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91)
2023(10982)
2022(8955)
2021(8149)
2020(6479)
2019(14780)
2018(14370)
2017(26503)
2016(14210)
2015(16410)
2014(16064)
2013(16282)
2012(15334)
2011(14220)
2010(14326)
2009(13187)
2008(12957)
2007(11592)
2006(10593)
2005(9588)
作者
(42887)
(35666)
(35416)
(34037)
(22847)
(17048)
(16035)
(13912)
(13786)
(12792)
(12470)
(12068)
(11571)
(11559)
(11476)
(11269)
(10687)
(10512)
(10425)
(10163)
(9004)
(8807)
(8789)
(8319)
(8007)
(7943)
(7922)
(7866)
(7289)
(7230)
学科
(64812)
经济(64742)
管理(43870)
(35707)
(28413)
企业(28413)
中国(24729)
方法(24037)
数学(21198)
数学方法(21013)
(16643)
环境(14973)
(14635)
(14129)
(13316)
贸易(13305)
地方(13229)
(13022)
业经(12921)
(12692)
(11031)
银行(11006)
(10686)
(10518)
金融(10518)
农业(10389)
(10188)
(10009)
(9469)
(8583)
机构
大学(210331)
学院(206245)
(92156)
经济(90317)
研究(82054)
管理(74210)
中国(63943)
理学(62280)
理学院(61505)
管理学(60546)
管理学院(60162)
科学(47992)
(47881)
(41174)
(41151)
研究所(37327)
中心(36748)
(35496)
财经(32033)
(31944)
北京(31105)
(30452)
经济学(29788)
业大(29498)
(29321)
(28128)
农业(27966)
师范(27792)
经济学院(26639)
(24947)
基金
项目(136660)
科学(108177)
基金(101561)
研究(98413)
(90648)
国家(89968)
科学基金(75991)
社会(65105)
社会科(61752)
社会科学(61736)
基金项目(51905)
(49601)
自然(48564)
自然科(47444)
自然科学(47427)
自然科学基金(46611)
教育(44601)
(44039)
资助(42293)
编号(36626)
重点(31703)
(31413)
(30422)
成果(30413)
国家社会(28387)
中国(27746)
(27488)
课题(27339)
教育部(26804)
科研(26223)
期刊
(104361)
经济(104361)
研究(69301)
中国(48801)
学报(33934)
(31930)
科学(31880)
(30628)
管理(29412)
大学(26014)
教育(24662)
学学(23946)
农业(21819)
(21329)
金融(21329)
经济研究(17713)
技术(17636)
财经(16552)
问题(15143)
(14554)
业经(14414)
(13313)
(12811)
世界(12426)
国际(12279)
图书(11329)
技术经济(9663)
(9459)
资源(9457)
书馆(9099)
共检索到332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梓梅   李宏  
文章利用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以低碳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方法从全球价值链地位和全球价值链位置双重视角考察了低碳建设对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低碳建设能够助力中国城市全球价值链攀升,即城市低碳试点的设立显著促进了全球价值链地位和全球价值链位置的提升,在经过平行趋势、安慰剂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低碳建设会通过推动出口贸易方式转型和促进国内中间品对进口中间品的替代来提升中国城市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并通过降低全球价值链下游度而非提升全球价值链上游度来提升中国城市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进一步研究发现,低碳建设存在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正向溢出效应,但并未表现出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的溢出效应。以上结论能为我国利用低碳建设契机加速全球价值链攀升并实现区域间协同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贝  李婷  
价值链“低端锁定”已成为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障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甚大。探讨中国农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及其影响因素对促进中国价值链地位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OECD-TiVA的附加值贸易数据中2005—2018年全国层面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农业附加值出口技术复杂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以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基于附加值贸易的价值链国际分工地位指标,通过OLS模型考察中国农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因素,发现人力资本、制度质量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农业价值链地位的提升作用显著,研发资本、国际分工结构、开放程度和汇率水平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廖泽芳  宁凌  
本文以WTO-OECD新推出的附加值贸易统计数据为基础,对中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价值链地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处于"加工贸易"环节,与主要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出口国之间存在附加值逆差,与欧美等最终产品进口国之间存在附加值顺差。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附加值出口贸易具有较高的国外附加值、较低的国内附加值、服务附加值偏低等特点。国内自给能力较强的制造业和开放程度较低的服务业具有较高的国内附加值,而国外附加值较高的行业则集中在中间进口品占比较高的高技术密集型产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升起  兰珍先  付华  
基于OECD-WTO联合发布的TiVA统计数据,采用Koopman等提出的"GVC地位指数",测算分析了1995-2009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及内部各部门在GVC中的国际分工地位及其演变情况,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制造业整体及内部各部门在GVC中的国际分工地位仍处于较低水平;无论自身比较还是国际间比较,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部门在GVC中的国际分工地位,明显高于"资本、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制造业部门;1995-2009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及内部各部门在GVC中的分工地位呈现"L"型演变特征,这一演变特征与中国的要素禀赋、工业化发展进程和经济发展战略变化有关。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柏喆  汪行东  
中国制造业如何实现全球价值链的位置攀升是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制造业经济利益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WIOD数据库,测算了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产业上游度,实证考察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论表明:虽然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嵌入程度呈现攀升趋势,但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位置;制造业全样本以及区分行业异质性的实证研究均显示技术进步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通过提高技术进步,有助于促使中国制造业由价值链上游向价值链下游移动,实现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由中低端向高端攀升;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技术进步依然是促使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最为显著的影响因素。因此,在全面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技术进步是当前实现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的最根本路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子鹏  许培源  朱廷珺  
一国的地理区位与行业生产规模是影响其在全球价值链中位置的重要因素。本文借鉴Baldwin和Venables (2013)的分析思路,构建地理区位与行业生产规模影响全球价值链生产位置的理论模型,并利用OECD-ICIO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地理区位优势与生产规模扩张能够推动一国在全球价值链生产位置的提升,且更大的生产规模可以弥补地理区位优势的不足;(2)地理区位优势与生产规模扩张有助于产出供应链和投入需求链拓展,且对产出供应链的促进作用更大,进而促进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3)行业集聚度影响作用效果,集聚度越高的行业,地理区位与生产规模对产出供应链的促进作用越弱,对投入需求链的促进作用越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对全球价值链生产位置形成的认识,并有利于推动我国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与全球价值链治理能力的提高。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原小能  
探讨全球服务价值链的内涵,构建了全球服务价值链基本模型,并利用91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业出口数据,对中国服务业在全球服务价值链中的位置进行了测度,发现中国服务业在参与全球服务价值链的过程中,价值链位置不断攀升。从结构上看,中国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服务价值链中处于相对低端的位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原小能  
探讨全球服务价值链的内涵,构建了全球服务价值链基本模型,并利用91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业出口数据,对中国服务业在全球服务价值链中的位置进行了测度,发现中国服务业在参与全球服务价值链的过程中,价值链位置不断攀升。从结构上看,中国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服务价值链中处于相对低端的位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滢  
外资进入作为驱动全球价值链发展的关键力量,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与资本溢出效应,深刻影响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选取中国2005—2021年26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借助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与面板门槛模型验证外资进入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作用机制及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外资进入与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存在倒“U”型影响关系,即伴随外资进入程度不断提升,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态势,且该结果在内生性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进一步研究表明: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全球价值链地位会随外资进入程度提高而降低,金融发展水平中等及较高地区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则因外资进入程度提高而攀升。据此,应完善外资市场准入环境、加速优化外资利用结构并制定配套金融支持政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孔海涛   张小鹿  
在对外开放战略升级和国内产能过剩的双重背景下,本文将全球价值链(GVC)与产能利用率置于统一框架,分析不同GVC嵌入方式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机制,并利用2000-2014年中国工业行业全球价值链和产能利用率的匹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前向GVC参与度提高有利于产能利用率提升,后向GVC参与度提高则对提升产能利用率不利。具体而言,前向GVC参与主要通过技术进步而非投资对产能利用率产生影响;后向GVC参与影响产能利用率的技术进步渠道不显著,其主要通过加大投资降低了产能利用率。进一步研究发现,抑制后向GVC参与对产能利用率的负向作用可成为现阶段提升产能利用率的重点,鼓励竞争和加强环境规制水平是可行措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运胜   刘慧慧   杨晨  
在制造业服务化趋势下研究服务业开放如何影响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OECD发布的2000~2020年贸易增加值数据(TiVA)及服务贸易限制指数(STRI),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了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并验证了制度质量及贸易壁垒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服务业开放显著提升了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嵌入位置;服务业自由化通过改善制度环境、削弱贸易壁垒两条路径对制造业的价值链分工位置产生影响,这一机制存在显著的国家、行业与部门异质性;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影响更大,并且销售、信息通信和金融保险等细分服务部门提升作用更强。文章对于新发展阶段如何更好地通过扩大服务业开放来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而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实现制造强国和贸易强国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许冬兰  于发辉  张敏  
中国的全球分工参与对本国的经济与环境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基于2000~2015年中国33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投入产出模型和动态EBM-Malmquist指数分别测算了33个行业的全球价值链(GVC)嵌入程度和低碳全要素生产率(TFP),然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分析了GVC嵌入对中国工业低碳TFP的内在传导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工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增长趋势,而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整体略有下降;全球价值链嵌入显著促进了中国工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其内在传导路径为规模效率、环境改善效率与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产业结构调整、环境规制及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低碳TFP增长,而能源结构、所有制结构对低碳TFP增长表现为阻碍作用,研发投入对低碳TFP未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小琴  
经济高质量发展依赖于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价值链内外“共轭环流”。本文基于生产分割解构视角探析流通产业服务化发展的价值链嵌入位置,并实证检验流通服务生产分割拓展中的影响要素。基于流通产业服务化的价值链嵌入位置解构发现,流通产业服务生产分割存在着“U”型演变结构;第二产业生产分割阶段数趋势平缓,第三产业呈明显上升趋势;生产分割的细分行业异质性明显,2000-2004年为第二产业生产阶段数的上升和第三产业的下降,2005-2007年为“双升”阶段,2008-2011年为“双降”阶段,2012-2019年为第二产业的下降和第三产业的上升。基于流通产业服务化分工链条拓展的实证分析发现,多样化因素对流通产业服务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生产分割的拓展作用呈现非一致性;流通服务在第三产业价值链的嵌入削弱了第三产业生产分割对第二产业生产分割的促进作用,在第二产业价值链嵌入有利于释放第二产业生产分割对第三产业生产分割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尹硕  张耀辉  
2013年以来,EUA和CER价格持续下挫,全球碳交易市场充满不确定性。当前的不确定性对我国意义重大:一方面造成我国基于CDM项目的传统绝对优势缺失,另一方面为我国从市场化角度实现国家低碳优势重构带来机遇。不确定性下会产生市场细分效应和市场均衡效应,通过基于价值链的迂回攀升可以重构国家低碳优势。将此不确定性周期作为低碳战略机遇期,从顶层设计出发确立市场偏向型低碳发展战略,在市场层面构建国内碳交易市场并完善碳金融体系,有助于我国摆脱全球碳市场价值链低端锁定,重构国家低碳优势。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倪红福  
一国及其部门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影响其对价值链的协调和控制力,进而决定其获取价值的能力。近年来,全球价值链位置测度理论和应用受到广泛关注,但这些测度方法及结果与我们常识中理解的产业链位置存在一些差异,相关概念易混淆,需要进一步澄清和反思,为此,本文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了梳理。首先,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全球价值链位置的测度方法,重点介绍了Muradov的综合框架和测度思路。其次,辨析了上游度、下游度、生产阶段数和生产长度等相关概念,进一步探讨了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测度的位置与真实经济中生产链位置的异同,并指出了相关实证研究中使用位置指标的缺陷。最后,对位置测度指标的应用和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