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70)
2023(14806)
2022(12464)
2021(11381)
2020(9264)
2019(21237)
2018(20822)
2017(40420)
2016(21561)
2015(23841)
2014(23569)
2013(22950)
2012(21337)
2011(19176)
2010(19232)
2009(17159)
2008(16287)
2007(14214)
2006(12582)
2005(11215)
作者
(58391)
(49109)
(48349)
(46148)
(30885)
(22962)
(22191)
(19073)
(18717)
(17405)
(16574)
(16431)
(15387)
(15150)
(15134)
(14985)
(14688)
(14223)
(14027)
(13867)
(12094)
(11862)
(11796)
(11262)
(11098)
(10912)
(10623)
(10598)
(9681)
(9592)
学科
(96352)
经济(96272)
管理(62125)
(59595)
(46913)
企业(46913)
方法(37312)
数学(32844)
数学方法(32409)
中国(27930)
(27594)
地方(25880)
业经(22701)
(21579)
农业(18562)
环境(18072)
(17161)
贸易(17149)
(16585)
(16306)
(15943)
技术(15211)
(15199)
银行(15184)
(14770)
金融(14769)
(14681)
产业(14551)
地方经济(14316)
(13987)
机构
学院(295577)
大学(291383)
(129258)
经济(126814)
管理(118268)
理学(101475)
理学院(100433)
研究(100179)
管理学(98825)
管理学院(98272)
中国(77229)
(63303)
(58387)
科学(57798)
(47961)
中心(47511)
财经(45808)
(44664)
(44610)
研究所(43239)
(41702)
业大(41052)
北京(40112)
经济学(39286)
(38732)
师范(38377)
(37047)
(35409)
经济学院(35392)
农业(34335)
基金
项目(200434)
科学(160500)
研究(151221)
基金(145865)
(125350)
国家(124288)
科学基金(108757)
社会(97882)
社会科(93167)
社会科学(93151)
(78784)
基金项目(76653)
教育(68542)
自然(68256)
自然科(66686)
自然科学(66674)
(66023)
自然科学基金(65448)
编号(61712)
资助(59120)
成果(48850)
(48779)
重点(45003)
(44320)
(42685)
课题(42348)
国家社会(40714)
创新(39809)
发展(39614)
(38959)
期刊
(143868)
经济(143868)
研究(88338)
中国(58961)
管理(44829)
(43437)
(40940)
科学(38630)
学报(38074)
教育(32049)
大学(30816)
(30758)
金融(30758)
学学(28829)
技术(28282)
农业(28256)
业经(25701)
经济研究(23039)
财经(21907)
问题(19217)
(19016)
技术经济(15062)
(14950)
(14590)
商业(14115)
统计(13993)
理论(13770)
图书(13710)
现代(13661)
科技(13393)
共检索到4466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成彬  车璐  李文倩  
从分行业增加值和碳排放量两个维度构建了低碳产业矩阵模型。以北京为例,利用2005—2015年其39个行业的数据建立了低碳产业矩阵模型,并进行了聚类分析,将行业的碳排放属性归为四类(绝对低碳、相对低碳、相对高碳和绝对高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北京39个细分行业的碳排放强度变化和碳排放产出弹性系数。最后提出了北京产业低碳化发展路径和政策导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闫世刚  
低碳经济下发展新能源是北京市优化能源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和增强创新实力的重要举措。文章从产业创新能力、市场发展能力、产业战略能力和产业环境建设等四个维度构建北京市新能源产业评价体系,根据定量研究结果提出北京市新能源汽车的集成创新模式、太阳能和风能的龙头带动模式、地热能的中小企业集群模式以及生物质能的产学研联盟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闫世刚  
低碳经济下发展新能源是北京市优化能源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和增强创新实力的重要举措。文章从产业创新能力、市场发展能力、产业战略能力和产业环境建设等四个维度构建北京市新能源产业评价体系,根据定量研究结果提出北京市新能源汽车的集成创新模式、太阳能和风能的龙头带动模式、地热能的中小企业集群模式以及生物质能的产学研联盟模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斯嫄  
低碳试点政策作为我国一项促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旨在控制试点地区总体温室气体排放量峰值、降低产业的碳排放和城乡低碳发展。然而,低碳试点政策对试点区域的农村地区产业发展会产生怎样的政策效果是影响低碳试点政策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作为理论出发点,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并运用我国1999—2019年的1 932个县级面板数据,围绕低碳试点政策与乡村产业发展的因果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碳试点政策对试点区域的乡村产业发展呈现出较为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但受地理气候、经济地理、城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该政策对不同试点区域的乡村产业发展会产生不同的政策效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贵祥  武于非  
"十二五"期间是北京进入后工业社会、转变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时期,也是北京完善低碳市场机制的重要机遇期。低碳发展带来的全球交流和合作是当前国际合作的一个热点。要积极推进首都北京低碳发展的国际合作,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北京市民履行植树义务可购买碳汇,有利于国内碳交易市场机制的建立。碳金融将成为低碳经济的战略制高点,要积极构建北京市碳金融体系,推进碳交易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化进程。鼓励创新,借助低碳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要学习借鉴国外城市的成功经验,建立诚信社会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志愿者、义工与"非营利组织"的积极作用,提升首都北京的国际化水平。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许亚斌  李兰英  周子贵  张勇  黄玉洁  
气候变化日益严重,分析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探讨工业碳减排意义重大。运用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LMDI)的加和分解法建立了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从能源强度、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经济产出和从业人口规模等5个方面对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行业的碳排放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对碳排放有着较强的负效应,经济产出、从业人口规模有强的正效应,能源结构表现出不显著的正效应。安徽工业行业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这五大高能源强度是影响安徽省工业碳排放的最主要行业。为降低碳排放,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降低能源强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长松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推动低碳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低碳发展具有目标导向、综合性强、技术推动、经济可行等特征,由于受当前发展观念、经济结构、法律制度、技术支撑等因素制约,导致低碳发展战略与相关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较大困难。因此,本文提出我国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在于:结合重点领域,将低碳发展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个融入",要做到转变发展理念、转变生产方式、转变消费方式、转变城镇化发展模式、转变社会文化等"五个转变",并从顶层设计、市场机制、法制建设、协同推进、低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苏舰  黎晓东  李辉  
持续城市化进程对北京能源供应与消费提出了严峻挑战,建筑面积的急速增长必然伴随着冬季采暖能耗的大幅增加,在鼓励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倡导低碳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减少北京冬季采暖能耗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通过对北京冬季以燃煤为主的采暖结构的具体分析,提出发展地源热泵等清洁技术、促进低碳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秦艳  蒋海勇  
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和新兴产业发展都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两者能否实现融合对中国的绿色转型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基于集聚理论,文章选取1659家企业测算了153个地级市的新兴产业发展指数,采用2012—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对新兴产业发展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低碳试点城市建设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低碳试点城市建设会对新兴产业发展产生正向影响,经过一些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从影响渠道来看,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对新兴产业的影响主要通过对地方政府政策和市场需求的调节来实现;从空间来看,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会对相邻城市新兴产业的发展产生负向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秦艳  蒋海勇  
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和新兴产业发展都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两者能否实现融合对中国的绿色转型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基于集聚理论,文章选取1659家企业测算了153个地级市的新兴产业发展指数,采用2012—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对新兴产业发展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低碳试点城市建设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低碳试点城市建设会对新兴产业发展产生正向影响,经过一些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从影响渠道来看,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对新兴产业的影响主要通过对地方政府政策和市场需求的调节来实现;从空间来看,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会对相邻城市新兴产业的发展产生负向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喜莲  金青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已提升到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因此煤炭产业“减煤”“绿色”“脱碳”发展已迫在眉睫,政策推动是促进煤炭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综合考虑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政策因素构建煤炭产业绿色低碳系统模型,通过设置产业政策、资源政策、技术政策和税收政策调控因子,对陕西省煤炭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进行了单维度和多维度情景模拟,对其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现行政策下,陕西省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尚未得到有效改善,但近两年来通过煤炭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等方面加强了绿色低碳化程度;就单一政策情景模拟而言,技术政策效果最为明显,税收政策和产业政策对绿色低碳发展尚能发挥较大的效果,资源政策效果相对较弱;单一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煤炭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但相对于政策组合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喜莲  金青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已提升到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因此煤炭产业“减煤”“绿色”“脱碳”发展已迫在眉睫,政策推动是促进煤炭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综合考虑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政策因素构建煤炭产业绿色低碳系统模型,通过设置产业政策、资源政策、技术政策和税收政策调控因子,对陕西省煤炭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进行了单维度和多维度情景模拟,对其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现行政策下,陕西省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尚未得到有效改善,但近两年来通过煤炭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等方面加强了绿色低碳化程度;就单一政策情景模拟而言,技术政策效果最为明显,税收政策和产业政策对绿色低碳发展尚能发挥较大的效果,资源政策效果相对较弱;单一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煤炭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但相对于政策组合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何辉  史丹  徐诗举  
发展新能源对减少碳排放、提高环境质量以及降低能源对外依赖度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发达国家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不同环节实施激励性税收政策刺激新能源产业发展,而我国新能源税收政策存在税收优惠力度小、优惠方式单一等特点。本文分析了税收政策扶持新能源发展的理论依据,并结合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环节,提出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思路。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安树伟  母爱英  
国际产业转移趋势为北京吸引外资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北京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不仅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催化了产业结构高度化,而且有效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提高了出口结构中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在新形势下,北京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是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环境友好型产业及前瞻性产业、先进制造业和高级制造业。为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拓展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空间。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贺丹  黄涛  姜友雪  
本文将我国产业划分为42经济部门,依据产业关联及弹性理论,以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设计并计算2007年与2012年中国42经济部门的产业关联系数、产业排放关联系数和最终需求的相对排放敏感度系数。借鉴主导产业思想,指出产业结构低碳转型过程中应以产业关联系数排名进步较大而排放关联系数数值较小的产业为主导产业,关联系数排名下降较大的产业为限制产业,并选取5个主导产业和5个限制产业。选择结果显示2007年至2012年中国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型的特征,最后依据不同相对最终需求排放敏感度系数针对主导产业和限制产业在投资、消费和出口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主导产业的政策建议原则是:相对排放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