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00)
2023(13497)
2022(11736)
2021(11016)
2020(8999)
2019(20715)
2018(20796)
2017(39412)
2016(21540)
2015(24279)
2014(24495)
2013(24340)
2012(22639)
2011(20664)
2010(20842)
2009(18799)
2008(18069)
2007(15922)
2006(14285)
2005(12786)
作者
(64950)
(53905)
(53405)
(50709)
(34242)
(25853)
(24126)
(21196)
(20596)
(19443)
(18512)
(18266)
(17215)
(17135)
(16646)
(16587)
(15928)
(15856)
(15373)
(15274)
(13453)
(13421)
(12986)
(12276)
(12050)
(12030)
(12012)
(11986)
(10928)
(10626)
学科
(90168)
经济(90083)
管理(60577)
(56425)
(45037)
企业(45037)
方法(35814)
数学(30300)
数学方法(29951)
中国(26563)
(25605)
地方(25258)
(21380)
业经(21025)
(18717)
环境(18589)
农业(17533)
(15769)
(15069)
贸易(15055)
(14930)
技术(14506)
(14498)
理论(14461)
(14400)
银行(14354)
(14193)
(14097)
金融(14096)
(13817)
机构
大学(307038)
学院(306756)
管理(120426)
(117505)
经济(114686)
研究(109180)
理学(103321)
理学院(102060)
管理学(100192)
管理学院(99663)
中国(80874)
科学(70588)
(68261)
(56211)
(54261)
(52175)
研究所(51387)
中心(49020)
业大(48762)
(45993)
北京(43883)
(43361)
师范(42908)
农业(42514)
财经(41217)
(39889)
(37942)
(37380)
师范大学(34655)
技术(33878)
基金
项目(210699)
科学(164086)
研究(153372)
基金(149753)
(131478)
国家(130333)
科学基金(110665)
社会(93703)
社会科(88639)
社会科学(88614)
(83915)
基金项目(80152)
自然(72902)
自然科(71056)
自然科学(71039)
(70782)
自然科学基金(69700)
教育(69495)
编号(63312)
资助(61445)
成果(51079)
(48965)
重点(47594)
(44990)
课题(44287)
(43325)
创新(40372)
科研(40026)
计划(38629)
发展(38590)
期刊
(136429)
经济(136429)
研究(91046)
中国(63891)
学报(51098)
(49696)
科学(47071)
管理(44734)
大学(37764)
教育(37489)
(37043)
农业(35436)
学学(35288)
技术(27430)
(27006)
金融(27006)
业经(23822)
经济研究(20429)
图书(19043)
财经(18927)
(18154)
问题(17437)
资源(16726)
科技(16218)
(16030)
理论(15235)
技术经济(14655)
现代(14332)
实践(14160)
(14160)
共检索到4622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路  倪学明  
阐述了低湖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系统、土壤系统同水土体系的相互作用,分析了低湖田生态系统中的土壤特性及资源优势潜力。主要表现为:水温、泥温低,土壤通透性能差,结构不良;土壤处于强还原状态,有毒还原性物质含量高,不利于作物的正常生长;土壤微生物活动弱,微生物生物量显著低于正常土壤;土壤有机质矿化慢,土壤供氮能力弱,缺磷、缺锌严重。而水生经济植物莲藕的生物学特性决定其地下茎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保证了植株在水中的正常呼吸和新陈代谢的需要,同时还能改善土壤通气性能和土壤氧化还原状态,增强土壤微生物活力,加快土壤有机质矿化状况。着重从低湖田生态系统所具备的优势入手,对低湖田的作物系统、土壤系统和水土体系进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翟进升  章熙谷  
选用粮糖兼用高粱 Tx623×1022、Tx623×2421和甜杂2号品种(组合),以粒用高粱作对照,在皖北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个粮糖兼用高梁的生物产量比粒用高粱分别增产94.4%,87.9%,和55.5%;籽粒产量 Tx623×1022减产16.1%,其余2个增产13.3%和16.6%。茎秆榨汁制成50°Bx 糖浆,Tx623×1022、Tx623×2421和甜杂2号分别可产442.26,310.90和371.97kg/mu,而且叶和茎渣还可作饲料及其它原料。种植粮糖兼用高粱既能确保粮食产量,又能促进农村工副业和饲养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静  吴华武  李小雁  贺斌  裴婷婷  蒋志云  鲍志诚  
水分条件是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高低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但对青海湖流域油菜和燕麦植物水分利用方式的认识尚不清楚。论文收集油菜和燕麦整个生育期内降水、植物和土壤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并通过直接对比法和多源混合模型定量地计算出油菜和燕麦对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利用比例。结果表明:降水中同位素组成表征出较大的波动性变化,浅层土壤水同位素组成受蒸发作用影响明显富集于深层土壤水分,且土壤水中同位素在垂直方向上呈浅层土壤水较富集于深层土壤水。油菜在生育期内根系吸水方式在浅层和深层土壤间发生明显的转换,如在蕾薹期、开花期、灌浆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静  吴华武  李小雁  贺斌  裴婷婷  蒋志云  鲍志诚  
水分条件是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高低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但对青海湖流域油菜和燕麦植物水分利用方式的认识尚不清楚。论文收集油菜和燕麦整个生育期内降水、植物和土壤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并通过直接对比法和多源混合模型定量地计算出油菜和燕麦对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利用比例。结果表明:降水中同位素组成表征出较大的波动性变化,浅层土壤水同位素组成受蒸发作用影响明显富集于深层土壤水分,且土壤水中同位素在垂直方向上呈浅层土壤水较富集于深层土壤水。油菜在生育期内根系吸水方式在浅层和深层土壤间发生明显的转换,如在蕾薹期、开花期、灌浆期及成熟期主要依赖于0~10 cm(95.1%)、0~10 cm(68%和44.8%)、30~60 cm(69.9%)及0~10 cm(38.8%)的土壤水分。而燕麦根系吸水范围却没有表征出明显的改变,在整个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利用深度在0~30 cm间变化。这将为高寒地区耕作方式调整及发展节水高效的现代农业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冯唐茂  刘家寿  张堂林  叶少文  李钟杰  
在洪湖湖滨地区筛选了4种当地主要的河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方式,对池塘与水源的环境因子进行了监测比较,分析各因子对河蟹收获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7—10月中,8月水温和氨氮含量最高,各池塘水体理化指标月平均值无显著差异;各池塘水草生物量逐月急剧下降,至10月底基本消失,其月平均值与成蟹体重、回捕率及特定生长率显著负相关。高温季节是防止河蟹氨氮中毒死亡的关键时期;水草调节水体营养、稳定底质、吸附水体悬浮质的功能对河蟹存活及生长有重要作用。当地优势池塘养殖方式为:放养规格约5 g/ind.,密度16875 ind./ha,水草移栽以伊乐藻为主,搭配其它种类,覆盖率约为6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萍  司洪涛  彭小东  
核心提示本文通过对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重庆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工程试点项目的梳理,分析总结了该项目的系统布局、典型做法、实施成效,并对科学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相关建议。重庆市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生态资源丰富、生态地位重要、生态责任重大。“十三五”期间,重庆在中心城区“两江四山”交汇地区实施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重庆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工程试点。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刚  谢永宏  黄继山  任勃  罗文泊  侯志勇  
对洞庭湖区农田生态系统(水田,旱田)与自然生态系统(芦苇,苔草)中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的分布特征及其在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均集中在表层0-30cm,并与30-60cm,60-100cm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全钾在三个剖面层次上没有表现出差异性。从生态系统类型比较来看,各系统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除有机质含量水田系统明显高于其它系统外,作为农田生态系统的水田和旱田,其全N、全P、全K的含量在四种生态系统中均处于同一显著性水平上,说明人为活动减小了系统间的差异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伯伦  刘新安  王术  陈振武  
为了掌握稻田生态系统的特征 ,改进系统结构 ,增强系统功能 ,增加水稻产量 ,1 985年以来 ,以辽粳 5号、沈农 91为试材 ,采用规范化设计 ,研究了氮、磷、钾施用量 ,播种量和移栽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处理条件不同 ,稻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同。群体中的个体数和叶面积指数存在适宜范围。群体中的光强度、湿度和温度都受叶面积指数制约。后期冠层结构理想、群体生长率高的群体容易成为高产群体。高效稻田生态系统的建立和调节措施是选用高产品种、旱育稀播、合理稀植、平衡施肥、节水灌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和生育调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晓光,于沪宁  
本文利用二氧化碳分析系统,配合波文比装置,测定了夏玉米农田群体二氧化碳浓度差及农田小气候特征,并计算了农田冠层瞬时的二氧化碳通量和群体水分利用率。结果表明,夏玉米群体二氧化碳通量、二氧化碳浓度差及群体水分利用率存在明显的日、季节变化规律。其中水分利用率呈“L”型曲线,上午8时左右达到一天的峰值。拔节后随着作物生长发育水分利用率逐渐增大,灌浆后期由于群体光合能力下降、呼吸消耗增强而逐步下降。太阳总辐射、二氧化碳浓度、空气饱和差及土壤水分等环境因素以不同机制及过程影响水分利用率。在生产实际中,可通过秸秆覆盖、喷灌等措施降低蒸腾驱动势,提高水分利用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锋  王如松  
城市是一类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的社会 -经济 -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西部城市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依托。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城市与西部城市的发展概况 ,在与中、东部和全国城市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西部城市的城市化特点以及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特点 ,并运用生态学原理和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提出了西部城市发展的生态调控对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毛学森  田魁祥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水泥板硬覆盖对棉田和玉米田土壤蒸发、作物蒸腾、土壤温度变化、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硬覆盖能减少农田土壤无效蒸发,调节土壤水分,降低土壤温度变化幅度,促进春播作物苗全苗壮,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志平  曾德慧  冀晓燕  刘大勇  
作为林业生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田防护林在控制风沙干旱、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建立新的生态平衡、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 .从实现高效、持续、稳定的总目标出发 ,农田防护林必须具有三个主要特征 :工程在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林分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工程效益的连续与高效性 .要达到这个目标 ,必须对该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经营管理 ,维持农田防护林最佳结构 ,以期达到最大的防护效益 .因此 ,农田防护林的经营管理对其防护作用的维持和整个农田生态系统健康的维系有重要意义 .该文从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结构调控、防护成熟、更新方式、高效持续经营的标准与指标体系以及可持续经营模型等几个方面 ,综述了农田防护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旭刚  郝明德  张春霞  
对典型旱农地区陕西长武县2002和2003年降水输入旱地农田生态系统的养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土旱塬区2002和2003年通过降水输入的氮素分别为6.72和10.80kg/hm2;氮素输入主要发生在6~9月,占全年输入量的57.8%;降水输入的N主要是NH+4-N,2002年输入的NH+4-N占降水输入总N量的68.5%±11.3%,2003年占63.6%±9.4%。通过降水输入的K在2002和2003年分别为0.959和2.686kg/hm2。NH+4-N,NO-3-N,K和无机N总量与降雨量之间有极显著相关关系,且各养分量之间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沈宏  曹志洪  王志明  
用高锰酸钾氧化法讨论了土壤活性碳库和碳库管理指数(CPMI)。结果表明:不同农田土壤活性碳含量为049~499mg/g、CPMI为516~165。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CPMI的影响为绿肥(GM)>厩肥(FYM)>FYM+NPK>参考(REF)>NPK>对照(CK);对水稻土为:稻草(RSC)>FYM>FYM+NPK>REF>NPK>CK。黄棕壤GM、FYM和FYM+NPK处理的CPMI分别比REF提高了50%、459%和219%,NPK和CK下降了6%和381%。潮土施肥10年的CPMI与施肥5年相比,FYM和FYM+NPK提高了284%和197%,而NPK和CK下降87%和1...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同小娟  李俊  于强  
在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进行了连续3年的涡度相关观测,对农田生态系统光能利用效率(LUE)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田生态系统的LUE季节变化明显。冬小麦田和夏玉米田的最大日平均LUE分别出现在4月中下旬和8月初。2003~2005年的季节平均LUE冬小麦田分别为0.8、1.2、1.0 gC.M J-1;夏玉米田分别为2.0、1.9、2.0 gC.M J-1。冬小麦田的LUE随叶面积指数(LAI)增加呈对数增长。在玉米田,营养生长阶段的LUE随LAI增加先增后降;生殖生长阶段的LUE随LAI减少线性降低。相同LAI下,玉米生殖生长阶段的LUE明显低于营养生长阶段。LAI大于4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