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82)
2023(9736)
2022(8345)
2021(7812)
2020(6612)
2019(14678)
2018(14757)
2017(28917)
2016(15930)
2015(17833)
2014(17626)
2013(17313)
2012(16185)
2011(14880)
2010(15530)
2009(14786)
2008(14676)
2007(13363)
2006(12465)
2005(11451)
作者
(45506)
(37658)
(37225)
(35874)
(24160)
(17717)
(17053)
(14345)
(14288)
(13895)
(12795)
(12434)
(12072)
(11930)
(11856)
(11597)
(11187)
(11116)
(11071)
(10936)
(9683)
(9395)
(9112)
(8630)
(8606)
(8551)
(8533)
(8498)
(7614)
(7376)
学科
(59114)
经济(59032)
管理(46411)
(42475)
(33270)
企业(33270)
方法(22728)
(20617)
中国(20555)
数学(19707)
数学方法(19375)
(17505)
(16574)
(13677)
贸易(13664)
业经(13653)
(13393)
银行(13375)
(13329)
(12916)
农业(12903)
(12228)
(12194)
地方(12029)
(11016)
金融(11014)
环境(10266)
(9853)
(9792)
理论(9725)
机构
学院(228252)
大学(226731)
(93631)
经济(91414)
管理(84344)
研究(78627)
理学(70860)
理学院(70072)
管理学(68813)
管理学院(68371)
中国(62361)
(49285)
(48131)
科学(45534)
(39906)
(37463)
财经(37401)
中心(36361)
(35739)
研究所(35501)
(33642)
(31697)
师范(31447)
北京(30921)
业大(29998)
(29778)
经济学(28206)
(28080)
农业(27896)
财经大学(27329)
基金
项目(138293)
科学(108662)
研究(106458)
基金(98585)
(84354)
国家(83592)
科学基金(70873)
社会(66364)
社会科(62780)
社会科学(62768)
(54195)
基金项目(50397)
教育(50080)
(46004)
编号(45621)
自然(43651)
自然科(42601)
自然科学(42585)
自然科学基金(41796)
资助(41386)
成果(39794)
课题(32384)
重点(31340)
(31095)
(30801)
(28474)
(27986)
项目编号(27565)
(27167)
教育部(26905)
期刊
(112977)
经济(112977)
研究(76033)
中国(46571)
(36324)
(33906)
管理(32126)
学报(31126)
教育(30550)
科学(30122)
(28355)
金融(28355)
大学(23975)
农业(22625)
学学(22069)
业经(20161)
技术(19126)
经济研究(18484)
财经(18267)
(15751)
问题(15017)
(13889)
图书(12638)
国际(12005)
理论(11858)
商业(11330)
现代(10787)
(10681)
论坛(10681)
实践(10679)
共检索到3627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玉华  
中国自1973年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在不到30年的时间内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人口再生产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转向“低出生、低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长洪  潘金洪  
文章根据中国各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以公安部2006年户籍农业和非农业人口比例、少数民族分布状况及计划生育管理实践中的有关数据,推算出中国政策规定生育一孩、二孩、三孩及以上的人口比例为:56.0∶42.9∶1.1,中国人口政策预期终身生育率上限为1.45。在考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际控制能力的情况下,中国人口预期终身生育率实际上限为1.65,实际预期终身生育率与政策预期终身生育率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二力,陈建利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建民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人口生育率水平出现了迅速的转变 ,特别是 1 992年我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改革以来 ,生育率水平更是进一步降低到更替水平以下。如果说 ,生育率的迅速转变是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干预下启动的 ,那么 ,在 1 990年代生育率的下降应该主要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结果。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已经为稳定我国城市地区人口低生育率水平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条件 ,同时 ,制度、技术和文化等因素的变革已经为我国个人生育决策理性化创造了条件 ,低生育水平的稳定机制已经开始从政策控制为主转向群众自我控制为主的转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俞建海  
高校所承担的政策性负担造成了高校软预算约束和超量贷款。在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不相容的情况下,政策性负担将导致高校校长的逆向选择,从而造成高校的超量贷款和效率降低。当高校承担政策性负担时,政府限制高校的贷款自主权往往是一种次优的制度安排。硬化高校预算约束的关键在于剥离高校的政策性负担。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强国令  
本文基于2008年证监会出台的将再融资资格与股利支付水平挂钩的半强制分红政策背景,对公司"边大比例分红、边再融资"的异常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控股比例越高、经营绩效越低,大比例分红倾向越大。进一步研究表明,公司大比例分红降低了未来绩效,监管部门对大比例分红公司的再融资审核失效。上述研究说明,公司大比例现金分红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控股股东资金套现和融资圈钱的需要,股利本质是一种掏空行为。半强制分红政策导致大量虚假融资公司的进入,从而产生严重的逆向选择问题。因此,监管部门应完善将再融资与分红挂钩的半强制分红政策,严格审核和监控超常派现的再融资行为,消除逆向选择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珑  甄号召  王健  
近年来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放缓,出生人口日益下降,出生率也到达一个很低的水平,劳动力丰富的优势渐渐消失,我国未来的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文章基于2005—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交互效应、中介效应等方法,实证分析了经济发展水平对生育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生育率的提升发挥着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地区之间存在异质性,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生育率的促进作用强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国家的鼓励性生育政策,如“单独二孩“”全面二孩”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促进生育的效果,只能减缓生育率的下降速度,并不能使生育率上升。人均消费支出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生育率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反向调节作用,即人均消费支出会抑制经济发展水平对生育率的促进作用。工业化水平在经济发展水平对生育率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方水明  赵应宗  
我国加入WTO后,不仅出口产品将受到环保要求等苛刻技术标准的限制,而且国内服务市场也将受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冲击。对此,我们不能采取被动性防御的态度来研究“权利和义务”方面的对策,而应运用逆向思考,从问题的对立面上寻找积极进取的对策。 本文认为,环境标准是贸易的制约因素,但是,将两者统一起来,发展环保产业和环境贸易,就可以变不利为有利,促进外贸新增长。同样道理,金融自由化虽能利用服务贸易的要求冲击我国市场,但是,我们可以将外经贸发展定位于“极坐标体系”中,运筹国际经贸“大三角”和“三圈链环”的方式,以贸易拨转金融自由化的单方指向;同时,以“技术贸易及其服务”为重心,可以取代金融自由化的倾向。...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建新  
从不同生育政策的假定条件出发,对我国未来人口进行了百年模拟预测,分析研究了不同生育政策的选择与未来人口趋势之间的关系。面对中国未来人口数量庞大与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的两难境地,主张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大前提下,选择适度调整人口年龄结构的生育政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涂肇庆  
香港是世界上生育率水平最低的超低生育率地区之一。低生育率现象是个体导向的社会机制所倡导的两性平等与家庭导向的社会机制在事实上的性别不平等之间强烈冲突的结果。“有偿养育计划”也许是刺激那些有多生倾向的家庭把生育意愿转变为实际生育行为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唐阳昭  
逆向需求是社会生产消费需求和生活消费需求朝社会供给量的反方面发展趋势。它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积极作用 ,也有较大的消极作用。必须采取下列措施减小其负面影响 :普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教育 ;提高国家计划调节的钢性度 ;加强政府的价格调控力 ;重视收集和研究市场商品供给总量和需求总量 ,并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发布其研究结果 ;加速远见卓识的企业家队伍建设 ,提高生产经营企业管理者的经济预测能力。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乔晓春  
中国计划生育即将完成20世纪的历史使命,而跨入21世纪。以往的人口发展与生育政策研究基本都是着眼于本世纪末,那么21世纪中国人口将如何发展,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本文从学术角度对人口发展与生育政策研究的思路、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系列个人的见解,并强调了人口发展与生育政策研究的复杂性。因此,注重研究的科学性,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十分重要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长洪  陈友华  
"完善生育政策"是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重要任务,为了设计平稳过渡的政策方案,一个挑战性任务就是预测生育政策变动可能引起的政策总和生育率变动。文章给出一种带补偿生育的政策总和生育率测算模型,可用于预测某种生育政策变动方案可能引起的政策生育率变动后果,进而为评价和选择生育政策调整方案提供重要决策信息。文章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和2005年全国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利用此模型测算了生育政策由"‘双独'家庭可生二孩"调整为"‘单独'家庭可生二孩"后,带补偿生育的政策总和生育率变动后果。预测结果显示,分区域逐步实行"‘单独家庭'可生二孩"的政策微调方案后,发生的补偿生育不会引发明显"生育堆积",该微调方案有助于生育政策向普遍二孩平稳过渡。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茂波  沈红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本身具有对风险的逆向选择,这是其保障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目标决定的。国家助学贷款产生的社会福利效应是公共产品,其风险应该由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分担,同时政府要完善配套措施并通过加强大学生的信用意识来降低其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