评价对象的"标杆学习矩阵"。基于复合生态系统思想,在"压力-状态-响应"框架下构建了低碳经济运行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12个省市的低碳经济运行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到各省市的低碳经济运行状况综合评价值和标杆学习矩阵。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馨 吴文恒
低碳经济是绿色发展的重要体现,陕西作为低碳试点省份之一,更需要积极承担相应的减排责任和义务。通过5个维度构建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多角度评价陕西10个地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并对城市低碳经济的驱动因素及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陕西10个地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城市分布格局,西安与其他城市的低碳经济水平差距很大;各个驱动因素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异特征,经济子系统的得分极差最大,充分反映了陕西三大区域的经济差距较为明显;通过聚类分析,将陕西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三类,在协调度的综合影响下,城市分布呈现四个组团。在未来发展中,应当依据三大区域的特点,实行差异化的低碳发展道路。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评价指标体系 协调度 陕西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