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38)
2023(2141)
2022(1812)
2021(1760)
2020(1519)
2019(3225)
2018(3314)
2017(5397)
2016(3257)
2015(3601)
2014(3522)
2013(3300)
2012(3314)
2011(2794)
2010(2768)
2009(2165)
2008(2274)
2007(2170)
2006(1773)
2005(1605)
作者
(11366)
(9396)
(9315)
(8953)
(6081)
(4581)
(4249)
(3792)
(3736)
(3452)
(3363)
(3277)
(3203)
(3167)
(3114)
(2990)
(2970)
(2962)
(2876)
(2774)
(2488)
(2445)
(2393)
(2178)
(2134)
(2129)
(2118)
(2070)
(2056)
(2001)
学科
管理(8469)
(7853)
经济(7850)
(7036)
(6230)
企业(6230)
(5041)
方法(4064)
数学(3524)
环境(3333)
数学方法(3321)
教学(2554)
理论(2537)
(2528)
生态(2493)
资源(2382)
(2112)
(1979)
中国(1934)
业经(1856)
(1836)
(1723)
财务(1692)
财务管理(1688)
(1574)
(1544)
银行(1531)
企业财务(1527)
技术(1469)
生物(1441)
机构
学院(43501)
大学(42532)
研究(17129)
科学(14778)
(12894)
中国(12764)
管理(12650)
(11534)
经济(11116)
理学(10818)
业大(10750)
理学院(10653)
农业(10427)
(10381)
(10254)
管理学(10027)
管理学院(9966)
研究所(9656)
中心(7997)
技术(7897)
(7255)
(7196)
(7069)
工程(7062)
(6954)
实验(6848)
农业大学(6612)
北京(6609)
实验室(6499)
重点(6103)
基金
项目(31765)
科学(22596)
基金(21164)
(20983)
国家(20834)
研究(18636)
科学基金(16226)
(13634)
自然(12820)
自然科(12505)
自然科学(12495)
自然科学基金(12231)
(11756)
基金项目(10708)
资助(9722)
社会(9106)
教育(8802)
社会科(8559)
社会科学(8557)
科技(8437)
计划(8390)
重点(7917)
编号(7055)
科研(6860)
(6853)
专项(6379)
(6174)
创新(5879)
(5848)
(5766)
期刊
学报(14119)
(12006)
经济(12006)
(10988)
科学(10508)
大学(9914)
中国(9764)
学学(9654)
研究(8532)
农业(7550)
管理(5239)
教育(5233)
技术(5109)
林业(4908)
(4811)
业大(4724)
(4497)
农业大学(3516)
(3491)
科技(3079)
自然(2805)
图书(2592)
(2465)
金融(2465)
统计(2439)
自然科(2426)
自然科学(2426)
中国农业(2274)
科技大(2153)
科技大学(2153)
共检索到646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晶  王先志  
利用微生物诱导成矿实现混凝土的开裂自修复,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对菌体进行负载保护,而载体材料是关键。该文选取了掺入质量分数20%硅灰的硫铝酸盐水泥作为低碱性胶凝负载材料,通过对胶凝材料的pH值以及凝结时间的优化,并评价负载后细菌芽孢的活性,探索出了一个有效的负载体系。混凝土开裂自修复的测试结果表明:借助该负载体系,28d可使最大约322μm宽的混凝土裂缝得以完全修复。修复后,混凝土抗压强度恢复到损伤前的84%,水密闭性恢复至未损伤时的水平。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家广  许顺顺  冯涛  赵林  李珠  
微生物矿化沉积能够有效地实现混凝土的裂缝自修复,从而延长混凝土结构的服役时间,然而直接掺入混凝土的微生物成活率会显著降低。该文以高孔隙率的膨胀珍珠岩作为微生物载体,研制了具有裂缝自诊断和自修复能力的混凝土,考察了不同类型矿化微生物对混凝土裂缝自修复效果的影响,并对混凝土裂缝处沉淀物进行了微观结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科氏芽孢杆菌和筛选的好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混菌均具有良好的矿化沉积能力,混凝土经修复养护28d后裂缝修复率分别达到73.3%、83.3%、63.3%和41.5%。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利用不同类型矿化微生物研制的裂缝自修复混凝土的裂缝处填充物为不同形态的碳酸钙晶体。研究结果可为基于微生物矿化的混凝土裂缝自修复性能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萌  由士权  康绍斌  程晓辉  郭红仙  
微生物封堵技术研究表明可以通过向岩土中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从而在较短时间形成封堵。该文对砂土中混凝土裂缝利用微生物封堵法进行试验,设置两个试验组灌入不同的营养物质,分别记录试验过程中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对流出液的pH值、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OD600及不同种类微生物数量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灌入不同营养物质25d后,试块均发生较明显的封堵现象,单位时间内的流量有了显著降低,其中一个灌注马铃薯提取物的试验模型由平均85mL/h下降至0.5mL/h,另一个灌注加铁的马铃薯提取物的试验模型由平均70mL/h下降至0.3mL/h。研究结果证实了微生物代谢在砂土中混凝土裂缝封堵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振波   陶鑫   韩春绪   孙鹏  
针对混凝土材料实验教学中裂缝表征的重难点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DIP)技术的混凝土开裂性能实验教学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分析了混凝土早龄期开裂(塑性)、高韧性混凝土多点开裂(固态)与混凝土裂缝自愈合(回归)等3个方面的教学实例。DIP方法能够使教师改进教学内容,更生动、直观地展示实验结果,能够使学生开拓视野并更深刻理解混凝土的结构与性能演变。DIP能够在涵盖混凝土从塑性到固态、裂缝从产生到回归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起串联作用,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创新。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珊珊  孙博  张澜沁  王泽辉  
立足于国内外建材行业管理及信息披露现状,通过对相关利益主体实施问卷调查,对比分析不同主体的披露需求差异,并对披露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梳理;最后基于已有建材数据信息,提出采购信息的披露方案与实施建议,为北京市建筑材料行业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翔  甘炳成  刘本洪  
从环境中分离得到降解纤维素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将其制成具有协同作用的不同载体的降解纤维素复合菌剂—水剂和粉剂。设计不同处理,研究其在小麦秸秆还田后不同时间内各类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了秸秆催腐复合菌剂的处理比不添加秸秆催腐复合菌剂的对照更有利于小麦秸秆还田过程中各类微生物的生长,粉剂对小麦秸秆还田过程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的增加作用优于水剂,而水剂中的施用量90 L/hm2优于30 L/hm2,粉剂的施用量30 kg/hm2优于90 kg/hm2。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慧  邓权学  张静晓  
随着中国能源形势日趋紧张,钢筋混凝土构造环境排放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愈发被重视。但是中国钢筋混凝土构造在环境排放测算模型及材料碳足迹分析方面缺乏建筑类型对比研究。该研究以住宅类与医院类建筑为例,结合多案例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方法,建立钢筋混凝土构造环境排放测算模型,评价其全寿命周期的环境排放趋势,测算出两种类型钢筋混凝土构造的材料碳足迹,并根据研究分析结果提出降低碳足迹的措施。结果显示:在物化阶段,混凝土碳足迹对于全球变暖的贡献为20%~50%;建筑使用与维护阶段的碳足迹占其整个生命周期碳足迹的34%~70%;单位建筑面积的医院类建筑材料碳足迹远大于住宅类建筑,达到了3 390 kgCO2e。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守义  马成成  李炎隆  宋志强  
【目的】研究混凝土面板开裂情况下堆石坝在应力场与渗流场耦合作用下的工作性态,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方法】以多孔岩土介质渗透系数与体积应变之间的数学表达式为基础,研究建立了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应力场与渗流场耦合分析的数学模型,并基于等宽缝隙稳定流的运动规律,推导建立了混凝土面板裂缝的等效渗透系数计算模型。【结果】当混凝土面板发生开裂时,对于堆石体而言,应力场与渗流场的耦合效应是客观存在的。与不考虑耦合效应相比,考虑耦合效应时坝体的垂直位移最大值出现的位置相对偏向坝体下部,且数值增大了5.5%;坝体的水平位移最大值增大了8.9%,其分布规律也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坝体内渗流自由面明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小芬  王伟东  高丽娟  崔宗均  
结合笔者等多年积累的经验详细介绍环境微生物学研究中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应用全步骤:从环境样品中直接提取总DNA,利用5′端含GC夹子的引物PCR 16S rDNA的部分片段,将PCR产物在含有浓度线形递增的变性剂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中进行电泳分析,使不同来源的DNA片段在电泳胶中分离,从胶中切出分离的DNA片段测定碱基序列,进行分类分析。PCR-DGGE技术能够检测不可培养的微生物基因,而DGGE技术与克隆等其他技术结合更能发挥其分离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曙光  李伟  
文中介绍了用于混凝土结构中的后锚固技术及产品,分析了影响锚栓和植筋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及承载力随各因素的变化情况,并讨论了其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国辉  沈冰  李玉清  李雷  
白石水库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因工期和导流的需要,在浇筑大坝基础垫层混凝土时,有的部位安排在秋季浇筑,有的部位安排在春季浇筑,浇筑完毕后即放入河水进行保护,且均在水下越冬。在恢复浇筑混凝土前,对这些基础垫层混凝土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有些坝段出现了裂缝,而有些坝段没有出现裂缝。通过对原始资料的研究分析,查到了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并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法,同时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媛  韩雁明  范东斌  晏婷婷  李改云  王思群  
作为一种新型轻质多孔的功能性气凝胶,生物质纤维素基碳气凝胶具有独特的各向同性三维网络层级结构,该结构使生物质纤维素基碳气凝胶兼具气凝胶的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低密度以及碳材料的耐热性、导电性和生物质材料的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是近年来纳米功能性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生物质纤维素基碳气凝胶原材料来源广泛,包括木材、竹材、果蔬等植物及其加工物、海洋生物和细菌等。基于原料形态不同,本研究将生物质纤维素基碳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归结为凝胶炭化法和生物质直接炭化法,并详细介绍2种方法的制备工艺。基于生物质纤维素基碳气凝胶独特的层级孔状结构,本研究概述碳气凝胶的轻质多孔、疏水性、稳定性和导电性以及生物质纤维素基碳气凝的金属掺杂和杂原子掺杂改性,这些优异的材料特性使其在隔热、电化学、吸附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并有望渗透到药物缓释、抗菌材料、组织工程和电磁屏蔽等更多的前瞻性新兴材料领域。围绕生物质纤维素基碳气凝胶的功能化制备、性能表征和应用,创新性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正在不断涌现,本研究在深入分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展望生物质纤维素基碳气凝胶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生物质纤维素基碳气凝胶作为一种新型绿色材料,以其独特的热学、电学、光学及力学性能,可为生物质的高值化、功能化应用提供更多的研究思路,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志平  
在建筑业繁荣的背景下,建筑主管部门受到的投诉也多了起来,其中混凝土的裂缝是最普遍的问题之一。在当前施工中如何克服混凝土裂缝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本文将对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特性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应吉  韩苏建  姚汝方  李元婷  
 利用纳米微粉的高化学活性和微粒性,通过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研制新型混凝土改性剂。结果表明,当纳米微粉的掺量为1g~3g/kg时,其施工成本与市售外加剂相当,这时混凝土的抗渗等级提高30%,抗冻等级提高5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牛敏  叶书华  谢拥群  吴振增  
将植物纤维基超低密度材料浸入硅溶胶中,采用溶胶—凝胶两步法制备具有良好物理性能的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复合材料的微观构造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凝胶颗粒不仅覆盖、粘附在发泡材料的纤维表面,同时还填充在材料的内部孔隙中,使材料的密实化程度得到提高,衍射强度降低;同时,在复合材料中发现一些硅凝胶的疏水性基团.表明这种方法可提高材料的防水、防霉以及隔热、隔音等性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