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51)
2023(13447)
2022(11386)
2021(10227)
2020(8587)
2019(19776)
2018(19328)
2017(38947)
2016(20985)
2015(23646)
2014(23709)
2013(23776)
2012(22523)
2011(20448)
2010(20707)
2009(18976)
2008(18886)
2007(17178)
2006(14819)
2005(13190)
作者
(61502)
(51569)
(51174)
(48984)
(33135)
(24667)
(23492)
(19947)
(19390)
(18655)
(17381)
(17143)
(16287)
(16251)
(16195)
(16145)
(15772)
(15173)
(14966)
(14844)
(12795)
(12661)
(12630)
(11724)
(11640)
(11548)
(11427)
(11359)
(10394)
(10363)
学科
(96816)
经济(96726)
管理(65168)
(62914)
(50471)
企业(50471)
方法(44850)
数学(40223)
数学方法(39857)
(26101)
中国(25498)
(24511)
地方(20729)
业经(19900)
(18530)
(18337)
贸易(18333)
(17668)
(17115)
环境(16750)
农业(16615)
(15366)
财务(15330)
财务管理(15293)
企业财务(14528)
(14370)
银行(14344)
(13940)
金融(13937)
(13645)
机构
学院(310011)
大学(307449)
(134682)
经济(131908)
管理(121657)
理学(105168)
理学院(104042)
研究(103744)
管理学(102475)
管理学院(101880)
中国(77529)
(63805)
科学(62074)
(61583)
(52004)
(51251)
财经(49111)
中心(48264)
研究所(47012)
(46689)
业大(44977)
(44596)
经济学(42255)
农业(40439)
北京(39682)
(38877)
师范(38513)
经济学院(38457)
(37523)
(37168)
基金
项目(206387)
科学(164151)
基金(151759)
研究(149796)
(131360)
国家(130328)
科学基金(112782)
社会(97120)
社会科(92461)
社会科学(92435)
(80866)
基金项目(79905)
自然(72927)
自然科(71242)
自然科学(71222)
自然科学基金(69989)
教育(68435)
(67864)
资助(63013)
编号(59385)
成果(47399)
(46536)
重点(46380)
(45824)
(42737)
课题(41330)
国家社会(40251)
创新(40061)
教育部(40043)
科研(39631)
期刊
(144458)
经济(144458)
研究(90748)
中国(54750)
(47216)
(45439)
学报(45066)
科学(42910)
管理(42400)
大学(34181)
学学(32572)
农业(30434)
(30306)
金融(30306)
教育(27048)
技术(26052)
业经(25162)
经济研究(24776)
财经(24432)
(21081)
问题(20862)
商业(16466)
(16419)
(16376)
技术经济(16082)
统计(15761)
(14617)
现代(14143)
理论(14014)
(13689)
共检索到4498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谢洁萌   陈林昊  
本文选择2010-2021年我国23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使用多期DID方法,剖析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流通产业链韧性的提升效应。结果显示,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流通产业链韧性具有正向影响。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中西部城市与资源型城市流通产业链韧性的正向作用更为显著。由机制分析结果可知,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创新在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增强流通产业链韧性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世进   任杰   司增绰  
在当前数字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提升流通产业链的韧性是中国实现流通产业链现代化、增强经济韧性的必然要求。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探究了流通数字化对流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流通数字化显著增强了流通产业链韧性,且主要通过提升智慧供应链发展水平和促进创新增强了流通产业链韧性。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流通数字化对流通产业链韧性的正向影响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门槛回归结果显示,当流通数字化水平超过0.433 0时,其对流通产业链韧性的提升作用显著增加0.092 0个单位。进一步分析发现,流通数字化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带动邻近地区流通产业链韧性的提升。因此,应大力推动流通数字化发展,提升智慧供应链发展水平,推进创新发展,同时进一步缩小地区差异,发挥领先地区的示范及带动作用,以提升流通产业链韧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英杰  
本文选用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物流、供应链弹性与流通产业链韧性的互动关系,旨在引导流通行业合理利用数字物流提升供应链弹性与产业链韧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物流与供应链弹性中的内部弹性、客户端弹性、供应端弹性,以及产业链韧性间的回归系数均通过显著正向检验,说明数字物流与供应链弹性、流通产业链韧性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此外,考虑产业链韧性调节作用情况下,数字物流与供应链弹性的回归系数有所增大,表明较强流通产业链韧性下数字物流有助于提升供应链弹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晶晶   李慧玲  
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流通产业降低成本、提升产业效率,对流通业产业链韧性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就数字经济影响流通产业链韧性的机理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流通产业链韧性提升,在进行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依然成立。进行分位数回归检验后,发现数字经济对不同程度流通产业链韧性存在差异化影响。中介效应检验发现,资源配置效率在数字经济发展促进流通产业链韧性提高中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建议地方政府加大数字经济发展力度,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创新能力,为提升流通产业链韧性打好基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聪聪  
基于超大规模市场在产业链韧性中的优势体现,本文以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对流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结果表明: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有利于流通产业链韧性的增强,该结论在采用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流通产业链韧性的增强存在滞后性,受产业结构和金融发展等外部性因素的影响明显;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能够通过提升市场化水平和市场整合水平增强流通产业链韧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钞小静   廉园梅   元茹静   陈思宇  
以数字经济提升产业链韧性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一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具有基础支撑作用。本文建立理论分析框架刻画了数字基础设施影响产业链韧性的理论机理,通过手工收集2014~2021年中国60条产业链的微观企业数据、构建产业链恢复能力指标测度产业链韧性,同时整理获取中国地级市层面每万人4G基站数表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对产业链韧性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且该结论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能够形成技术互补机制和协同效率机制,提升产业链韧性。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对产业链韧性的积极影响在数字化程度较高的产业链、垄断产业链、重点支持行业、低技术活跃度行业、先进制造业集群地区较为显著。这也意味着进一步激发数字基础设施对产业链韧性的提升作用,需要以高技术活跃度行业为关键着力点,适度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深化数字基础设施应用场景、构建数字化生态系统。本研究为经济恢复关键期合理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经验证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会强   张帆   吴晓迪  
数字经济背景下,虚拟集聚凭借其独特的网络与平台优势,已然成为产业链韧性提升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基于2004—2019年中国278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虚拟集聚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虚拟集聚能够显著提升城市产业链韧性,且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产业链韧性越强的城市,虚拟集聚对产业链韧性的提升作用越强;机制检验表明,虚拟集聚通过平台赋能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提升产业链韧性;异质性分析表明,虚拟集聚对产业链韧性的提升作用在2015年之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与产业结构更高级的地区更显著。本研究为虚拟集聚赋能产业链韧性提升,以实现产业链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依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会强   张帆   吴晓迪  
数字经济背景下,虚拟集聚凭借其独特的网络与平台优势,已然成为产业链韧性提升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基于2004—2019年中国278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虚拟集聚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虚拟集聚能够显著提升城市产业链韧性,且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产业链韧性越强的城市,虚拟集聚对产业链韧性的提升作用越强;机制检验表明,虚拟集聚通过平台赋能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提升产业链韧性;异质性分析表明,虚拟集聚对产业链韧性的提升作用在2015年之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与产业结构更高级的地区更显著。本研究为虚拟集聚赋能产业链韧性提升,以实现产业链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依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卓群  陈瑶  单菁菁  
在中国迈向“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赋能商贸流通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愈发明显。本文基于黄河流域56个城市2003-2019年的数据,运用多期DID模型,对流域内三批次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影响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经济水平提高、产业结构升级、创新能力提升均能够推动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经济水平相对滞后的黄河上游地区的影响效应更强;创新能力、交通状况对黄河上游和黄河中游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文章提出促进黄河流域商贸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柱  
强化经济与产业韧性是抵御内外部冲击并实现稳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构建流通产业韧性指标评价体系,通过系统GMM估计方法对2010-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探讨数字金融对流通产业韧性的递归效应和传导途径。理论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金融要素供给的优化直接提升流通产业韧性,通过扩大需求间接提升流通产业韧性;流通产业韧性指标体系的构建包括断裂韧性和冲击韧性,断裂韧性体现产业受到冲击后的鲁棒性、流动性和创新性,冲击韧性体现脆弱性、保障性和变革性。实证检验表明:数字金融对流通产业韧性存在显著正向效应,对断裂韧性的正向效应高于冲击韧性;滞后期的断裂韧性和冲击韧性对当期韧性均存在正向效应,且冲击韧性的提升更明显;数字金融对流通产业韧性的正向效应存在结构异质性,数字金融覆盖度、渗透性和服务化水平的正向效应均显著,渗透性的作用最明显,服务化水平的效果偏低。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宏斌   张玥杨   李圆圆  
维护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政策的实施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供应链韧性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以中国2009—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的方法,从提质增效的视角考察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政策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政策通过创新质量跃升效应和运作效率优化效应两条路径提升供应链韧性。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当企业处于成长期、行业竞争程度较高以及市场行业协会支持力度较大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政策对供应链韧性的提升效果更大。本文为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对中国如何提高供应链韧性以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启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吕越  邓利静  
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已经成为新发展阶段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本文以汽车产业链为切入点,采用2017年1月—2021年12月我国HS6位产品—来源国—省份维度的海关进口数据,构建并测度了产业链安全指数,准确评估当前我国汽车产业链的安全现状,并采用双重差分估计深入分析新冠疫情对我国汽车产业链安全的影响,从而为保障我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本文发现:第一,基于对汽车产业链安全的评估,整体上,我国汽车产业链对进口中间品的依赖度较高且趋于集中,产业链风险存在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区分上、中、下游来看,中游风险相对较高,且呈现出更为突出的动态不稳定性特征;第二,从省份来看,中间品的进口规模效应较为突出,即各省进口规模越大,汽车产业链的安全性相对越高;第三,从国别来看,来自资源型国家(地区)和电子产业发达国家(地区)的进口风险相对较高,其中自澳大利亚等七大经济体的进口面临着进口规模与产业链风险双高的问题;第四,从细分产业链环节来看,上游的模具制造、光伏设备以及中游的汽车整车制造等环节面临的产业链风险相对更高;第五,新冠疫情暴发显著影响了我国的汽车产业链安全,扩大引资规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提升自主创新水平有助于对冲疫情冲击带来的产业链安全负面影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白玫  
受“美国优先”、地缘政治关系紧张和新冠疫情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风险加大。在新冠疫情导致供应链危机后,欧盟将产业政策的重点放在了加大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上。通过研究发现:欧盟产业链供应链政策的主要特点:第一,通过技术优势和产业范式全面转变,特别是产业链供应链游戏规则的改变,重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使工业继续成为欧盟经济增长的加速器。第二,重点发展改变产业链供应链规则的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气候变化和数字技术方面的优势。第三,鼓励欧盟制造,强化欧盟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权,建立稳定的欧盟核心矿产供应链,打造欧盟战略产业生态系统。从本质上分析,欧盟制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政策的目的是通过打压竞争对手,以强化其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对此,我们应跟踪欧盟产业政策的新变化,研判其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可能影响,做好应对措施;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政策建设,树立中国是保障全球供应链韧性的可靠合作伙伴形象;短期应该专注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有序恢复,中长期要继续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低碳转型和数字化转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学轼   刘慧  
本文立足于双循环背景下流通产业链韧性特征,首先构建多层次产业链韧性评估体系;接着选取30个省级行政区2009-2021年的数据进行流通产业链韧性评估分析;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发现我国流通产业链韧性提升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降低经济波动,这些经济效果在东中西部地区存在异质性;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红霞   陈玲玲   尚婷  
本文在对数字普惠金融、创新要素配置和流通产业链韧性展开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三者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流通产业链韧性具有正向驱动作用,但在不同区域存在异质性影响;数字普惠金融对人力创新要素配置和技术创新要素配置具有正向驱动作用,对人力创新要素配置的驱动作用明显强于对技术创新要素配置;创新要素配置在数字普惠金融与流通产业链韧性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据此,提出推动普惠金融业务数字化转型、提高创新要素配置水平、促进流通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的政策建议,强化流通产业链韧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