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36)
2023(6222)
2022(5419)
2021(4850)
2020(3829)
2019(8697)
2018(8768)
2017(16534)
2016(9031)
2015(9582)
2014(9198)
2013(8937)
2012(7969)
2011(7189)
2010(7149)
2009(6540)
2008(5757)
2007(4922)
2006(4351)
2005(3800)
作者
(24225)
(20237)
(20196)
(19115)
(12636)
(9887)
(9141)
(8037)
(7774)
(7158)
(7037)
(6867)
(6378)
(6263)
(6238)
(6208)
(6111)
(5910)
(5884)
(5821)
(4987)
(4926)
(4691)
(4686)
(4617)
(4542)
(4357)
(4321)
(4237)
(4097)
学科
(34489)
经济(34465)
管理(24933)
(18473)
(14584)
企业(14584)
环境(12012)
方法(11972)
(10596)
数学(10439)
数学方法(10261)
(10260)
地方(9316)
土地(8741)
中国(8459)
业经(7072)
农业(6794)
(6789)
经济学(6539)
(6513)
资源(6459)
(6352)
(5367)
生态(5086)
(5025)
(4872)
贸易(4870)
理论(4834)
(4611)
规划(4466)
机构
学院(113937)
大学(111380)
管理(43791)
(41086)
经济(40074)
研究(38828)
理学(37139)
理学院(36664)
管理学(35837)
管理学院(35661)
中国(29575)
(27518)
科学(26269)
(21135)
业大(19731)
(19390)
中心(19030)
研究所(17775)
(17689)
(17474)
北京(17423)
农业(16661)
(16344)
师范(16193)
(14931)
(14293)
财经(13820)
技术(13204)
(13053)
师范大学(12824)
基金
项目(81733)
科学(63681)
研究(59557)
基金(56894)
(49919)
国家(49522)
科学基金(42526)
社会(36679)
社会科(34714)
社会科学(34702)
(33467)
基金项目(30488)
(28767)
自然(27869)
自然科(27132)
自然科学(27126)
教育(26712)
自然科学基金(26533)
编号(25247)
资助(22322)
(18892)
成果(18759)
重点(18686)
课题(17964)
(16922)
(16682)
计划(15962)
创新(15922)
科研(15748)
(14945)
期刊
(48554)
经济(48554)
研究(30079)
中国(27464)
(19212)
科学(18045)
学报(17898)
管理(13905)
农业(13633)
教育(13544)
(13209)
大学(12965)
学学(11990)
技术(10161)
业经(9911)
资源(8846)
(7643)
金融(7643)
(7160)
经济研究(7134)
图书(6164)
科技(5937)
问题(5911)
(5567)
财经(5567)
统计(5561)
国土(5543)
(5509)
(5361)
现代(5267)
共检索到1700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黎孔清  陈银蓉  
研究目的:从发展低碳经济和转变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出发,建立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ANP方法,障碍度模型和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998—2009年南京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总体上升态势,土地产出效益和土地投入水平在发挥着主要作用,但土地产出效益和土地低碳水平的障碍度最大。研究结论:本评价体系较客观地反映了低碳理念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发展水平和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黎孔清  陈银蓉  陈家荣  
按照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首次建立了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针对评价指标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并以南京市为例,运用Super Decision软件进行实证演算。研究得出:①影响南京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的主要因素为地均GDP、地均碳排放、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等指标;②1998—2009年南京市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水平呈总体上升态势,评价指数从0.41增加到0.55,年均增长速率为2.72%;③土地利用程度、土地低碳水平和可持续性制约了南京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发展,是未来改革方向。所构建模型和ANP方法有助于客观评价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下城市土地利用水平。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温鑫  金晓斌  杨绪红  龙瀛  周寅康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温鑫  金晓斌  杨绪红  龙瀛  周寅康  
土地是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城市土地的有效供给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资源约束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土地集约利用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选择。本研究从丰富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和拓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两方面,在传统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集成表征城市基础设施、城市人口聚集、城市功能活力的新数据来源,建立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精细化评价框架,并以南京市为研究区,实现1km*1km空间格网下的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集成城市活力的评价框架,丰富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新的数据来源和可靠的数据质量为开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精细化评价提供了有力支撑;(2)与传统集约评价结果相比,在新的评价体系下南京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上有所提升。处于高度集约、中度集约、一般集约利用水平的土地面积比例分别为6.21%、63.20%、30.59%;(3)引入城市活力评价后,南京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格局由单一高值模式转向多组团共同发展模式,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异凸显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以及新城区。发展中的新城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主城周边外围城区核心区内的土地利用也呈现较高的集约水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纪陈飞  吴群  
近年来,在经济发展方式由强调增长的速度向注重发展的质量转变的新常态下,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成为其重要手段之一。各地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这些陆续颁布的政策的效率如何,对城市土地进一步集约利用以及实现上述"转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阐释了从政策内容出发对其进行量化的方法;然后在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之上,结合政策量化结果,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效率指数;最终评价了2004-2012年间南京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效率。结果表明:1从政策内容出发的量化方法能够较全面地对政策进行量化,并且能直观地反映出政策效率评价的结果;2南京市在研究期内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效率整体上呈现出波动上...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皓然  吴群  
通过系统动力学方法,对2000—2035年南京市土地利用碳排放现状及未来政策模拟趋势下的碳排放趋势进行动态模拟。结果表明:当前南京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保持持续增长趋势,一定的政策干预可以调控碳排放量;调整城镇化水平可以抑制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增速;减少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调整产业结构和汽车使用量,均可有效控制碳排放量的增长;单纯通过调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对调控土地利用碳排放并不显著;多种政策协调控制下的碳减排水平远高于单一政策调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天  濮励杰  张晶  朱明  
研究背景:在当今城市快速扩张的背景下,土地集约利用问题成为土地科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城乡交错带这一特殊的城市扩张边缘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目前相对较少。研究目的:通过典型研究区域南京市栖霞区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分析,探讨城乡交错带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特点和方法。研究方法:模型法、主成分分析法、文献法。研究结果:9a内栖霞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较大,但受到产业发展模式制约,综合集约利用水平仍不高。研究结论:城乡交错带这一特殊地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具有不同于城镇与乡村的特点。引入PSR模型进行城乡交错带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方法是可行的,在研究区的评价实践中是成功的,评价结果能较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峰  
以南京市所辖区城市土地利用为研究对象,采用2012年土地、资金、劳动力投入及GDP产出的截面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C2 R模型,对研究对象2012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南京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尚未达到最优,土地投入量仍有冗余;主城区规模收益达到最优,郊区及郊县的土地规模可适当扩大;大部分区县用地结构效益未达到最优,集约用地应以用地结构优化为主;土地的资本投入效率高,而建设用地使用的集约程度尚有提高潜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玲  王芳  
共享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融合与创新,对中国城市人居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城市建设与环境治理的核心目标。在分析城市人居环境内涵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人造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三个层面构建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利用南京市2006—2015年的统计数据,对其人居环境发展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南京市人居环境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三个特征:一是"缓慢平稳"发展,二是"快速非均衡"发展,三是"先抑后扬"发展。为此,提出了优化南京市人居环境的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玲  王芳  
共享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融合与创新,对中国城市人居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城市建设与环境治理的核心目标。在分析城市人居环境内涵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人造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三个层面构建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利用南京市2006—2015年的统计数据,对其人居环境发展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南京市人居环境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三个特征:一是"缓慢平稳"发展,二是"快速非均衡"发展,三是"先抑后扬"发展。为此,提出了优化南京市人居环境的对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徐康  吴绍华  戴冰  宗蔚晨  昌亭  
研究目的:针对目前砖窑土地再利用存在的问题,探讨一种基于土地再利用适宜性评价与优先级策略相结合的粘土砖窑土地再利用模式。研究方法:GIS空间数据分析和土地再利用适宜性评价法、优先级评价法。研究结果:研究区砖窑土地适宜耕地再利用的比例最高,为67.39%;适宜生态用地再利用比例为19.21%;适宜建设用地再利用比例为13.40%;根据优先级策略的原则,首先对建设用地适宜性砖窑土地再利用,其次是耕地和生态用地适宜的砖窑土地。研究结论:可为城市边缘带的废弃工矿用地的再利用方式和策略提供方法参考。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刘玲  陈诗高  
基于低碳经济理念构建城市住宅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定权聚类评估方法和比较分析法测度并对比分析低碳经济理念和传统理念下城市住宅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低碳经济理念对城市住宅区土地集约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城市住宅区土地合理集约利用;测度结果的对比反映了传统理念下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不足。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许妙苗  朱喜钢  
在城市建设与发展步伐加快、工业化水平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将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理念融入到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当中,以解决碳排放问题是当前全世界城市发展的方向。而在城市碳排放的内部结构中,生产性碳排放无疑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过程中最重要的调整对象。本文根据南京市2000年以来的生产性能源消耗情况,对近几年南京的生产性碳排放总量进行了估算,并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南京生产性碳排放居高不下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借助现有产业空间布局、加快低碳产业的发展,以及促进政策创新等产业发展战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绍铂  魏娜  杨桂山  
本文基于土地利用协调度评价模型,构建了南京市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以南京市各区县为评价单元,综合分析了南京市各区县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状况与影响因素。对于属于环境提前型的区县,可在环境容量允许的条件下重点加强经济建设,适当通过加大土地资源的开发力度而提高土地利用程度,提升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水平;属于经济提前型的区县则需更加关注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厉伟  李银  但承龙  黄贤金  
对于快速城市化的国家和地区而言,城市化进程始终是影响土地持续利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该文在概括了城市化进程中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历程的基础上,摆脱了以往土地持续利用评价中的一般性表述,综合了地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对城市化与土地利用两者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有针对性地从粮食安全评价、城镇用地规模合理性、城镇内部用地合理性以及土地生态系统评价等几方面构建了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以南京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化这一宏观背景下,南京市的土地持续利用状况总体是向可持续方向发展,但指标体系内部某些领域的评价则较以往有着很大的退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