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00)
- 2023(13163)
- 2022(11459)
- 2021(10572)
- 2020(8831)
- 2019(20283)
- 2018(20326)
- 2017(39181)
- 2016(21815)
- 2015(24595)
- 2014(24835)
- 2013(24409)
- 2012(22266)
- 2011(20104)
- 2010(20151)
- 2009(18071)
- 2008(17571)
- 2007(15445)
- 2006(13491)
- 2005(11868)
- 学科
- 济(84686)
- 经济(84566)
- 管理(67353)
- 业(60707)
- 企(51766)
- 企业(51766)
- 方法(36919)
- 数学(31479)
- 数学方法(31130)
- 财(22706)
- 农(22612)
- 中国(21456)
- 业经(20730)
- 制(19393)
- 学(19223)
- 地方(17488)
- 环境(17371)
- 理论(15674)
- 技术(14718)
- 和(14559)
- 农业(14541)
- 务(14286)
- 财务(14219)
- 体(14195)
- 财务管理(14190)
- 划(13969)
- 贸(13810)
- 贸易(13804)
- 企业财务(13462)
- 易(13391)
- 机构
- 大学(306848)
- 学院(306465)
- 管理(121989)
- 济(120088)
- 经济(117399)
- 理学(105771)
- 理学院(104628)
- 管理学(102973)
- 管理学院(102431)
- 研究(101041)
- 中国(72705)
- 京(65282)
- 科学(62638)
- 财(56114)
- 所(50189)
- 农(48201)
- 业大(46284)
- 研究所(45668)
- 中心(45067)
- 江(45057)
- 财经(44695)
- 北京(41120)
- 经(40461)
- 范(40212)
- 师范(39812)
- 农业(37661)
- 院(36982)
- 州(36170)
- 经济学(35701)
- 技术(33260)
- 基金
- 项目(212036)
- 科学(166450)
- 研究(157600)
- 基金(152226)
- 家(131835)
- 国家(130768)
- 科学基金(112472)
- 社会(97871)
- 社会科(92748)
- 社会科学(92727)
- 省(84503)
- 基金项目(81516)
- 自然(72783)
- 教育(72491)
- 自然科(70977)
- 自然科学(70963)
- 划(70403)
- 自然科学基金(69664)
- 编号(64786)
- 资助(62076)
- 成果(52627)
- 重点(47536)
- 部(46559)
- 发(45564)
- 课题(45175)
- 创(44804)
- 制(41781)
- 创新(41763)
- 科研(40127)
- 教育部(40038)
- 期刊
- 济(132403)
- 经济(132403)
- 研究(90322)
- 中国(60247)
- 学报(47995)
- 管理(45495)
- 科学(44130)
- 农(44009)
- 财(42866)
- 教育(38812)
- 大学(36630)
- 学学(34403)
- 农业(30671)
- 技术(27425)
- 融(23749)
- 金融(23749)
- 业经(22225)
- 财经(21732)
- 经济研究(20128)
- 经(18553)
- 问题(17216)
- 科技(15631)
- 业(15313)
- 理论(15119)
- 图书(15071)
- 技术经济(14435)
- 现代(13994)
- 实践(13871)
- 践(13871)
- 版(13778)
共检索到4442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冉景亮 龙承春
全球变暖迫切需要发展低碳产业,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更使得发展低碳的新兴产业尤为重要。新兴产业形成与发展的路径包括三个方面:市场自发、政府培育以及市场选择与政府扶持共同作用。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产业"核"生长规律,政府选择扶持时机、扶持的程度等,促进新兴低碳产业集聚和形成规模经济效应。
关键词:
低碳产业 培育机制 路径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士刚
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和崇高职责,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低碳经济理念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高校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将低碳经济理念融入思政教育全过程、各环节,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低碳经济理念。文章结合《低碳经济与林产工业发展》一书,探讨如何适应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培育弘扬低碳经济理念的新途径、新机制,大力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高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中华 张沛
伴随全球化的进一步纵深发展、全球互联信息网络的传播以及后现代主义消费亚文化所倡导的"文化商品性"理念的盛行,地方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振兴地方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面向全球化经济竞争背景下的一种地方智慧和策略。文章以此为背景,以地方文化产业理论为切入点,深入阐释地方文化产业的内涵与特征,对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背景、发展机制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了地方文化产业的"地方培育"对策。研究结论认为,地方文化具有"独特性"、"特色性"、"个性化"的内涵,具有文化性、驱动性、经济性等典型发展机制和特征。地方文化产业可以通过地方休闲旅游产业、商业、文化艺术产业等进行在地培育。研究以期为经济发展的地方智慧提供经验与对策。
关键词:
地方性 地点价值 文化产业 地方文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中华 张沛
伴随全球化的进一步纵深发展、全球互联信息网络的传播以及后现代主义消费亚文化所倡导的"文化商品性"理念的盛行,地方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振兴地方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面向全球化经济竞争背景下的一种地方智慧和策略。文章以此为背景,以地方文化产业理论为切入点,深入阐释地方文化产业的内涵与特征,对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背景、发展机制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了地方文化产业的"地方培育"对策。研究结论认为,地方文化具有"独特性"、"特色性"、"个性化"的内涵,具有文化性、驱动性、经济性等典型发展机制和特征。地方文化产业可以通过地方休
关键词:
地方性 地点价值 文化产业 地方文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殿安
低碳农业既需要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硬件支撑,同时也需要制度、理念、文化等软件支撑。本文借鉴经济发达国家低碳农业发展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低碳农业的制度与文化创新做了一些初步的理论探讨,以其对低碳农业的发展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碳农业 制度支撑 文化培育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郑玉香 束正洁
低碳经济大背景下,低碳生活方式成为理论和实践讨论新热点之一。但当前有些消费者对低碳生活方式的认知和行为都尚未培育起来。本文选择从消费者责任观的视角下,剖析低碳生活方式的核心内涵,消费者树立低碳消费责任观的必要性,消费者、企业、社会之间形成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引导消费者培育低碳生活方式,从而探索自下而上的大众化低碳生活的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颖梅 江玉国 范莉莉
面对即将到来的低碳时代,如何培育低碳竞争力是制造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低碳竞争力的获得来源于企业对所拥有碳资产的经营运作,理清企业碳资产情况是打造低碳竞争力的先决条件。文章对制造企业碳资产进行了分类,提出2大类8小类共14项关键碳资产,分析各项碳资产在企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及对低碳竞争力的贡献,从而构建制造企业基于低碳竞争力培育的球状模型,指导企业盘查自身碳资产,明确低碳竞争力打造方向。
关键词:
低碳竞争力 制造企业 碳资产架构 模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苗
文化消费是人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农村文化消费表现出消费水平低,消费结构单一的现象,归其原因在于农村居民购买力低,消费观念落后,文化基础设施不完善。据此,本文提出了二个总体,二项原则,三条途径,五层保障的"二二三五"机制,旨在促进农村文化消费和文化市场的共同发展,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互惠共赢。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文化市场 文化消费 文化建设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吴津
深圳、上海浦东和北京中关村三地创新型企业发展模式各有特点和侧重,三地政府从多方面给创新型企业以政策支持和资源扶持,为其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借鉴三地的发展经验,文章认为培育创新型企业,政府和企业应分工明确,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灵活运用直接和间接的支持政策,增加对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强政府科技管理能力建设,促进科技管理体系的流程优化与创新。
关键词:
创新型 企业 培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丽生 李锦元 郑红梅 郝美彦
高职教师职业精神不是天生具有的,是在社会环境的变迁与发展中塑造的。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培育不仅需要教师本人自我约束、自我努力,更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形成合力,合作育人。以合作育人为基础,分别从决策机制、动力机制、协调机制和激励与约束机制4个方面探索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培育运行机制的运行机理和运行方式,指出运行路径和运行轨迹,为实现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培育目标进行有益探索。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程远
构建图书馆达人培育机制,就是通过新颖、时尚的方法,激发图书馆从业人员尤其是年轻馆员钻研业务理论与技能的热情,达到切实加强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及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和谐、健康、科学、有序发展的目的。构建图书馆达人培育机制要在一定构建原则的基础上,明确图书馆达人的界定标准,构建从低到高的培育体系、形式多样的培育平台、灵活实用的激励机制及公平科学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
图书馆达人 人才培养 培育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鲍育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更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提供理论指导、思想保障、精神动力和道德基础。文章从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现状,进而引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构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四大育人机制,旨在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育人功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季昌勇
工匠精神与职业院校人才培育在本质内涵、价值取向和实践内容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关联耦合性。目前,职业院校人才培育依然存在制度不完善、教育教学理念落后、校企合作未形成有效机制等问题,需要通过构建立体式课程体系、创设情景式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外化式制度体系,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构建富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体系,推动"工匠精神"内化于行,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育质量。
关键词:
工匠精神 职业院校 人才培育机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董延安 郭芳芳
近年频繁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使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了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同时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这无疑使环境责任成为了企业迫切需要履行的一项任务。文章通过对企业环境责任培育的自我形成机制与外部监督机制、"奖励式的正向培育机制"与"惩罚式的逆向培育机制"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构建多维度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培育的联动机制。
关键词:
环境责任 意识培育 联动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葛红岩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力是企业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的强大内在驱动力。企业文化的培育离不开企业的内部环境,文章通过分析企业文化与企业内部环境的构成与相互关系,提出了企业内部环境的文化培育机制与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