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75)
- 2023(11030)
- 2022(8987)
- 2021(8118)
- 2020(6338)
- 2019(14378)
- 2018(13996)
- 2017(25748)
- 2016(13627)
- 2015(15535)
- 2014(15399)
- 2013(15514)
- 2012(15076)
- 2011(14040)
- 2010(13907)
- 2009(12472)
- 2008(12197)
- 2007(10886)
- 2006(9991)
- 2005(9408)
- 学科
- 济(70314)
- 经济(70254)
- 管理(40502)
- 业(38400)
- 企(28207)
- 企业(28207)
- 中国(25091)
- 方法(22914)
- 数学(20212)
- 数学方法(20094)
- 农(19606)
- 地方(18947)
- 环境(16063)
- 技术(16019)
- 业经(15168)
- 贸(15027)
- 贸易(15013)
- 易(14617)
- 农业(13705)
- 学(13254)
- 发(12746)
- 财(12181)
- 银(11855)
- 银行(11835)
- 融(11793)
- 金融(11793)
- 制(11727)
- 行(11664)
- 地方经济(10952)
- 和(9858)
- 机构
- 学院(205402)
- 大学(205066)
- 济(96999)
- 经济(95393)
- 研究(82733)
- 管理(74706)
- 中国(63947)
- 理学(62962)
- 理学院(62154)
- 管理学(61352)
- 管理学院(60959)
- 科学(47841)
- 京(46048)
- 所(42394)
- 财(40723)
- 研究所(38372)
- 中心(35970)
- 农(35614)
- 财经(31809)
- 经济学(30939)
- 江(30740)
- 北京(30361)
- 院(29749)
- 经(29155)
- 业大(28653)
- 范(28193)
- 师范(27910)
- 经济学院(27778)
- 农业(27612)
- 科学院(25528)
- 基金
- 项目(133832)
- 科学(106605)
- 研究(99578)
- 基金(98038)
- 家(86568)
- 国家(85897)
- 科学基金(72446)
- 社会(66050)
- 社会科(62840)
- 社会科学(62830)
- 省(50634)
- 基金项目(50516)
- 教育(44111)
- 自然(43917)
- 划(43345)
- 自然科(42898)
- 自然科学(42889)
- 自然科学基金(42143)
- 资助(39758)
- 编号(37805)
- 发(35934)
- 重点(31119)
- 部(30626)
- 成果(30552)
- 发展(29440)
- 展(28942)
- 国家社会(28845)
- 创(28809)
- 课题(27790)
- 中国(27485)
共检索到3321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石敏俊 周晟吕
本文分析了2020年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下中国面临的减排形势,在此基础上,基于动态CGE模型构建了中国能源-环境-经济模型,模拟了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和能源结构替代的减排效果及其对实现减排目标的贡献。分析结果表明,发展低碳技术,推动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和能源结构转换,可以实现减排目标的64%-81%。国际技术合作是中国加快发展低碳技术,推动能源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日本等发达国家面临着巨大减排压力和高昂减排成本,也存在着向发展中国家寻找减排市场的需求。有效利用CDM机制,发展以技术换排放的国际技术合作,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可以达到双赢的结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磊
2009年11月,中国国务院宣布到2020年,在2005年的基础之上将碳排放强度,即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40%~45%。这一目标能否达成对于中国以及全球抵御气候变化都将产生深刻影响。分析我国能源消耗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系统梳理到目前为止我国所制定和实施的能源政策,并结合情景分析预测了我国能否达到既定的碳排放强度削减目标。结果表明,我国实现减排目标是乐观的,但仍需要有针对性的政策导向。最后根据以上分析,对我国下一阶段的能源消耗和经济发展政策提出了相应建议,即加大科技支出,继续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先进生产技术应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能源价格市场化进程。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能源政策 经济发展 情景分析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王锋 冯根福
经济低碳发展是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动中国经济低碳发展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分析和评价了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镇化、工业化、能源结构调整、居民消费模式变化、能源技术进步和能源价格上涨8个因素对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认为,中国可以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引导居民消费模式变化、促进能源技术进步、提高能源价格等政策来推动经济低碳发展。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影响因素 碳减排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仲云云 张冲
低碳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路径,减少碳排放是必然要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内部都存在碳减排分歧。构建博弈模型对不同阶段的国际碳减排各方战略进行分析。为了避免碳减排陷入互相背叛、各方皆输的"囚徒困境"状态,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内,发达国家应率先减排并通过资金和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碳减排,以实现"猎鹿博弈"的合作共赢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碳减排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低碳发展 碳减排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查建平
文章依据2005—2012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业的投入、产出及碳排放数据,参照SBM方向距离函数,构建考虑环境因素的旅游产业发展效率评估模型,对2005—2012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低碳旅游发展效率及减排潜力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进行了分解,进而对我国省级旅游产业减排路径做出分析与解读。研究表明,我国低碳旅游发展效率处于较低水平,对应无效率值较高,且无效率值在整体上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中部地区低碳旅游发展效率最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周县华 范庆泉
本文建立了分别包含碳强度目标约束和总量目标约束的多行业一般均衡模型,评估了中国现阶段实施的基于重点行业碳强度减排目标的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效果,解释了现阶段实施的减排政策产生就业红利,并有利于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因。本文结论表明,随着中国碳强度减排任务的不断加重,当前政策的就业红利将不复存在,同时政策机制蕴含的资源错配、各行业边际减排成本不相等的问题则愈加严重,实施碳交易减排政策的时机逐渐成熟,政府应及时推出碳交易政策代替现行的减排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潘仁飞 陈柳钦
一、引言根据荷兰环境评估局(MNP)对全球CO2排放的评估报告,2006年中国CO2排放较2005年增长11.8%,达到62.3亿吨,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1]2007年、2008年,这一数字继续攀升,分别达到67.2亿吨和71.2亿吨,占同期世界总排放量的24.3%和25.3%,且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这种增长的趋势将依然不会减缓。然而迫于环境和国际社会强烈要求中国降低碳排放的双重压力,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气候大会上,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毕井泉
总的看,各地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在部分高耗能产业实行差别电价政策,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进展很不平衡。有的地方态度坚决,措施有力,成效明显;也有一些地方认识不到位,措施还不够有力,工作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谌爱华
当国际规则和国家政策及各级市场和碳减排目标不断增长和融合的趋势来临时,企业管理者必须着手提高能源效率和进行碳减排。通过制定碳减排计划、实施碳排查并以最经济的手段减少碳排放、规避碳风险及评估自身的碳足迹,帮助企业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变得更加有效率,更加有竞争力以及更加持久地保持盈利。
关键词:
碳减排 低碳经济 可持续盈利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卓德保 吴玉海 潘植强
随着全球气候环境逐渐变暖,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核心的低碳发展模式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低碳城市也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研究的新焦点。通过上海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交互关系的演变,分析上海城市化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城市化发展中影响碳排放的因素分析为基础,发现上海低碳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指出上海低碳城市发展的路径。研究认为:低碳城市发展是一个多目标问题,涉及政府、企业以及居民三方面,其中政府在低碳城市建设中起引导作用,居民是低碳城市建设的核心动力,企业则是连接政府与居民的纽带。
关键词:
碳排放 低碳城市 上海城市发展 生态环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金良 周梦璐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环境资源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注入强劲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碳达峰行动,
关键词:
低碳技术 发展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蓝海涛
早在20世纪70年代,气候变化就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注意。1979年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上首次提出了气候变化问题,但彼时还缺乏研究和确凿的数据来支撑科学家们提出的这一危机。随着研究的推进,气候变化引起的各种极端天气让世界各国无法忽视和回避全球气候变暖的事实。尽管科学界一直有反对的声音,认为气候变化的提法是一个伪命题,但持续暖化的气候环境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当下人类社会的发展。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试图解决气候变化的最主要手段。温室气体减排包括技术减排和制度减排两个层面。在自然科学领域,碳捕捉、碳封存等技术层出不穷,而从制度安排层面探索温室气体减排之道,成为了人文社会科学家的主要任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俊 丁加华 吴云松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与电子金融技术的发展 ,金融领域变革与创新的加速 ,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越来越不适宜 ,中央银行对于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力度也越来越弱。本文通过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等金融变量本身的变化的分析 ,得出 :中央银行可以将利率定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操作重点 ,通过调节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以达到调控宏观经济目的的结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郭云喜
传统的广义货币M2越来越难以全面解释经济中的货币量,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受到挑战,从而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本文研究表明:信息技术发展对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构成冲击,为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前瞻性,应扩容流动性发行机构和金融资产种类,构建新的流动性总量指标体系。在新的流动性总量框架下,央行可通过创新资产工具和负债工具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 M2 L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