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17)
- 2023(12292)
- 2022(10246)
- 2021(9484)
- 2020(7845)
- 2019(17988)
- 2018(18119)
- 2017(34997)
- 2016(19333)
- 2015(21654)
- 2014(21961)
- 2013(21457)
- 2012(19333)
- 2011(17299)
- 2010(17039)
- 2009(15235)
- 2008(14606)
- 2007(12697)
- 2006(11140)
- 2005(9656)
- 学科
- 济(75568)
- 经济(75488)
- 管理(53484)
- 业(50400)
- 企(41429)
- 企业(41429)
- 方法(34908)
- 数学(29280)
- 数学方法(28946)
- 农(21084)
- 中国(20551)
- 业经(18276)
- 学(17505)
- 财(16911)
- 地方(16340)
- 农业(14382)
- 理论(13616)
- 环境(13046)
- 和(12813)
- 贸(12186)
- 贸易(12180)
- 制(12023)
- 易(11784)
- 技术(11571)
- 务(11050)
- 财务(10982)
- 财务管理(10965)
- 划(10617)
- 企业财务(10394)
- 发(10389)
- 机构
- 大学(271088)
- 学院(270793)
- 管理(108280)
- 济(100755)
- 经济(98455)
- 理学(94325)
- 理学院(93273)
- 管理学(91493)
- 管理学院(91026)
- 研究(90155)
- 中国(64270)
- 科学(59682)
- 京(58430)
- 农(45714)
- 所(45229)
- 财(44455)
- 业大(43276)
- 研究所(41783)
- 中心(39978)
- 江(38540)
- 范(37482)
- 师范(37094)
- 北京(36669)
- 财经(36495)
- 农业(35979)
- 经(33134)
- 院(33126)
- 州(31912)
- 师范大学(30063)
- 经济学(29297)
- 基金
- 项目(192621)
- 科学(150350)
- 基金(138628)
- 研究(138560)
- 家(121779)
- 国家(120782)
- 科学基金(103293)
- 社会(85891)
- 社会科(81274)
- 社会科学(81254)
- 省(76261)
- 基金项目(74863)
- 自然(68579)
- 自然科(66938)
- 自然科学(66922)
- 自然科学基金(65685)
- 划(63886)
- 教育(62667)
- 资助(56902)
- 编号(56486)
- 成果(44843)
- 重点(42842)
- 发(41380)
- 部(41031)
- 创(39554)
- 课题(38713)
- 科研(36939)
- 创新(36864)
- 计划(35215)
- 大学(35114)
- 期刊
- 济(109136)
- 经济(109136)
- 研究(75588)
- 学报(46717)
- 中国(46601)
- 科学(42371)
- 农(42259)
- 管理(38282)
- 大学(34691)
- 学学(32695)
- 财(31460)
- 农业(29918)
- 教育(29543)
- 技术(22433)
- 业经(19153)
- 融(19046)
- 金融(19046)
- 经济研究(16828)
- 财经(16565)
- 图书(15237)
- 业(15105)
- 问题(14731)
- 科技(14080)
- 经(14030)
- 理论(13172)
- 版(13055)
- 业大(12411)
- 技术经济(12338)
- 资源(12322)
- 实践(12321)
共检索到3799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德彬 花铁果
聚氨酯固化剂中游离二异氰酸酯(TDI)含量是重要的环境评价指标。通过对TDI和TMP的摩尔比、反应温度、滴加反应时间和保温反应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游离TDI含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采用响应面法建立了二次回归模型,用此模型对合成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当摩尔比为0.25、滴加反应时间为5.6 h、反应温度为64℃、保温时间为2 h时,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反应物中游离TDI的含量为1.07%。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德彬 方飞雄
采用超声波辅助连续萃取的方法,以120#汽油和苯的混合物作为萃取液,萃取聚氨酯涂料甲组分中的游离二异氰酸酯(TDI)。并用响应面法建立回归方程对萃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超声波功率为200W、萃取温度为85℃、萃取时间为54min、萃取液用量为4.8∶1的条件下,萃取后涂料中游离TDI的含量为0.503%,比相同工艺条件下无超声波辅助萃取的降低了0.443%。
关键词:
聚氨酯涂料 游离TDI 超声波辅助萃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英纯 刘如 龙玲 陈明贵
【目的】褶皱结构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我们的生活中,受这类天然结构的启发,人工制备的表面褶皱结构可以赋予材料低光泽度和抗指纹等一系列特殊性能。为了探究褶皱结构在木制品涂层上的应用,从褶皱形貌的变化来系统解释褶皱对涂层宏观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LED灯–准分子灯–UV汞灯分段固化系统,制备了一种可以在木制品表面自发形成褶皱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涂层,并进一步调节固化系统中的辐照能量,使涂层具有可控的光泽度和抗指纹性能。【结果】当LED灯–准分子灯–UV汞灯辐照能量分别为200、15和300 mJ/cm2时,涂层在85°时的光泽度为5.2;此时涂层具有良好的抗指纹性能,表面的指纹可以在30 s内消失;涂层的机械性能也有一定提高,磨耗量达到最低为0.05 g/100 r,硬度由H提升为4H,附着力由2级提升为0级。同时对自褶皱涂层的耐久性也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涂层在经过500次抗指纹测试后仍然能保持较低的光泽度。另外,由于褶皱表面的存在,涂层表面具有较好的耐黄变性能。【结论】通过调节辐照能量可以改变自褶皱结构的波长和振幅,对聚氨酯丙烯酸酯涂层表面结构进行简单、高效和大规模的调控,褶皱表面使涂层具有低光泽和抗指纹的性能,同时提高了涂层的力学性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力峥 李建章 张世锋 白有秀
为了解决低摩尔比脲醛树脂固化速度慢、胶接制品胶合强度低的问题,该文采用甲酸铵、乙酸铵与过硫酸铵组成复合固化剂,与传统氯化铵固化剂作比较,研究了不同固化体系对5种摩尔比脲醛树脂的固化性能及胶合板的胶接强度与甲醛释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以甲酸铵或乙酸铵与过硫酸铵混合作为脲醛树脂的固化剂,固化时间和适用期可以调控以满足胶合板生产需要,固化后体系的pH值高于以氯化铵为固化剂时体系的pH值,胶合板甲醛释放量明显低于以氯化铵作为固化剂的甲醛释放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世皎 樊恒辉 史祥 贺智强
【目的】确定BCS土壤固化剂的最佳掺量,分析BCS土壤固化剂对土壤的加固机理,探讨增强固化土耐久性的方法。【方法】选用陕西杨凌的黄土,按黄土质量加入12%的水泥及不同掺量的BCS核心材料,并按0.6%的BCS核心材料掺量,在黄土中加入不同质量比的水泥基BCS固化剂,通过抗压试验分析确定最佳的BCS核心材料掺量和最佳的BCS固化剂掺量。采用无侧限抗压试验、渗透试验、水稳性试验、干湿循环试验、冻融循环试验等研究固化土的耐久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BCS固化土的微观结构和水化产物,分析BCS固化剂的作用机理。【结果】BCS土壤固化剂核心材料的最佳掺量为水泥质量的0.6%;固化剂水化产物中...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剑峰 陈奶荣 林巧佳 曾钦志 饶久平
在自制的酚醛树脂(PF树脂)中加入不同固化剂,考察固化剂对酚醛树脂固化时间的影响,筛选出固化速度最快的固化剂碳酸丙烯酯,同时研究了碳酸丙烯酯用量与树脂固化时间、适用期、胶合强度之间的关系,并优化出添加最佳用量的碳酸丙烯酯优化树脂的热压工艺.结果表明,当碳酸丙烯酯用量为树脂胶液量的2%时,酚醛树脂的固化时间缩短了64.4%,适用期240 min.利用添加2%碳酸丙烯酯的酚醛树脂,通过不同热压工艺生产胶合板,当热压时间为1.0 min·mm-1时,热压温度从105℃降到95℃;当热压温度为105℃时,热压时间从1.0 min·mm-1缩短至0.7 min·mm-1,两者均可减少能耗,降低生产成本....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樊恒辉 高建恩 吴普特
阐述了土壤固化剂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种类、特点和应用,分析了土壤固化剂的固化机理和固化性能,指出了土壤固化剂研究和应用领域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研究方向,最后对其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
土壤固化剂 固化机理 固化性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樊恒辉 高建恩 吴普特 杨世伟
【目的】研究不同结构对土壤固化剂集流面的抗压强度、吸水性和集流效率的影响,为土壤固化剂在雨水集蓄工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指导。【方法】在雨水集蓄工程示范的基础上,针对土壤固化剂集流面的不同施工工艺,采用抗压强度、吸水率和集流效率试验,对不同结构土壤固化剂集流面的力学与集流性能进行研究。【结果】结构3(10cm 6%固化土基层+5cm土壤固化剂混凝土)集流面的吸水率和集流效率与结构8(15cm水泥混凝土)集流面的相近,但其抗压强度最高;结构1(15cm 12%干性固化土+固化剂浆液罩面)与结构2(15cm 18%塑性纤维固化土+固化剂浆液罩面)集流面的表面处理一样,故其集流效率也相近,但是前者的抗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力峥 李建章 张世锋
该文针对低摩尔比脲醛树脂(UF)在传统氯化铵作为固化剂下固化速度较慢、胶接制品甲醛释放量高和耐水性较差的问题,使用磷酸铵(AP)/磷酸氢二铵(DP)与过硫酸铵(APS)7种单一与复合固化剂,研究了不同固化剂对脲醛树脂的固化时间、适用期、固化后胶层的酸性以及胶接胶合板的甲醛释放量和胶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铵/磷酸氢二铵与过硫酸铵组成复合固化体系,脲醛树脂的固化速度与适用期可满足生产需要,固化后胶层的酸性弱于以氯化铵为固化剂时体系的酸性;且胶接胶合板呈现了较低的甲醛释放量和较高的胶合强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吴志刚 席雪冬 曹明 雷洪 吴志敏 杜官本
以高浓度甲醛制备摩尔比1.1∶1的脲醛树脂,选用三种不同固化剂(NH_4Cl,HCOOH,NH_4Cl+尿素)对树脂的胶接性能和耐热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借助13C-NMR和DMA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甲醛制备的脲醛树脂具有较高的黏度和固含量,游离甲醛含量很低,仅为0.075%。较普通脲醛树脂,其羟甲基含量、缩聚度和交联度分别提高了6.33%、5.87%和58.19%。以NH_4Cl、HCOOH作为固化剂时,树脂具有较高的胶合强度,较普通脲醛树脂分别提高了74%和78%。仅以甲酸作为固化剂时,树脂
关键词:
高浓度甲醛 UF 固化剂 耐热性能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云峰
开展了崩解试验、扫描电镜测试和分形分析,以对比木质素固化剂和聚丙烯酰胺(PAM)固化剂对残积土抗崩解特性的影响.木质素固化剂土体的前期崩解稳定性较高,然而其较高的溶解性使试样的崩解量在试验后期呈指数型增长.PAM固化剂的弹性包裹固结特性使试样在试验前期局部迅速崩解破坏;其分子量大,不易迁移扩散,使试样在崩解中后期保持较高的完整性.最终,木质素固化剂试样和PAM固化剂试样的完全崩解时间较原状残积土延长了167%和500%.因此,PAM固化剂较木质素固化剂在提高残积土抗崩解性方面更具优势.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邱伟强 刘冰宣 陈舜胜 谢晶 黄鑫
建立了水产品中3种游离芳香族氨基酸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试验确定了流动相的最佳pH、流速及浓度,并评价了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和检测限。采用5%高氯酸溶液提取,用KOH溶液中和后进行HPLC分析。采用WatersAtlantis T3 C18(4.6×250 mm,5μm)色谱柱分离,以15%甲醇-85%磷酸盐溶液为流动相,用磷酸调pH为6.0;色谱条件流速:0.9 mL/min;柱温:27℃;检测波长:256.7 nm;12 min内完成测定。结果表明:Tyr、Phe、Trp分别在6~500μg/mL、30~1 000μg/mL和3~250μ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相关系数(R...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正林 何光华 谢戎 郑家奎 左永树
以6个不同类型的籼、粳、爪哇水稻品种配制的5个组合的P1、P2、F1、F2、B1、B2为试材,用世代均数法研究了籽粒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基因效应值及效应平方和与百分比。结果表明,游离氨基酸含量显性效应比加性效应重要,上位性效应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非加性类效应大于加性类效应,亲本显性基因较多。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利用杂种优势为主。
关键词:
水稻 籽粒 游离氨基酸 基因效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夏清 彭聪 宋超 彭镰心 赵钢
【目的】探讨苦荞不同发芽时期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规律,为苦荞的综合利用及相关功能性产品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别对黔苦5号、沽源苦荞、西荞1号、川荞1号4个苦荞品种种子发芽0,3,6,9,12d的游离氨基酸进行定量检测,分析氨基酸间含量变化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判断发芽过程中氨基酸总量发生变化的主要特征氨基酸;应用聚类分析,研究游离氨基酸的变化规律。【结果】苦荞发芽前后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较大,发芽12d后,黔苦5号、沽源苦荞、西荞1号、川荞1号总氨基酸含量分别由发芽前的5.40,5.31,4.03,3.82mg/g增加至16.26,19.27,17.91,15.79...
关键词:
苦荞 发芽 游离氨基酸 化学计量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惜燕 蒲鹏 康靖全 段慧 兰晓继
【目的】研究8种食用菌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含量及呈味效果。【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分别对香菇、白灵菇、海鲜菇、平菇、双孢菇、秀珍菇、杏鲍菇和金针菇8种食用菌的游离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白灵菇和金针菇的游离氨基酸种类最多,均有10种,除双孢菇不含有游离必需氨基酸外,其余7种食用菌均含有游离必需氨基酸。海鲜菇的游离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为3.444mg/g;游离呈味氨基酸则以白灵菇含量最高,为45.680mg/g;游离限制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平菇,达0.413m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