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53)
2023(15604)
2022(13461)
2021(12314)
2020(10221)
2019(23455)
2018(23332)
2017(45244)
2016(24221)
2015(27240)
2014(27345)
2013(27289)
2012(25622)
2011(23411)
2010(23584)
2009(21774)
2008(21016)
2007(18583)
2006(16715)
2005(15138)
作者
(71703)
(59616)
(59328)
(56280)
(38189)
(28471)
(26851)
(23399)
(22808)
(21467)
(20298)
(20268)
(19103)
(19005)
(18423)
(18345)
(17614)
(17211)
(17029)
(16960)
(15058)
(14779)
(14404)
(13659)
(13475)
(13263)
(13223)
(12935)
(12170)
(11670)
学科
(121334)
经济(121212)
管理(69852)
(66112)
(53552)
企业(53552)
方法(48142)
数学(41863)
数学方法(41516)
中国(31468)
地方(29539)
(28220)
业经(24946)
(24629)
(23703)
农业(19511)
(19026)
贸易(19011)
(18958)
(18247)
环境(17567)
地方经济(17192)
(17164)
金融(17163)
(16834)
(16814)
银行(16790)
理论(16510)
(16163)
技术(16099)
机构
大学(356666)
学院(354230)
(152307)
经济(149188)
管理(139134)
研究(124998)
理学(119781)
理学院(118401)
管理学(116556)
管理学院(115922)
中国(92884)
(76783)
科学(74779)
(68064)
(63055)
研究所(57028)
(55459)
中心(55064)
财经(54383)
(52243)
业大(50523)
(49381)
北京(49293)
(47471)
师范(47054)
经济学(46692)
(45202)
农业(43000)
(42411)
经济学院(41821)
基金
项目(235981)
科学(186006)
研究(173959)
基金(171355)
(148388)
国家(147131)
科学基金(126518)
社会(111234)
社会科(105472)
社会科学(105447)
(91422)
基金项目(90698)
自然(80818)
教育(79253)
自然科(78905)
自然科学(78890)
自然科学基金(77503)
(76573)
资助(71243)
编号(70079)
成果(57228)
(53841)
重点(52569)
(52439)
课题(48813)
(48513)
国家社会(45716)
教育部(45368)
创新(45217)
科研(44531)
期刊
(175460)
经济(175460)
研究(111919)
中国(69786)
学报(53510)
管理(52919)
(50406)
科学(50174)
(49610)
大学(40778)
教育(39091)
学学(38351)
农业(35005)
(33712)
金融(33712)
技术(31238)
经济研究(28894)
财经(27525)
业经(27451)
(23585)
问题(22395)
技术经济(18998)
图书(18032)
(17716)
理论(17489)
(16736)
商业(16687)
现代(16290)
科技(16265)
世界(16116)
共检索到5371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叶泽  袁玮志  李湘祁  
考虑到低电价带来的低电能成本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中国的电价政策长期采用低电价模式。低电价是否能够真正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内外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中并没有明确的结论。本文揭示了低电价模式产生的经济理论依据,并结合中国不同经济区域之间电价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低电价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电价水平产生的社会福利最大化效果只是静态的,长期内电价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仅没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相反,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低电价虽然在短期内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是长期将诱导高耗能产业发展,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最终不利于...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叶泽  袁玮志  李科  李湘祁  
运用2000—2010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低电价陷阱"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和结论有:(1)电价水平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不完全一致的区域效应。东部和中部地区电价水平的提高可以推动地区的经济发展,西部地区电价水平的提高会阻碍地区的经济发展;东部地区电价水平的提高可以推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但是中部和西部地区电价水平的提高却不会对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推动效应。(2)电价水平对单位GDP电耗的影响具有区域效应。东部和中部地区电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地区的单位GDP电耗水平降低,但是西部地区电价水平的提高并不会推动地区的单位GDP电耗水平降低。(3)低电价为高耗能企业提供了低廉的能源成本,容易诱导盲目投资和过度发展,造成地区产业结构的畸形化和重型化,在较长时期内阻碍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是"低电价陷阱"形成的深层次原因。(4)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建议中国的电价政策应该走出"低电价陷阱",避免人为压低和限制电价水平,让电价反映真实的电力生产成本,充分发挥电价的资源配置职能,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高明宇  
文章阐述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典型特征和中等收入陷阱的本质内涵,并分析其内在关联。选取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韩国、新加坡、阿根廷(1))以及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南非、马来西亚、巴西)等两组国家的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方法探讨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大小。结果表明,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质是处在中等收入阶段的国家所面对的转型陷阱,中国应关注经济结构的转型,而不是增速的放缓;聚类结果也表明,现阶段中国的经济背景与韩国同阶段的情况较为接近,而韩国则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因此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不大。文章建议从人口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投资与消费结构以及制度创新等四个层面进行改革,以期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结构转型。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锦华  
文章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建立了一个人力资本区域溢出模型,考察了我国劳动力的区域流动带来的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以及由此产生的教育公共投资决策的变化。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劳动力的区域流动使发达地区基于社会经济环境优势获得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溢出效应,并抑制其教育公共投资的激励,差距随着经济和教育投资的不同增长路径越来越大,欠发达地区教育投资的代际传递使社会经济有陷入"低发展陷阱"的危险。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则是通过积极的公共政策实现外部效应内部化,达到教育平等、投资合理和发展均衡的效果。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戚聿东  褚席  
当下,中国经济正处于发展模式转型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已成为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而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驱动和以数字经济蓬勃兴起为主要内容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为中国经济"变道超车"以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重要机遇。文章基于经济结构转型的视角研究数字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机理,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个方面解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经济数字化转型趋势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国方案。研究表明:(1)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所带来的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增长动能转换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2)从供给侧来看,数字经济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提升供给侧的质量与效率,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增长,即供给体系的优质、高效、多样化,创新体系的网络化、开放化、协同化,制造模式的模块化、柔性化、社会化。(3)从需求侧来看,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改变市场投资方向、推动消费升级、培育出口优势来助力"三驾马车"的新动能。(4)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应该适应发展阶段演替的基本规律,推动经济增长动力根本性转变;强化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的支撑作用,助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郭玉清  杨栋  
1990年以来,中国各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现象引起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原因可能在于落后地区的低人力资本禀赋难以同本地创新形成良性互动,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始终囿于低发展陷阱。中国地区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中等层次人力资本是创新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要素,同一人力资本门槛内部的相近地区经济增长率基本保持均衡。如果外生政策变量不诱导落后地区跨越人力资本门槛,这类地区的低发展均衡状态将很难被突破。因此,在增加物质资本投入的同时突出人力资本建设,对平衡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政策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昕  徐滇庆  
文章通过对人口分布理论折线与人口拟合线的分析,发现人口拟合线的正负斜率可作为"人口陷阱"的判断标准。外生的人口扰动不等于"人口陷阱",后者才是许多欠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短期行为的人口诱因。中国的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人口扰动较大,但与美国、加拿大一样,不存在"人口陷阱",未来就业压力趋缓。而印度、安哥拉、阿尔及利亚则存在"人口陷阱"风险。文章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可持续的,印度经济虽然快速增长,但很可能仅停留在发展的稳态点上。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晓勤  李铭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周冰  
世界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各国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陷阱和障碍,几乎都是和对市场经济体制的错误认识和排斥联系在一起的。市场经济只能在产权制度的基础上,在自由、平等、开放的社会条件下才能健康持续发展。"中等收入陷阱"是由于不进行彻底和根本性的改革,在特权制度基础上形成了病态的市场经济的结果。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原  陈建奇  
本文以人力资本视角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促进经济可持续性的政策选择。研究表明,人力资本投资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中具有主导性的作用,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经落入低水平陷阱,经济发展依赖于物质资本及低端劳动力的数量投入,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呈现非均衡特征,而且出现就业压力严峻与人力资本短缺并存的现象,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不匹配、人力资本投资结构与人才需求结构错位,以及收入分配与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受到挑战。对此,我国应明确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作用和地位,通过增加教育投入、放宽教育准入制度及收入分配改革等渠道,实现人力资本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邱曼萍  陈洪斌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鸿明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其实质是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的问题。从中等收入水平迈向高收入水平的发展阶段,属于经济起飞后成熟前迈向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不仅生产的领导部门、生产资源的利用发生变化,而且,经济增长据以展开的资源约束条件也发生了变化。发展阶段的演进和资源约束条件的变化要求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只有以实现经济的自我持续增长和发展为目标,以产业结构的适时调整、优化升级为主要手段,实现出口导向战略与技术进步的有机结合,并辅之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良性互动的局面等,才有望顺利迈过"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国民...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淑华  朱彦振  
中国已经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行列。根据世界经验,这一阶段是经济社会矛盾突显的时期。中国能否绕过"中等收入陷阱",关键取决于经济发展是否具有强劲的驱动力。本文将从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外在引力和外在推动力的视角,分析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以及我国面临的风险和绕过"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曾铮  
历史上有许多国家和地区通过增长动力机制的转换和经济发展体制的改革,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韩国、日本、新加坡和中国台湾与大陆文化相似、国情相近,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经验对中国具有尤为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这些典型亚洲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验的总结,我们得出以下四条基本启示: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包含经济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二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干预相结合;三是经济结构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方向;四是自主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安宝  刘琦琦  
已有研究对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展开了静态研究,就动态情形下二者关系尚无更深入的研究。该研究以此作为切入点,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种不仅能够确定二者静态关系,而且在动态情形下也能确定二者关系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我国30个省际为研究对象,确定了静态条件下16个省份具有正向配对关系,14个省份具有交错配对关系。更进一步分析,确定了动态情形下,14个具有静态交错配对关系省份中的绝大多数只能承受30%的排污强度增幅压力。基于这些研究成果,提出有关我国可持续条件下进行环境污染治理的四点准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