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55)
- 2023(12188)
- 2022(9853)
- 2021(8571)
- 2020(7079)
- 2019(15414)
- 2018(15160)
- 2017(29489)
- 2016(15428)
- 2015(17043)
- 2014(17088)
- 2013(17434)
- 2012(16280)
- 2011(14741)
- 2010(15165)
- 2009(14410)
- 2008(14125)
- 2007(13113)
- 2006(12081)
- 2005(11046)
- 学科
- 济(100309)
- 经济(100218)
- 业(81010)
- 企(64345)
- 企业(64345)
- 管理(59350)
- 农(45161)
- 方法(31995)
- 业经(30743)
- 农业(30298)
- 数学(24267)
- 数学方法(24195)
- 地方(23451)
- 财(22394)
- 中国(20095)
- 环境(16852)
- 制(16320)
- 务(16171)
- 财务(16167)
- 财务管理(16157)
- 技术(15941)
- 划(15675)
- 策(15492)
- 和(15284)
- 企业财务(15251)
- 学(14488)
- 体(14122)
- 地方经济(13908)
- 贸(13099)
- 贸易(13088)
- 机构
- 学院(244474)
- 大学(233685)
- 济(122319)
- 经济(120480)
- 管理(99952)
- 理学(85843)
- 理学院(85065)
- 管理学(84241)
- 管理学院(83800)
- 研究(81130)
- 中国(65763)
- 农(50898)
- 财(50330)
- 京(46979)
- 科学(45118)
- 所(40220)
- 财经(40094)
- 江(38647)
- 农业(38334)
- 经济学(37639)
- 中心(37224)
- 业大(36714)
- 经(36175)
- 研究所(35972)
- 经济学院(33736)
- 经济管理(31094)
- 州(29405)
- 北京(28907)
- 财经大学(28715)
- 院(28185)
- 基金
- 项目(155510)
- 科学(126004)
- 研究(117969)
- 基金(115350)
- 家(98280)
- 国家(97283)
- 科学基金(85933)
- 社会(81710)
- 社会科(77311)
- 社会科学(77293)
- 省(62999)
- 基金项目(61480)
- 自然(51556)
- 自然科(50342)
- 自然科学(50333)
- 教育(49500)
- 自然科学基金(49482)
- 划(49460)
- 编号(46928)
- 资助(44546)
- 发(37616)
- 业(35985)
- 创(35362)
- 成果(35033)
- 部(34600)
- 国家社会(34586)
- 重点(34373)
- 创新(32278)
- 发展(31838)
- 制(31770)
- 期刊
- 济(152911)
- 经济(152911)
- 研究(72011)
- 农(54005)
- 中国(45429)
- 财(40010)
- 管理(39940)
- 农业(36313)
- 科学(32681)
- 学报(29680)
- 业经(29648)
- 融(24897)
- 金融(24897)
- 大学(24259)
- 学学(23918)
- 技术(22791)
- 经济研究(22791)
- 财经(20855)
- 问题(20155)
- 业(18825)
- 经(18283)
- 技术经济(17218)
- 世界(15818)
- 农村(14264)
- 村(14264)
- 农业经济(14069)
- 经济问题(13997)
- 商业(13221)
- 现代(12766)
- 贸(12757)
共检索到3752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杜受祜
发展农业低碳经济既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潜力巨大的领域,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任务和切入点,还是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方向,使农业从更多地依靠化石能源转变为更多地依靠太阳能和知识的应用,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农业向低碳的回归。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设低碳农业生产体系、生活体系;发展林业碳汇等是低碳农业的重要内容。要以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为载体,通过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建立健全统筹经济发展、环境治理保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联动机制和促进低碳农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以保障低碳农业发展。
关键词:
低碳农业 低碳经济 现代农业 体制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劼 徐晋涛
在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进程中,农业部门具有极大的体量和不可忽视的影响。低碳生产技术的创新和优化管理至关重要。一项农业低碳技术能否在现实中有好的环境表现,必须得到农户这一微观经营主体的检验和认同。这是全面评价低碳技术必不可少的环节。为更准确地监测和核算碳减排效果,本文基于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基础上的双重差分法进行了实证分析,衡量了三个低碳技术在农户层面的微观反应。研究结论是,我国现有的低碳技术在农业农村“3060”进程中可以发挥一定作用。按目前的技术采纳规模,滴灌每年可减少碳排放28~77万吨,沼气发酵技术每年可减少碳排放234万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减少碳排放290万吨。研究推论是,“3060”目标是推动我国农业加速达到高质量发展拐点的契机。要让农业部门发挥更大的作用,从农业生产方式到经营模式,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都亟待一场全面的、持续的革新。
关键词:
农业碳减排 低碳技术 微观数据 农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金克 王风华
以典型的煤炭循环经济工业园为例,基于生命周期法对煤炭循环经济工业园的碳排放源进行追踪,构建了一种循环-低碳经济协同减排评价与决策模型。在此基础上核算了典型煤炭循环经济工业园整体CO2排放系数和煤炭循环经济减碳潜力,进而分析和评价了典型煤炭产业链的温室气体排放系数及煤炭循环经济减碳潜力。研究表明,煤炭循环经济的低碳价值占整体碳排放系数的7.81%,循环经济有一定减碳效果。同时研究指出煤炭利用环节CO2排放系数较高,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是整个煤炭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减排方向;煤炭-煤化工产业链的温室气体排放系数较煤炭-电厂产业链的温室气体排放系数较低,科学适度地发展煤制甲醇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煤炭产业碳排放量的增长。
关键词:
煤炭产业 循环经济 低碳 温室气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金克 王风华
以典型的煤炭循环经济工业园为例,基于生命周期法对煤炭循环经济工业园的碳排放源进行追踪,构建了一种循环-低碳经济协同减排评价与决策模型。在此基础上核算了典型煤炭循环经济工业园整体CO2排放系数和煤炭循环经济减碳潜力,进而分析和评价了典型煤炭产业链的温室气体排放系数及煤炭循环经济减碳潜力。研究表明,煤炭循环经济的低碳价值占整体碳排放系数的7.81%,循环经济有一定减碳效果。同时研究指出煤炭利用环节CO2排放系数较高,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是整个煤炭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减排方向;煤炭-煤化工产业链的温室气体排放系数较煤
关键词:
煤炭产业 循环经济 低碳 温室气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金克 王风华
以典型的煤炭循环经济工业园为例,基于生命周期法对煤炭循环经济工业园的碳排放源进行追踪,构建了一种循环-低碳经济协同减排评价与决策模型。在此基础上核算了典型煤炭循环经济工业园整体CO2排放系数和煤炭循环经济减碳潜力,进而分析和评价了典型煤炭产业链的温室气体排放系数及煤炭循环经济减碳潜力。研究表明,煤炭循环经济的低碳价值占整体碳排放系数的7.81%,循环经济有一定减碳效果。同时研究指出煤炭利用环节CO2排放系数较高,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是整个煤炭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减排方向;煤炭-煤化工产业链的温室气体排放系数较煤
关键词:
煤炭产业 循环经济 低碳 温室气体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爱兰
本文在探讨低碳经济关联性因素基础上,对我国和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认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形成较大压力,节能减排任重道远;我国在城市化率、能源结构、能源利用效率、碳汇林业以及制度创新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和空间;应通过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实现国家和地区节能减排目标。
关键词:
中国 发达国家 低碳经济 发展潜力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何宜庆 王钦萍 白彩全 涂红
本文从中部六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碳排放情况以及环境资源情况对区域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区域内部资源分布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基于中部六省的区域特征,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潜力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中部六省碳排放情况和经济发展与减排情况进行了评价分析。中部六省应加强区域合作来促进优劣势互补,创建可以有效降低减排成本的碳市场,调整能源产业结构,开发新型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制定适合地区情况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
关键词:
中部六省 低碳经济 发展潜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翔 范翘 赵先超
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中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潜力巨大。鉴于中部6省发展的基础、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等均不相同,在综合考虑各省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及相关政策、规划、战略部署的基础上,利用情景分析法系统分析了基准情景、节能情景和低碳情景下的中部各省低碳经济发展潜力,并针对中部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潜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在低碳情景下,中部地区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56.72%,远远超过了国家制定的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钢 沈学善 屈会娟 王宏
本文探讨了低碳农业兴起的背景,分析了其在低碳经济中的地位及其与可持续农业、循环农业及绿色农业的关系,提出了农业用碳的根本途径和低碳农业的十大技术领域。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辛章平 张银太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其核心为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揭示低碳经济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说明低碳城市的构建途径:新能源技术应用、清洁技术应用、绿色规划、绿色建筑和低碳消费。并阐述了低碳城市在中国的实践。
关键词:
低碳 低碳经济 低碳城市 排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程庆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和气候问题的愈发严重,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发展低碳经济也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和发展趋势。低碳经济视域下发展都市农业旅游,不仅要求有效、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还要注意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循环利用。本文简单分析了低碳经济与都市农业旅游的现状,提出了发展都市农业旅游的模式及发展路径,望能为我国都市农业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低碳经济 都市农业旅游 发展 路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杜飞轮
当前,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可再生能源枯竭等问题,世界各国纷纷把开发新能源和支持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作为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国家发展战略。"绿色环保"、"低碳"已成为大多数国家新发展愿景的"基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贤荣 张俊飚 程琳琳 田云
科学估算各地区碳减排潜力并探讨其空间异质性是制定减排政策及碳权交易政策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环境生产技术.通过构建期望产出与非期望产出共存的农业经济核算体系.以2001-2012年中国大陆31个省区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方向距离函数测算农业碳排放影子价格.并以此构建农业碳减排潜力指数.通过计算发现.考察期间.中国各省域农业碳减排潜力水平呈现相对平稳略有提升趋势.各时期的农业碳减排潜力水平地区差异明显。在此基础上.引入考虑空间距离函数的空间权重矩阵.通过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检验得出:中国各省域农业碳减排潜力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最后.采用空间Durbin模型探讨中国省域农业碳减排潜力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青霞 花明 谢晓晖
围绕民用核电的发展,核能利用的产业链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江西省是全国最大的铀矿资源基地,有较齐备的核技术产业体系、国内核学科门类最全的高校、丰富的核电厂址资源等优势,其应加深认识,充分发挥该省铀矿基地优势,通过积极与国家有关涉核单位协作、完善促进核产业链形成的政策措施、加大核领域人才培养力度、加强核技术在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中的运用、适当发展核供热产业等具体措施培育和发展核产业链,为该省经济增长提供能源支持,实现江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并能改变该省目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碳排放,保护其清洁环境,实现低碳目标。
关键词:
江西省 核产业 低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宇恩 孟繁健 王云 李丽芬 李华 谢文翔
随着温室气体减排和低碳发展的要求,生物质炭作为农业固碳的新型技术引起人们的关注。固碳潜力评价和经济效益分析是生物质炭规模化开发利用的基础。论文利用"生物质资源—固碳潜力—经济效益"集成评估方法,以山西省为研究区域,估算了农业生物质的固碳潜力和经济效益。结果显示:山西省3种生物质资源(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和作物加工副产品)的固碳总潜力为1 228.10×104t CO_2当量,约占2014年山西省全年碳排放总量的2.5%。在2014年碳均价和碳高价情形下,农作物秸秆和作物加工副产品实现了正效益,每t原料综合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固碳减排 经济效益分析 山西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