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93)
- 2023(11297)
- 2022(9246)
- 2021(8433)
- 2020(6791)
- 2019(14602)
- 2018(14475)
- 2017(26825)
- 2016(14378)
- 2015(15921)
- 2014(15364)
- 2013(14808)
- 2012(13489)
- 2011(12141)
- 2010(12271)
- 2009(11211)
- 2008(10910)
- 2007(10002)
- 2006(8920)
- 2005(8014)
- 学科
- 管理(55813)
- 济(52486)
- 经济(52407)
- 业(50801)
- 企(44757)
- 企业(44757)
- 技术(20455)
- 方法(18567)
- 财(16577)
- 中国(16148)
- 制(16046)
- 农(15179)
- 数学(15125)
- 业经(15009)
- 数学方法(14923)
- 环境(13888)
- 技术管理(13425)
- 划(11571)
- 学(11492)
- 体(10990)
- 银(10667)
- 银行(10643)
- 务(10287)
- 农业(10256)
- 财务(10256)
- 财务管理(10234)
- 行(10204)
- 企业财务(9753)
- 融(9742)
- 金融(9739)
- 机构
- 学院(201250)
- 大学(199268)
- 济(83307)
- 经济(81597)
- 管理(79383)
- 理学(68007)
- 理学院(67310)
- 研究(67018)
- 管理学(66354)
- 管理学院(65961)
- 中国(50902)
- 京(41317)
- 财(40964)
- 科学(39096)
- 所(32392)
- 江(31955)
- 财经(31501)
- 中心(30863)
- 农(29238)
- 研究所(28955)
- 经(28495)
- 业大(28017)
- 北京(25778)
- 经济学(25355)
- 院(25223)
- 范(24736)
- 州(24530)
- 师范(24452)
- 财经大学(23280)
- 技术(23071)
- 基金
- 项目(136437)
- 科学(109824)
- 研究(103683)
- 基金(98906)
- 家(86053)
- 国家(85323)
- 科学基金(74294)
- 社会(67540)
- 社会科(64119)
- 社会科学(64103)
- 省(55308)
- 基金项目(52236)
- 教育(47871)
- 自然(46157)
- 划(45807)
- 自然科(45084)
- 自然科学(45077)
- 自然科学基金(44308)
- 编号(40752)
- 资助(37571)
- 创(35314)
- 成果(32860)
- 制(32105)
- 创新(32068)
- 重点(31517)
- 发(30340)
- 部(30210)
- 课题(29696)
- 国家社会(28267)
- 教育部(26441)
共检索到308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琳 陆小成
加强制度创新是保障低碳技术创新和低碳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低碳技术创新的制度障碍主要表现为创新政策不够完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缺乏市场化的解决方式,知识产权制度不够完善等。加强低碳技术创新应健全低碳创新的制度体系,从财政、税收、产业等层面加强政策创新,利用市场机制,鼓励私人投资低碳技术领域,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消解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制度障碍,提高低碳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马蓉蓉
专利制度是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的有效产权制度。我国低碳技术专利申请量呈现快速增长,但低碳技术专利发展存在缺陷。应不断构建和完善低碳技术专利申请的加快审查制度、低碳技术专利权的强制许可制度、低碳技术专利申请的资助制度,简化低碳技术专利的维权程序,推动低碳技术创新。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罗小芳 卢现祥
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是技术与制度的协同创新。低碳技术的创新与使用需要相应的组织创新,需要相应的外在激励因素和制度环境,需要相应的制度创新来降低低碳产业的高风险。创新低碳技术、解除碳锁定的过程是提高一个社会应对环境危害的社会能力和制度能力的过程。研究表明15种能源"楔子"(低碳技术),可以在未来的50年内让世界排放量趋于稳定,实行战略"缝隙"管理是解除碳锁定的最优路径。从现有低碳技术创新与使用、研发投入等方面的情况来看,解除碳锁定的技术创新障碍主要来自制度层面。因此,发展低碳经济要把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结合起来;要把降低在能源短缺面前的脆弱性所需的技术和减少碳排放所需的技术结合起来;要把形成有利于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国锐
城市是碳排放的集中地,建设低碳城市成为应对气候及环境变化的重要内容。构建一条从碳源到碳汇的低碳城市发展路径,主要包括调整能源结构、生产低碳化和消费低碳化以及扩大碳汇等几方面的内容。同时,为了保障城市发展低碳化的目标,还要进行相应的制度建设和政策工具的创新。
关键词:
低碳城市 碳排放 发展路径 制度创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思民
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作为两种基本的技术创新路径,各国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资源条件及创新要素的水平加以选择,对总体技术水平较低的赶超型国家来说,能否顺利实现由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化,还取决于各国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制度背景,这里所说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蔡乌赶 许凤茹
碳交易是实现“双碳”目标和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文章研究了碳交易制度下,处于不完全竞争市场企业的低碳技术创新决策问题。通过构建市场势力差异下企业的低碳技术创新策略和末端治理策略选择随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随机干扰、创新成本和遵规成本对主导企业和边缘企业策略选择的影响。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市场势力影响环境规制的低碳技术创新效应;引入碳交易制度后,不同市场势力企业的低碳技术创新策略选择存在差异,主导企业更倾向低碳技术创新策略,创新成本对其策略选择的影响最明显;边缘企业在一定条件下偏向低碳技术创新策略,但容易因强随机干扰、高创新成本和高遵规成本而偏离;研发外溢为0.7的适度水平有利于激励边缘企业采用低碳技术创新策略。文章的研究结论为政府完善碳交易制度、制定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激励政策提供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晓 张鑫奥 王育宝
数字技术创新的强劲“东风”助力中国“双碳”目标实现是兼顾环境与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基于2006—2021年中国内地279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297万件数字技术授权专利衡量中国地级市数字技术创新水平,从城市碳强度视角考察数字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技术创新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国家智慧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城市和国家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有助于增强数字技术创新的减碳作用;(2)空间计量结果显示,数字技术创新通过城市间“虹吸效应”和“示范效应”产生空间协同降碳作用,整体上通过空间溢出对周边经济水平相近城市群产生碳强度削弱效应;(3)数字技术创新降碳程度因城市地理区位不同、能源禀赋差异存在异质性,不同类型数字核心产业创新及不同研究类型数字创新均能显著降低碳强度。因此,应把握数字技术创新机遇,构建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体系,因地制宜做好城市科技创新以支持碳达峰。
关键词:
数字技术创新 低碳转型 碳排放 空间溢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贾建锋 刘伟鹏 杜运周 赵若男 蒋金鑫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如何协同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力量,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以制度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同时兼顾“绿色”和“创新”内涵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评价体系,并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利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制度组态视角分析了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在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方面发挥的协同作用。研究发现:首先,单个制度因素并不构成高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必要条件,但社会监督在促进高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上发挥较为普适的作用。其次,存在“市场-社会推动型”“政府-社会监管型”和“政府-市场-社会协同促进型”三种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制度组合。最后,在缺少社会监督的情况下,即使政府充分发挥了监管和支持的作用,也不能导致高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说明政府制度发挥作用存在限制条件。这些发现对于推进我国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政策启示。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魏际刚
物流技术创新是生产力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我们可以理解为,将新产生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到生产体系。按照这一创新理论,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企业的新组织都属于生产体系中的创新。如果将这一创新理念引入到物流中,物流技术创新所涉及的领域如图1所示。新的知识、学习中的知识的改进应用、企业家和机构等都代表了通过社会调节的技术的"无形"部分,可以引起技术的变化及创新。大学、R&D实验室等机构、科技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升权
近年来,一些国际机构和国家在低碳技术领域对专利制度予以了创新探索,建立并运行了低碳技术专利申请与授权的快速通道、低碳技术专利信息分享机制、低碳技术专利发展基金制度。而除这些已有创新外,专利制度还可以围绕低碳技术专利的保护期、低碳技术专利投资制度体系以及低碳技术专利质量监控制度予以创新,以使其能更好地激励和保障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广泛应用,满足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
关键词:
低碳技术 专利权 专利制度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吴伟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与工业化转型的关键阶段,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提高能源资源使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需要,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产业竞争力、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面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节能减排工作的迫切需要,亟待建立面向低碳经济的区域技术创新系统。与传统技术创新以获取商业利润为核心目标不同,低碳技术创新融入了节能、绿色和低碳等要素,以社会大众生产和生活的公共利益为福祉,具有生态经济性、公共利益性、长期战略性、系统性、高风险性、公众参与性等特征。基于低碳技术创新特征以及协同学思想,低碳技术创新系统协同演化有两条路径可供遵循:一条是技术与技术的协同演化,即...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孙育红 张志勇
目前,生态技术创新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许多国家受到高度重视并在实践中积极推进。在生态技术创新过程中,生产者个体的收益最大化倾向不仅要通过经济利益诱导,同时也必须在制度的约束下进行。一套严密而又行之有效的制度有利于为生态技术创新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可约束机会主义行为并促进创新企业间的有效合作。因而,必须通过法律制度、产权制度、政府调控制度和监管制度等促进并保障生态技术创新的实施。
关键词:
生态技术创新 制度 政府 激励 调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栋
技术创新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手段。低碳技术创新的特点是包含了渐进性创新的突破性创新。政府政策在发达国家低碳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我国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的政策要点。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技术创新 突破性创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蒋乃华
传统制造外包和现代服务外包对技术分布和技术转移的影响不同,发展以信息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应当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选择之一。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可以用"四化"概括:以信息化带动服务业和制造业;以外包化实现创新"融合"和合作共赢;以园区化引领服务集群和产业升级;以一体化推动产业整合和自主创新。就制度安排而言,关键是要处理好发挥比较优势和创造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技术创新 路径选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程工 陈暄 徐永诚
技术创新不能单纯地从技术逻辑方面来考虑,一个国家技术创新的 快慢是受其制度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的。制度因素在技术进化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 作用,在技术突变、技术酝酿期以及占优设计的抉择中制度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因 此,为加快我国技术创新的步伐,必须加强各种制度因素的调整和改革。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技术周期 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