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98)
- 2023(9997)
- 2022(8464)
- 2021(7856)
- 2020(6614)
- 2019(14877)
- 2018(14829)
- 2017(27660)
- 2016(15460)
- 2015(17210)
- 2014(16996)
- 2013(16101)
- 2012(14417)
- 2011(12904)
- 2010(13125)
- 2009(11981)
- 2008(11512)
- 2007(10015)
- 2006(8559)
- 2005(7297)
- 学科
- 济(57102)
- 经济(57031)
- 管理(41931)
- 业(38711)
- 企(31459)
- 企业(31459)
- 方法(28680)
- 数学(25975)
- 数学方法(25428)
- 农(15655)
- 中国(14886)
- 学(14746)
- 财(13561)
- 业经(12005)
- 制(11244)
- 贸(11037)
- 贸易(11033)
- 易(10731)
- 理论(10700)
- 农业(10226)
- 地方(10224)
- 技术(9433)
- 体(8962)
- 银(8773)
- 环境(8770)
- 银行(8726)
- 融(8319)
- 金融(8312)
- 行(8294)
- 务(8238)
- 机构
- 学院(214680)
- 大学(212390)
- 管理(79867)
- 济(79547)
- 经济(77855)
- 研究(73191)
- 理学(70226)
- 理学院(69373)
- 管理学(67529)
- 管理学院(67192)
- 中国(52721)
- 科学(51120)
- 农(49060)
- 京(44560)
- 业大(41207)
- 农业(39331)
- 所(39038)
- 研究所(36352)
- 财(34200)
- 中心(32901)
- 江(31509)
- 财经(27723)
- 北京(27160)
- 技术(26795)
- 院(26742)
- 农业大学(26400)
- 范(26219)
- 师范(25699)
- 经(25275)
- 州(24850)
- 基金
- 项目(155996)
- 科学(120556)
- 基金(111880)
- 研究(103310)
- 家(102333)
- 国家(101524)
- 科学基金(85377)
- 社会(63863)
- 省(63698)
- 社会科(60522)
- 社会科学(60505)
- 自然(59641)
- 基金项目(59280)
- 自然科(58372)
- 自然科学(58343)
- 自然科学基金(57283)
- 划(53927)
- 教育(49044)
- 资助(46385)
- 编号(40346)
- 重点(35897)
- 创(33068)
- 计划(32920)
- 发(32674)
- 部(32425)
- 创新(30936)
- 科研(30837)
- 成果(30747)
- 科技(29435)
- 课题(29297)
共检索到2997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秦玉玲 赵静静 黄显会 高延玲 陈杖榴 曾振灵 刘健华
【目的】应用离体恒化器模型评价低浓度恩诺沙星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为制定微生物学日允许摄入量(ADI)提供依据。【方法】四套接种人体肠道菌群的离体恒化器模型中连续添加0、0.2、2及20mg·L-1恩诺沙星8d,采用细菌培养计数和PCR-DGGE方法研究细菌数量、耐药性、菌群结构和定植抗力的变化。【结果】2及20mg·L-1恩诺沙星可抑制肠道总厌氧菌、总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大肠杆菌、肠球菌的生长(P<0.05或P<0.01);0.2、2及20mg·L-1恩诺沙星均使总需氧和兼性厌氧菌、大肠杆菌耐药百分率增加(P<0.05或P<0.01),停药7d后,总需氧和兼性厌氧菌、大肠杆菌耐药百分率呈下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健华 陈杖榴 李云 柳阳伟
采用SPF小鼠动物模型研究了低剂量恩诺沙星对肠道菌群细菌数量、细菌耐药性和定植抗力的影响。连续饮水给药(1、10和100mg·L-1)48d后,恩诺沙星对SPF小鼠肠道菌群的主要影响为:10和100mg·L-1恩诺沙星可抑制部分需氧和兼性厌氧菌的生长(P<0.05或P<0.01);100mg·L-1恩诺沙星可抑制肠球菌和部分拟杆菌的生长(P<0.05或P<0.01);1、10和100mg·L-1恩诺沙星使需氧和兼性厌氧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增加(P<0.05或P<0.01);100mg·L-1恩诺沙星使拟杆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增加;1、10和100mg·L-1恩诺沙星可降低部分SPF小鼠肠道菌群...
关键词:
残留 肠道菌群 恩诺沙星 SPF小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梦瑶 张明珠 汪颖 孙庆业
【目的】水体污染不仅会影响水质,且会对水体中人体肠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造成影响。【方法】以安徽阜阳迪沟采煤沉陷区为对象,以合肥市饮用水源地董铺水库为参照系。基于qPCR(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技术,探究上覆水和沉积物中5种人体肠道病原菌致病基因(0157:H7型大肠杆菌的eae基因、肠炎沙门氏菌的ttr基因、志贺氏菌的ipaH基因、粪肠球菌的divIVA基因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ail基因)相对丰度的差异,探讨迪沟采煤沉陷区水域作为饮用水源地的合适性。【结果】采煤沉陷区水体中5种致病基因的相对丰度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且在上覆水和沉积物中的空间分布趋势不一致;上覆水中,3个研究区域受eae基因污染的程度依次是生活污水区>煤矸石污染区>养殖废水区,受ttr、ipaH、ail和divIVA基因污染的程度依次是养殖废水区>生活污水区>煤矸石污染区;沉积物中,3个研究区域受eae基因污染的程度依次生活污水区>养殖废水区>煤矸石污染区,受ipaH基因污染的程度依次是养殖废水区>生活污水区>煤矸石污染区,受ttr、divIVA和ail基因污染程度最大的均是养殖废水区,生活污水区和煤矸石污染区受到的影响较小,无明显差异;沉积物中5种人体肠道病原菌致病基因的相对丰度均比上覆水中高;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与5种致病基因的相对丰度呈正相关,Cu和Zn的含量与divIVA和ail基因的相对丰度呈正相关;与董铺水库相比,迪沟采煤沉陷区水域中致病基因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前者。【结论】基于研究区和对照区水体中致病基因相对丰度及理化性质的比较,从公共卫生安全的角度考虑,迪沟采煤沉陷区水域不适合作为饮用水源地。研究结果可为皖北缺水地区的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多年来,课题组一直从事益生菌资源保护及在食品和人体肠道中的作用机理研究,经过课题组所有成员多年来的共同努力和工作,取得的创新成果为:(1)利用传统纯培养结合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宏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方法,从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等省区103个不同地区,采集的563份自然发酵的酸菜、豆酱、辣白菜、锦州小菜、玉米发酵面团、酸马奶、酱腌菜中,分离、鉴定并保藏了1128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关键词:
发酵食品 益生菌 人体肠道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孝煊 吴志新 操玉涛
研究了口灌 3种剂量的诺氟沙星 (0 .2mg/kg ,2 .0mg/kg ,2 0 .0mg/kg)后中华鳖消化道内好氧和兼性厌氧细菌的数量及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 :每千克鳖体重口灌剂量为 0 .2 0mg时 ,细菌数量的变化幅度不大 ,口灌 2 .0mg和 2 0 .0mg时 ,消化道中细菌数量明显减少 ,但灌服不同剂量时 ,细菌数量下降的幅度及恢复用药前水平所需的时间是不同的。用药后 ,消化道中的优势菌群构成并没有改变 ,但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大 ,各优势菌群的比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其中肠杆菌 (Enterobaoteriaceae)的比例升高 ,气单胞菌 (Aeromonas)和弧菌 (...
关键词:
中华鳖 诺氟沙星 消化道菌群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金敏 吴志新 曾令兵 王树云 毕鹏 陈孝煊
对黄颡鱼肠道及所处水体菌群的数量和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黄颡鱼各肠段中好氧和兼性厌氧菌数量的对数值分别为5.27±0.74、6.26±0.36、7.56±0.61。厌氧菌数量远大于好氧和兼性厌氧菌,相差约2~3个数量级,双歧杆菌为厌氧菌的优势菌。养殖水体中细菌数量的对数值为4.80±0.73,表明水体中营养盐浓度不高。黄颡鱼肠道与养殖水体中的优势菌基本相同,均为气单胞菌属、肠杆菌科和不动杆菌属。此外,对患细菌性出血病的黄颡鱼肠道菌群的研究结果显示,患病鱼肠道细菌数量显著增加,气单胞菌相比健康黄颡鱼增加18.3%~33.6%,细菌种类明显减少。表明气单胞菌等重要条件致病菌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达...
关键词:
黄颡鱼 肠道 水体 菌群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孟晓林 聂国兴
鱼类肠道内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类群,其在宿主生长发育、代谢及免疫调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量研究显示肠道菌群与宿主脂代谢关系密切,能够通过调节肠道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内毒素(lipopoly saccharide, LPS)、胆汁酸、氧化三甲胺等菌群代谢产物以及肠上皮细胞的通透性,影响宿主脂质代谢。本文对国内外鱼类肠道菌群及其与机体脂质代谢作用关系进行梳理,综合报道了鱼类肠道菌群的组成、脂类营养对鱼类肠道菌群的影响、鱼类肠道菌群与机体脂质代谢的关系及基于肠道菌群调控鱼类脂质代谢的策略。在鱼类肠道中,菌群种类及结构的变化或可作为鱼类脂代谢紊乱的早期诊断标志。在此基础上,基于肠道菌群稳态维持而采取调控手段,如合理应用益生菌、益生元等,或将为鱼类等水产动物脂质代谢紊乱防控提供新的方法。
关键词:
鱼类 肠道菌群 脂质代谢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小解 卢向阳 易著文 方俊 田云 党西强 莫双红
为研究模拟人体胃肠道环境对儿茶素稳定性的影响,利用高压液相色谱技术测定了不同时点儿茶素在不同pH溶液及人工模拟体胃液与肠液中的含量.结果表明,儿茶素在pH5.8时最稳定,人工模拟胃液对儿茶素具有较强的破坏力,而人工模拟肠液对儿茶素的稳定性影响相对较小;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以及缓冲溶液中盐类物质并不影响儿茶素的稳定性.
关键词:
儿茶素 人工模拟胃液 人工模拟肠液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陈营 王福强 邵占涛 王斌
在牙鲆稚鱼中投喂添加由单一鼠李糖乳杆菌P15制备的微生态制剂和黄霉素,在60d的投喂期内,采用平板计数法检测好氧性异养菌的总数、总弧菌数和乳酸菌的数量。结果表明,在投喂菌液和冻干菌粉后,养殖水体和牙鲆肠道的乳酸菌数均呈上升趋势,在30d后乳酸菌数量达到稳定并在肠道内定植。同时,由于乳酸菌的抑制作用,弧菌的数量下降,以肠道中的弧菌最明显。乳酸菌对养殖水体和牙鲆肠道的好氧性异养菌没任何影响。乳酸菌对养殖水体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与抗生素具有相近的效果,表明乳酸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取代抗生素应用在牙鲆的养殖中。
关键词:
乳酸菌 牙鲆 定植 肠道菌群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温凯 沈建忠 孟辉 吴聪明 王战辉 张素霞
本研究以兽药恩诺沙星为对象,构建噬菌体抗体库,为低成本、快速制备目的抗体提供新的途径。以恩诺沙星-鸡卵清蛋白(ENR-OVA)为免疫原对Balb/c小鼠进行免疫,取其脾细胞提取总RNA,并分别扩增全套抗体轻、重链基因,通过重叠延伸PCR技术,以编码柔性多肽(Gly3Ser)4的基因为接头,将轻重链基因组装为完整的scFv基因,将之克隆入pCANTAB5E载体,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以辅助噬菌体M13KO7对其进行超感染,构建噬菌体抗体库并进行富集、筛选和鉴定;构建了库容量约为2.2×106的抗恩诺沙星噬菌体单链抗体库,并筛选出26株阳性克隆,为表达单链抗体、建立免疫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胡方正 孙大川 郭衍硕 姚妙兰 刘文畅 谭洪新
为了解硝化型和光合自养型生物絮团对于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的养殖效果,设置清水组(CW组)、硝化组(BFT组)和光合自养组(ABFT组)生物絮团养殖泥鳅45 d,比较泥鳅的生长和消化酶活性、两类絮团的营养组成情况,以及养殖水体和泥鳅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结果显示,BFT组和ABFT组的饲料转化率、特定生长率和末均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CW组相比,两实验组的饲料转化率显著降低;BFT组的终末密度与CW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CW组相比,BFT组和ABFT组生物絮团可以提供(36.69±1.17)%和(40.20±1.05)%的粗蛋白;与BFT组相比,ABFT组的生物絮团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P<0.05),并且促进脂肪酸由饱和向不饱和转化。ABFT的泥鳅胰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添加藻类对成熟生物絮团Alpha多样性指数、群落门水平和属水平没有显著影响。泥鳅摄食生物絮团会导致肠道菌群sobs指数显著降低。BFT组肠道的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ABFT组为变形菌门和蓝藻门(Cyanobacteria)。属水平上,ABFT组检测到高水平的气单胞菌属(Aeromonas)。本研究表明,硝化型和光合自养型生物絮团养殖均适合作为泥鳅绿色健康养殖的新模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红丽 张石蕊 贺建华
为开发和合理利用绿色饲料添加剂 ,选用 2 8日龄断奶仔猪 90头 ,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3个重复 ,分别施以 5种不同日粮 ,自由采食和饮水 .第 1组为空白对照组 ,第 2 ,3,4 ,5组为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 0 .6 %~ 0 .0 5 %甘露寡糖(商品名为奥奇素 ,Bio- Mos) ,0 .2 %甘露寡糖 ,0 .1%甘露寡糖 ,0 .0 5 %甘露寡糖 +3m g/ kg黄霉素的试验组 ,测定甘露寡糖对仔猪生产性能、抗体水平和肠道菌群浓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1)添加奥奇素组的平均日增重、腹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而平均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效率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不显著 .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若愚 孙博 曹顶臣 孙志鹏 王念民 胡炜 张颖 许式见
同塘生长差异常常导致鲟养殖产量受损,而肠道菌群是影响鱼类生长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揭示肠道菌群与鲟科鱼类个体生长差异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同批次繁育、同条件养殖的生长速率差异大于体重50%的达氏鳇(Huso dauricus)和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群体进行了肠道菌群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达氏鳇和施氏鲟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组成在种属间及生长差异群体间均具有明显差异。其中,生长快速达氏鳇群体(LH)肠道优势菌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67.0%),生长慢速达氏鳇群体(SH)肠道优势菌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29.5%)和狭义梭菌属1 (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 54.2%);而生长快速施氏鲟群体(LA)肠道优势菌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33.5%)和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38.1%),生长中速施氏鲟群体(MA)肠道优势菌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42.6%)、狭义梭菌属1(14.3%)和鲸杆菌属(33.0%)。鞘氨醇单胞菌属和梭菌科(Clostridiaceae)细菌是不同生长速率鲟肠道中的主要差异类群。综上可知,鲟科鱼类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组成具有种属差异性和群体差异性,鞘氨醇单胞菌属和梭菌科细菌可能是影响鲟科鱼类生长速率的关键细菌类群。
关键词:
肠道菌群 生长速率 达氏鳇 施氏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勇 乔键 赵立红 张建军 徐彤 利凯 王慧煜
为评价钙通道阻断剂维拉帕米对耐抗菌药物恩诺沙星鸡源大肠杆菌体外增敏作用,采用试管倍比稀释法测定恩诺沙星、维拉帕米对临床分离的耐恩诺沙星、非耐恩诺沙星、标准大肠杆菌O2和O78共96株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恩诺沙星与维拉帕米联合药敏试验采用试管棋盘法,用部分抑菌浓度指数判断增敏效果。结果表明:维拉帕米单独使用对96株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值均大于640μg/mL;维拉帕米与恩诺沙星联用后对77株耐恩诺沙星大肠杆菌中20株表现为协同作用,46株表现为相加作用;对其余11株临床耐药菌、17株临床敏感菌和2株标准敏感菌表现为无关作用,拮抗作用的为零。说明维拉帕米本身无抗菌活性,但对耐恩诺沙星鸡源大肠杆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胡娟 高辰辰 药园园 郝强 周伟 冉超 周志刚 杨雅麟 张震
为了研究枯草芽孢杆菌HGcc-1对鲤肠肝健康、血清补体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选择体质量为(13.10±0.39) g健康鲤,随机分为HGcc-1添加组和对照组,养殖20周后测定生长指标,用试剂盒检测了鲤血清内毒素(LPS)、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补体和溶菌酶,并对肠道菌群进行了16S rRNA测序,同时将添加组和对照组的肠道菌群转接至无菌斑马鱼,然后检测无菌斑马鱼体内毒素结合蛋白(LBP)、ALT、AST的水平和C3、C4基因表达量;最后还检测了HGcc-1直接作用于无菌斑马鱼时,无菌斑马鱼的ALT、AST的水平和C3、C4基因表达量。结果显示,HGcc-1对鲤的增重率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HGcc-1显著降低鲤血清内毒素、ALT和AST水平;同时HGcc-1添加组血清总补体水平显著升高。在门水平上,HGcc-1添加组中梭杆菌门丰度比对照组增加了47.1%;变形菌门丰度比对照组减少了70.7%;在属水平上,HGcc-1添加组中鲸杆菌属(的丰度比对照组增加了47.1%;柠檬酸杆菌属和气单胞菌属(的丰度比对照组分别减少了56.6%和70.9%。利用无菌斑马鱼模型进一步发现,HGcc-1添加组鲤肠道菌群显著降低了无菌斑马鱼LBP含量和AST水平,显著上调了无菌斑马鱼补体C3和C4基因表达;与此同时,HGcc-1与无菌斑马鱼直接互作也降低了鱼体ALT和AST水平。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HGcc-1能够改善鲤肠肝健康、血清补体以及肠道菌群稳态。本研究为枯草芽孢杆菌HGcc-1的下一步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