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81)
- 2023(12932)
- 2022(10456)
- 2021(9512)
- 2020(7386)
- 2019(16372)
- 2018(16325)
- 2017(30393)
- 2016(16471)
- 2015(18288)
- 2014(18151)
- 2013(17943)
- 2012(16633)
- 2011(15043)
- 2010(15114)
- 2009(13559)
- 2008(13033)
- 2007(11990)
- 2006(10695)
- 2005(9311)
- 学科
- 济(66940)
- 经济(66841)
- 管理(51999)
- 业(50501)
- 企(37532)
- 企业(37532)
- 农(31706)
- 农业(21502)
- 业经(20886)
- 方法(20604)
- 中国(19022)
- 制(18194)
- 财(17677)
- 地方(17605)
- 数学(17241)
- 数学方法(17073)
- 技术(16350)
- 环境(15572)
- 学(12692)
- 体(12630)
- 产业(12491)
- 发(11100)
- 划(10974)
- 银(10737)
- 银行(10717)
- 融(10334)
- 金融(10329)
- 行(10274)
- 理论(10082)
- 体制(10064)
- 机构
- 学院(231778)
- 大学(226106)
- 济(94837)
- 经济(92614)
- 管理(86886)
- 研究(77892)
- 理学(74154)
- 理学院(73316)
- 管理学(72194)
- 管理学院(71746)
- 中国(59228)
- 京(47611)
- 科学(45801)
- 财(44293)
- 农(41317)
- 江(37807)
- 所(37538)
- 中心(37066)
- 业大(34668)
- 财经(33695)
- 研究所(33577)
- 范(31525)
- 师范(31238)
- 农业(30799)
- 经(30269)
- 州(29632)
- 北京(29418)
- 经济学(28836)
- 院(28622)
- 省(26544)
- 基金
- 项目(156423)
- 科学(123713)
- 研究(121680)
- 基金(110803)
- 家(95152)
- 国家(94252)
- 科学基金(81145)
- 社会(78210)
- 社会科(73854)
- 社会科学(73841)
- 省(64769)
- 基金项目(59338)
- 教育(55255)
- 划(52493)
- 编号(50469)
- 自然(48524)
- 自然科(47255)
- 自然科学(47248)
- 自然科学基金(46376)
- 资助(41836)
- 成果(40753)
- 发(36793)
- 课题(35979)
- 重点(35550)
- 制(35488)
- 创(34489)
- 部(34173)
- 国家社会(32261)
- 创新(32156)
- 性(30764)
- 期刊
- 济(117225)
- 经济(117225)
- 研究(69009)
- 中国(55516)
- 农(44272)
- 财(35084)
- 科学(32907)
- 管理(32701)
- 学报(32687)
- 教育(29894)
- 农业(29395)
- 大学(26573)
- 学学(24993)
- 技术(24034)
- 业经(22959)
- 融(22135)
- 金融(22135)
- 财经(16458)
- 经济研究(16416)
- 问题(15384)
- 经(14382)
- 业(13251)
- 科技(12634)
- 版(12315)
- 技术经济(12121)
- 现代(10924)
- 农村(10840)
- 村(10840)
- 农业经济(10637)
- 坛(10634)
共检索到3579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燕红 李俊杰 谭一帆 徐维军
以宁夏光伏技术赋能乡村振兴为例开展案例研究,从光伏产业的利益相关方,包括政府、光伏企业、村集体组织的视角构建理论分析框架,探索光伏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发现,光伏技术通过三大作用机制赋能乡村振兴:一是赋能农业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及能源结构转型;二是创造就业岗位与加速人力资本积累;三是完善基础设施与提高乡村文化活力。据此提出“光伏+”理念推动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绿色产业振兴路径,确保技能人才供给与光伏产业需求相匹配的人才振兴路径和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光伏项目管理的组织振兴路径。
关键词:
低碳技术 绿色能源 乡村振兴 光伏产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鹏云
后税费时代以来,随着乡村社会的转型,一些地区的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现实挑战。为了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主动提升党组织适应性并践行引领使命,一方面创新领导方式,破除资源瓶颈,为文化骨干赋责、赋权并进行过程赋能,实现了乡村文化活动的繁荣,另一方面推动建立文化治理载体,吸纳乡村精英群体作为转化中介,采取柔性治理方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了乡村文化价值的重塑。党建引领乡村文化振兴虽取得了突出的实践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平衡性,如个别地区的党建引领异化为党建包办,党建引领过程中存在“名实不符”问题,党建引领行动存在持续性不足的隐忧等。鉴于此,应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乡村文化建设的人民性并强化党的农村文化领导权,以广大党员和群众满意为标准推动机制创新,以简约治理的方式实现党建引领乡村文化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党建引领 乡村文化 实践机制 优化路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鹏云
后税费时代以来,随着乡村社会的转型,一些地区的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现实挑战。为了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主动提升党组织适应性并践行引领使命,一方面创新领导方式,破除资源瓶颈,为文化骨干赋责、赋权并进行过程赋能,实现了乡村文化活动的繁荣,另一方面推动建立文化治理载体,吸纳乡村精英群体作为转化中介,采取柔性治理方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了乡村文化价值的重塑。党建引领乡村文化振兴虽取得了突出的实践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平衡性,如个别地区的党建引领异化为党建包办,党建引领过程中存在“名实不符”问题,党建引领行动存在持续性不足的隐忧等。鉴于此,应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乡村文化建设的人民性并强化党的农村文化领导权,以广大党员和群众满意为标准推动机制创新,以简约治理的方式实现党建引领乡村文化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党建引领 乡村文化 实践机制 优化路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鹏云
后税费时代以来,随着乡村社会的转型,一些地区的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现实挑战。为了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主动提升党组织适应性并践行引领使命,一方面创新领导方式,破除资源瓶颈,为文化骨干赋责、赋权并进行过程赋能,实现了乡村文化活动的繁荣,另一方面推动建立文化治理载体,吸纳乡村精英群体作为转化中介,采取柔性治理方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了乡村文化价值的重塑。党建引领乡村文化振兴虽取得了突出的实践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平衡性,如个别地区的党建引领异化为党建包办,党建引领过程中存在“名实不符”问题,党建引领行动存在持续性不足的隐忧等。鉴于此,应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乡村文化建设的人民性并强化党的农村文化领导权,以广大党员和群众满意为标准推动机制创新,以简约治理的方式实现党建引领乡村文化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党建引领 乡村文化 实践机制 优化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钟世潋
以乡村振兴产业学院为代表的产业学院可为乡村振兴集聚涉农产业人才、提供人才支撑和整合各类资源。乡村振兴产业学院把“内生动力—外部支持—效能提升”作为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从而让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文章提出产业学院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高地,形成人才聚合效应;构建乡村振兴人力资本开发共同体,提升人力资本治理效能。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娟
为巩固脱贫攻坚的重要成果,瞄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红色文化是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于乡村各个方面的振兴发展都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但是存在对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不深,产业融合不紧密;参与治理不足,治理体系不健全;推广力度不强,品牌建设不到位,因此,要注重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推进产业融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健全治理体系;加强宣传推广力度,促进品牌建设,进一步用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
关键词:
红色文化 乡村振兴 引领作用 实践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晴 卢凤君 姚建忠 黄怡博
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脱贫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针对脱贫地区乡村产业发展瓶颈和短板问题,以察哈尔右翼前旗为实践案例,构建了乡村产业振兴促进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的结构模型,提出了乡村产业增值发展、聚集发展、提升发展和融合发展的路径模式和对策建议,为全国中西部脱贫地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案例借鉴和模式参考。
关键词:
脱贫地区 乡村产业振兴 路径 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丽 滕慧君
数字经济是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也是影响未来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面对乡村振兴的时代任务,要将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全环节有机融合,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战略的纵深推进,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与组织维度多频发力,形成雁阵效应,必将持续提升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建设的实践效能。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 传导机制 实践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倩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通过打造特色产业,实现特色经济发展,从而带动乡村产业兴旺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实现振兴发展的普遍选择,因此本文主要分析特色经济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逻辑与现实困境,并对实践路径作简单探讨。
关键词:
特色经济 产业振兴 内在逻辑 实践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雁鸿 刘光玲
乡村特色经济将特色资源与产业振兴相融合,既为消费者提供了新的、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乡村产品,也通过构建特色经济体系,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产业动能。现阶段,乡村特色经济获得了数字技术、金融等要素支持,但仍面临特色优势不明显、产业协同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应充分认识特色经济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多元优势,通过明确主导产业,融合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形态,整合金融、技术等优势资源,助力乡村特色经济发展。
关键词:
特色经济 产业振兴 内在逻辑 实践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云
伴随数字技术的迭代,数字化逐渐嵌入我国现代化建设当中,其日渐发展成为我国强基建、促转型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与此同时,刷脸支付、平台打车、线上缴费、直播带货等数字经济形式兴起,我们的生活也早已迈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即依托于数字技术的经济形式,
关键词:
实践路径 乡村振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占锋 张森 乔鑫
实现农村发展是中西方国家面临的共同议题。以近代西方国家发展干预的演变过程及特征作为线索,罗伯特·钱伯斯在《农村发展:以末为先》一书中深度反思农村发展实践项目失败的主要缘由,围绕实践干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倡导“外来者”要进行价值转换,遵循“以末为先”的发展理念,并认为参与式行动是该理念的实践方案。中西方国家在历史演变进程、制度环境、乡村社会基础等方面存在着根本差异,应结合中国城乡发展逻辑体系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要求,探讨罗伯特·钱伯斯提出的参与式行动在中国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适用性与重要性。乡村振兴是“外来者”与当地民众之间双向互动、共同参与的过程,其自身所拥有的各类资源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因此,要立足于中国乡村发展的本土化特征,在充分发挥“外来者”与“内部人”各自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同时,在乡村振兴具体实践中还需明晰各个行动主体的能力和任务,实现“参与”与“行动”的兼顾,高效整合多元系统,从而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开展。
关键词:
参与式行动 以末为先 农村发展 乡村振兴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国锋 王丽君
乡村生态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生态振兴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存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内在耦合逻辑。当前乡村生态振兴面临经济、法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困境,表现为绿色生产方式滞后、环境保护法治不健全以及农村生态文化发展薄弱等。因此,新时代推进乡村生态振兴,要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建设,完善农村生态法治建设,加强农村生态文化建设。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生态振兴 生态文明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国锋 王丽君
乡村生态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生态振兴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存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内在耦合逻辑。当前乡村生态振兴面临经济、法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困境,表现为绿色生产方式滞后、环境保护法治不健全以及农村生态文化发展薄弱等。因此,新时代推进乡村生态振兴,要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建设,完善农村生态法治建设,加强农村生态文化建设。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生态振兴 生态文明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占锋 张森 乔鑫
实现农村发展是中西方国家面临的共同议题。以近代西方国家发展干预的演变过程及特征作为线索,罗伯特·钱伯斯在《农村发展:以末为先》一书中深度反思农村发展实践项目失败的主要缘由,围绕实践干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倡导“外来者”要进行价值转换,遵循“以末为先”的发展理念,并认为参与式行动是该理念的实践方案。中西方国家在历史演变进程、制度环境、乡村社会基础等方面存在着根本差异,应结合中国城乡发展逻辑体系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要求,探讨罗伯特·钱伯斯提出的参与式行动在中国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适用性与重要性。乡村振兴是“外来者”与当地民众之间双向互动、共同参与的过程,其自身所拥有的各类资源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因此,要立足于中国乡村发展的本土化特征,在充分发挥“外来者”与“内部人”各自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同时,在乡村振兴具体实践中还需明晰各个行动主体的能力和任务,实现“参与”与“行动”的兼顾,高效整合多元系统,从而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开展。
关键词:
参与式行动 以末为先 农村发展 乡村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