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85)
- 2023(10777)
- 2022(8967)
- 2021(8003)
- 2020(6394)
- 2019(14360)
- 2018(13839)
- 2017(25681)
- 2016(14110)
- 2015(15362)
- 2014(14944)
- 2013(14796)
- 2012(14197)
- 2011(13067)
- 2010(13085)
- 2009(11811)
- 2008(11608)
- 2007(10319)
- 2006(9360)
- 2005(8651)
- 学科
- 济(62330)
- 经济(62263)
- 业(36780)
- 管理(36084)
- 企(26629)
- 企业(26629)
- 中国(20549)
- 方法(20544)
- 地方(19347)
- 农(19282)
- 数学(17839)
- 数学方法(17672)
- 业经(15047)
- 学(14157)
- 农业(13603)
- 贸(12846)
- 贸易(12835)
- 财(12704)
- 易(12395)
- 融(10979)
- 金融(10979)
- 银(10950)
- 发(10896)
- 银行(10892)
- 地方经济(10871)
- 环境(10844)
- 制(10802)
- 行(10581)
- 技术(10248)
- 产业(8475)
- 机构
- 学院(203945)
- 大学(202771)
- 济(83564)
- 研究(82119)
- 经济(81905)
- 管理(71815)
- 理学(61375)
- 理学院(60535)
- 中国(60486)
- 管理学(59379)
- 管理学院(59038)
- 科学(54551)
- 农(50083)
- 京(45294)
- 所(44823)
- 研究所(41113)
- 农业(39866)
- 业大(38004)
- 中心(35889)
- 财(35822)
- 江(32273)
- 院(30005)
- 北京(28992)
- 省(28623)
- 财经(27919)
- 范(27404)
- 师范(26898)
- 科学院(26209)
- 州(25541)
- 经(25423)
- 基金
- 项目(140152)
- 科学(108549)
- 基金(100238)
- 研究(94339)
- 家(92660)
- 国家(91839)
- 科学基金(75557)
- 社会(59997)
- 社会科(56859)
- 社会科学(56845)
- 省(56550)
- 基金项目(52884)
- 自然(50927)
- 自然科(49720)
- 自然科学(49701)
- 自然科学基金(48831)
- 划(48597)
- 教育(41567)
- 资助(40319)
- 发(36656)
- 编号(35430)
- 重点(32700)
- 创(29592)
- 部(29364)
- 计划(29342)
- 发展(27986)
- 成果(27754)
- 创新(27747)
- 展(27530)
- 科研(27517)
共检索到3174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泽全 舒长生 董雪芳 赖运平 李俊 魏会廷 彭正松 杨武云
以3个小麦品种为实验材料,在室温(18℃)和低温(4℃)胁迫下测定发芽特性和幼苗(萌发15 d)形态指标,以各性状低温与室温下测定值的比值(相对值)作为小麦耐低温评价指标,评价小麦萌发和幼苗的耐低温特性。结果表明:低温降低小麦发芽速度和阻碍幼苗生长,苗比根对低温敏感,低温的干鲜比大于室温的干鲜重比值;种子萌发和幼苗期的各性状相对值可以作为鉴定小麦耐低温的评价指标。
关键词:
小麦 低温 发芽指数 幼苗生长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宁 袁美丽 陈浩
为阐明小麦Triticum sestivum对入侵植物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的化感作用机制,采用培养皿生物测定法,依据萌发率、苗高、根长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了小麦茎叶和根系水浸提液对节节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茎叶和根系水浸提液对节节麦种子萌发、幼苗苗高和根长均表现出"低促高抑"的化感作用。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小麦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节节麦幼苗生长表现出质量浓度效应的化感胁迫作用,随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节节麦幼苗相对电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婉晴 代梦雅 胡乃月 张英华
为明确磷、铁处理对冬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活力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采用NaH_2PO_4和Fe_2(SO_4)_3作为处理溶液,选择不降低种子发芽率的最大摩尔浓度处理种子;测定苗期正常水分(T_1)和干旱处理(T_2)下冬小麦幼苗干重、株高、叶面积、SPAD和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0.05~0.30 mol/L NaH_2PO_4处理的冬小麦种子发芽率比对照提高2.00%~14.00%,0.01~0.04 mol/L Fe_2(SO_4)_3处理的冬小麦种子发芽率比对照提高4.01%,而0.50~0.90 mol/L NaH_2PO_4处理的冬小麦种子发芽率与对照相比降低16.00%~24.00%,0.05~0.07 mol/L Fe_2(SO_4)_3处理的冬小麦种子发芽率与对照相比降低10.00%~24.00%,在本试验条件下,NaH_2PO_4、Fe_2(SO_4)_3处理对种子萌发生长不产生抑制作用的最大浓度分别为0.30和0.04 mol/L;2种水分条件下,NaH_2PO_4处理能显著提高冬小麦幼苗干重和株高,Fe_2(SO_4)_3处理只在正常水分下显著提高幼苗的株高;NaH_2PO_4和Fe_2(SO_4)_3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冬小麦幼苗新生叶片的叶面积、叶片的SPAD以及叶片SOD和CAT活性,但对POD活性无显著提高。总之,适宜浓度的NaH_2PO_4、Fe_2(SO_4)_3处理能促进冬小麦种子的萌发,同时可以提高冬小麦幼苗的有效光合面积和叶绿素含量,改善了幼苗的光合作用,提高了叶片抗氧化酶活性,进而增强了幼苗活力和抗旱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春台 刘学群 丁志刚
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是由7个葡萄糖以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低聚糖类化合物,它对大麦等种子的萌发具有抑制作用,但能增加萌发过程中的干物质重量,最终增加作物的产量[1]。以β-CD为母体进行化学修饰,合成的β-CD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亮亮 宋伟杰 齐英杰 宋涛
为探究外源三磷酸腺苷(ATP)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鲁麦18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ATP浸种处理,对小麦种子的发芽性状、生理特性及苗期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种子经(15~20 mg/L)ATP浸种处理后,发芽率和种子活力较对照处理均显著提高,提高幅度分别为5. 83~10. 00百分点,14. 61%~30. 52%,种子浸出液的相对电导率大幅度下降,过氧化物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等均不同程度提高;不同浓度ATP浸种对小麦根系形态指标、根系活力及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但均在ATP浓度为20 mg/L时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相比,根系活力增加11. 70%,地上部干质量增加17. 32%,根系干质量增加24. 15%。表明ATP浸种不仅可以提高小麦种子萌发性能,同时还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具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何俊瑜 任艳芳 任明见 王阳阳
为了防止重金属毒害的发生和在环境监测中对重金属的评价,以小麦为试验对象,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镉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丙二醛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镉胁迫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芽生长的抑制效应较小。随着镉胁迫浓度的提高,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根生长明显受抑制,且镉胁迫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大。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幼苗根、芽中的MDA含量、G-POD明显增加,SOD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根的SOD活性在1000μmol/L Cd胁迫下略低于对照,而CAT、APX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且浓度越高下降幅度越大,表明遭受了氧化胁迫和膜脂过氧化损伤,这可能是镉胁迫下小...
关键词:
镉 小麦 萌发 幼苗生长 抗氧化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庞春花 张媛 李亚妮
【目的】盐碱地的形成,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也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藜麦具有耐盐的特性,能够缓解部分盐胁迫。中国是稀土含量最多的国家,有研究表明,稀土元素镧可能对盐分胁迫有缓解作用。本试验通过硝酸镧浸种后对藜麦幼苗进行盐胁迫处理,探讨该浸种方法对藜麦种子萌发以及盐胁迫下幼苗生长的影响,为缓解盐害、提高藜麦抗盐性研究提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藜麦为研究材料,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不同硝酸镧浓度浸种(25、50和100 mg·L~(-1))对藜麦种子萌发及不同浓度盐胁迫下(100、200和300 mmol·L~(-1) NaCl溶液)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1)50 mg·L~(-1) La(NO_3)_3浸种时,藜麦种子的萌发效果最好,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达到最高,并与其他浓度处理具有显著差异;(2)相同La(NO_3)_3浓度浸种时,300 mmol·L~(-1)NaCl以内藜麦幼苗的株高、根长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POD、SOD、MDA、可溶性糖、脯氨酸都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升高;(3)在相同浓度盐胁迫下,藜麦幼苗的株高、根长,POD、SOD、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均随硝酸镧浸种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MDA随浸种浓度的增加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4)藜麦在300mmol·L~(-1)NaCl范围下均能生长,在300 mmol·L~(-1) NaCl时,幼苗各项指标基本最好,其中50 mg·L~(-1)硝酸镧浸种处理下各项生长指标均达到最佳。【结论】低浓度50 mg·L~(-1)硝酸镧能够促进藜麦种子的萌发以及盐胁迫下藜麦幼苗地上部分生长,加强藜麦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对盐胁迫起到缓解作用;高浓度则抑制生长。本文结果表明硝酸镧浸种可提高藜麦对盐分胁迫的抗性。
关键词:
藜麦 种子萌发 幼苗 硝酸镧 盐胁迫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宁 昌孝涛 袁美丽 陈浩
为探讨利用化感物质香豆素对入侵植物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进行生物防控的可行性,采用培养皿生物检测法,研究了50, 100, 150 mg·L~(-1)等3种质量浓度香豆素溶液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质量浓度的增加,香豆素溶液显著降低了节节麦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幼苗苗高和根长的生长。从抑制率(RI)可知,香豆素溶液对节节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存在质量浓度效应的抑制作用。此外,不同质量浓度香豆素溶液处理对根长的RI值均明显大于苗高,表明香豆素对节节麦幼苗根长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苗高。幼苗生长试验中,仅50 mg·L~(-1)溶液处理中,至第10天时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较第5天时增加未达到显著水平,这可能是节节麦通过自身调节机制对香豆素造成的损伤进行积极修复的结果。而150 mg·L~(-1)溶液处理中,至第15天时脯氨酸质量分数较第10天时增加不显著,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则呈下降趋势。表明香豆素150 mg·L~(-1)溶液处理第15天已超出节节麦的适应承受范围。以上结果显示:150 mg·L~(-1)香豆素溶液对节节麦种子萌发具有较强的化感抑制作用,并通过影响植株抗氧化酶系统、细胞膜透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等途径调节节节麦的生长。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苏晓丽 舒欣 王晓耘 熊艳丽 熊毅 刘伟 马啸
为探究外源添加褪黑素(MT)对NaCl胁迫下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的缓解效应,并筛选出促进老芒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佳MT浓度,以国审品种‘雅江’老芒麦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外源MT (50、100、300、500、800、1 000μmol·L~(–1))处理对NaCl胁迫(100 mmol·L~(–1))下老芒麦种子萌发率及其幼苗生长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MT均能减缓盐胁迫对老芒麦造成的抑制作用,且综合评价分析表明,外源添加100μmol·L~(–1) MT的效果最佳,此处理下老芒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较NaCl胁迫下提高了12.7%、61.3%、37.3%和75.0%,幼苗的根冠比提高了59.9%,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75.1%和153.4%,而丙二醛(MDA)含量降低了29.3%。这表明在盐胁迫环境下,外源MT处理能增强老芒麦的抗氧化酶活性,并清除体内过量的活性氧(ROS),抑制细胞膜质过氧化,以此提高老芒麦幼苗的耐盐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建立和优化‘雅江’老芒麦在盐碱环境下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萍 鲜孟筑 胡立勇 徐正华
以7个油菜品种为材料,采用光照培养箱进行不同温度处理,观察油菜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对照条件下各品种发芽出苗进程基本一致,品种间差异不大,随着温度降低,各品种发芽及出苗进程变缓,圣光77、德油8号、丰油730受低温影响较大;发芽指数、幼苗活力指数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29.5%~99.5%、8.7%~97.5%,平均发芽时间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而明显延长,15℃(光照12h)/10℃(黑暗12h)下延长0.5~4.0d,10℃/5℃下延长4.6~12.0d;随着温度的降低,苗高、根长、总长逐渐降低,其中沣油823受低温影响较小,德油8号、圣光77受低温影响较大,10...
关键词:
油菜 低温胁迫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袁帅 董志晓 赵煜晗 杨建 易莉美 聂聪 凌瑶 马啸
为探究不同~(60)Co-γ辐射剂量对扁穗雀麦(Bromus catharticus)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本研究比较和分析了不同辐射剂量~(60)Co-γ(0、50、100、150、200、250、300 Gy)处理下种子萌发指标、幼苗根系和叶片形态指标及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态指标方面,种子发芽势随辐射剂量的上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50 Gy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为32%。除50 Gy处理下的种子萌发率、幼苗苗高和根长与50和100 Gy处理下的幼苗叶长略高于对照(0)外,其余各剂量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除150 Gy处理下幼苗叶面积小于对照外,其余处理下叶宽、茎粗和叶面积均高于对照。幼苗根系表面积和体积与辐射剂量的变化呈反比。根系平均直径在~(60)Co-γ辐射处理下与对照间无明显差异(P> 0.05)。当辐射剂量为250和300 Gy时,幼苗全部死亡。在幼苗生理生化指标方面,幼苗脯氨酸(proline, Pro)、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和叶绿素(chlorophyll, Chl)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均受~(60)Co-γ辐射的显著影响(P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有志 黄继山 朱杰辉
采用2种光照和8种温度处理研究了光照和温度对小叶章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除30℃外,其他温度处理光照和黑暗处理的种子萌芽率差异不显著,种子萌发表现为非光敏性.在10~35℃,小叶章种子都能萌发,但萌发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30℃,最大萌芽率为54%.高温度处理的种子一般比低温度处理的种子萌发早,如30℃处理的在第2天就开始萌发,而10℃处理的在第4天才开始萌发.在适宜的温度时光照能促进小叶章幼苗的生长,在25℃和30℃,光照处理的幼苗在第10天的生长高度和最大根长都大于黑暗处理.幼苗在不同温度下生长差异较大,其中20~30℃的最大根长无显著差异,但比其他处理的大,为...
关键词:
小叶章 萌芽率 幼苗生长速率 光照 温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玲 钟原 王莹 成仿云
本文研究了在容器栽培条件下,赤霉素(GA3)处理对紫斑牡丹种子生根的影响,不同主根长度、低温((3±1)℃)时间、赤霉素(GA3)浓度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GA3能够促进种子生根,其中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处理效果最好;种子发芽过程中,主根长度与低温时间的交互效应对初萌期和发芽率存在极显著的影响;只有在主根生长超过40 mm时,低温和GA3处理才能有效地促进种子发芽,在此基础上,低温14 d结合100、200mg/L或者500 mg/L GA3处理为促进发芽的较好组合。当主根长度超过40 mm时,低温和GA3处理才能有效地促进幼苗的生长,以低温14 d结合500 mg/L...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剑峰 杨鑫 张淑卿 杜建雄 刘健
为探明不同来源内生固氮菌对燕麦植株的促生能力,为植物内生固氮菌的应用开发提供参考,以陇燕3号接种沙蓬内生固氮菌产酸克雷伯氏菌(Klepsiella oxytoca Msp2c)和苜蓿内生固氮菌荧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ce lM531)菌液,研究2种植物内生固氮菌对燕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效果。结果表明:接种产酸克雷伯氏菌菌液的燕麦出苗率、发芽率、株高、根长、根体积、叶面积、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均最高,分别达93.67%、89.00%、284.3 MM、242.3 MM、0.5 cM3、663.8 MM2、0.3998 g和0.3058 g,均显著高于无菌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洪兵
以荞麦抗逆品种川荞4号和敏感品种川荞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渗透胁迫下不同浓度氨基酸对荞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效应。结果表明,适当浓度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可显著增加渗透胁迫下荞麦种子发芽率、幼苗鲜重、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适当浓度天冬氨酸处理使抗逆品种种子发芽率和叶片叶绿素含量恢复至对照水平,但适当浓度氨基酸处理时敏感品种增加幅度较大,说明适当浓度氨基酸对渗透胁迫下荞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显著促进效应。荞麦敏感品种氨基酸处理的最适浓度为30μmol/L,荞麦抗逆品种氨基酸处理的最适浓度为20μmol/L,且天冬氨酸的处理效果优于谷氨酸处理。
关键词:
荞麦 渗透胁迫 氨基酸 发芽率 生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