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50)
2023(13595)
2022(11705)
2021(10961)
2020(8999)
2019(20575)
2018(20620)
2017(38824)
2016(21272)
2015(23809)
2014(23913)
2013(23781)
2012(22122)
2011(20140)
2010(20200)
2009(18381)
2008(17831)
2007(15655)
2006(13868)
2005(12359)
作者
(65028)
(53833)
(53527)
(50512)
(34245)
(25901)
(24118)
(21435)
(20461)
(19260)
(18254)
(18168)
(17226)
(17118)
(16579)
(16539)
(16164)
(16108)
(15273)
(15253)
(13556)
(13337)
(13045)
(12183)
(12133)
(12091)
(11993)
(11914)
(11087)
(10701)
学科
(87963)
经济(87871)
管理(59415)
(57297)
(46588)
企业(46588)
方法(35216)
数学(29822)
数学方法(29496)
中国(25972)
(24271)
地方(23929)
业经(21098)
(19865)
(18787)
农业(16582)
(16497)
(15043)
贸易(15030)
技术(14895)
(14491)
(14365)
环境(14312)
理论(14221)
(13933)
银行(13881)
(13592)
金融(13588)
(13392)
(13104)
机构
大学(304718)
学院(303747)
管理(119166)
(116376)
经济(113500)
研究(107758)
理学(102662)
理学院(101374)
管理学(99596)
管理学院(99040)
中国(78594)
科学(69829)
(67013)
(55848)
(55679)
(52030)
研究所(51022)
业大(48933)
中心(48005)
(45244)
农业(43589)
北京(42816)
(41822)
师范(41365)
财经(41290)
(38995)
(37523)
(37256)
(34136)
技术(34053)
基金
项目(209016)
科学(163042)
研究(151082)
基金(149353)
(131569)
国家(130406)
科学基金(110709)
社会(92606)
社会科(87548)
社会科学(87524)
(83492)
基金项目(79832)
自然(73375)
自然科(71653)
自然科学(71635)
(70365)
自然科学基金(70317)
教育(68696)
编号(61793)
资助(61085)
成果(50227)
(48452)
重点(46943)
(44759)
(43672)
课题(43650)
创新(40644)
科研(39889)
计划(38750)
发展(38055)
期刊
(135581)
经济(135581)
研究(90260)
中国(64574)
学报(52746)
(51815)
科学(47821)
管理(44899)
大学(38699)
教育(36911)
(36886)
学学(36389)
农业(36138)
技术(26455)
(26218)
金融(26218)
业经(23463)
经济研究(20615)
财经(19266)
(18597)
图书(17541)
问题(16994)
科技(16391)
(16329)
理论(14909)
技术经济(14526)
(14176)
业大(13916)
现代(13901)
实践(13792)
共检索到4539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大旗  王燕  刘灼均  胡义文  王荡  
用低温激发的红外电磁波处理小麦种子后,以50%甲醇人工老化,测定种子的质膜透性和幼苗抗衰老指标。结果表明,在距离5cm和10cm处理1hr的种子相对电导率、幼苗O2-含量和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均低于对照。发芽率、GI、VI、叶绿素和抗坏血酸含量以及SOD、CAT和POD活性则比对照高,提高了麦苗素质。证明用该治疗器的电磁辐射处理,确具有抗衰老的生理功能。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电泳谱带表明,治疗器只产生激发效应,未诱导基因改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丁婷婷  柳佳莹  沈明浩  
【目的】研究山刺玫叶总黄酮的抗衰老作用机制,为山刺玫叶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SPF级昆明种小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衰老模型组、维生素E组和山刺玫叶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共6组(n=10),其中空白组小鼠用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衰老模型组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125 mg/(kg·d)D-半乳糖,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维生素E组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125 mg/(kg·d)D-半乳糖,灌胃维生素E溶液50 mg/(kg·d);山刺玫叶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均颈背部皮下注射125 mg/(kg·d)D-半乳糖,并依次灌胃山刺玫叶总黄酮溶液1.0,2.0,4.0 g/(kg·d),同样条件下饲养。6周后分别测定各组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及血清、脑和肝脏组织中的SOD、GSH-Px活性和MDA浓度,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4、IL-6、TNF-α的质量浓度。【结果】山刺玫叶总黄酮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衰老模型组小鼠脑、胸腺和脾脏指数(P<0.05,P<0.01),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其脑、肝脏、血清中的SOD、GSH-Px活性(P<0.05,P<0.01),同时显著或极显著降低小鼠肝脏、血清和脑组织中的MDA浓度(P<0.05,P<0.01)。与衰老模型组比较,山刺玫叶总黄酮剂量组小鼠脑组织的神经元细胞数量增加,细胞的坏死及变性情况减轻,且随着山刺玫叶总黄酮剂量的增加恢复程度逐渐增加,即存在剂量依赖性。山刺玫叶总黄酮高、中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4的质量浓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衰老模型组小鼠(P<0.05,P<0.01),而IL-6、TNF-α的质量浓度则显著或极显著低于衰老模型组小鼠(P<0.05,P<0.01)。【结论】山刺玫叶总黄酮对机体的衰老有延缓作用,其机制与清除过多自由基、预防脂质过氧化及增强免疫功能有关。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宪军  于欣灵  孙仁艳  张锐  
为了研究蓝莓提取物对D-半乳糖所致小鼠记忆力减退及衰老的影响,采用Morris水迷宫试验和游泳试验的方法对记忆力下降及衰老小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蓝莓提取物可显著改善D-半乳糖对小鼠记忆力减退及衰老,但蓝莓提取物高剂量组与蓝莓提取物低剂量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中SOD活性上升(p<0.05),肝脏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春江  康书江  王纪华  郭晓维  李鸿祥  
对小麦灌浆期不同叶位叶片的 5大类激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 ,正在衰老叶片的乙烯和脱落酸 (ABA)含量明显增加 ,前期和中期的功能期叶片细胞分裂素 (玉米素和玉米素核苷 ,Z +ZR)和赤霉素 (GA3)含量较高 ,生长素 (IAA)在功能期和后期衰老的叶片中含量较高。因此可以将这 4种激素分为 2大类 ,即乙烯和ABA诱发和促进叶片衰老 ,另一类的Z +ZR和GA3则维持叶片功能 ,抑制衰老。但IAA表现了具有前期保持叶片生长发育和后期促进衰老的双重作用。在不同叶片中 ,春 6叶 (旗叶 )则比较复杂。旗叶与其他叶片相比表现了特殊性 ,这可能与其特殊的功能有关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谢康代  
红薯,民间俗称番薯,是一种高产的杂粮,几乎每户农家都种吃它,城乡农贸市场也有售,常见的吃法有:生吃、熟吃、整个煮熟或烤熟剥去皮吃、洗净切片煮汤吃,还有煮熟切成片晒或生刨丝晒干长久食用等。红薯含丰富淀粉、胡萝卜、维生索B1和B2,以及少量蛋白质、脂肪、磷、钙、铁和烟酸等人体所需的养料,但有胃痛、反酸者,则不宜多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楠  王璐  白鸽  张明星  肖娅萍  张坤  王攀  王筱冰  刘全宏  
【目的】对绞股蓝籽油(GPSO)进行毒理学分析与评价,为绞股蓝籽油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及其新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对GPSO进行食品安全毒理学评估。在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中,于小鼠禁食16 h后,各试验组分别经口一次性灌胃0,4.6,10.0及21.5 g/kg GPSO,连续观察14 d,记录小鼠的饮食、运动、排泄、中毒表现及死亡情况;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中,试验组小鼠以2.5,5.0,10.0 g/kg的剂量分别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邹德堂  臧家祥  王敬国  刘化龙  刚爽  张艳梅  刘海彬  
本试验对黑龙江省寒地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及其与穗部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除齐穗后7d、14d)在齐穗后松粳9号高于松粳6号,两品种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丙二醛含量在齐穗后呈升高趋势,松粳9号低于松粳6号,叶绿素含量在齐穗后呈下降趋势,松粳9号高于松粳6号,两品种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松粳9号穗部农艺性状优于松粳6号,产量高于松粳6号且差异极显著。POD活性、CAT活性(除齐穗后7d、14d外)、叶绿素含量在齐穗后与穗数/m2、粒数/穗及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洪展  郑风荣  赵世杰  
以衰老类型不同的两个小麦品种鲁麦L14和935031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衰老类型小麦品种在衰老的过程中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自开花至成熟期,鲁麦L14小麦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光能转化效率的下降速度均明显快于小麦品种935031,但是各相关参数降低的起始时间不同,自开花后30 d鲁麦L14的叶片已经开始干枯,而935031小麦品种到成熟时大部分叶片还保持绿色,说明小麦叶片早衰与光合能力的下降有密切关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四平  刘轶倩  王春祥  魏建昆  郭秀林  马春红  于淑池  
研究用砂培盆栽法,选用抗旱性较强的621及抗旱性较弱的中麦9,在正常水分供应条件下,对不同施肥水平处理,整株水平的不同叶位间,叶片衰老的时空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叶片的自然衰老具有明显的时空顺序特点,符合细胞调亡的特征。本研究为冬小麦叶片自然衰老是细胞凋亡类型的推断提供了间接证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嵩午  王长发  姚有华  
【目的】揭示小麦叶片逆向衰老规律,探讨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方法】从2005年起进行了小麦叶片逆向衰老顺序和正常衰老顺序的比较试验,对冠层温度和一些重要生物学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自然界存在小麦叶片逆向衰老现象,具此现象的小麦其部分茎生叶片的衰老顺序和大多数小麦的正常衰老顺序不同,即最晚衰老的叶片不是旗叶而是倒2叶;和这种叶片逆向衰老状态相对应,在结实后期出现顶层叶黄、邻层叶绿的叶色结构,和一般小麦的顶层叶绿、邻层叶黄完全相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也在生育期向前推进中出现旗叶被倒2叶反超的异常状况,另外,这类小麦结实期的冠层温度总是显示出以冷结尾(冷尾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曾旭  张怀琼  罗培高  任正隆  
为探明多效唑(PP333)对小麦叶片衰老生理生化及产量的影响,在小麦拔节期,以不同质量浓度(0,100,200和400 mg/L)的多效唑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施处理,分别测定扬花后不同天数小麦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含量(MDA)、可溶性蛋白质以及与产量性状相关的指标。结果表明,适当质量浓度(100,200 mg/L)的多效唑处理能有效地延缓小麦灌浆至成熟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下降,增强了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有效地抑制了膜脂氧化,从而使得小穗数、穗粒重、千粒重等性状比对照明显提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留生  韩碧文  何钟佩  
以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京冬6号为材料,研究了田间生长条件下小麦旗叶衰老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以及6-苄氨基嘌呤(BA)和乙烯利的调控作用,结果 BA 提高了衰老后期旗叶中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POD)活性,降低了超氧自由基含量,改善了活性氧代谢,延缓了旗叶衰老,表现在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膜脂过氧化程度(丙二醛含量)变化动态的改变。乙烯利作用相反,促进旗叶衰老。两者配合使用,可以有效控制叶片衰老进程,与籽粒发育更加协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闫鹏  孙小诺  杜雄  高震  边大红  
【目的】针对华北平原北部冬小麦生长发育所需的适宜温度与环境实际温度间的矛盾,通过晚冬早春阶段性增温,研究拔节前增温及拔节后揭除塑膜相对降温对冬小麦旗叶光合性能和衰老的调控作用,以期为华北平原冬小麦通过调控温度延缓小麦衰老和挖掘产量潜力提供理论及方法依据。【方法】2015—2017年连续2个生长季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深州旱作节水农业试验站进行大田试验,以"衡观35"为试验材料,晚冬早春采用搭建温室的方法,设置覆盖2层塑膜(M2E,1月25日—3月25日)、覆盖2层塑膜(M2L,2月5日—3月25日)、覆盖1层塑膜(M1,2月20日—3月25日)、常规生产对照(CK)共4个处理,以覆盖有孔和无孔塑膜以及时间的早晚和长短来调控温度和小麦生长发育时间,由此获得了时间相同的小麦生长发育进程不同、发育进程相同而所处日期和温度不同的结果。试验过程中记录每个处理各生育期起始时间,并测定光合特性、衰老相关酶活性、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结果】早覆盖的M2E处理的冬小麦比对照开花提前8 d,成熟提前3—4 d;灌浆期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提高17.3%、净光合速率提高30.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23.7%、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27.2%、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19.4%、丙二醛(MDA)含量降低23.8%;开花时的旗叶面积增大27%,收获时籽粒产量提高22.8%,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6.9%。随着增温时间的推迟和覆盖时间的缩短,上述指标与对照差异越来越小,以至于M1处理上述指标与CK均显著不差异。【结论】晚冬早春阶段增温既维持了旗叶较高的光合速率,又显著延缓了旗叶衰老,进而为灌浆提供了物质基础;既增加了小麦穗粒数,又延长了小麦灌浆时间,从而获得了高产,获得高产的同时虽然增加了耗水量但促进了水分的高效利用。晚冬早春阶段增温是华北平原北部冬小麦有效平衡热量资源供应与生长发育所需的方法,既可减轻晚冬早春冻害对小麦返青及拔节的影响,又可规避小麦生育后期干热风带来的危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芮琪  徐朗莱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PAGE)和梯度凝胶电泳方法 ,研究了小麦旗叶暗诱导衰老过程中内肽酶同工酶的变化。发现用SDSPAGE法几乎检测不到新的内肽酶同工酶 ;用梯度凝胶电泳法则能检测到 6种新的同工酶 ,而且在第一叶自然衰老过程中也能检测到。表明在这两种衰老过程中内肽酶酶谱变化基本相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晓然  孙绿  赵长星  林琪  刘义国  孟祥霞  王月福  王维华  
为给华北旱作区小麦确定合理的追肥深度提供科学依据,以冬小麦济麦22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春季拔节期开沟施肥(0,5,10,15 cm)对旱地小麦花后旗叶衰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各处理的小麦旗叶中POD活性、SOD活性都表现为W2>W1>W3>W0,mDA含量表现为W0>W3>W1>W2,可溶性蛋白含量则表现为W0一直低于其他处理,W2始终高于其他处理。说明肥料深施能够提高小麦旗叶中的POD和SOD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抑制mDA的产生,从而延缓了叶片衰老。各处理小麦的产量表现为W2>W1>W3>W0,W1、W2、W3比W0每公顷产量分别提高了8.5%,14.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