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54)
2023(13794)
2022(11791)
2021(10827)
2020(8838)
2019(20277)
2018(20361)
2017(39156)
2016(21294)
2015(23777)
2014(24048)
2013(23915)
2012(22273)
2011(20216)
2010(20230)
2009(18129)
2008(17425)
2007(15348)
2006(13620)
2005(12093)
作者
(62612)
(51826)
(51438)
(48676)
(32910)
(24707)
(23330)
(20427)
(19757)
(18562)
(17746)
(17431)
(16456)
(16426)
(15911)
(15825)
(15443)
(15265)
(14741)
(14647)
(12851)
(12849)
(12468)
(11784)
(11600)
(11514)
(11461)
(11446)
(10462)
(10245)
学科
(94118)
经济(94032)
管理(59553)
(56929)
(45717)
企业(45717)
方法(36904)
数学(31363)
数学方法(31044)
中国(26865)
地方(25866)
(25278)
业经(22349)
(20269)
(18483)
环境(18300)
农业(17188)
(15724)
贸易(15710)
(15332)
技术(15225)
(15131)
(15014)
地方经济(14514)
理论(14142)
(14066)
(14012)
产业(13976)
银行(13969)
(13829)
机构
学院(302027)
大学(301747)
(121674)
管理(120691)
经济(119019)
研究(105536)
理学(103984)
理学院(102805)
管理学(101178)
管理学院(100642)
中国(77338)
科学(66018)
(65910)
(53189)
(52895)
(49545)
研究所(48478)
中心(46959)
业大(45633)
(44621)
财经(42170)
北京(42118)
(41608)
师范(41217)
(38628)
农业(38512)
(38223)
(36657)
经济学(35456)
师范大学(33287)
基金
项目(207527)
科学(163135)
研究(153421)
基金(148643)
(129184)
国家(128080)
科学基金(109890)
社会(95632)
社会科(90694)
社会科学(90674)
(82734)
基金项目(79650)
自然(70896)
自然科(69174)
自然科学(69162)
(69071)
教育(68956)
自然科学基金(67888)
编号(62986)
资助(60559)
成果(50528)
(49118)
重点(46489)
(44737)
课题(43791)
(43429)
创新(40460)
发展(39423)
科研(39085)
(38806)
期刊
(138604)
经济(138604)
研究(91249)
中国(60097)
学报(46471)
(45746)
管理(45182)
科学(44300)
(37131)
教育(35964)
大学(34936)
学学(32707)
农业(32340)
技术(26949)
(26190)
金融(26190)
业经(24642)
经济研究(21540)
财经(19519)
问题(18103)
图书(17228)
(16722)
(16487)
科技(15838)
技术经济(15202)
理论(14909)
现代(14314)
商业(14244)
资源(13852)
实践(13734)
共检索到4497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启兵  
当前,我国各省市区都在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但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复建设、盲目建设等问题。常州低碳经济示范区在低碳产业集聚发展的过程中,采取以纯低碳理念为发展目标、重点引进低碳产业高新企业、低碳产业核心竞争力以产业高新化为主、以低碳生活为理念规划园区布局及主动与科研院所联姻等措施,走出了一条低碳产业发展的成功之路,也为我国其他地区低碳产业的集聚发展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娅  
通过计算2000—2017年省际能源数据得出,国内各地区的碳排放水平逐年减弱。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发现:地区金融集聚程度的上升显著抑制碳排放强度,有效促进了低碳经济发展;随着碳排放水平下降,金融集聚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相比西部地区而言,东部、中部地区金融集聚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更为突出;金融集聚的规模效应加剧了地区碳排放水平,然而能源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则显著降低了地区碳排放水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娅  
通过计算2000—2017年省际能源数据得出,国内各地区的碳排放水平逐年减弱。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发现:地区金融集聚程度的上升显著抑制碳排放强度,有效促进了低碳经济发展;随着碳排放水平下降,金融集聚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相比西部地区而言,东部、中部地区金融集聚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更为突出;金融集聚的规模效应加剧了地区碳排放水平,然而能源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则显著降低了地区碳排放水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罗天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论文旨在从产业空间结构的视角探索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新模式。利用2004—2019年省级数据测算低碳经济增长指数,并实证检验了产业协同集聚对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1)产业协同集聚能够显著促进低碳经济增长。(2)产业协同集聚可以通过研发溢出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渠道对低碳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其中机制检验表明,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能源结构效应更有助于低碳模式塑造。(3)就区域异质性而言,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低碳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化影响,东部地区的低碳水平更为显著。因此,要充分把握产业协同集聚对低碳经济的作用渠道,通过优化产业空间结构加速实现我国的低碳发展目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罗天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论文旨在从产业空间结构的视角探索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新模式。利用2004—2019年省级数据测算低碳经济增长指数,并实证检验了产业协同集聚对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1)产业协同集聚能够显著促进低碳经济增长。(2)产业协同集聚可以通过研发溢出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渠道对低碳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其中机制检验表明,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能源结构效应更有助于低碳模式塑造。(3)就区域异质性而言,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低碳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化影响,东部地区的低碳水平更为显著。因此,要充分把握产业协同集聚对低碳经济的作用渠道,通过优化产业空间结构加速实现我国的低碳发展目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罗天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论文旨在从产业空间结构的视角探索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新模式。利用2004—2019年省级数据测算低碳经济增长指数,并实证检验了产业协同集聚对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1)产业协同集聚能够显著促进低碳经济增长。(2)产业协同集聚可以通过研发溢出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渠道对低碳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其中机制检验表明,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能源结构效应更有助于低碳模式塑造。(3)就区域异质性而言,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低碳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化影响,东部地区的低碳水平更为显著。因此,要充分把握产业协同集聚对低碳经济的作用渠道,通过优化产业空间结构加速实现我国的低碳发展目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罗天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论文旨在从产业空间结构的视角探索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新模式。利用2004—2019年省级数据测算低碳经济增长指数,并实证检验了产业协同集聚对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1)产业协同集聚能够显著促进低碳经济增长。(2)产业协同集聚可以通过研发溢出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渠道对低碳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其中机制检验表明,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能源结构效应更有助于低碳模式塑造。(3)就区域异质性而言,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低碳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化影响,东部地区的低碳水平更为显著。因此,要充分把握产业协同集聚对低碳经济的作用渠道,通过优化产业空间结构加速实现我国的低碳发展目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蔡飞  
文章首先对产业集聚与产业同构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二者之间的概念进行详细的界定与区分,并结合图表分析了山西省现阶段的产业同构与集聚现状。针对现有产业发展的模式提出了山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发展方向与路径,以期帮助山西在下一步的转型发展中有更大的选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印玺   周艳春  
本文基于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物流业集聚对流通业低碳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物流业集聚不仅可带动本省份流通业低碳发展,还能促进周边省份流通业低碳发展,且这一结论在经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物流业集聚对流通业低碳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更为显著。基于此,文章提出打造物流业集聚高地、强化物流业省际合作交流、实行差异化物流发展策略等针对性建议,以期为驱动流通业低碳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金辉  刘军  
发展低碳产业是实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在依据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表的基础上,提出了低碳产业的概念、特征及分类,即低碳产业是由高碳产业低碳化、含碳量低、生产低碳技术及碳交易等作业构成,具有低碳化、产业化两个重要特征,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低碳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彬  周明天  
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农业必须走低碳发展之路。从低碳视角考察农业产业集聚与环境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农业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的影响呈现显著“U型”特征,拐点范围为4.337-5.718。利用门槛模型发现:目前我国农业产业集聚水平有待提高,随着产业集聚水平的增长,农业产业集聚将有利于促进环境效率提高。一小部分省份在2030年之前可以到达拐点,大部分省份2030年之后才能到达拐点。在对影响机制的分析中发现:产业集聚会通过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社会效应改善环境效率水平。因此,在降碳减排的关键时期,应合理促进农业产业集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做出贡献。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强  
集聚理论认为,企业在一定范围内的集聚可以带来外部经济,低碳企业的集聚也应具有外部性,但是城市规模和企业规模变量会影响到集聚效应的类型。因此,本文选取了2009年的160个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利用计量回归模型检验了不同规模的低碳产业在不同规模城市中所具有的不同类型的集聚效应。结果表明:低碳企业在我国城市中得益于马歇尔外部经济和雅各布斯外部经济。具体说来,就低碳产业而言,中等城市和大城市具有更为显著的马歇尔外部经济;特大城市具有更为显著的雅各布斯外部经济。就不同规模的企业而言,小型低碳企业显著受益于雅各布斯外部经济,但大中型低碳企业很少得益于雅各布斯外部经济。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费文博  于立宏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产业集聚是开展循环经济的物质载体,而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的招商也能促进产业园区的升级。本文以石化产业为例,研究产业集聚与循环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自1990年以来,中国石化产业专业化程度日益加深,空间集聚程度不断提高,这种趋势确实为循环经济的应用与推广创造了必要条件。但另一方面,循环经济对园区升级的作用并未显现,这要求政策和法律等多方面的支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文婷  
本文将产业集聚的模式分为外源型集聚、内源型集聚和混合型集聚三类,通过研究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三种集聚模式发展路径的特点和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开发区的适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