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24)
2023(5596)
2022(4611)
2021(4048)
2020(3377)
2019(7195)
2018(6719)
2017(12643)
2016(6897)
2015(7211)
2014(6803)
2013(6628)
2012(5978)
2011(5303)
2010(4914)
2009(4480)
2008(4321)
2007(3574)
2006(2996)
2005(2480)
作者
(22362)
(18647)
(18479)
(17341)
(11677)
(9108)
(8188)
(7435)
(7073)
(6436)
(6268)
(6079)
(5983)
(5966)
(5771)
(5653)
(5643)
(5555)
(5344)
(5282)
(4912)
(4557)
(4309)
(4246)
(4186)
(4047)
(4035)
(4001)
(3834)
(3685)
学科
(25077)
经济(25043)
管理(19793)
(19742)
(15218)
企业(15218)
方法(12767)
数学(11757)
数学方法(11656)
(7711)
(7565)
(6710)
贸易(6709)
(6564)
(6413)
中国(6277)
业经(5709)
农业(5392)
(4928)
财务(4926)
财务管理(4922)
技术(4766)
企业财务(4718)
环境(4639)
(4172)
(4076)
银行(4038)
(3960)
金融(3959)
地方(3929)
机构
大学(97721)
学院(96955)
(39487)
经济(38903)
管理(37272)
研究(34302)
理学(33785)
理学院(33395)
管理学(32724)
管理学院(32579)
(25972)
中国(24666)
科学(24437)
业大(21077)
农业(20960)
(19489)
(18236)
研究所(17312)
(15985)
中心(15420)
农业大学(14428)
财经(13607)
(12807)
(12599)
(12372)
经济学(12232)
北京(11592)
(11432)
经济学院(11356)
科学院(11248)
基金
项目(76359)
科学(59540)
基金(57572)
(54332)
国家(53905)
研究(46758)
科学基金(45110)
自然(32127)
社会(31601)
自然科(31444)
自然科学(31431)
基金项目(31346)
自然科学基金(30908)
社会科(30109)
社会科学(30101)
(29271)
(25732)
资助(22453)
教育(20465)
重点(17595)
计划(17117)
(16319)
(16149)
编号(16021)
(15856)
科研(15805)
创新(15321)
科技(15206)
(15005)
国家社会(14091)
期刊
(34771)
经济(34771)
学报(24814)
研究(21986)
(21917)
科学(19975)
大学(17390)
学学(16978)
中国(14885)
农业(14614)
管理(11645)
(11453)
(8114)
业大(7468)
(7148)
金融(7148)
经济研究(6949)
农业大学(6422)
财经(6384)
业经(6367)
(6316)
科技(5887)
(5417)
技术(5408)
资源(5113)
商业(5024)
问题(4982)
林业(4718)
自然(4625)
中国农业(4509)
共检索到1265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文星  刘忠义  惠丹阳  周蓉  
[目的]探索搅拌型黄浆水酸奶的稳定性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变差的主要原因,为提高黄浆水酸奶的稳定性提供参考。[方法]以普通酸奶、大豆多糖酸奶为参照,以还原糖、粗多糖、pH、滴定酸度、持水力、表面疏水性、δ-电位、粒径、硬度和黏性以及微观结构为指标,将黄浆水酸奶于4℃下贮藏1,3,5,7,9 d后,取样分析其理化指标、凝乳结构及其间相互作用的变化,探究黄浆水酸奶的失稳机理。[结果]4℃低温贮藏过程中,黄浆水酸奶、大豆多糖酸奶和普通酸奶分别在贮藏的第5,7和9天出现乳清析出和油脂上浮现象。随贮藏时间延长,3种酸奶的还原糖含量总体均呈缓慢增加趋势,且在第7天开始大豆多糖酸奶及黄浆水酸奶中的还原糖增加幅度均显著高于普通酸奶,而3种酸奶中的粗多糖含量总体均始终呈减少趋势且无差异。低温贮藏1 d时,大豆多糖酸奶和黄浆水酸奶的pH均显著低于普通酸奶(P<0.05)。低温贮藏过程中,普通酸奶和黄浆水酸奶持水力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分别在第5天和第3天达到峰值,大豆多糖酸奶的持水力整体呈升高趋势,且第7天起显著高于其余2种酸奶(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艾霖  林琼妮  张若兰  洪鹏志  周春霞  
为了提高叶黄素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以罗非鱼分离蛋白(TPI)为乳化剂,高压均质制备负载叶黄素(200μg/mL)的TPI乳液,探讨不同pH (3.0、7.0和10.0)条件下,热处理(70℃,30 min)对乳液粒径、乳析指数、叶黄素含量、体外抗氧化活性和体外消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热处理导致TPI乳液的粒径减小,液滴分布均匀,贮藏稳定性增强。pH3.0时,负载叶黄素的TPI乳液稳定性差,叶黄素降解,乳液色泽明显变化。而在pH 7.0和10.0条件下,70℃热处理不会造成叶黄素降解,4℃贮藏28 d无明显分层。经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后,游离脂肪酸释放速率加快,pH 7.0时,经过热处理后,乳液的叶黄素生物利用率由18.65%±1.06%提高至35.69%±2.06%。pH 7.0时,乳液游离脂肪酸释放量和生物利用率达94.22%±0.60%和35.69%±2.06%,ATBS自由基清除能力为59.17%±0.66%。研究表明,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结合热处理可以提高TPI乳液负载叶黄素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保护叶黄素的抗氧化活性,为负载叶黄素的TPI乳液的开发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艾霖  林琼妮  张若兰  洪鹏志  周春霞  
叶黄素是一种高效的抗氧化剂,但因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易受环境的影响,其应用受到限制。为了提高叶黄素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以罗非鱼分离蛋白(tilapia protein isolate,TPI)为乳化剂,高压均质制备负载叶黄素(200 μg/mL)的TPI乳液,探讨不同酸碱度(pH值为3.0、7.0和10.0)条件下,热处理(70 ℃,30 min)对乳液粒径、乳析指数、叶黄素含量、体外抗氧化活性和体外消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热处理导致TPI乳液的粒径减小(P < 0.05),液滴分布均匀,贮藏稳定性增强。pH 3.0时,负载叶黄素的TPI乳液稳定性差,叶黄素降解,乳液色泽明显变化;而在pH 7.0和10.0条件下,70 ℃热处理不会造成叶黄素降解,4 ℃下贮藏28 d无明显分层,经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后,游离脂肪酸释放速率加快,pH 7.0时经过热处理后乳液的叶黄素生物利用率由18.65% ± 1.06%提高至35.69% ± 2.06%(P < 0.05)。pH 7.0时,乳液游离脂肪酸释放量和生物利用率达94.22% ± 0.6%和35.69% ± 2.06%,ATBS自由基清除能力59.17%± 0.66%。研究表明,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结合热处理可以提高TPI乳液负载叶黄素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保护叶黄素的抗氧化活性,为负载叶黄素的TPI乳液的开发及应用提供了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艾霖  林琼妮  张若兰  洪鹏志  周春霞  
叶黄素是一种高效的抗氧化剂,但因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易受环境的影响,其应用受到限制。为了提高叶黄素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以罗非鱼分离蛋白(tilapia protein isolate,TPI)为乳化剂,高压均质制备负载叶黄素(200 μg/mL)的TPI乳液,探讨不同酸碱度(pH值为3.0、7.0和10.0)条件下,热处理(70 ℃,30 min)对乳液粒径、乳析指数、叶黄素含量、体外抗氧化活性和体外消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热处理导致TPI乳液的粒径减小(P < 0.05),液滴分布均匀,贮藏稳定性增强。pH 3.0时,负载叶黄素的TPI乳液稳定性差,叶黄素降解,乳液色泽明显变化;而在pH 7.0和10.0条件下,70 ℃热处理不会造成叶黄素降解,4 ℃下贮藏28 d无明显分层,经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后,游离脂肪酸释放速率加快,pH 7.0时经过热处理后乳液的叶黄素生物利用率由18.65% ± 1.06%提高至35.69% ± 2.06%(P < 0.05)。pH 7.0时,乳液游离脂肪酸释放量和生物利用率达94.22% ± 0.6%和35.69% ± 2.06%,ATBS自由基清除能力59.17%± 0.66%。研究表明,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结合热处理可以提高TPI乳液负载叶黄素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保护叶黄素的抗氧化活性,为负载叶黄素的TPI乳液的开发及应用提供了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莹  任亚梅  张爽  赵慧  周龙安  任小林  
【目的】研究利用电子鼻对苹果低温贮藏时间及品质的预测效果,为苹果低温贮藏品质的无损检测及合理加工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富士苹果为试材,在(0±1)℃低温条件下贮藏,分别在贮藏后的第0,30,60,90,120,150和180天,随机选取30个果实,利用PEN3型电子鼻检测其香气,并一一对应测定苹果的主要品质指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利用载荷分析优化电子鼻传感器阵列,对优化后的电子鼻检测数据进行线性判别分析,建立苹果低温贮藏品质的偏最小二乘预测模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贮藏时间的多层感知器预测模型,并对预测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线性判别分析能够较好地区分苹果的贮藏品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荣花  赵海军  庞冉琦  李嘉瑞  
研究了低温贮藏过程中芍药切花2个品种‘雪峰’和‘桃花飞雪’在不同贮期的开花率、瓶插寿命及其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期的延长,芍药开花率迅速下降,瓶插寿命和瓶插至盛花天数很快缩短,水分平衡值不断减小,花枝霉变率迅速上升;花瓣中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前期上升,后期下降,但花瓣中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相对透性均迅速上升;低温贮藏60 d,芍药仍然具有较高的开花率和吸水能力;白色品种‘雪峰’抗病性和耐贮藏性较紫红色品种‘桃花飞雪’差。表明水分平衡失调、膜脂过氧化作用和SOD、CAT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明娟  何新华  刘根华  李德安  周祥杰  
以阳朔金柑为材料,采前喷0.2%CaCl23次,果实成熟时置于4和25℃贮藏,探讨采前喷钙结合低温处理对金柑果实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金柑果实贮藏60 d后,采前喷钙结合4℃低温贮藏比采前不喷钙25℃下贮藏的果实腐烂率低30.00%(绝对值)、果实失重率低3.98%(绝对值)、果实硬度高38.48%、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高2.50%(绝对值)、可滴定酸(TA)含量高0.11%(绝对值)、可溶性糖(TS)含量高4.58%(绝对值)、维生素C含量(Vc)高52.56%。采前喷钙或低温贮藏均可抑制金柑果实贮藏期腐烂和失重现象的发生,可延缓果实硬度、TSS、TA、TS和Vc含量的下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唐文颖  张燕  郑方强  墨铁路  刘同先  许永玉  
【目的】明确变温对烟蚜茧蜂低温存活的影响,以及不同寄主僵蚜经低温贮藏后羽化率的差异,寻找烟蚜茧蜂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最适条件及寄主。【方法】以烟蚜和麦二叉蚜僵蚜为试验材料,经不同变温(4℃22 h/20℃2 h,4℃46 h/20℃2 h,4℃70 h/20℃2 h)处理后,比较烟蚜茧蜂羽化率、雄虫比和后足胫节长度的变化。【结果】经不同变温处理的僵蚜与恒定低温(4℃)处理相比,烟蚜茧蜂的羽化率有所提高,寄主为烟蚜的僵蚜羽化率经过4℃22 h/20℃2 h(T1)处理2周后最高,为78.33%;寄主为麦二叉蚜的僵蚜羽化率经过4℃46 h/20℃2 h(T2)处理1周后最高,为68.33%。雄虫比变...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邵青旭  高湘荃  时晓雪  齐红岩  
为了研究薄皮甜瓜在不同温度贮藏条件下风味品质的变化,以薄皮甜瓜红到边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15℃和10℃两个低温处理,以25℃为对照,测定果实果肉颜色、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SSC)、维生素C(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香气物质含量及香气合成途径主要酶活性。结果表明:15℃和10℃两个低温条件下均有利于维持果肉颜色,减缓果实硬度下降,可增加果实Vc含量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且两个低温处理条件下甜瓜果实香气物质含量高于对照,其中15℃下香气物质含量在低温贮藏前期含量较高,在货架期第2天时10℃低温较高,低温贮藏后提高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是影响甜瓜果实蔗糖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与挥发性物质合成有关的脂氧合酶(LOX)和乙醇脱氢酶(ADH)活性低温处理后低于对照,而醇酰基转移酶活性(AAT)高于对照。与常温对照相比,15℃和10℃两个低温贮藏条件均有利于甜瓜果实贮藏,其中10℃条件下果实品质综合指标贮藏效果较好,根据果实首次出现冷害时间建议贮藏时间不宜超过5 d,15℃条件下可贮藏至7 d。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申琳  王茜  陈海荣  范蓓  田慧琴  生吉萍  
【目的】研究低温和室温贮藏对于模拟商业包装的鲜切石榴籽粒营养成分以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方法】以(6±0.5)℃贮藏105 d的石榴进行鲜切处理后得到的籽粒为材料,测定商品盒加薄膜包装(18±2)℃贮藏5 d和低温下(4±0.5)℃贮藏7 d的鲜切石榴籽粒的失水率、营养成分、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过氧化氢含量、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低温条件可以有效降低鲜切石榴的失水率,保持鲜切石榴籽粒的糖、酸含量,提高糖酸比,使可溶性固形物以及抗坏血酸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低温条件可以抑制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以及过氧化氢和丙二醛的产生,从而延缓膜质过氧化作用的发生。【结论】商品盒加薄膜包装(4±0.5)℃...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茂  字学娟  刁其玉  胡海超  唐军  周汉林  
为了改善木薯(Manihot esculenta)叶青贮品质,本研究分析了单宁非光合酸对木薯叶青贮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以确定青贮木薯叶最适合的单宁酸添加量。本研究以华南7号木薯幼嫩茎叶为原料进行青贮试验,设对照组和添加0.5%、1%、2%的单宁酸处理组,30 d后分析木薯叶青贮饲料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以及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木薯叶直接青贮品质较差,添加单宁酸处理可以提高青贮饲料的乳酸含量,降低pH和丁酸含量(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亚烜  刘俊荣  周进  赵前  田元勇  徐昙烨  
通过人工束缚对活体施加胁迫调控干预,探讨流通环节虾夷扇贝的活力保持机制,为开发贝类高端活品提供理论及方案等参考。参考实际流通链,设置由2 d活水暂养和4 d无水贮运构成为期1周的模拟活品供应链;设计两个处理组分别为暂养前束缚组T~(b)和暂养后束缚组T~(a),对照组C则全程无束缚。期间对扇贝闭壳肌ATP关联物、核苷酸能荷AEC、磷酸精氨酸ArP、pH及糖原等生化指标进行分析,同时对比表观活力及风味品质变化进行全面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束缚处置具有明显的胁迫调控效果,有助于活品在贮运环节活体活力的保持,且束缚发生越早效果越好。具体表现:①ATP,ArP,糖原等与活力有关的生化指标分析结果为T~(b)>T~(a)>C,在模拟流通链第6 d时,处理组各项生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C,并且暂养前束缚组T~(b)更具优势。②外套膜的缩边程度与刺激响应时间两个表观活力指标呈正相关关系,缩边程度越大则刺激响应时间越长,即活力状态越差。束缚调控措施在暂养环节对各组活力影响差别不大,但在后续无水贮运期间则呈现了明显的延迟效应,刺激响应时间依次为C>T~(b)>T~(a),揭示束缚使扇贝进入临时“休眠”状态而对外界刺激迟缓;此外,不同束缚时间节点对活力保持效果也呈现差异,暂养前束缚组T~(b)后期活力优于暂养后束缚组T~(a)。③束缚对暂养中各组活品风味特性的影响差异不大,但同样对无水贮运的活品产生明显的延迟效应;虽各组风味品质均呈下降趋势,但暂养前束缚组T~(b)则呈现明显的鲜味和甜味优势,表明早期束缚对活品风味品质的维持同样存在积极作用。研究表明,束缚可有效地对活品扇贝进行胁迫调控,以减少活品贮运过程中的能量消耗进而保持活力,且早期束缚更有利于对活品活力和风味品质的维护。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政  何松林  
在文心兰(Oncidiumsp.)试管苗商业化生产过程中,试管苗的销售多被限定在某一特定季节和时期(如夏季开花型栽培时,生产者多集中在2月份购入试管苗)。这就要求种苗生产企业必须在这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魏猛  张爱君  诸葛玉平  李洪民  唐忠厚  陈晓光  
分析黄潮土区玉米产量稳定性对不同施肥方式的响应,为黄潮土区合理施肥管理、改善农田生态系统质量提供依据。以21年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通过研究玉米的平均产量、产量年际波动及土壤养分状况对8种施肥方式(CK、N、NP、NPK、M、MN、MNP、MNPK)的响应,比较不同施肥方式下玉米产量稳定性的优劣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施肥处理产量均有显著增加。从21年产量平均值来看,以有机无机配施处理(MN、MNP、MNPK)平均产量最高,为7 240~7 503 Kg/hM2;NPK处理次之,与当年CK处理相比,增产率为139.57%。N处理导致玉米产量变异系数(CV)偏高、可持续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秀芝  李强  高洪军  彭畅  朱平  高强  
【目的】基于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平台,研究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有机碳分布特征,以期揭示化肥和有机肥长期施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实现黑土合理培肥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依托37年黑土长期定位试验,采集CK(不施肥)、NPK(化肥)、M_2(常量有机肥)、M_2NPK(常量有机肥配施化肥)、M_4(高量有机肥)、M_4NPK(高量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0—2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利用湿筛法分析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在不同粒级团聚体中的分配特征。【结果】长期有机无机配施以及施高量有机肥显著降低大团聚体比例,提高微团聚体比例。长期施用化肥及常量有机肥并未明显改变团聚体的分布。M_2NPK、M_4NPK、M_4处理的大团聚体比例较CK处理分别降低32.7%、45.8%和55.4%,而微团聚体的比例较CK处理分别提高73.2%、102.5%和123.9%。长期有机无机配施及高量有机肥的施用显著降低表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长期施肥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量为CK的1.12—2.06倍,施用有机肥及有机无机配施处理有机碳含量增加更为显著。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以增加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且随着粒径的变小,各处理有机碳含量的增加幅度逐渐减小。各处理水稳性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微团聚体,这表明有机碳主要分布在大团聚体中。长期施高量有机肥及配施化肥显著降低了大团聚体对有机碳的贡献率,增大了微团聚体的贡献率,即微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高于大团聚体,而其他处理大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高于微团聚体。【结论】黑土长期施用化肥对团聚体的分布及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没有显著影响。高量有机肥以及有机无机配施显著降低了大团聚体的比例,进而降低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增加土壤及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高量有机肥及配施化肥显著降低了大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有机碳贡献率的优势粒级为微团聚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