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58)
- 2023(15829)
- 2022(13164)
- 2021(11852)
- 2020(10170)
- 2019(22948)
- 2018(22611)
- 2017(43166)
- 2016(24028)
- 2015(26628)
- 2014(26454)
- 2013(26712)
- 2012(24766)
- 2011(22394)
- 2010(22711)
- 2009(21185)
- 2008(21613)
- 2007(19934)
- 2006(17643)
- 2005(15629)
- 学科
- 济(104477)
- 经济(104350)
- 业(98763)
- 管理(80991)
- 企(80852)
- 企业(80852)
- 农(47816)
- 方法(47509)
- 数学(38587)
- 数学方法(38233)
- 业经(32696)
- 财(31709)
- 农业(31545)
- 中国(23942)
- 务(22449)
- 财务(22426)
- 财务管理(22389)
- 学(21366)
- 企业财务(21214)
- 制(21198)
- 贸(19802)
- 贸易(19798)
- 技术(19677)
- 易(19279)
- 和(18182)
- 划(18081)
- 环境(18064)
- 策(17662)
- 地方(17334)
- 理论(16467)
- 机构
- 学院(361559)
- 大学(356361)
- 济(149453)
- 经济(146640)
- 管理(140894)
- 理学(122252)
- 理学院(120951)
- 研究(119573)
- 管理学(118902)
- 管理学院(118261)
- 中国(92152)
- 农(84543)
- 科学(77200)
- 京(74153)
- 财(67239)
- 农业(66207)
- 业大(63650)
- 所(63198)
- 研究所(57703)
- 江(56140)
- 中心(55588)
- 财经(54034)
- 经(48982)
- 北京(45384)
- 经济学(45118)
- 州(43632)
- 范(43341)
- 师范(42752)
- 院(41686)
- 农业大学(41624)
- 基金
- 项目(242153)
- 科学(190227)
- 基金(176947)
- 研究(169829)
- 家(157022)
- 国家(155591)
- 科学基金(132463)
- 社会(109407)
- 社会科(103464)
- 社会科学(103429)
- 省(97217)
- 基金项目(94320)
- 自然(87848)
- 自然科(85862)
- 自然科学(85830)
- 自然科学基金(84379)
- 划(80953)
- 教育(76202)
- 资助(71269)
- 编号(66876)
- 重点(54759)
- 部(53109)
- 发(52866)
- 创(52794)
- 成果(52349)
- 业(51342)
- 创新(48813)
- 科研(47301)
- 计划(46555)
- 课题(45652)
- 期刊
- 济(168967)
- 经济(168967)
- 研究(96246)
- 农(82648)
- 中国(66134)
- 学报(64634)
- 科学(58545)
- 农业(55610)
- 财(54566)
- 管理(51232)
- 大学(47927)
- 学学(46176)
- 业经(33731)
- 融(32636)
- 金融(32636)
- 业(30137)
- 技术(29704)
- 教育(27001)
- 财经(26647)
- 经济研究(24998)
- 问题(23067)
- 经(22939)
- 版(20486)
- 技术经济(20391)
- 世界(17795)
- 业大(17601)
- 科技(17503)
- 商业(17412)
- 统计(17112)
- 资源(16480)
共检索到526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儒 姜志德 姚顺波
低碳农业生产过程严格遵循联合生产原则,最终目标在于实现期望农产品与期望碳汇产品、非期望碳排放产品之间的耦合关系分别得以加强、脱钩,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已逐步形成六种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农业碳计量测算结果显示,不同模式的总碳产量、单位碳产量存在一定差异,但最终均实现了净碳汇量的盈余。其中,免耕、秸秆还田和粪肥配施有助于提升耕地的固碳能力,而标准化的技术集成则更有利于农业生产实现良好的固碳减排效果;DEA-RAM模型测算得出技术集成固碳减排模式表现出较高的联合生产效率水平,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两个方面实现联合生产绩效最优,而导致联合生产非效率的因素在于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冗余;农户的行为选择对低碳农业联合生产的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产生重要影响,各因素在不同模式中影响的显著性和重要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田云 张俊飚 何可 丰军辉
本文基于湖北省的调查数据,以化肥施用和农药使用为例,通过应用二元Logistic模型探讨了影响农户农业低碳生产行为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农户在这两方面农业低碳生产行为上的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在化肥施用上,有5.68%和66.15%的农户分别选择低于标准和按标准施用;而在农药使用上,这两个比例分别为3.36%和59.69%。影响农户这两方面农业低碳生产行为的因素同中有异:从共同因素来看,耕地面积小、务农年限长、户主为男性的农户,倾向于选择低于标准或按标准施用化肥和使用农药。从差异性因素来看,年龄更小、对低碳农业的认知程度更高、具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身份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低于标准或按标准施用化肥...
关键词:
农业低碳生产 农户行为 影响因素 湖北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婵娟 陈儒 邓悦 姜志德
运用胜任素质的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从层次结构和横向结构两个维度出发,基于内层、中层、外层三个层次和低碳农业知识、意识、态度与行为四个要素构建了农民低碳农业胜任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陕西泾阳275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和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对农民低碳农业胜任素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低碳农业胜任素质整体偏低且个体差异明显,农民低碳农业胜任素质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低碳农业的意识、态度、行为和知识,呈现出由内向外扩展的空间结构。对素质较低者而言,低碳农业意识和态度对其胜任素质影响显著且具有较高的重要性;对素质较高者来说,低碳农业知识对其胜任素质影响显著且具有较高的重要性;两类农民素质外显至低碳农业生产行为的程度都较浅。
关键词:
农民 低碳 胜任素质 评价 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海燕 何忠伟
文章结合我国大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首先基于DEA模型测算了1993~2009年我国及2009年31省市的低碳农业效率,结果表明,我国低碳农业的技术效率呈现"V"型发展态势,31省市的低碳农业效率差异较大,呈现"双高"、"低高"、"高低"和"双低"的特点;之后,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法研究了影响低碳农业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农业电力以及农业化肥对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较大。
关键词:
低碳农业效率 DEA 时间序列 影响因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漆雁斌 陈卫洪
本文在对农业总产值与化肥施用量、机械总动力以及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化肥施用量对农业产值的影响极大,是制约低碳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发展低碳农业应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施保护性耕作;应该推广施肥新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应该改进装置,利用新技术生产化肥;应该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经济循环发展。
关键词:
低碳农业 影响因素 回归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贤荣 张俊飚 朱烨 田云
本文在构建含有期望产出与非期望产出农业经济核算框架的基础上,利用方向距离函数估算了中国31个省(市、区)的低碳农业绩效水平,并引入碳排放影子价格对各省区的农业边际减排成本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北京、天津、上海三地处于低碳农业绩效1区,距离函数值均为0,其余省区低碳农业绩效水平相对较低;2海南、福建、山东、辽宁、广东、北京、天津等省区三年平均农业碳排放影子价格处于前列,减排成本较高;而西藏、青海两地农业碳排放影子价格最低,农业减排成本较低;3全国农业碳排放平均影子价格呈逐年增大趋势,且农业碳排放影子价格与农业碳排放强度密切相关;4基于距离函数值、碳排放影子价格的数值差异,将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范纯增 许源 顾海英
低碳农业园区建设是推动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手段,低碳农业园区发展决策需要绩效评估的支持。而目前关于该类园区绩效评估尚属亟待研究的新课题。通过理论分析和实地调查,在弄清了东滩低碳农业园区基本运作现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低碳农业园区建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利用AHP确定了各指标权重。然后利用东滩低碳农业园区的数据,并结合与常碳农业的比较,评估了该园区的建设绩效。结果显示:该指标体系能够很好地评估该园区的绩效水平,反映了其绩效结构。虽然该园区建设的社会效益等方面若干指标急需改善,但其经济效益、资源循环利用与环境保护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综合低碳效应非常明显,发展潜力很大。因此,低碳农业园区具有很好的推...
关键词:
低碳农业园区 指标体系 绩效评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红娟 徐梦菲
低碳生产行为指农户在生产过程的各方面、各环节降低碳排放的行为。根据相关文献及少数民族农户的生产特点,分析影响农户低碳生产行为影响因素,运用Logit建立影响因素模型。选择云南耿马县200户佤族农户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农业收入、土地面积、周围人行为方式等3因素影响较为显著,政府在良种、化肥、农药和农机具方面的补贴,政府制定的环境制度规范,农业技术培训体系,农户年龄等4因素影响不显著。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少数民族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的建议。
关键词:
少数民族农户 生产行为 碳排放 影响因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师帅 陈红 池佳
在分析黑龙江省发展低碳农业的潜力的基础上,选取了黑龙江省近20年的相关数据对直接影响其农业产值的主要因素进行协整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化肥、农药和农膜为影响农业产值的主要因素,且三要素的投入也是增加农业生产碳排放的主因,通过计算吸收碳排放所需的森林面积,指出应协调森林和耕地面积增加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使农业产值增加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关键词:
低碳农业 协整 经济增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迪 周丰年 王雪芹
低碳试点是实现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客观评价其实施效果,不仅有利于低碳试点地区更好地推进低碳工作,而且对于低碳试点政策的进一步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但低碳试点政策能否实现碳排放绩效的提升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本文以第二批低碳试点政策为例,基于2012—2016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研究低碳试点政策对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以有效降低样本自选择及政策内生性等问题导致的处理效应偏差。研究发现:低碳试点政策对城市的碳排放强度下降具有显著且持续的推动作用;进一步的机制识别结果显示,低碳试点城市主要是通过能源效率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等方式实现碳强度的下降,且产业升级的效果有逐年增强的趋势,但通过城市绿地碳汇水平的提高而降低碳排放的目标尚未实现。基于此结论,本文认为中国应进一步推广低碳试点政策,积极探索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特别是提升宜居绿色的城市环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循刚
文章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方法研究了2000~2007年中国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生产存在明显的效率损失,平均技术效率水平偏低,区域差异明显,全国31个省市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主要集中在0.5~0.9之间,东部地区农业生产技术效率高于中、西部地区;复种指数、劳均化肥施用量、灌溉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劳均播种面积、农业政策等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劳均农机总动力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有较小的阻碍作用。
关键词:
农业生产 技术效率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建斌 李大胜
文章基于1997~2005年全国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了中国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生产存在显著的效率损失,技术效率水平较低。加强农业水利基础建设是目前提高中国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最有效措施。
关键词:
农业生产 技术效率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苏向辉 孙挺 王保力 马瑛
[目的]农业活动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贡献者。研究旨在探讨棉农农业低碳生产行为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农户层面上寻找降低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为新疆低碳农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在新疆棉花种植区的调研数据,以化肥施用为例,采用Binary Logisitic模型,对新疆棉农低碳生产行为进行分析,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农户年龄、种植规模、受教育程度、生产中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及污染治理对农业生产重要等均对棉农化肥施用量有显著影响,其中,农户年龄与受教育程度是负向影响。[结论]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战伟
[目的]通过测算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揭示其动态演进趋势及影响因素,从而为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文章使用SBM-Global Malmqusi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利用Kernel核密度估计方法刻画了中国农业TFP增长的动态演进,并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中国农业TFP增长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的下降是阻碍其增长的主要原因;核密度估计表明各省份之间的农业相对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差距不断扩大,技术效率普遍恶化,而技术进步增长速度显著;农业金融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对中国农业TFP都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外开放水平对中国农业TFP则产生了阻碍作用,农村人力资本则对农业TFP产生的正效应不显著。[结论]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农业现代化.各省份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措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儒 孔英
推动农户参与“双碳”目标建设,发挥其在农业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主体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大国小农”的现实背景出发,采用自下而上的评价视角来考察农业低碳生产的绩效水平,通过多角度控制农业碳计量技术的不确定性,选取多产出Translog距离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估计农户低碳生产的技术效率,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探索低碳生产技术效率在农户经营主体中的改善途径。研究表明:(1)调研区域农户在低碳生产粮食作物上具有15%的潜在增产空间,产出情景和方法模型的变异对低碳生产技术效率估计结果的影响并不显著。(2)在不同类型粮食作物之间,模型估计的生产前沿和技术非效率影响因素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其中,土地规模、土地细碎化、老龄化和非农就业均对低碳生产的技术效率产生了非线性影响。提升农户低碳生产的技术效率水平,需要进一步引导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村家庭剩余劳动力转移,降低农业社会化服务购买成本,提高绿色低碳技术的采用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