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70)
- 2023(10121)
- 2022(9117)
- 2021(8741)
- 2020(7386)
- 2019(17101)
- 2018(17188)
- 2017(32920)
- 2016(18225)
- 2015(20819)
- 2014(20890)
- 2013(20579)
- 2012(19112)
- 2011(17002)
- 2010(16948)
- 2009(15555)
- 2008(15142)
- 2007(13160)
- 2006(11425)
- 2005(9854)
- 学科
- 济(68379)
- 经济(68298)
- 管理(51991)
- 业(48407)
- 企(41283)
- 企业(41283)
- 方法(33685)
- 数学(28795)
- 数学方法(28362)
- 农(18038)
- 学(18012)
- 中国(17151)
- 财(17019)
- 业经(14995)
- 地方(13732)
- 理论(12932)
- 制(12298)
- 和(12030)
- 贸(11971)
- 贸易(11961)
- 农业(11861)
- 易(11589)
- 务(11157)
- 财务(11094)
- 财务管理(11071)
- 技术(11051)
- 环境(10946)
- 企业财务(10481)
- 教育(10437)
- 划(10116)
- 机构
- 大学(259303)
- 学院(256419)
- 管理(102245)
- 济(92769)
- 经济(90476)
- 理学(89023)
- 理学院(87950)
- 研究(86325)
- 管理学(86179)
- 管理学院(85735)
- 中国(63247)
- 科学(58358)
- 京(56633)
- 所(44756)
- 农(44606)
- 业大(42096)
- 财(41939)
- 研究所(41257)
- 中心(39237)
- 江(36837)
- 北京(35904)
- 农业(35237)
- 范(34993)
- 师范(34622)
- 财经(33928)
- 院(31614)
- 经(30825)
- 州(30415)
- 技术(28602)
- 师范大学(28108)
- 基金
- 项目(180935)
- 科学(140320)
- 基金(129973)
- 研究(128828)
- 家(114757)
- 国家(113807)
- 科学基金(96579)
- 社会(77194)
- 社会科(72888)
- 社会科学(72865)
- 省(70631)
- 基金项目(69928)
- 自然(65949)
- 自然科(64375)
- 自然科学(64358)
- 自然科学基金(63173)
- 划(60255)
- 教育(58927)
- 资助(54060)
- 编号(53004)
- 成果(42904)
- 重点(40459)
- 部(38868)
- 发(37488)
- 创(37051)
- 课题(36256)
- 科研(35105)
- 创新(34507)
- 计划(34018)
- 大学(33444)
共检索到3676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莉梅 张子晗 喻方圆
通过对低温层积不同时间野鸦椿种子内含物质变化情况,及不同播前预处理种子发芽情况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野鸦椿种子不通过低温层积处理无法萌发。(2)野鸦椿种子在层积过程中主要通过大分子油脂类物质水解作种子萌发的物质动员。(3)野鸦椿种子通过低温层积的方法解除休眠的时间应控制在90~120 d内,层积时间过长发芽率反而下降。这与同属植物圆齿野鸦椿种子的萌发特性一致。(4)层积90~120 d时种子内可溶性糖含量有较大幅度下降,同时在120 d时种子的发芽率达到峰值,表明可溶性糖是野鸦椿种子萌发的直接利用能源物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廖云娇 李雪 董学会
用昼夜变温(20℃/10℃)-低温(4℃)、暖温(20℃)-低温(4℃)和低温(10℃)-低温(4℃)层积两阶段处理方法,研究变温层积处理过程中东北红豆杉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昼夜变温层积6个月后种胚长度和宽度分别由层积前的1.52和0.47 mm,增加到1.95和0.61 mm;昼夜变温-低温层积后种子可溶性糖含量达到46.3 mg/g,显著高于层积前;粗脂肪含量比层积前减少了3.8%;脱氢酶(TTC)活性持续增加,层积10个月后达到层积前的2倍多;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G-6-PDH)活性在昼夜变温层积阶段下降,低温层积阶段上升;三磷酸腺苷(ATP)水平在昼夜变温层积过程中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平芳 普甜 余潇 代嫚婷 杜春 王娟 栗宏林
【目的】探索沙藏层积对滇牡丹种子萌发的影响,为滇牡丹种苗繁殖和栽培奠定基础。【方法】以人工栽培的滇牡丹种子为试验材料,采取室温沙藏层积至上胚轴露出时,每隔15 d取60粒,对滇牡丹种子在沙藏层积过程中的萌发指标进行测定,根据层积过程中种子外部形态特征的变化,将种子划分为6个不同萌发阶段(S1~S6),并利用体视显微镜观察沙藏层积前(S0)和不同萌发阶段种子结构及种胚的变化特征,分析胚乳中贮藏物质(蛋白质、淀粉、油脂)的组织化学染色情况,同时测定各萌发阶段胚乳和种胚中营养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酶(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室温沙藏层积过程中,滇牡丹种子的瞬时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均呈现增大趋势,瞬时发芽率在沙藏90 d时增加到85.00%,活力指数增加到20.82。在S0阶段,种胚较小;S1阶段(层积30 d),种子吸水膨胀;S2阶段,胚根突破种皮,少量种子开始萌发;S3阶段,下胚轴明显伸长和增粗;S4阶段,子叶进一步增大,胚根明显伸长和增粗;S5阶段,随着胚根的不断伸长,子叶继续变大;S6阶段,能够观察到少许种子的上胚轴明显伸长。从S2到S6阶段,滇牡丹种子的横纵径、厚度、质量、去皮质量均未显著增加,但种子纵径、胚乳长、胚乳宽、胚长、胚宽分别从S1阶段的(12.19±1.71),(10.75±1.83),(9.22±1.59),(3.20±0.69),(1.56±0.43) mm到S6阶段显著增加至(14.07±0.42),(13.46±0.28),(11.14±1.57),(70.53±14.43),(8.85±0.31) mm,胚率从S1阶段的(30.21±4.31)%显著增大到(525.02±116.10)%。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和种胚中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呈下降的趋势;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胚乳中贮藏物质含量最多的是油体和蛋白质,淀粉含量较少。胚乳和种胚中POD活性总体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S3和S1阶段达到最高值23.20和58.07 U/g,胚乳和种胚中SOD活性总体呈增加趋势,均在S5阶段达到最高值320.42和2 604.39 U/g。【结论】沙藏层积50~70 d的滇牡丹种子发芽率较高,酶活性较强,有助于种子的进一步萌发,取此时段的种子播种,辅以适宜的栽培管理措施,能有效提高种子的出苗率。
关键词:
滇牡丹 沙藏层积 种子萌发 贮藏物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费日雯 孙晓梅 杨盼盼 陈志婧 麻永磊
通过对芍药种子萌发过程中形态特征及物质消化情况变化的比较研究,探索出打破芍药种子休眠的关键时间节点,为深入揭示芍药种子双重休眠形成和解除双重休眠的机制提供依据。本研究选用筛选出的饱满芍药种子进行变温沙藏层积处理,并利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此过程中芍药种子的解剖结构变化,特别是种胚的结构和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用于沙藏层积的芍药种子的种胚已经分化出子叶、胚根、胚轴和胚芽,即芍药自然成熟的种子,种胚在形态上已经发育完全,因此不存在胚的形态休眠;15℃沙藏生根过程中胚的形态变化较大,而胚的结构与未沙藏种胚的结构相似;
关键词:
芍药 种子休眠 石蜡切片 解剖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玲 沈海龙 张振全 张军保 张鹏
色木槭(Acer mono)又名色树、色木(东北)、五角槭、水色树等,属槭树科(Aceraceae)槭属(Acer)植物,落叶乔木,树高15~20m,胸径可达30cm,自然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与长江流域中下游,朝鲜半岛、蒙古、东西伯利亚、日本亦有分布,为槭属树种中分布最为广泛的种(陈嵘,1937;高风华,2009)。色木槭树势优美,枝叶浓密,叶形秀丽,嫩叶红色,入
关键词:
色木槭 脱落酸 种子发育 冷层积 休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敬爽 贾桂霞
朝鲜冷杉(Abies koreana Wils.)为常绿矮生树种,高达1 m,树冠塔型,树皮褐色,大枝轮生平展, 叶条形,正面为亮绿色,背面被两条白色气孔带,具有鲜艳美丽的球果,观赏价值较高,在韩国为优良地貌风景林树种和行道树种,并在欧美等国家园林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秀君 刘月洋 李天来 吴可 陈晓旭
对天女木兰(M.sieboldiiK.Koch)种子进行变温层积处理,测定其在GA3处理诱导下种子内淀粉、糖含量以及糖代谢关键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GA3诱导下,淀粉作为一种暂时储存的物质不断地降解,层积结束后CK处理淀粉含量最少,降至0.43mg·g-1;层积前期(40d)与层积后期(120d)以积累蔗糖为主,以层积40d时CK处理蔗糖含量最大,其值高达2.3mg·g-1,同期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降低,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化酶(SPS)活性升高;层积中期(90d)果糖和葡糖糖含量随GA3浓度的增加有增强的趋势,以1500mg·L-1 GA3处理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最...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伟东 薛长湖 殷邦忠 刘淇
研究了3±0.1℃保活条件下大菱鲆有水和无水状态下的成活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大菱鲆有水保活72h成活率达到100%,无水保活60h成活率为95%。(2)保活过程中大菱鲆肌肉中的ATP含量明显下降,而且无水保活的大菱鲆肌肉中ATP含量低于有水保活的。(3)保活过程中,大菱鲆血液指标MCV、BUN、CR和UA有随保活时间增加而升高的趋势,血液指标GLU、CHE有随时间增加而下降的趋势。有水保活的大菱鲆血液中BUN、CR、UA和GLU显著低于无水保活。通过对大菱鲆血液的生理生化指标分析,保活过程中大菱鲆死亡的原因之一是代谢产物不能有效排出,体内氨氮类有害物质含量过高。
关键词:
大菱鲆 低温保活 生理生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闫晓娜 田敏 王彩霞
为了解扇脉杓兰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特性和变化规律,以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2个野生扇脉杓兰居群为材料,对其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营养物质、内源激素含量和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扇脉杓兰授粉后20 d和85 d分别达到最高值774.03μg·g-1和最低值373μg·g-1。淀粉含量从最初的2.65%急速增加到21.82%,授粉后60 d升至峰值,此后保持在20%左右。可溶性糖含量为1.72%~3.09%。淀粉和可溶性糖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二者与可溶性蛋白质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2)gA3、ZR、IAA峰值发生具有时间顺序性,扇脉杓兰...
关键词:
扇脉杓兰 种子发育 生理生化变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喻方圆 邵岚 沈永宝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content on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Fir and Masson Pine seeds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a year storage period. The investigating indexes are germination percentage, the relativ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SOD and POD activity as we...
关键词:
杉木 马尾松 种子贮藏 生理生化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焦月玲 周志春 金国庆 李因刚
选用对低温引发处理反应差异显著的贵州黎平、福建明溪和四川盐源3个产地的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种子,设置不同的低温引发处理,研究它们在低温引发处理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及产地差异。结果表明,经低温引发处理后上述3个产地种子发芽率差异巨大,分别为30.86%,9.90%和1.91%,而在不同处理中则以10 d冷藏引发处理的种子发芽率较高。三尖杉种子在低温引发处理过程中代谢活跃,脂肪和淀粉质量分数不断下降,氨基酸质量分数大量增加,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增强。低温引发处理效果较好的福建明溪产地种子,其胚乳脱落酸(ABA)质量分数在处理前较高,处理后则显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蔡春菊 范少辉 刘凤 曹帮华
研究人工老化过程中毛竹种子活力及其生理生化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人工老化处理后,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下降,活力指数下降较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快。老化6天时活力指数下降72%,老化12天时种子活力基本丧失。伴随着种子活力下降,表现出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糖含量升高,MDA含量升高,POD,SOD和CAT酶活性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内源GA3和IAA含量降低,ABA含量升高,GA3/ABA比值降低等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相关分析表明:SOD活性、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和GA3,IAA,GA3/ABA,与种子活力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MDA和ABA含量...
关键词:
毛竹 种子活力 人工老化 生理生化变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丽花 瞿素萍 王继华 汪禄祥 吴学尉
对东方百合"西伯利亚siberia"种球在-1℃低温处理下解除休眠过程中的形态和某些重要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百合"siberia"种球内的顶芽在冷藏过程中不断伸长,52 d后芽生长点距种球端部的距离小于1 cm。在冷藏处理过程中,淀粉含量明显下降,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上升。低温冷藏至52 d时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达到最大值,后出现下降趋势,52~86 d变化趋势平缓,糖分含量的转折点可能与种球内生长点的萌发有关。
关键词:
东方百合 冷处理 种球 解除休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华武 贺帆 石盼盼 张丰收 薛刚 刘建 师超 宫长荣
研究烟叶密集烘烤前进行的不同处理对烟叶在烘烤过程中主要生理生化变化规律的影响,试验设鲜烟叶烟梗划开(T1)、鲜烟叶背面烟梗剔除(T2)和常规烟叶烘烤(CK)3个不同处理,利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对烟叶进行烘烤。结果表明:在烘烤过程中,各个处理中水分、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淀粉等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丙二醛含量、苯丙氨酸裂解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脂氧合酶活性则先上升后下降,而淀粉酶活性呈现双峰曲线。T2处理烟叶中的水分、类胡萝卜素、丙二醛、淀粉酶活性等含量和脂氧合酶活性均高于T1处理,而其叶绿素含量、淀粉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
关键词:
烤烟 前处理 生理生化 烘烤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