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51)
2023(12464)
2022(10852)
2021(10020)
2020(8248)
2019(19193)
2018(19353)
2017(37014)
2016(20613)
2015(23261)
2014(23723)
2013(23111)
2012(21141)
2011(19002)
2010(18875)
2009(16907)
2008(16156)
2007(13984)
2006(12261)
2005(10417)
作者
(60959)
(50319)
(49999)
(47742)
(31987)
(24303)
(22781)
(20099)
(19388)
(17875)
(17444)
(16984)
(16042)
(15886)
(15614)
(15530)
(15254)
(15022)
(14416)
(14382)
(12656)
(12359)
(12195)
(11543)
(11306)
(11275)
(11180)
(10943)
(10242)
(10168)
学科
(79943)
经济(79845)
管理(59634)
(51011)
(42845)
企业(42845)
方法(37269)
数学(32267)
数学方法(31759)
中国(22465)
(21103)
(19793)
(18628)
地方(17867)
环境(17010)
业经(16607)
理论(14610)
(14153)
(14130)
农业(13048)
(12654)
技术(11952)
(11923)
贸易(11918)
(11767)
财务(11692)
财务管理(11665)
(11491)
教育(11368)
(11056)
机构
大学(289317)
学院(287439)
管理(115079)
(106294)
经济(103588)
理学(99902)
理学院(98730)
研究(97637)
管理学(96788)
管理学院(96298)
中国(69900)
科学(64922)
(63078)
(49556)
(49024)
(47340)
业大(46690)
研究所(45695)
中心(43622)
(41487)
北京(39601)
(39209)
师范(38799)
农业(38659)
财经(38447)
(36624)
(34901)
(33922)
技术(32288)
师范大学(31432)
基金
项目(205704)
科学(160505)
基金(147355)
研究(147234)
(129771)
国家(128734)
科学基金(109957)
社会(90057)
社会科(85194)
社会科学(85169)
(81566)
基金项目(78922)
自然(73884)
自然科(72132)
自然科学(72112)
自然科学基金(70734)
(69131)
教育(67254)
资助(60898)
编号(60060)
成果(48202)
重点(45908)
(44028)
(43370)
课题(42069)
(41983)
科研(39589)
创新(39211)
计划(38721)
大学(37330)
期刊
(113415)
经济(113415)
研究(81705)
中国(53563)
学报(49686)
科学(44832)
(43185)
管理(40504)
大学(36490)
(34389)
学学(34338)
教育(33953)
农业(30360)
技术(25653)
(19612)
金融(19612)
业经(18727)
财经(17193)
经济研究(17177)
图书(16345)
问题(15996)
(15420)
科技(15155)
(14552)
资源(14068)
理论(13867)
技术经济(13833)
(13732)
统计(13380)
业大(13057)
共检索到4094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付允  刘怡君  汪云林  
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正在影响着各个国家的国民健康、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城市作为经济社会活动的中心,承担着低碳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对于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研究的最新进展,将低碳城市的特征概况为5个方面:①经济性,即以最少的资源和能源投入,换取最大的经济产出;②安全性,即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③系统性,即低碳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④动态性,即低碳目标不是凝固的,而是要不断地调整,不断地适应变化的情况;⑤区域性,即城市低碳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区域协作来实现。然后总结了评估城市低碳水平的2种方法:主要指标法和复合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芳  郭艳丽  丁海军  
低碳城市建设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最优模式之一,而发展中国家城市的低碳化处在一个缺少资金的瓶颈状态,研究低碳城市建设的金融支撑体系十分必要。本文对该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江曼琦  翁羽  
建设"宜居城市"是未来我国城市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本文从探讨宜居城市的内涵与标准出发,研究了实现宜居城市目标所需要的产业支撑。研究认为:经济发展是实现宜居城市的基础,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必要前提。宜居城市的产业体系一方面应该在遵循区域产业结构配置的一般原则基础上,依据产业对环境的压力和需求,选择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作为城市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根据产品链和废物链间的共生、伴生或寄生关系,配套发展关联产业;按照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协同发展的原则,发展基础产业。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营造多元化、多层次、全覆盖、有特色的生活服务环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黎明  杨庆华  
全面进行小城镇低碳建设是我国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认为,小城镇低碳建设之路必须由以前依赖廉价劳动力、透支环境为代价的投资驱动发展方式,向以科技为核心、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创新驱动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以低碳科技为驱动力的小城镇建设模式。我国应建设起具有适应性的低碳科技知识与技术的创新与研发体系、低碳科技创新人才体系、多层次的低碳科技转化及推广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黎明  杨庆华  
全面进行小城镇低碳建设是我国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认为,小城镇低碳建设之路必须由以前依赖廉价劳动力、透支环境为代价的投资驱动发展方式,向以科技为核心、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创新驱动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以低碳科技为驱动力的小城镇建设模式。我国应建设起具有适应性的低碳科技知识与技术的创新与研发体系、低碳科技创新人才体系、多层次的低碳科技转化及推广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小峰  
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低碳发展的道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解决低碳发展各个环节对人才的需求与人才的短缺这对矛盾。本文就中国低碳人才的现状作了分析,并对如何进行人才培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建新  万玺  
文章对企业安全支撑体系进行了分析,在对企业安全评价进展进行回顾的基础上,运用物元分析方法对企业安全支撑体系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探讨,并进行了应用,对企业安全评价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福春  潘锡泉  
碳金融是金融在低碳经济领域的重要创新,是实现金融创新的有效机制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促进经济转型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低碳经济及碳金融领域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探索性地构建了适合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以市场为基础、服务为载体和政策为导向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碳金融支撑体系,为我国学术界开展碳金融理论研究,以及政府实务部门开展碳金融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罗晓芳  张旭亮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普及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下,中国正面临难得的创业契机,所以顺应国际创业教育热潮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创业孵育体系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以3T理论为视角,以国内大学生创业知名院校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实际案例构建了大学生创业孵育支撑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该支撑体系进行定量评价研究,得出的结论与该院创业教育实际相符合,说明该创业孵育支撑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际运用价值,可为国内创业教育研究及实施提供参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于丽娟  祝爱民  张青山  夏冬  
绿色制造战略环境评价是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对绿色制造及战略环境评价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绿色制造战略环境评价的理论支撑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社会支撑体系,为绿色制造战略环境评价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尹效国  
作为现代流通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健全完善的流通产业公共支撑体系不仅能为流通产业提供良好的运行条件,降低流通成本;同时也是流通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受政府资金投入少、管理不当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在当前流通产业公共支撑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极大限制了产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流通产业公共支撑体系进行探讨。首先就流通产业公共支撑体系的概念及构成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继而找出我国流通产业公共支撑体系现存的问题,最后提出对应的解决办法,以促进流通产业公共支撑体系的建设,从而为产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和制度保障,最终实现流通业的高效运行及良好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刚  
本文研究了科技与金融结合支撑体系中,中介机构在科技金融结合过程中的介入阶段和机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成和作用;完善和改进监管的方面和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流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互联网+"成为重要的社会热词,流通领域的发展环境及模式也发生极为深刻的变化,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及契合度越来越高。但从实践情况分析来看,国内流通业"爆炸式"的增长,使得传统物流领域存在的固有问题被逐渐放大。如政策导向、法律法规、基础建设、信息集成等,日益成为流通业的发展桎梏。本文从流通产业公共支撑体系背景及意义、理论基础、分类等内容入手,结合流通产业公共支撑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出相应的对策方法,以期为推动流通产业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及尝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流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互联网+"成为重要的社会热词,流通领域的发展环境及模式也发生极为深刻的变化,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及契合度越来越高。但从实践情况分析来看,国内流通业"爆炸式"的增长,使得传统物流领域存在的固有问题被逐渐放大。如政策导向、法律法规、基础建设、信息集成等,日益成为流通业的发展桎梏。本文从流通产业公共支撑体系背景及意义、理论基础、分类等内容入手,结合流通产业公共支撑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出相应的对策方法,以期为推动流通产业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及尝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尹效国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互联网+"成为重要的社会热词,流通领域的发展环境及模式也发生极为深刻的变化,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及契合度越来越高。但从实践情况分析来看,国内流通业"爆炸式"的增长,使得传统物流领域存在的固有问题被逐渐放大。如政策导向、法律法规、基础建设、信息集成等,日益成为流通业的发展桎梏。本文从流通产业公共支撑体系背景及意义、理论基础、分类等内容入手,结合流通产业公共支撑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出相应的对策方法,以期为推动流通产业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及尝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