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19)
- 2023(11692)
- 2022(9736)
- 2021(8952)
- 2020(7050)
- 2019(16338)
- 2018(15875)
- 2017(30270)
- 2016(16192)
- 2015(18304)
- 2014(18183)
- 2013(18183)
- 2012(17613)
- 2011(16412)
- 2010(16745)
- 2009(15250)
- 2008(14852)
- 2007(13257)
- 2006(12248)
- 2005(11496)
- 学科
- 济(76748)
- 经济(76674)
- 管理(44366)
- 业(41236)
- 企(30020)
- 企业(30020)
- 中国(27797)
- 方法(25100)
- 农(22439)
- 数学(22030)
- 数学方法(21822)
- 地方(20695)
- 贸(18792)
- 贸易(18777)
- 易(18326)
- 环境(16452)
- 财(16236)
- 业经(16200)
- 融(15306)
- 金融(15306)
- 银(14975)
- 银行(14964)
- 农业(14928)
- 行(14685)
- 制(14511)
- 学(13558)
- 发(13393)
- 策(12510)
- 地方经济(11450)
- 和(10993)
- 机构
- 学院(235076)
- 大学(234051)
- 济(112687)
- 经济(110681)
- 研究(92557)
- 管理(86611)
- 中国(73777)
- 理学(72364)
- 理学院(71515)
- 管理学(70698)
- 管理学院(70236)
- 京(51524)
- 财(50967)
- 科学(50693)
- 所(46603)
- 研究所(41761)
- 中心(40896)
- 财经(38831)
- 农(36408)
- 经济学(35797)
- 江(35770)
- 经(35417)
- 北京(34152)
- 院(33257)
- 范(32320)
- 经济学院(32097)
- 师范(32073)
- 业大(29099)
- 州(28622)
- 财经大学(28581)
- 基金
- 项目(146556)
- 科学(117178)
- 研究(112357)
- 基金(107598)
- 家(92926)
- 国家(92174)
- 科学基金(78447)
- 社会(73999)
- 社会科(70456)
- 社会科学(70444)
- 基金项目(54557)
- 省(54498)
- 教育(50359)
- 划(47077)
- 自然(46781)
- 自然科(45654)
- 自然科学(45644)
- 资助(45176)
- 自然科学基金(44846)
- 编号(44302)
- 发(38253)
- 成果(37429)
- 部(34073)
- 重点(33497)
- 课题(32326)
- 发展(31880)
- 国家社会(31619)
- 展(31345)
- 中国(30300)
- 创(30176)
- 期刊
- 济(132605)
- 经济(132605)
- 研究(82189)
- 中国(53770)
- 财(35930)
- 农(35053)
- 管理(34563)
- 科学(31432)
- 融(30918)
- 金融(30918)
- 学报(30193)
- 教育(27807)
- 农业(24416)
- 大学(23919)
- 经济研究(22525)
- 学学(22225)
- 业经(20652)
- 技术(19846)
- 财经(19544)
- 贸(18310)
- 国际(18188)
- 问题(17626)
- 经(17033)
- 世界(15529)
- 业(13624)
- 技术经济(11956)
- 坛(11056)
- 论坛(11056)
- 经济问题(10817)
- 现代(10773)
共检索到3868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仲云云 张冲
低碳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路径,减少碳排放是必然要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内部都存在碳减排分歧。构建博弈模型对不同阶段的国际碳减排各方战略进行分析。为了避免碳减排陷入互相背叛、各方皆输的"囚徒困境"状态,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内,发达国家应率先减排并通过资金和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碳减排,以实现"猎鹿博弈"的合作共赢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碳减排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低碳发展 碳减排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查建平
文章依据2005—2012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业的投入、产出及碳排放数据,参照SBM方向距离函数,构建考虑环境因素的旅游产业发展效率评估模型,对2005—2012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低碳旅游发展效率及减排潜力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进行了分解,进而对我国省级旅游产业减排路径做出分析与解读。研究表明,我国低碳旅游发展效率处于较低水平,对应无效率值较高,且无效率值在整体上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中部地区低碳旅游发展效率最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石敏俊 周晟吕
本文分析了2020年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下中国面临的减排形势,在此基础上,基于动态CGE模型构建了中国能源-环境-经济模型,模拟了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和能源结构替代的减排效果及其对实现减排目标的贡献。分析结果表明,发展低碳技术,推动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和能源结构转换,可以实现减排目标的64%-81%。国际技术合作是中国加快发展低碳技术,推动能源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日本等发达国家面临着巨大减排压力和高昂减排成本,也存在着向发展中国家寻找减排市场的需求。有效利用CDM机制,发展以技术换排放的国际技术合作,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可以达到双赢的结果。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王锋 冯根福
经济低碳发展是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动中国经济低碳发展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分析和评价了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镇化、工业化、能源结构调整、居民消费模式变化、能源技术进步和能源价格上涨8个因素对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认为,中国可以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引导居民消费模式变化、促进能源技术进步、提高能源价格等政策来推动经济低碳发展。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影响因素 碳减排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卓德保 吴玉海 潘植强
随着全球气候环境逐渐变暖,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核心的低碳发展模式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低碳城市也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研究的新焦点。通过上海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交互关系的演变,分析上海城市化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城市化发展中影响碳排放的因素分析为基础,发现上海低碳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指出上海低碳城市发展的路径。研究认为:低碳城市发展是一个多目标问题,涉及政府、企业以及居民三方面,其中政府在低碳城市建设中起引导作用,居民是低碳城市建设的核心动力,企业则是连接政府与居民的纽带。
关键词:
碳排放 低碳城市 上海城市发展 生态环境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邓荣荣 陈鸣
从历史角度而言,中国并非全球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国,对全球气候变化并非负有主要责任。从低碳发展现状来看,中国目前低碳发展形势较为严峻,降低碳排放总量与碳排放强度已成为中国低碳发展道路上两个关键任务。能源消费结构、能源使用效率、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是制约中国实现低碳发展目标的重要因素。推动能源结构优化、提升能源使用效率、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新型工业化建设,是实现中国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后京都时代 低碳发展 国际比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永奇
发挥农业生产优势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低碳农业不仅是是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其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目标的需要。本文在对河南省自然环境及农业碳排放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林—牧—加"复合低碳农业模式、丘陵山区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模式和城郊农业观光休闲模式三种模式及相应的减排对策。
关键词:
低碳农业 发展模式 减排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蒋金荷
一、概述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已有的科学研究结论表明,①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升高有很大的相关性。而能源系统排放的CO2占全部人为排放CO2的70%,并主要是由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生产和使用造成的。"低碳"是指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是低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蓓佳 杨海真
中国政府2009年末温室气体减排承诺的宣布,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使得节能减排和碳交易问题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解读了中国的减排承诺,回顾了排污权交易和碳交易的发展,分析了排污权交易和碳交易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认为中国现在制定的碳减排标准减少的是碳排放的增量,既是环境问题又是经济问题,今后减排目标会进一步细化。通过与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碳市场对比,认为建立有效运营的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当务之急是抓紧交易配套资源的建设,如能耗监测系统、配套法律、相关人才培养等,使碳交易平台专业化,以主动掌握碳定价权。碳市场展望方面,认为国内碳市场有望随着各行业、地区减排目标的设定而逐步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
减排 排污权交易 碳交易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谭晶荣
2017年底,我国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落实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举措,也是为完成我国在《巴黎协定》下的二氧化碳减排承诺的有效措施之一。我国面临着减排目标任务,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控制碳排放是一项创新举措,需要从根本上厘清碳排放的主要根源。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承担了贸易伙伴国大量的隐含碳排放,对外经济贸易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欧阳慧
开展国家低碳城(镇)试点是近年来国家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城镇化低碳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厘清我国试点低碳城(镇)的内涵基础上,结合空间载体依托小空间尺度新城新区的特征,以低碳目标、高端取向、形成特色为试点导向,应用Kaya恒等式分析国家试点低碳城(镇)碳排放影响因素,并研究提出了围绕主要影响因素突破重点领域,推进试点城(镇)"五个低碳化"的路径选择。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寰 何广 肖义
【目的】高质量建设低碳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落实低碳发展理念与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因此考察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意义凸显。【方法】本文运用2006—2019年中国216个城市面板数据,以第二、三批低碳城市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PSM-DID)并通过稳健性测试,多维度分析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并采用中介模型考察低碳试点政策的影响机制。【结果】(1)与非试点城市相比,低碳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且纳入平行趋势、安慰剂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2)低碳城市试点均能通过提升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和减少能源消耗量来发挥碳减排作用。(3)低碳城市试点碳减排效应具有显著异质性。碳减排效应在东部、中部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要强于西部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基于“胡焕庸线”视角下低碳试点政策对东南半壁城市的碳减排效应较西北半壁城市更为明显。【结论】本文从多维度评价第二、三批低碳城市试点的碳减排阶段性成效,有助于深化低碳发展理念、探索低碳发展路径,为未来更多城市系统性进行低碳城市建设提供借鉴。新形势下低碳城市建设应遵循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制定差异化与精准化路径促进绿色发展,为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海涛 许学工 刘文政
博弈论能够解释许多经济活动和国际关系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利用博弈论的相关理论,对《京都议定书》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争斗进行了分析,指出各利益集团之间斗争的内在原因,并对中国在新一轮谈判中的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由于《京都议定书》生效,而美国仍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并同时抛出自己的减排方案,这必然会引起新一轮的减排博弈。面对美国等一些国家施加的压力,中国在这场新的博弈中要有所准备,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既要维护中国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又要有助于减排。
关键词:
博弈论 碳减排 《京都议定书》 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志强 郭彩云
发展低碳建筑既是适应低碳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建筑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两型社会"的现实选择。文章首先简述了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低碳建筑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低碳建筑的内涵及相关主体,并阐述了低碳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碳建筑 问题 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磊
2009年11月,中国国务院宣布到2020年,在2005年的基础之上将碳排放强度,即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40%~45%。这一目标能否达成对于中国以及全球抵御气候变化都将产生深刻影响。分析我国能源消耗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系统梳理到目前为止我国所制定和实施的能源政策,并结合情景分析预测了我国能否达到既定的碳排放强度削减目标。结果表明,我国实现减排目标是乐观的,但仍需要有针对性的政策导向。最后根据以上分析,对我国下一阶段的能源消耗和经济发展政策提出了相应建议,即加大科技支出,继续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先进生产技术应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能源价格市场化进程。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能源政策 经济发展 情景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