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38)
- 2023(11768)
- 2022(9666)
- 2021(8310)
- 2020(6928)
- 2019(15307)
- 2018(14943)
- 2017(28777)
- 2016(15498)
- 2015(17037)
- 2014(16625)
- 2013(16757)
- 2012(14766)
- 2011(12800)
- 2010(12719)
- 2009(11556)
- 2008(11532)
- 2007(10288)
- 2006(9183)
- 2005(8183)
- 学科
- 业(78097)
- 济(71734)
- 经济(71656)
- 企(70529)
- 企业(70529)
- 管理(63408)
- 方法(33009)
- 业经(26762)
- 农(25560)
- 数学(25478)
- 数学方法(25305)
- 财(23168)
- 务(18415)
- 财务(18378)
- 财务管理(18369)
- 农业(18285)
- 企业财务(17263)
- 技术(16376)
- 中国(16054)
- 环境(15891)
- 划(14879)
- 和(13805)
- 贸(13369)
- 贸易(13366)
- 易(12931)
- 策(12494)
- 制(12411)
- 学(11734)
- 理论(11728)
- 经营(11076)
- 机构
- 学院(231876)
- 大学(222458)
- 济(100084)
- 经济(98629)
- 管理(95284)
- 理学(83211)
- 理学院(82470)
- 管理学(81362)
- 管理学院(80985)
- 研究(71605)
- 中国(55960)
- 农(50302)
- 科学(45926)
- 京(45517)
- 财(42997)
- 业大(40743)
- 农业(40274)
- 所(36709)
- 财经(35267)
- 江(34205)
- 研究所(33730)
- 中心(32587)
- 经(32208)
- 经济学(30044)
- 商学(27778)
- 经济管理(27747)
- 北京(27589)
- 商学院(27538)
- 经济学院(27499)
- 州(26465)
- 基金
- 项目(159890)
- 科学(127163)
- 基金(118730)
- 研究(109346)
- 家(105716)
- 国家(104784)
- 科学基金(91303)
- 社会(73104)
- 社会科(69673)
- 社会科学(69648)
- 省(64825)
- 基金项目(63682)
- 自然(61552)
- 自然科(60233)
- 自然科学(60216)
- 自然科学基金(59197)
- 划(52906)
- 教育(47713)
- 资助(47532)
- 编号(39964)
- 业(39793)
- 创(37091)
- 重点(35719)
- 发(35089)
- 部(33981)
- 创新(33892)
- 科研(31368)
- 计划(31203)
- 国家社会(30824)
- 制(28940)
- 期刊
- 济(108081)
- 经济(108081)
- 研究(58925)
- 农(46055)
- 学报(39404)
- 管理(38231)
- 中国(37622)
- 科学(36561)
- 财(35090)
- 农业(31980)
- 大学(29439)
- 学学(28902)
- 技术(22873)
- 业经(22120)
- 业(20044)
- 融(18194)
- 金融(18194)
- 经济研究(18001)
- 财经(17249)
- 经(14927)
- 技术经济(14521)
- 问题(13938)
- 商业(13726)
- 科技(11741)
- 版(11492)
- 现代(11453)
- 世界(10997)
- 财会(10921)
- 贸(10814)
- 业大(10757)
共检索到3252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书渊 张潇化 赵云海
文章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低碳物流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碳物流能够显著提升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发现,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低碳物流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作用最强;城镇低碳物流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强于乡村。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在低碳物流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效应。门槛效应检验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低碳物流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影响过程中发挥门槛效应。由此,提出相关建议:搭建低碳物流发展平台、健全低碳物流发展机制与合理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书新 李薇
本文选取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碳金融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碳金融可显著促进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影响机制检验发现,流通产业结构升级在碳金融推动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碳金融对东中部地区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西部地区。基于此,应完善碳金融市场体系、推动流通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差异化绿色流通模式,提高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尚海燕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动力源,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否有效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以我国2010年开始推行的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作为准自然试验,基于2003-2018年254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方法系统评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影响,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甄别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的间接效应。研究发现,总体上,低碳城市试点实施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考虑了识别假设条件和一系列其他可能干扰估计结果的因素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低碳城市试点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影响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嘉歆
本文以2011-2022年A股流通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提升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源要素配置作用于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地区数字化转型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最显著,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效应并不显著;相对非国有流通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效应在国有流通上市公司中表现更为突出。最后,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推动数字赋能绿色创新活力、培育数字创新人才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流通业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小辉
伴随数字经济及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物流产业集群正成为提升我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路径。本文基于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物流产业集群对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效应及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物流产业集群对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物流产业集群对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表现为东部最强、中部次之、东北稍弱、西部最弱。基于此,提出加速推动物流产业集群式发展、优化物流枢纽建设空间布局、因地制宜引导物流产业集聚的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丽娟 黄莹
“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流通业作为高耗能产业需要进一步实现效率提升的动能转换。因此,本文通过构建我国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模型探究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值及分解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值在未考虑碳排放情况下贡献度大于考虑碳排放情况下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空间分布来看,我国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呈显著的“自东向西,自南向北”阶梯式递减过程。基础设施水平、运输能力、从业人数、创新能力对我国流通业绿色要素生产率均呈显著正相关,而经济水平与城镇化水平要素对我国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负相关。基于此,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碳中和 流通业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碳排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邵泽
本文选取2012-2021年我国2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探究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进一步的,将样本划分一线、二线、三线以及四线城市展开异质性分析,同时考察技术创新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流通产业集聚可显著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一线城市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四线城市则不明显。流通产业集聚可通过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间接影响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晖 尹瑞成
火力发电占据我国电力生产的主导地位,同时也是污染排放的重要来源。在中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日渐减弱和低碳试点城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火电企业提出了新要求,试点政策对火电企业的影响值得研究。基于2009—2020年沪深A股火电上市企业数据,采用SBM模型非径向非角度ML指数法测算火电上市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采用双重差分等方法,检验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火电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传导机制,并考察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不同规模和不同所有制火电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异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抑制了火电上市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在短期内并不能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火电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反而会通过缩减企业规模、降低人力资本水平以及增大能源消耗等带来负面效应。目前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并未显著降低火电上市企业的能源投入与污染排放,是其未能促进火电上市企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原因。此外,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不同规模和所有制火电上市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因此政府应科学合理地制定火电行业环境规制强度,持续推动火电企业技术创新,尤其是要为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实现火电企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晖 尹瑞成
火力发电占据我国电力生产的主导地位,同时也是污染排放的重要来源。在中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日渐减弱和低碳试点城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火电企业提出了新要求,试点政策对火电企业的影响值得研究。基于2009—2020年沪深A股火电上市企业数据,采用SBM模型非径向非角度ML指数法测算火电上市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采用双重差分等方法,检验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火电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传导机制,并考察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不同规模和不同所有制火电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异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抑制了火电上市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在短期内并不能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火电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反而会通过缩减企业规模、降低人力资本水平以及增大能源消耗等带来负面效应。目前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并未显著降低火电上市企业的能源投入与污染排放,是其未能促进火电上市企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原因。此外,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不同规模和所有制火电上市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因此政府应科学合理地制定火电行业环境规制强度,持续推动火电企业技术创新,尤其是要为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实现火电企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振清 谷文姗 成晓斐
当前碳交易已成为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家战略,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文章基于2007—2018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首先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对碳交易政策实施下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进行了评估,且通过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对其稳健性进行了检验,最后通过机制分析验证了文中提出的假设。研究结果表明:碳交易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果较为显著,且通过PSM-DID进一步评估后结果并无明显差异;在动态性检验过程中可以看出,碳交易试点开展后短期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无明显提升反而有所下降,从2016年开始呈显著提升状态,表明碳交易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时效性;机制分析验证了碳交易通过驱动低碳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能源结构清洁化、资源要素替代等效应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因此,在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及碳交易全国推广的背景下,探讨碳交易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机制问题,对推进经济绿色高质量增长、碳市场的完善和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碳交易 绿色全要素 双重差分 机制检验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华
本文基于我国贸易强国建设背景下,就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我国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中介效应机制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我国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同时还会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的间接渠道对我国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作用。具体表现为,外商直接投资会通过资本和技术溢出效应进一步强化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促进作用。文章最后从加大政策支持、提升全球价值链嵌入水平、借助“一带一路”与APEC等载体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扩大开放吸引更多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加快全球产业体系布局等方面提出提升我国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颛孙丰勤 张敏
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其流通效率的提升是充分发挥消费纽带作用的前提,其绿色流通的转型是落实高质量发展目标的保障。基于数字经济与流通业绿色发展的内在关联机制,将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考量,利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我国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化规律;进而,立足空间溢出视角,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DSDM)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空间异质特征。研究表明:我国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长期稳步向好的趋势,空间异质特征显著,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数字经济发展对于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增效应,但这一促增效应在东、中、西部地区差异化特征显著。据此,应强化数字经济与流通经济的融合发展,通过数字化服务平台搭建和智能化流通管理,有效推动流通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白珂
环境规制为经济低碳发展带来全新契机,对工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15—2020年全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影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的传导机制与区域异质性,并将低碳技术创新作为门槛变量研究环境规制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不仅直接影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还可通过提高低碳技术创新水平间接提升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存在显著门槛效应,且具有区域异质性。由此,应实施差别化环境规制策略、丰富区域环境规制工具、培育绿色低碳领域创新主体,以期提升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白珂
环境规制为经济低碳发展带来全新契机,对工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15—2020年全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影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的传导机制与区域异质性,并将低碳技术创新作为门槛变量研究环境规制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不仅直接影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还可通过提高低碳技术创新水平间接提升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存在显著门槛效应,且具有区域异质性。由此,应实施差别化环境规制策略、丰富区域环境规制工具、培育绿色低碳领域创新主体,以期提升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闻君 熊林波
本文基于2009~202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和门槛模型,实证探析绿色金融与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关系及异质调节机制。实证证明:绿色金融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U”型非线性影响。空间异质性分析显示,东部地区绿色金融始终具有显著“赋能效应”,满足“梅特卡夫法则”;中部地区绿色金融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线性促进效果,负向效果不显著;西部地区绿色金融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表现为显著“倒梯型”特征,且具有“中等绿色金融发展水平陷阱”。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外商直接投资、城市化水平、金融监管、低碳技术异质调节着绿色金融与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