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56)
2023(17691)
2022(15164)
2021(13908)
2020(11789)
2019(26709)
2018(26423)
2017(51054)
2016(28015)
2015(31143)
2014(31212)
2013(30544)
2012(28269)
2011(25578)
2010(25517)
2009(23575)
2008(23302)
2007(20727)
2006(17980)
2005(15920)
作者
(82069)
(68688)
(68396)
(65213)
(43581)
(32947)
(31160)
(26790)
(26013)
(24466)
(23299)
(22977)
(21865)
(21515)
(21492)
(21444)
(21151)
(20411)
(19839)
(19801)
(17181)
(16791)
(16699)
(15662)
(15630)
(15311)
(15215)
(15143)
(13888)
(13657)
学科
(111106)
经济(110953)
管理(87763)
(79647)
(65651)
企业(65651)
方法(50776)
数学(45195)
数学方法(44615)
(33874)
(30576)
中国(29993)
(24939)
业经(24137)
(22617)
(21829)
贸易(21822)
(21234)
地方(21132)
(20926)
财务(20861)
财务管理(20813)
环境(20040)
农业(19947)
企业财务(19712)
(18507)
银行(18447)
(17489)
(17224)
金融(17219)
机构
学院(399591)
大学(398364)
(163675)
经济(160221)
管理(154075)
理学(133246)
研究(133017)
理学院(131790)
管理学(129402)
管理学院(128678)
中国(100363)
科学(82993)
(82495)
(78504)
(72003)
(67358)
业大(62972)
中心(62285)
财经(61803)
研究所(61146)
(60258)
农业(57103)
(55993)
北京(50838)
经济学(50129)
(49260)
师范(48607)
(48327)
(47075)
财经大学(45693)
基金
项目(272090)
科学(214184)
基金(199330)
研究(192093)
(175713)
国家(174300)
科学基金(149420)
社会(123044)
社会科(116797)
社会科学(116766)
(106808)
基金项目(105879)
自然(99380)
自然科(97105)
自然科学(97075)
自然科学基金(95316)
(90466)
教育(88325)
资助(81072)
编号(76142)
重点(61595)
成果(60877)
(59965)
(57775)
(56641)
创新(53144)
科研(53078)
课题(52682)
国家社会(51222)
(51134)
期刊
(176067)
经济(176067)
研究(112043)
中国(73449)
学报(66700)
(64062)
(62550)
科学(59656)
管理(55576)
大学(50097)
学学(47961)
农业(42709)
(37155)
金融(37155)
教育(34574)
技术(33370)
财经(30399)
业经(28905)
经济研究(28397)
(26008)
问题(24397)
(22669)
(20143)
技术经济(18909)
(18875)
统计(18863)
理论(18287)
科技(18243)
商业(18064)
(17669)
共检索到5801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顺毅  
基于我国2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以2012年第二批低碳城市试点为研究对象,运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低碳城市试点对电能消费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总体来看,低碳城市试点的开展降低了电能消费强度;随着试点时间的推移,试点城市降低电能消费强度的效应日益显著;对于不同类型的城市来说,低碳城市试点对非省会城市降低电能消费强度的效应更为突出,而对省会城市的效应则相对较弱;对高耗电城市,低碳城市试点降低电能消费强度的效应比低耗电城市更为明显。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推进低碳试点工作,同时在低碳城市建设中要长期规划、持之以恒,注重对非省会城市和高耗能城市的政策引导与激励。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陆贤伟  
采用合成控制方法对我国2010年实施的低碳试点政策进行研究,评估低碳试点政策实施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低碳试点区域与非低碳试点区域的碳排放量在低碳试点政策实施后并未存在显著差异;针对每一个低碳试点区域进行合成控制评价后发现,在全部的低碳试点区域中,仅有重庆市和陕西省的碳排放量在低碳试点政策实施后显著降低;产业结构调整是低碳试点区域碳排放量降低的重要途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陆贤伟  
采用合成控制方法对我国2010年实施的低碳试点政策进行研究,评估低碳试点政策实施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低碳试点区域与非低碳试点区域的碳排放量在低碳试点政策实施后并未存在显著差异;针对每一个低碳试点区域进行合成控制评价后发现,在全部的低碳试点区域中,仅有重庆市和陕西省的碳排放量在低碳试点政策实施后显著降低;产业结构调整是低碳试点区域碳排放量降低的重要途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凤娟  司言武  
本文基于合成控制法,从反事实的角度,对我国32个城市的2009年4月以来的与房价相关的月度面板数据,结合上海重庆试点城市运用房产税调控政策的效果及敏感度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房产税调控政策对不同区域的房价影响不同,如政策对上海市的房价影响效果较明显,上海对政策的敏感度高,但政策过后其房价上升更快;政策对重庆市的房价影响效果不明显,重庆市对政策的敏感度低。因此,提出建议:政策应因地制宜;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土地及现有住房进行管控,降低存量房;实施保障房建设及住房申请制间接影响房价;将智慧养老与社区养老相结合,提高住房的利用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丽颖  郭敏  
自贸区作为一项先行先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国家战略,其设立是否可以释放增长红利,是政策制定者和学界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利用2009—2016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基于自贸区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和合成控制法检验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地方财力的影响。研究发现:自贸区设立对地方财力增长呈现出6. 43%~9. 09%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效应具有两年左右的滞后期。基于检验结果,本文提出:扩大试验范围,拓展经济增长空间;优化制度设计,缩短政策效应的滞后期;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外商投资利用质量三方面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谭静  张建华  
本文基于中国2005—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以2013年设立的7个碳交易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碳交易机制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法对碳交易机制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作出探索性回答。研究发现,碳交易机制对所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倒逼"效应,效应大小因试点地区特征不同呈现差异性,其中,湖北省碳交易试点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最大,重庆市最小。本文还发现,碳交易机制对促进技术创新、增加FDI流入具有积极作用,对国际贸易、投资需求则表现为抑制作用。技术创新、FDI均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投资需求的增加对产业结构升级起了阻碍作用,这可能与中国产业投资结构不合理有关,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不显著。本文的启示在于,政府应加快完善碳交易市场运行的相关配套政策和环境,并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合理利用外资,调整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俊艳  雷玲  高文  
结合我国科研院所的实际情况实证评估“三权”下放的改革效果。选择参与“三权”下放试点改革的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药物所”)作为实验组,选取中国科学院在国内东部地区的54家科研院所合成对照组,利用合成控制法,基于2009—2018年的相关面板数据,研究“三权”下放改革试点政策对科研院所专利技术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1)“三权”下放改革试点政策实施提高了科研院所专利技术转移绩效,且相较于专利出售数,试点政策对专利出售收入的促进作用更大;(2)在试点政策实施期间,“三权”下放改革使上海药物所比对应合成控制院所的专利出售数增加近20项、增幅达67%,专利出售收入增加近8 000万元、增幅达93%。根据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深化“三权”下放改革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探索科技成果混合所有权改革,建立尽职免责机制;健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建立重质量重转化的激励机制;明确界定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公私界限,建立专业化的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办公室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正宏  李行云  陈若愚  
本文基于本文基于2008—2017年的省级数据,结合政策评估方法和合成控制法研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对各省市体育产业聚集和体育产业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意见颁布后颁布后,已有体育产业聚集水平较低的省份,其体育产业聚集度呈现显著的增长,而已有体育产业聚集水平较高的省份水平较高的省份,其实验效应不明显。同时进一步对各省市体育产业增加值进行研究,发现对于体育产业增加值业增加值,其政策的实验效应同样显著,且体育产业不同发展水平的省份间没有出现分离。因此,有效的战略政策引导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的战略政策引导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雪纯   曹霞   宋林壕  
在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协同治理的要求下,碳排放交易制度作为典型的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其减污降碳效应备受关注。基于2000—2020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碳排放交易制度对试点地区减污降碳的影响效果,并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碳排放交易制度推动减污降碳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碳排放交易制度在试点地区具有较为显著的减污降碳效应;考察试点地区个体政策实施效应,北上广的减污降碳效果最为显著;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碳排放交易制度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能源结构优化、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碳排放交易制度对东部地区的减污降碳效应更为显著;不同大气污染物异质性分析显示,碳排放交易制度对PM_(2.5)减排有更明显的效果。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琼华  张琳  钟钰  
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两个“大局”下,国内粮食支持保护政策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自2015年国家开启新一轮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以来,政策连续调整对我国稻谷生产及粮食安全带来的影响值得关注。本文聚焦新发展阶段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整的背景,基于2004—2019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广义合成控制法,分析新一轮政策调整对稻谷播种面积、单产及产量影响的作用机理与政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新一轮政策调整对稻谷播种面积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政策作用效果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对稻谷产量波动产生一定的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最低收购价格不再连续上调的压力下,稻谷播种面积出现明显调减,产量增加主要依赖于单产提升。因此,需关注本轮政策调整的影响及风险,在保持国内最低收购价政策基本框架稳定的前提下,坚持循序渐进主原则和市场调节主方向,进一步推动政策改革深化,同时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加强生物育种和科技创新,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展鹏  岳帅  李敏  
以较具代表性且"塌陷"最严重的传统农业大省河南省及传统工业大省湖北省为例,采用合成控制法对中部崛起战略的政策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提高了河南省与湖北省的经济增长率。中部崛起战略对河南省与湖北省的全要素生产率也起到较强的提升作用,但对河南省经济增长及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小于湖北省。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积累及国家科技发展的政策导向、产业结构及城镇化水平是影响中部崛起战略对豫鄂两省影响差异性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杜锐  毛学峰  
2004年以来,国家"三农"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均向粮食主产区倾斜,农业发展项目优先安排给粮食主产区,资金投入重点用于粮食主产区。本研究利用陕西和山西省未被归入粮食主产区为自然实验,利用13个主产区加权合成"处理组"——"合成陕西小麦产量"和"合成山西小麦产量",并与实际小麦产量对比,以期得出当前粮食主产区一揽子政策效果。研究发现,粮食主产区政策对于小麦产量的提高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政策的主要作用在于稳定播种面积。这意味着当前政策仍旧需要巩固和加强粮食主产区粮食政策,与此同时,还需要更多地去思考如何提高单产水平来促进粮食持续增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杜锐  毛学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郝枫  杨丹丹  孙梦迪  
近年来,我国工业污水排放量持续增长、水污染事件频发,对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为扭转这一局面,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众多环保政策。利用2013~2016年周度省级面板数据,选取高锰酸盐(COD_(Mn))、溶解氧(DO)、氨氮(NH_3)等3类单项指标,基于合成控制法(SCM)评价江苏省污水处理差别定价政策的效果,并借助熵权法构建综合指标以评价其综合效应。研究发现:政策实施后,江苏省地表水质整体上取得明显改善;溶解氧指标提高,表明地表水体自净能力显著提升;但由于不易监管,以高锰酸盐和氨氮衡量的地表水体富营养化反而有所恶化。为确保实现预期目标,政策制定及动态调整必须保证激励约束相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迪  周丰年  王雪芹  
低碳试点是实现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客观评价其实施效果,不仅有利于低碳试点地区更好地推进低碳工作,而且对于低碳试点政策的进一步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但低碳试点政策能否实现碳排放绩效的提升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本文以第二批低碳试点政策为例,基于2012—2016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研究低碳试点政策对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以有效降低样本自选择及政策内生性等问题导致的处理效应偏差。研究发现:低碳试点政策对城市的碳排放强度下降具有显著且持续的推动作用;进一步的机制识别结果显示,低碳试点城市主要是通过能源效率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等方式实现碳强度的下降,且产业升级的效果有逐年增强的趋势,但通过城市绿地碳汇水平的提高而降低碳排放的目标尚未实现。基于此结论,本文认为中国应进一步推广低碳试点政策,积极探索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特别是提升宜居绿色的城市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