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59)
2023(16397)
2022(13895)
2021(13084)
2020(10722)
2019(24754)
2018(24770)
2017(46617)
2016(25807)
2015(29357)
2014(29999)
2013(29095)
2012(27005)
2011(24175)
2010(24509)
2009(22501)
2008(21416)
2007(19373)
2006(17180)
2005(14948)
作者
(75038)
(61753)
(61515)
(58736)
(39332)
(29655)
(28166)
(24306)
(23834)
(22513)
(21414)
(20858)
(19750)
(19563)
(19150)
(19098)
(18577)
(18312)
(17808)
(17757)
(15494)
(15275)
(15117)
(14185)
(14029)
(13871)
(13808)
(13648)
(12649)
(12518)
学科
(95216)
经济(95093)
管理(75515)
(65995)
(55841)
企业(55841)
方法(39598)
中国(34940)
数学(33216)
数学方法(32745)
(27929)
金融(27921)
(27036)
银行(26980)
(26910)
(26283)
(25968)
地方(23917)
(23869)
业经(22511)
(22305)
理论(20219)
环境(18500)
(17639)
财务(17547)
财务管理(17504)
农业(17430)
(16747)
企业财务(16572)
(16227)
机构
学院(355693)
大学(354951)
管理(134582)
(131157)
经济(127571)
研究(119124)
理学(114442)
理学院(113069)
管理学(110846)
管理学院(110224)
中国(94777)
(77463)
科学(76054)
(63869)
(60553)
(58714)
中心(56551)
(55379)
研究所(54749)
业大(53438)
财经(49917)
(49237)
北京(49200)
师范(48692)
农业(45803)
(45778)
(45071)
(44027)
技术(41653)
师范大学(38871)
基金
项目(237468)
科学(183726)
研究(175895)
基金(167171)
(145522)
国家(144220)
科学基金(122691)
社会(106172)
社会科(100280)
社会科学(100252)
(95222)
基金项目(88950)
教育(81430)
自然(79860)
(79489)
自然科(77922)
自然科学(77903)
自然科学基金(76437)
编号(74229)
资助(68821)
成果(61591)
重点(53133)
课题(52365)
(50825)
(50481)
(48824)
项目编号(45513)
创新(45506)
科研(45117)
大学(44475)
期刊
(150467)
经济(150467)
研究(107083)
中国(77840)
学报(58879)
(53520)
科学(51991)
(50161)
教育(49879)
管理(49543)
大学(44119)
(42614)
金融(42614)
学学(40907)
农业(36104)
技术(32795)
业经(24931)
财经(23800)
图书(22970)
经济研究(22287)
(20330)
问题(20217)
理论(18077)
(18022)
(17358)
科技(16810)
实践(16783)
(16783)
现代(16225)
书馆(15903)
共检索到5450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芳  郭艳丽  丁海军  
低碳城市建设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最优模式之一,而发展中国家城市的低碳化处在一个缺少资金的瓶颈状态,研究低碳城市建设的金融支撑体系十分必要。本文对该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郭福春  
“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民收入的增加、生活的改善等一系列问题都有赖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进一步改革与深化。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付允  刘怡君  汪云林  
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正在影响着各个国家的国民健康、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城市作为经济社会活动的中心,承担着低碳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对于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研究的最新进展,将低碳城市的特征概况为5个方面:①经济性,即以最少的资源和能源投入,换取最大的经济产出;②安全性,即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③系统性,即低碳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④动态性,即低碳目标不是凝固的,而是要不断地调整,不断地适应变化的情况;⑤区域性,即城市低碳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区域协作来实现。然后总结了评估城市低碳水平的2种方法:主要指标法和复合指...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福春  潘锡泉  
碳金融是金融在低碳经济领域的重要创新,是实现金融创新的有效机制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促进经济转型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低碳经济及碳金融领域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探索性地构建了适合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以市场为基础、服务为载体和政策为导向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碳金融支撑体系,为我国学术界开展碳金融理论研究,以及政府实务部门开展碳金融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刚  
本文研究了科技与金融结合支撑体系中,中介机构在科技金融结合过程中的介入阶段和机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成和作用;完善和改进监管的方面和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江曼琦  翁羽  
建设"宜居城市"是未来我国城市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本文从探讨宜居城市的内涵与标准出发,研究了实现宜居城市目标所需要的产业支撑。研究认为:经济发展是实现宜居城市的基础,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必要前提。宜居城市的产业体系一方面应该在遵循区域产业结构配置的一般原则基础上,依据产业对环境的压力和需求,选择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作为城市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根据产品链和废物链间的共生、伴生或寄生关系,配套发展关联产业;按照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协同发展的原则,发展基础产业。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营造多元化、多层次、全覆盖、有特色的生活服务环境。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安东  
论述图书馆硬件支撑体系建设中存在的误区,并探讨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兴瑜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极端天气与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存发展。对此,国际社会达成一致,共同发展低碳城市建设,切实推进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以降低全球碳排放量,保护生态环境。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低碳城市运作机理,探索科学有效的建设路径是当前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环节。由申立银编著、科学出版社于2021年6月出版的《低碳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书,基于低碳城市建设背景,通过分析其现实意义和内在机理,探寻评价低碳城市建设水平的方法与路径,构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了科学参考。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武安华  袁涛  
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研究表明,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有巨大的促进作用。CAFTA开放前沿涉及我国广东、广西、云南和海南四省区。基于四省区经济与金融发展现状,文章认为构建区域金融支撑体系意义重大。建立区域性金融机构、拓展金融机构支撑网络、完善金融生态环境支撑、强化金融资源支撑等是CAFTA进程中构建我国周边省区金融支撑体系的重要策略。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明筠  
根据世界各国经验,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会井喷。2008年中国人均GDP开始超过3000美元,文化消费支出却不到8000亿。而按照国际标准,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应该有4万亿的文化消费支出总量。近几年国家文化产业的年增长率虽然高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达到17%,但根据中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费衍慧  林震  
全球气候变化使得"低碳"概念开始风靡全球,与此同时,"低碳城市"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开始为各方所推崇。建筑作为城市赖以存在的载体,其发展模式关乎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在低碳城市建设中,贯彻可持续理念的绿色建筑对低碳城市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体现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和营造低碳生活两大方面。通过对这些作用的分析,结合目前的低碳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本文认为只有抓住目前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的契机,通过对低碳化指标的深入研究、低碳政策的创新、低碳技术的开发以及低碳知识的宣传等四个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的进一步发展,进而为进一步加快低碳城市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黎明  杨庆华  
全面进行小城镇低碳建设是我国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认为,小城镇低碳建设之路必须由以前依赖廉价劳动力、透支环境为代价的投资驱动发展方式,向以科技为核心、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创新驱动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以低碳科技为驱动力的小城镇建设模式。我国应建设起具有适应性的低碳科技知识与技术的创新与研发体系、低碳科技创新人才体系、多层次的低碳科技转化及推广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黎明  杨庆华  
全面进行小城镇低碳建设是我国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认为,小城镇低碳建设之路必须由以前依赖廉价劳动力、透支环境为代价的投资驱动发展方式,向以科技为核心、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创新驱动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以低碳科技为驱动力的小城镇建设模式。我国应建设起具有适应性的低碳科技知识与技术的创新与研发体系、低碳科技创新人才体系、多层次的低碳科技转化及推广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小峰  
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低碳发展的道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解决低碳发展各个环节对人才的需求与人才的短缺这对矛盾。本文就中国低碳人才的现状作了分析,并对如何进行人才培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顺铃  孙少磊  
循环经济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问题的正确途径。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要有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本文从行为主体的角度,对在构建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不同作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