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44)
- 2023(10855)
- 2022(8576)
- 2021(7612)
- 2020(6055)
- 2019(12952)
- 2018(12802)
- 2017(23823)
- 2016(12975)
- 2015(13850)
- 2014(13115)
- 2013(12253)
- 2012(10451)
- 2011(9290)
- 2010(8929)
- 2009(8183)
- 2008(7544)
- 2007(6381)
- 2006(5515)
- 2005(4776)
- 学科
- 济(46147)
- 经济(46090)
- 管理(36559)
- 业(34175)
- 企(26469)
- 企业(26469)
- 方法(17854)
- 农(16488)
- 数学(15526)
- 数学方法(15388)
- 中国(15129)
- 业经(12903)
- 财(11981)
- 农业(11195)
- 贸(10602)
- 贸易(10598)
- 易(10333)
- 学(9910)
- 环境(9343)
- 地方(9115)
- 制(8697)
- 产业(7736)
- 发(7672)
- 技术(7582)
- 务(7544)
- 财务(7521)
- 财务管理(7512)
- 银(7350)
- 银行(7309)
- 划(7090)
- 机构
- 学院(173342)
- 大学(169588)
- 济(68004)
- 经济(66777)
- 管理(64055)
- 研究(58128)
- 理学(56447)
- 理学院(55846)
- 管理学(54715)
- 管理学院(54446)
- 中国(42201)
- 科学(38752)
- 农(37310)
- 京(34216)
- 业大(31082)
- 农业(29812)
- 所(29587)
- 财(29051)
- 研究所(27490)
- 中心(26260)
- 江(24885)
- 财经(23914)
- 经(21866)
- 范(21608)
- 师范(21226)
- 院(21218)
- 经济学(20973)
- 北京(20265)
- 农业大学(20009)
- 州(19657)
- 基金
- 项目(126373)
- 科学(99169)
- 基金(92035)
- 研究(87288)
- 家(83258)
- 国家(82580)
- 科学基金(70082)
- 社会(57316)
- 社会科(54369)
- 社会科学(54355)
- 省(50954)
- 基金项目(49064)
- 自然(46286)
- 自然科(45297)
- 自然科学(45280)
- 自然科学基金(44475)
- 划(42759)
- 教育(39495)
- 资助(35104)
- 编号(34326)
- 重点(29016)
- 发(28071)
- 创(27312)
- 部(26156)
- 创新(25551)
- 成果(25535)
- 计划(24916)
- 科研(24902)
- 国家社会(24406)
- 课题(23612)
共检索到2392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曾霖 张惠 宋炜 熊逸飞 谢正丽 黄伟卿
大黄鱼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低盐有助于改善其生长,降低刺激隐核虫感染风险。为探讨低盐驯化对低盐胁迫下大黄鱼氧化损伤和转录组的影响,本实验将体质量为(52.46±1.47) g的大黄鱼暴露在盐度为25或20的水体中7 d,再暴露在盐度为10的水体中24 h。结果显示,低盐胁迫显著增加了活性氧(ROS)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尽管低盐驯化对ROS和LPO不产生影响,但低盐驯化显著降低了低盐胁迫下大黄鱼ROS和LPO含量,表明低盐驯化缓解了低盐胁迫对大黄鱼的氧化损伤。从低盐驯化vs.对照组、低盐胁迫vs.对照组和低盐驯化+低盐胁迫vs.低盐胁迫实验中,分别筛选到356、478和484个差异基因。GO和KEGG分析发现,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GnRH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凋亡、Toll样受体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等,表明低盐驯化可以通过调节离子和物质运输、脂类代谢、细胞凋亡和非特异性免疫等来提高大黄鱼的低盐胁迫耐受性。研究结果揭示了低盐驯化改善大黄鱼低盐胁迫耐受性的分子机制,可为今后工厂化和内陆采用淡水或半咸水养殖大黄鱼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谢正丽 宋炜 吉群 曾霖
为探讨铜驯化对高温胁迫下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氧化损伤和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将体质量为(48.92±3.62) g的大黄鱼暴露在铜离子浓度为0和10μg·L~(-1)的水体中14 d,再暴露在温度为32℃的水体中24 h。结果显示,高温胁迫显著增加了大黄鱼肝脏中活性氧(ROS)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P<0.05)。铜驯化对常温下ROS和LPO含量不产生影响,而显著降低了高温胁迫下大黄鱼ROS和LPO含量(P<0.05),表明铜驯化缓解了高温胁迫对大黄鱼的氧化损伤。从高温胁迫组vs对照组、铜驯化组vs对照组和(铜驯化+高温胁迫)组vs高温胁迫组中分别筛选到828个、2 311个和1 084个差异基因。GO和KEGG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与TCA循环、氧化磷酸化、谷胱甘肽代谢、内质网蛋白加工、吞噬体和MAPK信号通路等相关功能上。聚类分析表明,高温胁迫下调了TCA循环、氧化磷酸化、谷胱甘肽代谢、吞噬体和MAPK信号等通路中的大部分基因表达,上调了内质网蛋白加工通路中的大部分基因表达,而铜驯化则对高温胁迫下大黄鱼的这些基因表达调控产生了拮抗效应,表明铜驯化通过改善有氧代谢、抗氧化、自噬和凋亡来提高大黄鱼的高温胁迫耐受性。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铜污染物对大黄鱼高温胁迫耐受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永红 曾霖 吉群 谢正丽 黄伟卿 宋炜
为探讨盐度变化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肝脏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将体质量为(59.68±1.32) g的大黄鱼分别在盐度25(对照组)、盐度36(高盐组)、盐度10(低盐组)的水体中暴露24 h,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对肝脏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从高盐vs.对照组(H vs. C)、低盐vs.对照组(L vs. C)和高盐vs.低盐(H vs. L)中分别筛选出71个、180个和438个差异基因(DEGs)。GO (Gene Ontology)和KEGG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分析发现,H vs. C中的DEGs显著富集在三羧酸循环、MAPK信号通路、内质网蛋白加工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L vs. C中的DEGs显著富集在FoxO信号通路、戊糖磷酸途径、mTOR信号通路、RNA降解、P53信号通路和内质网蛋白加工等,表明大黄鱼对高盐和低盐胁迫的响应均涉及到糖类代谢、内质网应激、细胞凋亡和自噬等生理功能。H vs. L中的DEGs显著富集在内质网蛋白加工、FoxO信号通路、甘油脂代谢、糖酵解/糖异生、吞噬体和P53信号通路等,表明大黄鱼在高盐和低盐适应过程中,内质网应激、脂类代谢、糖类代谢、细胞凋亡和自噬等生理功能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鱼类对盐度胁迫的响应机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
大黄鱼 肝脏 盐度胁迫 转录组 差异基因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曾霖 宋炜 谢正丽 熊逸飞 张惠 黄伟卿
为探讨盐度变化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肝脏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将体质量为(59.68±1.32) g的大黄鱼从盐度25转入盐度36或10的水体中暴露24 h,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对肝脏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从高盐vs.对照组(H vs. C)、低盐vs.对照组(L vs. C)和高盐vs.低盐(H vs. L)中分别筛选出71个、180个和438个差异基因(DEGs)。GO (Gene Ontology)和KEGG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分析发现,H vs. C中的DEGs显著富集在三羧酸循环、MAPK信号通路、内质网蛋白加工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L vs. C中的DEGs显著富集在FoxO信号通路、戊糖磷酸途径、mTOR信号通路、RNA 降解、P53信号通路和内质网蛋白加工等,表明大黄鱼对高盐和低盐胁迫的响应均涉及到糖类代谢、内质网应激、细胞凋亡和自噬等生理功能。H vs. L中的DEGs显著富集在内质网蛋白加工、FoxO信号通路、甘油脂代谢、糖酵解/糖异生、吞噬体和P53信号通路等,表明大黄鱼在高盐和低盐适应过程中,内质网应激、脂类代谢、糖类代谢、细胞凋亡和自噬等生理功能存在差异。本结果可为深入研究鱼类对盐度胁迫的响应机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
大黄鱼 肝脏 盐度胁迫 转录组 差异基因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杨栋 韩雨婷 高葛琪 王杰 牛东红
为研究缢蛏(Sinonovacula contricta)最适的低盐驯化方式,本实验首先设置盐度0、1、2、3、5等5个梯度测定低盐半致死盐度,获得缢蛏96 h低盐半致死盐度为2.005。以此盐度为驯化目标盐度,设置A、B、C 3种不同驯化方式(A组:等速驯化;B组:交替驯化;C组:梯度驯化)对缢蛏进行盐度16到2的低盐驯化处理,驯化到目标盐度后再进行4 d的适应期;记录3种驯化方式下的存活率、潜泥率,检测各组的耗氧率、排氨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驯化到盐度2时C组缢蛏存活率(88%)及潜泥率(90%)显著大于A、B组(P<0.05)。C组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显著高于A、B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驯化到盐度4时达到峰值,且C组显著高于A、B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在驯化到盐度2时达到峰值,且C组显著低于A、B组(P< 0.05)。综上所述,梯度驯化(C)组的低盐驯化方式更有益于缢蛏的低盐养殖。本研究结果为我国内陆低盐水域海水贝类养殖品种的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缢蛏 驯化 低盐 行为 生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冯畅 丁洪昌 严兴洪
为探索坛紫菜叶状体响应低盐胁迫的分子生理学机制,本研究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在正常盐度(26,对照组)和低盐度(3,胁迫组)下培养不同时间(3、6和9 h)的坛紫菜叶状体转录组数据。结果显示,测序数据经de novo组装,获得了33 872条unigenes,平均长度为612 bp;与对照组相比,3个胁迫组分别产生了1108、1638和1881条差异性表达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一些可能与低盐胁迫相关的重要生物过程得到了显著富集,如单分子有机物代谢过程,单糖的合成代谢和分解过程,糖质新生,有机物分解代谢过程等。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低盐胁迫不同时间富集到的代谢通路存在很...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兵 王帅 张伟 吕为群
研究了低盐度(盐度为10)条件下,室内养殖8月龄大黄鱼幼鱼的摄食、生长及存活率情况。低盐驯化30 d状态稳定后的8月龄大黄鱼幼鱼经8 h长途低盐度运输,养殖在盐度为10的室内半封闭循环水系统内,经5 d环境适应阶段和80 d饲料投喂阶段后,幼鱼平均体长由原来的5.31 cm变为8.36 cm,增长率为0.04 cm/d,平均体重由原来的2.59 g增加到8.50 g,增重率为0.07 g/d,存活率为70.5%。由于投喂饲料的单一性以及幼鱼的低摄食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幼鱼生长缓慢。实验为在河口入海地区及沿海围垦的低盐度水域的大黄鱼养殖奠定了基础。研究亮点:首次在室内循环水系统养殖条件下,采用低...
关键词:
大黄鱼 室内养殖 淡化养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翁朝红 王志勇 谢芳靖 谢仰杰
研究操作胁迫(追赶惊扰)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ichardson)幼鱼的生长、行为、肝脏、脾脏、免疫功能等方面的影响。实验用大黄鱼幼鱼全长(5.85±0.45)cm,实验共设3个组:对照组、实验组1(每日操作胁迫1次)、实验组2(每日操作胁迫2次),每组2个重复。分别于实验开始后第10天、20天、30天,取样测定其全长、体质量、脾脏重以及肝脏重,计算脾系数和肝系数;断尾取血做血涂片,在油镜下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长期的剧烈操作胁迫会显著抑制大黄鱼幼鱼的生长,同时也影响其肝脾脏功能和机体免疫机能,如增加大黄鱼幼鱼脾系数(即脾肿大)...
关键词:
大黄鱼 操作胁迫 应激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新星 杜鑫鑫 杨栋 刘琦 牛东红 沈和定 李家乐
为了探究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在低盐水域养殖的可行性,从生存、摄食和生理代谢方面,比较分析不同驯化方式下缢蛏的淡化效果。设置3种不同低盐驯化方式的驯化组(Da组:盐度每48 h下降3的等速驯化组;Db组:盐度每24 h下降1.5的等速驯化组;Dc组:盐度大于10时每48 h下降3,盐度小于10时每24 h下降1的分段驯化组)和未驯化组(Ud组:盐度5),水体盐度从20淡化至5,驯化周期为10 d;检测了各实验组缢蛏的存活率、耗氧率、氨氮排泄率、摄食率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各驯化组缢蛏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Ud组(43%),且Dc组成活率(86%)最高;Dc组缢蛏耗氧率、氨氮排泄率均显著低于Da组和Db组;Dc组摄食率显著高于Da组和Db组;Dc组缢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波动最小。由此可见,采用较低淡化速率的分段式淡化模式优势显著,该结果为低盐水域开展缢蛏淡化养殖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会琴 胡青 孔令富 严晖 赵耀 毕保良
为探讨低盐环境对西杂鲟幼鱼(西伯利亚鲟♀×施氏鲟♂)(Acipenser baerii♀×A.schrenckii♂)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3个盐度组(0‰、4‰、8‰),驯化15 d后,分析盐度对西杂鲟幼鱼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鳃、肾、肠Na~+-K~+-ATP酶活性、激素水平及免疫、生长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1)低盐驯化对西杂鲟幼鱼血糖、总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过氧化氢酶、还原型谷胱甘肽、总抗氧化能力、丙二醛、Na~+和肾、肠Na~+-K~+-ATP酶活均无显著影响,但低盐驯化对西杂鲟幼鱼鳃Na~+-K~+-ATP酶活和血清Cl~-的影响呈“U”型变化,为先下降后升高的表达趋势;(2)利用ELISA法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T_3、FT_3)和皮质醇水平后,随着盐度的升高,两者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3)利用qRT-PCR测定免疫和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量,随着驯化盐度的升高,西杂鲟幼鱼hsp70、hsp90、igf-Ⅱ、fshr、erα表达水平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tnf-α、igf-Ⅰ、vtg表达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lysozyme、gst表达水平逐渐升高,fsh、lhr、erβ表达水平逐渐下降,但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S_8处理组lh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在适应低盐的过程中,西杂鲟幼鱼鳃Na~+-K~+-ATP酶被激活,参与渗透压平衡调节,表明15 d的低盐驯化可能提高了西杂鲟幼鱼的耐盐性,但未显著影响西杂鲟幼鱼的生长发育和免疫性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曾霖 宋炜 谢正丽 王永红 熊逸飞 张惠
为探讨大黄鱼对低温和饥饿氧化损伤的响应机制,实验将体重为(21.38±2.46) g的大黄鱼在低温(8°C)或/和禁食条件下饲养。实验组可分为4个处理组:对照组(C组)、低温组(CC组)、饥饿组(F组)和饥饿+低温组(CF组),每组3个平行。低温和饥饿胁迫30 d后,计算成活率;采取肝脏样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并利用化学荧光法和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处理组间活性氧(ROS)和代谢产物的差异。结果显示,与C组相比,CC组、F组和CF组的成活率显著降低,而ROS含量显著升高,且肝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空泡和核萎缩现象,表明低温和饥饿胁迫对大黄鱼产生了氧化损伤。大黄鱼低温应激后,从CC vs. C和CF vs. F组中分别筛选出84种和154种差异代谢物,有5种重要的重叠代谢途径:甘油磷脂代谢、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生物合成和自噬等,表明细胞膜流动性和自噬在大黄鱼低温适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大黄鱼饥饿应激后,从F vs. C和CF vs.CC组中分别筛选出184种和50种差异代谢物,有4种重要的重叠代谢途径:甘油磷脂代谢、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生物合成、ABC运输体和自噬等,表明能量代谢和自噬在大黄鱼饥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从CF vs. C组中筛选出差异代谢物126种,主要富集在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生物合成、甘油磷脂代谢、氧化磷酸化、淀粉和蔗糖代谢、FoxO信号通路、自噬和谷胱甘肽代谢等,表明细胞膜流动性、能量代谢、自噬和抗氧化系统在大黄鱼适应低温和饥饿联合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低温及其诱导的饥饿对大黄鱼生理功能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琪 霍元子 刘巧 刘萌萌 陆宏达 华雪铭 何培民
在上海金山低盐度封闭海域建立了IMTA(integrated multi-trophic aquaculture)系统,进行了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成鱼生态养殖试验及营养检测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水生植物穗花狐尾藻、近江牡蛎进行生态修复后,水体中硝态氮、亚硝态氮、铵态氮、磷酸盐和COD平均浓度分别下降58.82%、37.50%、55.32%、53.85%和45.18%,大黄鱼存活率达到94%,10月份特定增长率0.22%±0.018%/d。生态养殖的大黄鱼肥满度、肝体指数、脏体指数分别为1.82±0.25、1.36%±0.32%、3.18%±0.22%,均显著低于非生态养殖的大黄鱼13.7%、25.7%、24.5%(P<0.05)。特别是粗脂肪含量为31.14%±0.11%,显著低于非生态养殖的大黄鱼42.46%±0.08%(P<0.05);粗蛋白、灰分和水分含量分别为66.79%±5.94%、3.84%±0.003%和73.15%±0.07%,均分别显著高于非生态养殖的大黄鱼54.91%±4.88%、3.14%±0.005%和65.96%±0.03%(P<0.05);生态养殖大黄鱼的必需氨基酸的缬氨酸(Val)、蛋氨酸(Met)、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苏氨酸(Thr)、苯丙氨酸(Phe)、赖氨酸(Lys)含量显著高于非生态养殖大黄鱼20.7%,36.0%,22.1%,20.5%,20.1%,25.2%,18.2%(P<0.05)。以上结果表明,大黄鱼可以在5~6低盐度海域生存和养殖,生态养殖模式下的大黄鱼具有更高营养价值。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胡炜 李成林 赵斌 邹安革 董晓亮 2赵洪友 邹士方 尉淑辉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设置包括自然海水在内的4个盐度组,分别为31(自然海水,对照组A)、26(B组)、22(C组)、18(D组)。按逐步降盐(DG)与盐度突变(DS)两种盐度变化模式对各组刺参进行盐度胁迫实验。结果表明,B组仅个别较小个体出现死亡现象,C组和D组刺参个体的DG与DS实验组的成活率均出现显著差异(P<0.05),DS-D组的成活率最低,仅为45.67%。不同盐度胁迫的各实验组之间,摄食率与食物转化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B组内的两种降盐方式在降盐后的前10d生长有显著差异(P<0.05...
关键词:
刺参 低盐胁迫 摄食率 食物转化率 生长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唐保军 魏伟 邹雄 岳彦峰
为了评估细角螺苗种对低盐胁迫的耐受能力,将细角螺(Hemifusus ternatanus)幼螺养殖盐度自27逐渐降低至22、18和14,测定处理后不同时间细角螺幼螺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显示,盐度27降至22后幼螺耗氧率先显著降低,在第二天升至对照组水平,此后略有波动但均与盐度27无显著差异;盐度降至18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盐度降至14,细角螺的耗氧率先有显著升高,后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盐度从27降至22后,幼螺的排氨率在第一、第二天显著升高,其后逐渐降低,盐度自22降至18和14,排氨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盐度22处理后幼螺的氧氮比先降低后升高,盐度18和14处理组先升高后逐渐降低...
关键词:
细角螺 幼螺 耗氧率 排氨率 氧氮比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庚宸帆 田燚 张宇鹏 常亚青 宋坚
通过模拟仿刺参养殖池塘雨季的盐度变化,选用2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为研究对象,刺参体重(16.93±3.08)g,研究盐度骤降及胁迫恢复对仿刺参体腔液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盐度先由30以每6 h变化3个盐度的速度下降至18,然后在盐度18保持96 h,随后盐度以相同速度上升恢复至30,并保持24 h。结果显示,各盐度取样点间仿刺参体腔液渗透压、体腔液总蛋白浓度、Na+、K+、Cl–浓度与盐度的变化趋势一致,Na+、K+、Cl–浓度均在盐度下降到18时达到最低值,分别为(131.15±14.42)mmol/L,(6.08±0.24)mmol/L和(141.76±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