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73)
- 2023(17099)
- 2022(13736)
- 2021(12240)
- 2020(9894)
- 2019(21925)
- 2018(21969)
- 2017(40307)
- 2016(21825)
- 2015(24485)
- 2014(24171)
- 2013(23532)
- 2012(21770)
- 2011(19694)
- 2010(20135)
- 2009(18440)
- 2008(17542)
- 2007(15934)
- 2006(14692)
- 2005(13196)
- 学科
- 济(102848)
- 经济(102746)
- 管理(58574)
- 业(44525)
- 企(33527)
- 企业(33527)
- 地方(30312)
- 中国(30306)
- 方法(28537)
- 农(28035)
- 学(25621)
- 数学(23955)
- 数学方法(23648)
- 环境(22826)
- 业经(22114)
- 农业(18673)
- 财(18313)
- 制(17279)
- 地方经济(15964)
- 发(15440)
- 理论(15168)
- 和(14577)
- 划(14169)
- 融(14141)
- 金融(14133)
- 体(13662)
- 银(13445)
- 银行(13412)
- 贸(13115)
- 贸易(13101)
- 机构
- 学院(305032)
- 大学(301522)
- 济(123480)
- 经济(120566)
- 研究(114358)
- 管理(106724)
- 理学(89461)
- 理学院(88253)
- 管理学(86310)
- 管理学院(85745)
- 中国(85229)
- 科学(71549)
- 京(66688)
- 所(58029)
- 财(55753)
- 农(54479)
- 研究所(52577)
- 中心(51867)
- 江(49946)
- 业大(46163)
- 范(44415)
- 师范(43924)
- 财经(42652)
- 院(42608)
- 北京(42360)
- 农业(42064)
- 州(40952)
- 经(38388)
- 经济学(38206)
- 省(37036)
- 基金
- 项目(203897)
- 科学(158393)
- 研究(149988)
- 基金(143524)
- 家(126766)
- 国家(125736)
- 科学基金(106202)
- 社会(94434)
- 社会科(89130)
- 社会科学(89104)
- 省(81838)
- 基金项目(75524)
- 划(68503)
- 教育(67195)
- 自然(66776)
- 自然科(65023)
- 自然科学(64999)
- 自然科学基金(63705)
- 编号(61075)
- 资助(56570)
- 成果(49685)
- 重点(47251)
- 发(47125)
- 课题(44483)
- 部(42002)
- 创(41208)
- 国家社会(39443)
- 创新(38723)
- 科研(38022)
- 发展(37694)
共检索到4866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清宇 黄耀志 周颖 蒋过幸
公共绿地具有承载居民休闲活动和自然生态功能的双重属性,是低碳生态城市发展中压缩能耗和吸收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手段之一。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融合生态网络功能、产业发展以及创造城镇特色等因素进行一体化规划设计,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首先,小城镇公共绿地需要深化与延伸上一层次生态网络的格局,充分体现镇区在低碳建设区域分工中的生态职能;其次,镇区公共绿地必须与该板块农业产业布局相融合,实现清洁生产,发展生态经济。在嘉泽镇区公共绿地实践中,从构建网络化的绿地系统格局入手,通过产业化的经营思想和低碳生态化的布局手法进行滨水绿地设计,配以本地花卉苗木与景观小品,最终形成特色化的滨水公共绿地景观。
关键词:
公共绿地 低碳城市 生态经济 苏南小城镇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小和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们深刻认识到:营建公共绿地,改善人居环境,优化自然生态,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城市居民对公共绿地的需求、公共绿地的供给、以及城市公共绿地建设的成本和所带来的收益,同时分析了公共绿地建设植树与种草的效益比较以及公共绿地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房地产业的关系。
关键词:
公共绿地 需求 供给 收益 成本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康丹东 范俊芳
基于鸣禽、游禽、涉禽的生活习性及其对各自栖息环境的需求,分别从场地设计、驳岸设计、种植设计、园林构筑物设计、照明设计等方面入手,探讨了基于鸟类栖息地保护的城市公共绿地设计方法,以期在提高城市绿地观赏性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鸟—人—环境三位一体的共生圈.
关键词:
鸟类栖息地 城市公共绿地 鸟类保护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小和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改善人居环境,优化自然生态,已成为市民的共同呼声。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城市公共绿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扩大城市公共绿地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公共绿地 绿量 生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苏芳 郑亚萍 阚立娜 蔡莎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作为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之一的公共绿地往往最容易被改变性质和用途。开展城市公共绿地价值评估,是当前城市规划、绿地保护与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梳理西部城市群中典型的甘青宁3个省会城市的公共绿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用CVM调查法评估城市公共绿地的服务价值。研究表明:兰州市城市公共绿地提供的生态服务总价值约为3 324~3 761万元之间,西宁、银川两市因城市规模相对较小,城市公共绿地提供的生态服务总价值较兰州市略低;分析社会因素对支付意愿的影响,得出职业、收入、性别等变量对支付意愿的正向影响作用较大;比较单位公共绿地面积的生态服务价值产出可以发现,兰州市单位公共绿地面积的生态服务价值产出最高约为1. 57~1. 77元/m~2,兰州市城市公共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产出效率较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梦茜 刘志强 尤仪霖
针对现行公园绿地运营管理模式与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结合新型城镇化对公园绿地运营管理的要求,阐述了"全面推进区域统筹与协调一体,加强宏观掌控"、"稳步实现产业升级与低碳转型,提高运营机制"、"大力支持生态文明与集约高效,改善运营机制"、"努力尝试制度改革与体制创新,健全管理机制和政策法规"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公园绿地运营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四位一体"公园绿地运营管理模式,即"统筹运营管理体系、构建运营管理框架"、"公园绿地产权转移、融资模式多元创新"、"功能整合复合利用、运营管理生态现代化"、"健全行政管理体制、完善相关制度规范"。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公园绿地 运营管理 四位一体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邵祁峰 朱喜钢 宋伟轩
"苏南模式"开启了苏南小城镇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局面,但当前乡镇企业发展主导下的城乡"混沌空间"已开始阻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苏南小城镇当前空间发展的困境,提出城乡一体化空间规划应当从建立城乡空间新秩序、实现城乡空间与功能同步转型、积极融入区域发展及全面提升城乡空间品质等四个方面着手,引导城乡空间健康发展,以促进包容性增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扬 朱喜钢 郭紫雨 冯建喜
空间重构与集聚集约发展是苏南模式实现自我转型、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协同发展的关键。过去的20年里,苏南积极推行"三集中"策略以引导分散化空间的转型和重构,但是收效甚微。以常州市礼嘉镇为例,探索苏南"三集中策略"的实践、效果及机制。研究发现礼嘉镇仍然存在工业用地总量过大而集约化水平较低、乡村工业用地无序蔓延、没有向工业园区有效集中、工业园区建设止步不前等问题。忽视乡镇企业的多样性和根植性、小城镇财权与事权不对等造成的调控能力有限性等是"三集中"实施不力的主要原因。提出"有机集中"的空间转型策略以替代简单、机械的"三集中"策略,并提出基于多样化指标精准评估镇域存量空间,进而在此基础上制定差别化政策、搭建兼顾区域生态"底线"和企业竞争力的多样化产业集中平台、构建多维度支撑与保障体系等具体路径来落实"有机集中"。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沈圆 贺伟
文章利用遥感图像,得到兰州市近八年公共绿地面积的变化,对兰州市公共绿地所产生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进行量化。结果显示,直接价值可以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计算,间接价值通过将吸收CO2、氮氧化物、SO2等空气污染物的能力量化来实现。最终得到结果:兰州市区2016年释放氧气的价值是1241.4240万元,绿地吸收氮氧化物所间接产生的生态价值约为157.2470万元,吸收二氧化硫产生的经济效益是117.9353万元。兰州市区绿地固碳价值约为13292.5128万元。建立多元回归模型,以兰州市GDP作为因变量,将绿地产生直接价值剥离出来,将绿地产生的直接价值货币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钰清 戴菲
我国西北干旱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限制了绿地的成片建设,许多城市目前未形成功能完整的绿地系统。本文提出将绿洲地区用于灌溉的渠网纳入城市绿地系统中,强调林网水网一体化设计,并以新疆建设兵团农三师河东新镇绿地系统规划为例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
干旱区 绿地系统规划 林网化水网化 绿道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方正 胡楠 李雄 戈晓宇
海绵城市建设是当前中国应对城市多种水生态安全问题的重点研究工作之一。城市绿地作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重要载体逐渐成为我国海绵城市体系构建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但现阶段尚缺少针对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和规划全过程的研究来响应海绵城市建设。在海绵城市建设视角下城市绿地应强化其作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重要载体、呼应海绵城市体系结构布局的有机网络和承担处理城市雨洪问题的辅助角色的发展特征。提出在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程序与编制内容的响应思路,重点针对基于水安全敏感性的城市绿地适宜性分析和城市绿地规划布局优化、基于海绵城市指引的集雨型绿地分类和集雨型绿地空间优化路径及实施策略三个层面提出城市绿地...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耀志 陆志刚 李清宇
生态网络是维护生态安全和景观格局的保障,而三、四级生态网络覆盖区又是城镇、乡村以及耕作区重叠的地区,生态网络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突出。大城市范围圈内相当部分的小城镇,在市域空间分工中承担了生态斑块、维育生态环境的功能,经济发展产业选择的空间不大,只有实现生态网络建设与生态化的经济发展相融合、一体化的发展才是最佳出路。江苏常武地区嘉泽镇为这种发展方式提供了经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易琦,赵筱青,陈玉姝
本文结合生态城市对绿地建设水平的要求 ,分析了昆明城市绿化的地理背景特征、存在的差距和主要问题。由重建城市生态及完善城市防灾体系的角度 ,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发展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地系统的相应对策与措施 ,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冯晶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环北京的河北小城镇(区、县)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受行政区划体制限制以及区域合作的制度化水平、协同发展领域范围界定等因素的影响,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仍然存在很多困境。以河北环首都县级行政单元转型发展为基点,具体选取河北大厂为研究对象,从大厂与北京及通州新城的发展关系入手,自下而上地分析京东地区小城镇与中心城市在空间互动发展中有关产业发展、城镇职能、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阶段性特征和现实路径,以此"管中窥豹",总结和判断京冀地区协同发展的问题成因。
关键词:
京津冀一体化 环京小城镇 空间互动 大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呈祥 孙金华 王维 张哲
城镇道路绿地是城镇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浙江省永嘉县城镇道路绿化工程为案例,比较研究不同管理模式下城镇道路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成本。结果表明:生态化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永嘉县城镇道路绿地的生态成本,该管理模式下永嘉县城镇道路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净价值较常规管理模式高近50%。常规农业化管理模式下,永嘉县城镇道路绿地具有提供产品价值,其生态系统服务净价值较常规管理模式高16.6%。生态农业化管理模式下永嘉县城镇道路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率达到常规管理模式的4.5倍以上。常规管理模式下永嘉县城镇道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