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72)
- 2023(4468)
- 2022(3785)
- 2021(3518)
- 2020(2966)
- 2019(6519)
- 2018(6657)
- 2017(11790)
- 2016(6955)
- 2015(8029)
- 2014(8101)
- 2013(7748)
- 2012(7492)
- 2011(6910)
- 2010(6888)
- 2009(6380)
- 2008(6040)
- 2007(5675)
- 2006(5035)
- 2005(4582)
- 学科
- 济(21504)
- 经济(21462)
- 管理(16517)
- 业(13275)
- 企(10495)
- 企业(10495)
- 学(10235)
- 方法(7637)
- 中国(7299)
- 农(6936)
- 制(6901)
- 数学(6249)
- 体(6151)
- 数学方法(6134)
- 财(5981)
- 理论(5150)
- 银(4623)
- 地方(4613)
- 融(4605)
- 金融(4598)
- 业经(4597)
- 银行(4572)
- 行(4445)
- 农业(4311)
- 教育(4298)
- 和(3845)
- 体制(3763)
- 环境(3581)
- 贸(3474)
- 贸易(3473)
- 机构
- 大学(99412)
- 学院(98720)
- 研究(44031)
- 科学(32419)
- 济(32389)
- 中国(32092)
- 经济(31451)
- 农(29551)
- 管理(29108)
- 所(25727)
- 理学(24214)
- 京(24059)
- 农业(23911)
- 研究所(23843)
- 理学院(23751)
- 管理学(22939)
- 管理学院(22782)
- 业大(21268)
- 中心(18795)
- 江(16999)
- 院(16446)
- 省(16364)
- 室(15915)
- 财(15731)
- 北京(15287)
- 农业大学(14997)
- 技术(14984)
- 科学院(14218)
- 实验(14054)
- 范(13661)
- 基金
- 项目(69115)
- 科学(51414)
- 基金(47663)
- 家(46246)
- 国家(45890)
- 研究(43740)
- 科学基金(35823)
- 省(27989)
- 自然(26494)
- 自然科(25826)
- 自然科学(25811)
- 自然科学基金(25323)
- 划(25103)
- 基金项目(24477)
- 社会(23794)
- 社会科(22196)
- 社会科学(22189)
- 资助(20408)
- 教育(20227)
- 编号(17222)
- 重点(17053)
- 计划(16665)
- 科技(15968)
- 发(15106)
- 成果(14680)
- 部(14050)
- 课题(13939)
- 科研(13937)
- 创(13738)
- 创新(13008)
共检索到1588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昌操 孙中海
3种抗寒性不同的柑桔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经低温锻炼后 ,原生质体抗寒力得到增强 ,并在第 1 2d达到最大。柑桔原生质体SOD、CAT酶活性变化同步提高 ,而细胞膜脂过氧化水平随低温锻炼进程逐步下降 ,至第 1 2d回升。结果表明 :柑桔原生质体SOD、CAT酶活性与抗寒性正相关 ,而MDA的含量则与抗寒性成负相关 ,可以利用柑桔原生质体SOD、CAT酶活性和MDA的含量鉴定柑桔原生质体的抗寒性
关键词:
柑桔 原生质体 低温锻炼 SOD CAT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云 杨际双 张钢 陈段芬
为揭示低温锻炼下菊花生理变化特点及特异性表现,以切花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秋白菊叶片为试验试材,在4℃下对其进行5 h的低温锻炼,然后在-5℃下分别进行0,0.5,1,3和5 h不同时间的低温胁迫。通过对其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及5′-核苷酸酶、过氧化物歧化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研究了低温锻炼对菊花抗寒性的诱导。结果表明,低温锻炼的菊花叶片相对电导率及MDA含量比对照减小,而脯氨酸含量、SOD和5′-核苷酸酶活性比对照增加,说明低温锻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菊花植株的抗寒性。
关键词:
菊花 低温锻炼 低温胁迫 抗寒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昌操 孙中海 马湘涛
山金柑(FortunelahindsiOsd.cvswingle),伏令夏橙(CitrussinensisOsb.cvvalencia)和种间杂种Murcot桔橙(C.reticulataBlanceⅹC.SinensisOsb.cvmurcot)的胚性愈伤组织经酶法分离原生质体,测定原生质体在不同高温下的完整率和活性率。结果表明:耐热性不同的柑桔胚性愈伤组织原生体在细胞膜热稳定性上存在明显差异,山金柑(52.49℃)>伏令夏橙(50.42℃)。由原生质体活性率的变化计算出的半致死温度(LT50)可用于柑桔原生质体耐热力的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拮抗剂二乙基二硫化氨基甲酸钠(DDC)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继红 余桂红 邓秀新
用强度约为56μW/mm2的紫外线UV分别照射Page和Murcot原生质体30s、1min和5min,发现随着辐照时间的延长,原生质体活力趋于下降。Murcot的原生质体较Page的原生质体对UV敏感。辐射1min和5min的原生质体在培养过程中未能出现分裂,而是慢慢地发生质壁分离,最后破裂。而辐射30s的原生质体与对照都恢复分裂形成细胞团并长出愈伤组织。
关键词:
柑桔 紫外线 原生质体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影 黄敏仁 陈道明 卫志明 孙勇如
从小叶杨(Populussimonii)胚性悬浮细胞分离得到大量有活力的原生质体,产量高达3.8×107g-1FW。高密度(3×106/mL)液体浅层培养可促进小叶杨原生质体的分裂和生长;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的Km8p培养基,有利于原生质体的持续分裂;在培养基中添加有机氮,有助于提高原生质体的植板率。原生质体形成细胞团后,逐步降渗和分皿培养,能有效促进细胞团的持续分裂。愈伤组织在不同分化培养基上的分化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工酶分析说明,分化能力强的愈伤组织,其TCA循环和磷酸戊糖途径较为活跃,GOT、EST和PEROX的活性比较高。当芽伸长到2—3cm时,从基部切下转移到无激素的1/2MS培养...
关键词:
小叶杨,原生质体培养,植株再生,同工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玉强
根据增加棉花基因库多样性的迫切需要,棉花改良计划正在转向于多种分子育种技术的应用和资源的利用。丰富的棉花野生种(Gossypiumspp.)是栽培棉遗传改良重要的种质资源和更新资源,并成为宝贵的遗传资源库,野生棉研究利用对栽培棉的遗传改良有着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及潜在的应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琇 孙谧 王清印 李国保
以海洋低温蛋白酶生产菌株YS-9412-130为研究对象,从传代、菌龄、溶菌酶浓度与酶解时间、甘氨酸与EDTA预处理以及稳定剂对该菌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第一代菌至第五代菌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分别为86.9%、70.3%、66.8%、63.4%、60.2%,再生率分别为10.5%、18.6%、17.9%、18.2%、17.8%;取该菌对数生长前期、对数生长中后期、稳定期部分菌液制备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分别为72.1%、70.4%、60.5%,再生率为13.4%、18.9%、10.4%;溶菌酶浓度为2.5 mg/mL5、mg/mL1、0 mg/mL、20 m...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谢凤行 张峰峰 周可 赵玉洁 刘韵娅
采用紫外诱变、化学诱变(DES诱变)及复合诱变的方法对产纤维素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6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变,选育出10个高纤维酶活突变株。摇瓶发酵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突变株酶活都显著高于B6,其中,紫外诱变处理的突变株Z12,化学诱变得到的突变株H1以及复合诱变处理的突变株F12的产酶能力相对较强,且产酶能力稳定,酶活值分别为448.3,450.9,491.8U/mL,分别为对照的176%,178%,194%。试验结果说明,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原生质进行诱变可以提高菌株产纤维素酶的能力,而原生质体的复合诱变可提高诱变效应。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艾云灿 赵学慧 汪履绥
用正交试验比较了菌龄、酶种类及浓度配比、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4个主要因素,对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AMS11和里氏木霉(Trichodermareesei)QM9414两菌株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AMS11和QM9414两菌株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4个因素的合理参数分别是:菌龄14~16小时和18~20小时;三种酶配比(纤维素酶:蜗牛酶:溶菌酶)(mg/ml)为(8:4:2)和(5:2.5:2.5);酶解温度均为32℃;酶解时间均为2~3小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艾云灿 赵学慧 汪履绥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AMS11和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QM9414两菌株原生质体形成的缓冲系统均以0.05 mol/L(pH5.8)柠檬酸缓冲溶液为好,渗透压稳定剂则分别以0.4 mol/L MgCl_2和0.6 mol/L NaCl为最佳。产量可达3.1×10~7个/ml。再生稳定荆均以0.6 mol/L蔗糖为最好,再生率可达40%以上。对两菌株形成和再生的3种酶较合适的配比组合(纤维素酶:蜗牛酶:溶茵酶)(mg/ml)分别是(5~10:2.5~5:2.0~2.5)和(3~8:1.5~4:1.5~2)。两者原生质体大小相当,约为5~10μm。...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诸葛强 阙国宁
山杉木(Cunninghamia lanccolata Hook.)成熟种子胚在含有2.0mg/l 2,4-D、0.2mg/l KT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通过筛选继代培养,得到了生长旺盛、质地松散的愈伤组织细胞系。继代初期适当降低蔗糖浓度有助于减少愈伤组织的褐化。将5个月龄的愈伤组织转移至含1.5~2.0 mg/l 2,4-D、0.1~0.2mg/l KT、200 mg/l CH的MS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建立了增殖快、分散性良好的杉木悬浮细胞系。从4个月龄的悬浮细胞酶解(2%纤维素酶、0.25%果胶酶和13%甘露醇),游离得到大量的杉木原生质体,产量为9.3×10~5个/g FWW,活力...
关键词:
杉木 悬浮细胞系 原生质体的分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阙国宁 诸葛强
以牡竹属黄竹(DendrocalamusmembranceusMunro)的竹节及无菌苗根颈为外植体,培养于含有5mg/L2,4-D、0.2mg/LKT和200mg/LLH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然后移至相同成份或不同浓度2,4-D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以建立分散性良好的悬浮细胞系。利用悬浮细胞和无菌苗叶片经酶解获大量原生质体,其产量分别约为每克鲜重2.5×105个和5×105个,活力均可达80%。
关键词:
黄竹,细胞悬浮培养,原生质体分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限 高增贵 庄敬华 肖淑芹 陈捷
采用正交拉丁设计对影响木霉菌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木霉菌原生质体制备受到缓冲体系、渗透压稳定剂、木霉菌菌龄、细胞壁降解酶的种类、酶解时间和再生培养基的影响,而不受木霉菌株系的影响。其中以磷酸缓冲体系和蔗糖为渗透压调节剂的降解体系为最佳,木霉菌菌龄以培养20h较好,崩溃酶对木霉菌细胞壁的降解效果好,酶解时间以4h为最佳,再生培养基以基础培养基和NaCl为渗透压调节剂为最佳。
关键词:
木霉菌 原生质体 制备条件 再生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守英 阙国宁
Callus was induced by embryos from mature seeds of Pinus serotina with MS medium contained 0.2 mg?L -1 of KT and 2.5 mg?L -1 of 2,4 D.After successive subculture and selection,six month old callus were transferred to a liquid medium with 0.2 mg?L -1 of KT and 0 5.0 mg?L -...
关键词:
晚松 悬浮细胞系 原生质体分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怀名 A.舍弗尔-门沃尔 G.米克斯-瓦格纳
研究了8个杂种一代嫩茎花椰菜品种,在5个品种中得到了细胞分裂、多细胞团和愈伤组织;1个品种的愈伤组织再生了新枝。离体繁殖的无菌苗叶片剪成细条,酶液由2%纤维素酶和1%解析酶组成,21℃、50转/分摇床上分离3小时。0.5M蔗糖液漂浮纯化。接种于1%琼脂糖滴上,滴加液体培养基,25℃、光照16小时、光强4000lux下培养。3~5天细胞分裂;1周左右形成4个或更多细孢团;3~5周形成小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达2~3mm时,移到愈伤组织固体培养基上;直径达1cm时,移到固体分化培养基上,分化出根和新枝。
关键词:
原生质体培养 新枝再生 嫩茎花椰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