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39)
- 2023(10367)
- 2022(9275)
- 2021(8820)
- 2020(7324)
- 2019(17016)
- 2018(17086)
- 2017(33170)
- 2016(18535)
- 2015(20917)
- 2014(21186)
- 2013(20967)
- 2012(19355)
- 2011(17298)
- 2010(17277)
- 2009(15362)
- 2008(14936)
- 2007(12843)
- 2006(11445)
- 2005(10117)
- 学科
- 济(69803)
- 经济(69716)
- 管理(55230)
- 业(49241)
- 企(41088)
- 企业(41088)
- 方法(31709)
- 数学(27204)
- 数学方法(26804)
- 农(19232)
- 中国(18991)
- 财(18161)
- 学(17321)
- 业经(15533)
- 环境(15475)
- 地方(15021)
- 制(12973)
- 和(12943)
- 农业(12704)
- 贸(12676)
- 贸易(12671)
- 易(12274)
- 理论(12163)
- 务(11917)
- 财务(11844)
- 财务管理(11819)
- 划(11786)
- 企业财务(11159)
- 技术(10871)
- 银(10415)
- 机构
- 大学(257680)
- 学院(256498)
- 管理(104202)
- 济(96745)
- 经济(94238)
- 理学(89874)
- 理学院(88853)
- 管理学(87286)
- 研究(86910)
- 管理学院(86840)
- 中国(64302)
- 京(56420)
- 科学(55883)
- 所(44547)
- 财(43925)
- 农(42090)
- 研究所(40466)
- 业大(39889)
- 中心(39363)
- 江(37365)
- 北京(36295)
- 财经(35093)
- 范(34786)
- 师范(34480)
- 农业(32837)
- 院(32210)
- 经(31734)
- 州(30930)
- 技术(27872)
- 师范大学(27838)
- 基金
- 项目(177007)
- 科学(137768)
- 研究(130079)
- 基金(126331)
- 家(110104)
- 国家(109164)
- 科学基金(93151)
- 社会(78448)
- 社会科(74130)
- 社会科学(74108)
- 省(69921)
- 基金项目(68052)
- 自然(62095)
- 自然科(60560)
- 自然科学(60548)
- 划(59463)
- 自然科学基金(59417)
- 教育(59061)
- 编号(54181)
- 资助(52280)
- 成果(44042)
- 重点(39291)
- 部(38341)
- 发(37751)
- 课题(37245)
- 创(36493)
- 科研(34112)
- 创新(33949)
- 项目编号(33379)
- 大学(32762)
- 期刊
- 济(107386)
- 经济(107386)
- 研究(76920)
- 中国(47602)
- 学报(41238)
- 农(38069)
- 科学(37885)
- 管理(37673)
- 财(32596)
- 教育(30987)
- 大学(30439)
- 学学(28299)
- 农业(26888)
- 技术(22399)
- 融(20866)
- 金融(20866)
- 业经(17911)
- 财经(15992)
- 图书(15965)
- 经济研究(15605)
- 问题(14284)
- 理论(13691)
- 经(13482)
- 业(13463)
- 科技(13073)
- 实践(12732)
- 践(12732)
- 技术经济(12139)
- 现代(12017)
- 资源(11838)
共检索到3762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欧阳斌 李忠奎 凤振华
从低碳交通规划概念和内涵着手,本文分析了当前世界典型国家和我国低碳交通运输规划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我国低碳交通运输规划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缺乏支撑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和适应低碳技术与管理创新的配套政策体系;未来应注重加强低碳交通运输战略规划的理论基础与顶层设计,注重政府公共政策创新与市场机制运用的有机结合,构建绿色低碳现代综合运输体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孙曦
交通运输业的低碳减排发展,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和引导,积极鼓励全员参与;完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奖罚分明;合理规划、建设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强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开发、创新交通运输新能源设备,实现物流合理化运输、能源低碳化建设。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业 物流 低碳化 新能源 减排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余霞
环境发展以及能源利用影响着公共交通运输管理,低碳运输在中国虽然只是起步阶段,但却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因此,应当系统地规划交通线路,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加快城市主、次干道和快速路建设,合理安排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建设,提高道路利用率,加强公共交通运输效率,真正实现快速流通,降低公共交通运输资金的耗费;重视公交轨道交通,提高服务质量,增加作为出行选乘方式的吸引力;合理规定排放标准,强化交通运输管理;完善信息系统,提高信息的综合运用,发展ITS智能运输,使用HT-UTCS等交通控制系统,同时重视交通法制教育,人人懂交通法规,依法交通,这样就能实现低碳运输。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公共交通 运输管理 低碳运输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航
煤炭基地,通常系指一个特大型煤矿区,或在地理分布上相互接近的若干个大、中型煤矿组成的矿区;其煤炭年产量,大多都在数百万吨乃至一、两千万吨以上。在煤炭基地及其附近地区,常形成一种以煤炭生产和煤炭的综合利用为其特点的工业地区,其范围大致与一、两个行政专区的面积相当。在这类工业地区里,煤炭和以煤炭为基础的产品,在区内外经济联系上占有重要的甚至是支配的地位。因此,这类工业地区在交通运输方面有其明显的特点,对其进行运网规划时,也有一些需要特别予以注意的问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万莉 王靖添 马晓明 卢幸烨
碳交易机制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市场机制,已经在全球各国逐步推进实施中。交通运输行业是三大碳排放行业之一,积极应用碳交易等市场机制管控排放是大势所趋。目前,交通运输领域项目碳交易已经在国内外逐步探索实践。系统梳理分析全球交通运输领域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碳交易现状,结合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前景,从借鉴国际交通运输CDM经验、注重交通运输方法学开发和应用、探索创新交通运输碳交易机制、建立低碳交通基金等方面提出中国交通运输领域项目碳交易机制发展方向的建议。
关键词:
交通运输 清洁发展机制 碳交易 现状启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董焰 肖昭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欧阳斌 郭杰 李忠奎 褚春超
以系统分析法、ASIF方法学等理论为指导,提出了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的战略分析框架,立足国情探讨了我国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的战略思路与目标,提出了强化需求管理、优化交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发展低碳能源、加强低碳创新、提升低碳能力等六个方面的战略途径。
关键词:
交通运输 低碳发展 战略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程钢
发展低碳交通运输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是实现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为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我国出台了诸多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规章制度及相关配套规划。2015年,交通运输部发布的《交通运输工作十大任务》中强调,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促进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然而我国的低碳交通运输较国外仍有较大差距。针对于此,本文通过对国外典型国家交通运输发展经验的分析,提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学之 上官强强 张博淳 张婷 杨雪伦 孙祥栋
针对交通运输行业探索其货物运输方式及运输路径的最优化进程。从企业微观层面出发,基于成本和时间双重约束,综合考虑碳排放和运输成本因素,并引入碳税机制,通过碳价函数将CO2排放量换算为CO2排放成本,构建以货物运输的碳排放成本、运输成本和转运成本为目标的低碳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求解得出最佳低碳多式联运组合方式和路线,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低碳多式联运模式通过综合多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优势,可以有效降低货物运输企业的运输成本以及运输碳排放量,在提高企业运输组织水平、降本增效和低碳环保等方面效果显著;合理的碳税税率促使货物运输企业在其所能承受的经济成本范围内选择优化低碳运输路径,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低碳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宇 高隆昌 唐春勇
解决我国交通运输问题 ,主要应做好 :( 1)建立和完善政府交通运输的公共政策 ;( 2 )完善交通运输市场管理的法规制度 ;( 3)增强国内运输企业的竞争能力 ;( 4)加强交通运输行业技术创新 ,促进产业升级。
关键词:
交通运输 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新军 王敏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日益紧张的能源供给状况,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共识。而在内涵十分丰富的低碳经济框架中,低碳交通无疑是其核心内容之一。有三方面的主要原因,一是从世界范围来看,交通系统消耗了全球约1/3的能源。目前欧洲道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中杰 郑一新 陈云波 支国强 张大为
交通运输作为能源消耗重点领域,其二氧化碳排放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日益增大。针对昆明交通发展现状,根据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清单指南,研究和修正昆明本地碳排放系数,估算昆明交通领域能源消耗及碳排放现状。目前,昆明交通运输存在问题是:交通运输以公路方式为主;交通能源消耗结构单一,碳排放以公路机动车为主;交通运输碳排放总量持续上升,人均碳排放量稳定增长;交通管理和保障系统不健全,现代交通意识薄弱。通过首次开展的昆明交通运输碳排放调查,将为昆明低碳交通、低碳城市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及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碳排放 能源消耗 问题解析 低碳交通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成金 金凤君
交通运输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有必要考察其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向。在界定评述体系的基础上,本文从学科理论构筑、区域综合交通与区划、部门交通、城市交通、空间效应等角度,回顾了我国交通运输地理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过程以及最新进展,梳理出该学科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发展和研究的宏观脉络,并对其进行简单总结和评述。同时参考相关权威杂志,简单介绍了国际交通运输地理学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热点。然后根据我国的研究进展和特殊社会经济环境,结合国际最新研究动态,探讨未来我国交通运输地理学的研究趋向和发展态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威 梁双波 曹有挥
流域交通运输地理在区域交通运输地理的理论框架下,以流域或流域的部分区域为研究区开展交通运输组织及其发展规律研究。论文从交通网络、运输联系及区域效应3个方面梳理了流域交通运输地理的研究进展。①交通网络相关研究围绕综合交通发展水平与格局、网络连接特征与可达性、港口体系的空间结构与供应链等展开,多式联运正成为流域交通运输地理研究的新热点;②运输联系主要研究客货运输联系规律和交通流,流域物流地理的研究重点正从物流产业布局与企业选址向物流网络与空间组织、物流供应链转移;③区域效应偏重于经济增长效应,资源环境生态效应研究较为薄弱。基于流域交通运输地理研究的侧重点,结合当前研究进展与流域发展需求,流域交通运输地理学未来应重视流域港口体系与水运发展,关注综合交通网络构建与运输组织以及多式联运,探究不同层级流域交通运输间的关联性,同时应加强流域交通运输的资源环境与生态效应研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宗刚 陈鸣 韩建飞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理论和LMDI分解法,对1997—2010年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及其5个子行业能源消耗进行测算,并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碳排放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建立起直接和间接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将直接碳排放变动分解为能耗效率、行业规模等3种效应,将间接碳排放变动分解为完全消耗系数、行业规模等4种效应。结论表明,行业规模是导致直接、间接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完全消耗系数效应对碳排放的影响不能忽视,累积贡献率达到52.42%。而能源结构调整的抑制效应不明显,累积贡献率只达到间接碳排放的-26.61%,只依靠能耗效率提高不能抑制碳排放的快速增加。所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应建立新的节能机制,通过进口、产业升级等多个手段减少中间环节能耗,减少碳排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