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88)
2023(7091)
2022(6017)
2021(5403)
2020(4664)
2019(10355)
2018(9887)
2017(18497)
2016(10435)
2015(11170)
2014(10871)
2013(10366)
2012(9335)
2011(8350)
2010(8162)
2009(7446)
2008(7202)
2007(6005)
2006(4948)
2005(4106)
作者
(33592)
(28334)
(28172)
(26356)
(17913)
(13769)
(12436)
(11210)
(10637)
(9839)
(9594)
(9284)
(9232)
(8973)
(8815)
(8770)
(8588)
(8432)
(8144)
(8009)
(7382)
(7163)
(6575)
(6574)
(6375)
(6353)
(6178)
(6053)
(5885)
(5826)
学科
(41980)
经济(41942)
管理(28759)
(28231)
方法(25315)
数学(23708)
数学方法(23352)
(22717)
企业(22717)
(10365)
(9996)
(9961)
(9146)
贸易(9144)
(8946)
中国(8839)
业经(7786)
(7097)
财务(7080)
财务管理(7074)
农业(6979)
企业财务(6746)
技术(6732)
环境(6496)
地方(5643)
(5472)
(5347)
理论(5197)
(5144)
(5085)
机构
大学(146453)
学院(146254)
(57260)
经济(56394)
管理(55239)
研究(50721)
理学(49993)
理学院(49393)
管理学(48024)
管理学院(47805)
(39859)
科学(37328)
中国(35103)
农业(32676)
业大(32300)
(29748)
(28007)
研究所(26386)
中心(22859)
(22839)
农业大学(22052)
(20149)
财经(19416)
(18430)
(17905)
经济学(17873)
(17654)
(17588)
(17471)
北京(17416)
基金
项目(113267)
科学(88678)
基金(85131)
(79488)
国家(78925)
研究(68547)
科学基金(66488)
自然(48526)
自然科(47557)
自然科学(47543)
自然科学基金(46717)
(45796)
基金项目(45209)
社会(44634)
社会科(42548)
社会科学(42538)
(39279)
资助(35108)
教育(31982)
计划(26234)
重点(26151)
(24370)
(23905)
编号(23819)
科研(23400)
(23260)
科技(23102)
创新(22889)
(21809)
大学(19869)
期刊
(49255)
经济(49255)
学报(37408)
(35071)
研究(32056)
科学(29549)
大学(25958)
学学(25434)
农业(24037)
中国(23988)
管理(18029)
(17138)
(13360)
业大(12006)
技术(10978)
农业大学(10462)
经济研究(9743)
统计(9619)
(9507)
(9035)
财经(8910)
(8864)
金融(8864)
科技(8476)
业经(8373)
决策(7931)
教育(7747)
中国农业(7699)
技术经济(7650)
(7566)
共检索到1906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云  谭学林  文建成  谭亚玲  
利用来自云南海拔2 670 m高寒稻区的地方粳稻品种小麻谷与具有籼稻细胞质背景的籼粳交品系南34进行正反交产生F1,用经14℃和17℃低温离体处理的正反交F1的稻穗与育性稳定的1个滇Ⅰ型细胞质不育系授粉获得3个测交群体。对F1的花粉育性和所获得测交群体的PCR位点进行分析,发现温度及细胞质背景都对F1产生的雄配子基因型发生了选择,导致雄配子基因型的遗传比例偏离孟德尔规律。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探讨温度对水稻遗传分化的影响,还可探讨通过对雄配子基因型的差异选择提高定向育种效率的育种方法,将有助于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水稻及其他作物的遗传变异将产生的影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和明  吕复兵  朱根发  操君喜  
以蝴蝶兰P42和P39为亲本,配制成正反2个杂交组合,对杂交F1的植株性状、花部性状和开花期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1的株幅、叶长、叶宽、花径和花梗高度5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值分别占中亲值的74.1%,65.15%,79.2%,88.5%和67.7%,均较中亲值明显下降,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衰退现象,但某些性状上仍可出现超高亲个体,选育花径较大或植株更大的个体是可能的;叶数、花朵数和花色的遗传能力强,尤其是花朵数和花色,其平均变异系数分别达到30.1%和29.95%,分别占中亲值的105.0%和111.45%;在F1花色分布上,正交组合比反交组合更容易选出超亲优良个体,其F1的超亲个体占杂种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针杉  涂红霞  周荆婷  马艳  柴久凤  王旨意  杨鹏飞  杨小芹  Kumail Abbas  王浩  王燕  王小蓉  
【目的】通过观测分析中国樱桃地方种质‘南早红’(早熟,橙红)和‘红妃’(紫红,综合性状优良)杂交F_1代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表现,探究果实主要性状遗传规律,为优异性状基因挖掘奠定工作基础,也为新品种选育和杂交亲本选择与选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田间调查和测试分析‘南早红’(NZH)和‘红妃’(HF)正、反交F_1代群体(n=226)果实大小(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横径、侧径)、风味(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颜色(果实花色苷含量)、形状(果形指数)、果实生育期、果柄长度等17个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其遗传倾向并预测遗传模式。【结果】正交(‘南早红’ב红妃’)和反交(‘红妃’ב南早红’)F_1群体单果质量分离广泛,分别为2.59—7.46和2.45—6.48 g,但平均单果质量(4.30 g、4.05 g)均小于中亲值(4.58 g)。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杂种优势明显,前者正、反交群体均值分别为14.55%和14.51%,高于亲本HF(12.97%)和NZH(11.36%),超高亲率分别达78.52%和76.09%;可滴定酸在正、反交群体中的均值(0.67 g/100 mL、0.59 g/100 mL)略低于中亲值(0.63 g/100 mL),低低亲率为47.92%和41.94%。F_1果皮颜色也呈现连续变异,包括橙红、红色、紫红和黑紫等类型,以红色为主。果实花色苷含量变异较大,分布范围分别为3.12—112.51和1.80—79.94 mg·kg~(-1)。果实生育期在正反交F_1群体中存在差异,正交的比反交的短2 d。果柄长度表现为超亲遗传,超高亲率分别为49.25%和43.33%。遗传模型预测表明,正、反交11个果实性状最适遗传模型的主基因数目完全一致,果实纵径和果实生育期为1对主基因,其他性状均为2对主基因。【结论】中国樱桃杂交F_1代果实主要性状均为多基因控制连续分布的数量性状,其中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横径、侧径、可滴定酸、花色苷含量呈变小的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果柄长度呈增大的趋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冰  柴学森  张成锋  朱健  
通过测定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和黑龙江野鲤(Cyprinus carpio haermatopterus)自交和正反交组合的形态参数,运用方差分析和多元分析,比较了4个自交和正反交组合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组合间在侧线鳞、侧线上鳞、侧线下鳞、胸鳍鳍棘以及腹鳍鳍棘数量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背鳍鳍棘、背鳍鳍条、腹鳍鳍条、臀鳍鳍棘、臀鳍鳍条以及胸鳍鳍条数量上有差异(P<0.0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组合之间的形态最为接近,两个杂交组合与两个自交组合的趋异程度逐渐增大。用判别分析方法构建了4个判别方程,判别准确率P1为76.7%~96.7%,判别...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石华  谭学林  谭亚玲  
利用云南海拔2650 m高寒稻区种植的地方粳稻老品种小麻谷与具有籼稻细胞质背景的改良品系南34为亲本,基于SSR标记评价了在400、1860和2200 m 3个不同海拔下产生的正反交F2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结果表明,F2(小麻谷×南34)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在同一海拔下产生的反交F2群体。2个组合在海拔400 m的海拔产生的群体中遗传多样性均最小,并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在海拔2200 m的海拔产生的群体中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正反交组合F2群体间的遗传分化高于同一组合在不同海拔下产生的F2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同一组合在不同海拔产生的F2群体间的遗传分化随产生群体的海拔差异增加而扩大。本研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石华  谭学林  
本研究利用云南海拔2650 m高寒稻区种植的地方粳稻老品种小麻谷与具有籼稻细胞质背景的改良品系南34为亲本,分析比较了在400、1860和2200 m 3个不同海拔下产生的正反交F2群体形态性状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细胞质和海拔引起杂合体花粉育性的差异可导致其F2群体中形态性状发生明显的遗传变异,其中细胞质对F2群体形态性状遗传变异的效应随产生群体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在2200 m的高海拔细胞质效应最为明显。该研究结果对探讨环境温度对细胞质效应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邵景侠  张改生  刘宏伟  王小利  王军卫  
 以3个二角型1B/1R小麦不育系ms(bicor)-83(37)65,ms(bicor)-偃师9号,ms(bicor)-80(6)和1个非1B/1R不育系ms(bicor)-90-110与不同基因型小麦非整倍体系列(单体、缺四体和重双端体)及8个不同的恢复系杂交,调查不育系本身和杂种F1产生单倍体的频率及其杂种F1代的育性恢复性。结果表明,二角型1BL/1RS不育系杂种F1代产生单倍体的频率与不育系自身1B/1R易位染色体组成有很大关系,亦与父本的染色体构成有关,父本的非整倍体系列有提高单倍体频率的趋势,而与杂种F1的育性没有直接关系;二角型非1BL/1RS不育系自身及其杂种F1代无单倍体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慧  张树军  张妤艳  衡伟  吴俊  张绍铃  
利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及DNA序列分析,对我国主栽的4个梨系统的40个梨品种的S基因型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早生喜水’和‘玉水’,‘湘南’和‘大青梨’,‘水红霄’、‘红霄’和‘云南黄皮水’,‘青皮酥’和‘白皮酥’,‘斯尔克甫梨’和‘沙-01号香梨’都具有相同的S基因型,分别为S3S4、S1S3、S16S19、S34S n和S22S28,鉴于梨自花授粉不结实的特性,应避免这些品种间的配置授粉。同时,对这40个梨品种中出现的29个S基因的分布频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S基因出现的频率不同,S1和S3出现的频率最高为10.0%,其次为S19(8.75%)、S22和S34(6.25%)...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倩莹  吕凤  王启明  王倩  尤世民  柏文婷  郑海  王沛然  赵志刚  万建民  
[目的]水稻的育性对产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水稻雌、雄不育(female and male sterility)突变体fms进行表型研究和基因图位克隆以丰富水稻生殖发育的分子机制。[方法]用甲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sulfonate,EMS)化学诱变粳稻品种‘宁粳4号’,获得1个稳定的雌、雄不育突变体fms,利用醋酸洋红染色、半薄切片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对野生型和突变体的花药和胚囊进行细胞学观察和比较;利用FMS/fms杂合子和‘N22’杂交构建的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和基因图位克隆。[结果]细胞学观察发现:fms的花药壁中绒毡层和中间层缺失,花粉母细胞发育停滞,导致雄配子完全不育;突变体胚囊发育早期孢母细胞增多,成熟胚囊完全退化或出现多于8个的细胞核,导致雌配子不育。遗传分析表明,该不育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通过图位克隆将FMS基因初步定位在第12号染色体长臂上的分子标记RM27877和RM28404之间。进一步扩大群体并加密分子标记,最终将候选基因定位在标记Ta-4和Ta-7之间,物理距离818 kb,该区间内预测有13个开放阅读框。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fms在Os12g0472500的第1个外显子上有1个碱基突变,使色氨酸变成终止密码子,造成翻译提前终止。表达分析显示FMS在花药中特异性高表达,在胚囊中表达量较高。[结论]水稻育性突变体fms突变性状由Os12g0472500基因的隐性突变引起,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影响水稻花粉和胚囊的发育。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辛星光  肖立中  莫钊文  聂俊  闻祥成  李媛  刘琪  唐湘如  
以常规稻(中花11和华航31)、二系杂交稻(Y58S/1589和P88S/1589)和三系杂交稻(深优9586和湘丰优103)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超声波处理对不同基因型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光合特性以及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试验设超声波和对照2种处理方法,采用单本移栽,株行距规格为20 cm×20 cm。试验每处理设置3次重复,各小区面积为42 m2,按当地高产栽培措施进行管理。测定剑叶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叶片SPAD值、干物质量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提高了不同基因型水稻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总量、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显著提高了不同基因型水稻的物质输出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雷伟  文建成  普世皇  王昌江  刘华萍  孙朝华  苏家秀  李振  徐津  谭亚玲  金寿林  谭学林  
【目的】分析海拔环境差异对水稻雌配子体基因型选择及其对后代表型遗传分化的影响,为研究植物表型对海拔环境的遗传响应及利用海拔差异进行雌配子体选择育种的方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2个滇1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耐寒粳稻地方老品种杂交,在4个具有明显海拔背景差异的试验点构建并种植了7个水稻F1雌配子体基因型选择群体及其28个F2遗传分离群体,通过估算这些世代群体的形态性状差异来检测不同海拔条件对雌配子体基因型频率变化和后代表型遗传分化的影响。【结果】对F1雌配子体基因型选择群体的形态性状分析发现,在4个不同海拔点都检测到8个性状发生了偏分离,说明海拔背景差异对F1雌配子体基因型具有选择作用,且在2 ...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炳霖  肖炜  邹芝英  祝璟琳  李大宇  喻杰  杨弘  胡平各  马银花  
为探究不同杂交方式奥尼罗非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对埃及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与"夏奥1号"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co aureus)正反交子代奥尼罗非鱼群体开展体质量(BW)与全长(TL)、体长(SL)、头长(HL)、体高(BD)、尾柄长(CPL)、尾柄高(CPD)、体厚(BWD)共7个形态性状测定与分析,判断影响奥尼罗非鱼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并建立体质量多元回归方程;采用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复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比较了正反交奥尼罗非鱼的形态差异。结果显示,正交奥尼罗非鱼群体全长、体高和尾柄高3个性状对体质量产生主要影响,回归方程为Y_(BW)=-154.286+9.016X_(TL)+10.065X_(BD)+17.884X_(CPD);反交雌性奥尼罗非鱼群体全长和体高2个性状对体质量产生主要影响,回归方程为Y_(BW)=-92.582+7.415X_(TL)+8.727X_(BD);反交雄性奥尼罗非鱼群体体长和体高2个性状对体质量产生主要影响,回归方程为Y_(BW)=-120.299+8.661X_(SL)+16.590X_(BD)。主成分分析构建了2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主要代表TS、BDS、CDS、BWS和HS形态特征,第2主成分主要代表BS和CLS形态特征,对PCA1和PCA2作散点图可将正交雄鱼与反交雌鱼有效区分。研究表明,不同杂交方式、不同性别的奥尼罗非鱼影响体质量的形态特征均存在差别,在亲鱼挑选及子代选育工作中,建议采用多性状综合选育的方式,以提高选育培养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雷  肖乐铨  王园园  强胜  戴伟民  宋小玲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复合性状转cry2A~*/bar基因水稻T2A-1向杂草稻基因漂移的生态风险。[方法]在农田非竞争环境下,以T2A-1、受体水稻‘明恢63’及其分别与江苏泰州(WRTZ)、广东茂名(WRMM)、湖南益阳(WRYY)杂草稻的杂交后代(以T2A-1为父本的抗性后代F_1+、F_2+、F_3+,以MH63为父本的非抗性后代F_1-、F_2-、F_3-)为材料,评价T2A-1与杂草稻杂交后代的适合度。[结果]抗性基因在杂交后代中的传递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外源抗虫基因的导入显著降低抗性杂交后代的靶标虫压。虽然抗性杂交后代与相应非抗性杂交后代的部分适合度指标存在差异,但总相对适合度均无显著差异;抗性杂交后代总相对适合度显著高于或相当于相应杂草稻,且随杂交代数的增加无显著变化。抗性杂交后代与相应非抗性杂交后代的落粒率均无显著差异,除F_1TZ+、F_2TZ+与WRTZ相当外,其他杂交后代的落粒率均显著低于相应杂草稻。F_2和F_3在3和20 cm埋藏120 d后,只有27.75%~41.75%的F_2TZ+和F_3TZ+种子具有活力。[结论]在低虫压下,WRMM、WRYY的抗性杂交后代与杂草稻相比尽管具有相似或较高的营养和生殖能力,但落粒性和种子越冬能力较低,而WRTZ的抗性杂交后代种子虽然具有越冬能力,但落粒率较低,且从三代抗性杂交后代适合度变化来看,并无适合度提高的风险。因此在无除草剂选择压下T2A-1向杂草稻基因漂移可能引起的生态风险较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源源  黄肖  李维国  
【目的】本研究旨在揭示环境温度对橡胶树GT1的2n雌配子发生频率的影响,为高效率的收集橡胶树自然三倍体材料和人工施加温度处理诱导橡胶树三倍体,开展橡胶树多倍体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子代多倍体频率估算2n雌配子发生的方法,比较不同地点/年份橡胶树GT1的2n雌配子发生频率,采用相关性分析研究花发育期间的逐日温度对橡胶树GT1的2n配子发生频率的影响。【结果】不同地点的橡胶树GT1的2n雌配子发生频率差异明显,分别在0.71%7.01%,同一地点不同年份间2n雌配子的发生频率具有稳定性。橡胶树GT1的2n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红生  翟虎渠  陆志强  朱立宏  韩亮  
测定了12个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对中国白叶枯病菌7个致病型的10个菌株的抗性反应。结果表明:Xa-4、xa-5、Xa-7、xa-13和Xa-21等5个抗病基因在苗期、分蘖期和孕穗期对病菌侵染均表现为广谱抗病反应。进一步将3个带显性广谱抗病基因的材料IRBB4(Xa-4)、IRBB7(Xa-7)和IRBB21(Xa-21)与6个常规感病品种和5个常用不育系及相应保持系配组,对其F1代杂种用病菌致病型Ⅱ和Ⅳ的KS-66和ZJ-173菌株进行接种,发现抗病基因Xa-7和Xa-21在杂种F1中对病菌表现抗病反应,而抗病基因Xa-4在杂种F1中仅表现中抗反应。提出了在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中应加快对显性广谱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