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41)
- 2023(9501)
- 2022(8531)
- 2021(8128)
- 2020(6758)
- 2019(15775)
- 2018(15798)
- 2017(30304)
- 2016(16650)
- 2015(18693)
- 2014(18630)
- 2013(18414)
- 2012(16720)
- 2011(14966)
- 2010(14654)
- 2009(13175)
- 2008(12643)
- 2007(10701)
- 2006(9192)
- 2005(7789)
- 学科
- 济(62889)
- 经济(62818)
- 管理(45817)
- 业(43363)
- 企(36739)
- 企业(36739)
- 方法(31075)
- 数学(26829)
- 数学方法(26491)
- 农(16301)
- 中国(15503)
- 学(14987)
- 财(14777)
- 业经(14373)
- 地方(13350)
- 理论(11582)
- 农业(11019)
- 和(10866)
- 贸(10614)
- 贸易(10609)
- 环境(10299)
- 易(10278)
- 技术(10227)
- 制(10017)
- 务(9725)
- 财务(9663)
- 财务管理(9649)
- 教育(9208)
- 企业财务(9148)
- 划(8924)
- 机构
- 大学(231428)
- 学院(229470)
- 管理(93999)
- 济(84514)
- 理学(82540)
- 经济(82512)
- 理学院(81639)
- 管理学(80143)
- 管理学院(79748)
- 研究(76169)
- 中国(53486)
- 科学(50812)
- 京(49636)
- 农(40353)
- 所(38789)
- 业大(38419)
- 财(36907)
- 研究所(35943)
- 中心(34001)
- 农业(32268)
- 江(31902)
- 北京(30925)
- 范(30393)
- 财经(30355)
- 师范(30079)
- 经(27674)
- 院(27559)
- 州(26233)
- 技术(25521)
- 师范大学(24437)
- 基金
- 项目(166487)
- 科学(129509)
- 基金(119515)
- 研究(119474)
- 家(105369)
- 国家(104505)
- 科学基金(89037)
- 社会(72231)
- 社会科(68364)
- 社会科学(68345)
- 省(66363)
- 基金项目(64677)
- 自然(60288)
- 自然科(58849)
- 自然科学(58834)
- 自然科学基金(57730)
- 划(56105)
- 教育(54615)
- 资助(49183)
- 编号(49122)
- 成果(39041)
- 重点(37310)
- 部(35834)
- 发(35222)
- 创(34855)
- 课题(33667)
- 创新(32442)
- 科研(32270)
- 计划(31550)
- 大学(30683)
共检索到318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玲霞 许兴 邱小琮 石伟 杨涓
【目的】研究低洼盐碱地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氮、磷收支状况,为稻渔综合种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方法】比较分析稻鳅共生(DQ)、稻蟹共生(DX)、稻鱼共生(DY)系统氮磷的输入和输出情况。【结果】①3种种养模式下,肥料输入约占氮总输入的81.83%、92.09%和89.51%,占磷总输入的95.64%、97.54%、96.14%。②3种种养模式下,底泥积累的氮磷含量约占氮总支出的79.71%、59.50%和70.66%,占磷总支出的93.00%、87.61%和72.14%,收获生物平均占氮、磷总输出的16.85%~36.74%和3.56%~22.62%。【结论】肥料是稻渔综合种养系统中氮磷输入的主要部分,其次为投喂饲料带入,而稻种和水中的氮磷含量所占比例小;氮磷在底泥中的沉积是稻渔共生系统中氮磷营养盐输出的主要方式,其次为收获生物。
关键词:
水稻 综合种养 氮磷收支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树云 杨立邦 段登选 顾海林 张金路
目前,山东沿黄河有低洼盐碱地约700万亩。为了开发利用这片国土资源,实行综合养鱼,探索以渔改碱的新路子,我所从1988年开始,先后对山东沿黄九地市的低洼盐碱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提出了“顺应性改碱”的生态改造方案。采取挖池抬田方法,进行池里养鱼,台田种植综合治理,不仅可为发展淡水渔业开辟新的生产基地,而且可以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兴连 刘志兰 管薇 苏荣驹 高宏伟 王中乾 张兴福
通过在沿黄流域的大荔、合阳两县开展低洼盐碱地池塘养鱼的研究,1991-1994年试验和辐射面积7066亩,其中试验区平均亩净产自达到539kg,亩效益1407元,辐射区平均亩净产493kg,亩效益1062元,分别较试验前亩净增产343kg和243kg。试验总结出盐碱地池塘水质管理指标及科学调节水质技术,摸索出三种适合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模式。
关键词:
低洼盐碱地 渔业规划 生产模式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程晓颖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紧缺,人们逐渐开始重视盐碱地,认识到盐碱地的利用不仅可开垦为农业用地,也可以成为风景宜人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尤其对滨海地区城市拓展具有重要价值。过往人们从物理、化学、生物等多方面对盐碱地改良进行研究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何有效并低成本的进行盐碱地的景观建设,仍然是当今社会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现场调研,在认识盐碱地特性的基础上,借鉴了盐碱地景观建设的优秀案例,思考与探讨了当前盐碱地利用方向以及存在的问题,总结了盐碱地改良的常用技术、手法与形式,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景观营造 排盐设计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琼 石伟 邱小琮 杨涓
【目的】为了解盐碱地稻渔复合系统水体状况,探究营养元素及其形态转化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响应关系。【方法】于2021年4—9月对稻渔复合系统35个样点进行水样采集,测定10种水环境因子和6种形态的营养元素;应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灰关联分析和冗余分析(RDA)方法研究营养元素及其形态转化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影响盐碱地稻渔复合系统氮素的主要因子是碱度、COD_(Mn)、pH、水温,影响磷素的是COD_(Mn)、水温、碱度,影响全钾的是电导率、TDS、Chl.a、碱度、盐度、COD_(Mn)、水温。对盐碱地稻渔复合系统氮素形态转化有主要影响的是碱度、COD_(Mn)、pH、水温,影响磷素形态转化的是碱度、电导率、盐度、Chl.a、pH。所以盐碱地稻渔复合系统营养元素主要影响因子为碱度、COD_(Mn)、水温,营养元素形态转化主要影响因子为碱度、pH。盐碱地稻渔复合系统营养元素及其形态转化的主要影响因子较为一致,主要因子为碱度、COD_(Mn)、pH及水温,其中COD_(Mn)与营养元素为正相关,水温与营养元素为负相关,碱度与氮素和总磷成负相关,与正磷酸盐和全钾成正相关,碱度、水温主要抑制营养元素含量上升,COD_(Mn)则有促进作用。【结论】盐碱地稻渔复合系统运作时间水温适宜,盐碱性质可以提高水体碱度,对抑制营养元素含量上升有正向作用,但随系统运作会使得COD_(Mn)上升,若增长过度需采取一定措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盛华 万柯均 陈红琳 陈尚洪 廖武 杨泽鹏 沈学善 刘定辉
【目的】研究稻渔综合种养对成都平原水稻产量、外观和食味品质的影响,为成都平原稻田绿色综合种养和优质稻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20—2021年在成都市崇州现代都市农业功能区选择4个不同稻渔综合种养示范点,以临近的常规水稻田为对照,测定稻米产量和垩白粒率、垩白度、胶稠度、直链淀粉、蛋白质等品质指标。【结果】稻渔综合种养田水稻产量2020年A3、A4样点显著高于CK,其他样点差异不显著。从产量构成因素看,产量差异主要体现在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与常规稻田对照相比,稻渔综合种养田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降低。部分样点稻渔综合种养田显著降低了稻米的胶稠度,提高了直链淀粉含量,大部分样点稻米蛋白质含量有升高趋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不同稻米品种的蛋白质含量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2021年样点A1水稻品种川康优丝苗的蛋白质含量,较CK显著降低,表现出品质改善的趋势。但是样点A3的水稻品种锦香优丝苗和A4的水稻品种宜香优2115的蛋白质含量,较CK显著增高。【结论】成都平原稻渔综合种养水稻产量较常规稻田显著提高或基本持平,显著提高了稻米的外观品质,未明显提高稻米食味品质。选择搭配适宜的水稻品种,并优化肥水管理可能是提升稻渔综合种养下稻米食味品质的有效途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立华 沈娟 冯国忠 王志刚 高强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氮磷钾肥不同配施处理对盐碱地水稻产量性状及吸肥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轻度盐碱化稻田上,氮磷钾肥合理配施水稻产量可较不施肥处理提高95.5%,水稻吸氮量、吸磷量和吸钾量可较不施肥处理分别提高100kg/hm2、30kg/hm2和80kg/hm2。盐碱化稻田土壤供肥能力较低,氮肥分次施用是提高其利用率的重要措施,水稻种植后土壤速效磷含量常出现亏缺,因此,今后在盐碱地水稻种植中一定要注意氮肥的合理投入以及氮磷钾的合理配施,并不断加强提高磷肥有效性的研究。
关键词:
吉林西部 盐碱地 水稻 氮磷钾 吸肥规律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柳季
本文结合吉林省耕地资源现状特点,从黑土地保护和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两个方面,梳理归纳了两类耕地在保护利用方面的实践做法,提出了注重技术创新、建立配套水利设施、科学引入社会资本等保护利用思路。
关键词:
盐碱地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孙栋 马荣棣 陈金萍 王志忠 段登选 马国红 师吉华 董文
在对沿黄地区盐碱地池塘水样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从水型、含盐量、离子组成、pH值、碱度、硬度等方面总结出盐碱地池塘水质特点 ,初步探讨了水质调控机理 ,提出了养殖过程中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盐碱地 池塘 水质分析 水质管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世德 万书勤 康跃虎 孙甲霞
【目的】"滴灌+高垄"模式下盐碱地垄沟栽种的苗木初始成活率高,而一段时间后成活率大幅降低,为研究清楚垄沟苗木死亡原因,开展了"滴灌+高垄"模式水盐运移规律研究。【方法】田间原土起垄后分别在垄面和垄沟铺设滴灌带,在保证滴头附近不出现大面积明水前提下持续滴灌,根据湿润锋运移和水盐运动情况连续取土样,分析垄体和垄沟盐分运移规律与灌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当灌水量不超过41.4 mm时,水平湿润锋和垂直湿润锋运移距离均随灌水量的增加呈极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增加,垄体滴头下方形成一个高土壤含水量、低土壤盐分区,并且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该区向横向和纵向不断扩大。当灌水量达到84.3 mm时,土壤质量含水率等值线由原来的椭圆形转变为倾斜向垄沟方向,垄面滴灌形成的湿润锋与垄沟滴灌形成的湿润锋搭接,土壤盐分在湿润锋搭接处聚集。当灌水量达100.9 mm时,垄体盐分随着灌水量的增加不断向土壤深层和垄沟迁移,盐分等值线图由双"U"型转变为倾斜向垄沟方向,垄体淋洗下来的盐分向垄沟大量聚集。当累计灌水量为171.6 mm时,垄体和垄坡大幅度脱盐,ECe较初始值降低62.9%。【结论】垄作滴灌灌溉对垄体和垄沟水盐运移有显著影响,垄沟盐分经历了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的过程,垄沟脱盐较垄体脱盐有延迟性。在此条件下对垄沟进行植被构建时,要避开盐分向垄沟聚集的时段,延迟于垄面种植。
关键词:
地下水浅埋 高垄 植被构建 土壤水盐运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霞 王斌 王腾飞 明雪花 张译尹 赵小娜 兰剑
【目的】筛选适合宁夏盐碱地种植的优质高产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品种(系)。【方法】2021年在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开展晋饲草1号、冀饲草1号、鉴47、鉴46、优能、普瑞、冀饲3号、石大1号、中饲1048和甘农2号共10个品种(系)小黑麦的适应性研究,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对其农艺性状、生产性能及营养成分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所有供试饲用小黑麦品种(系)均能在宁夏盐碱地安全越冬并完成生育期。晋饲草1号株高、分蘖数和干草产量最突出,分别达131.11 cm、4.40个和9.34 t/hm~2;冀饲3号和晋饲草1号粗蛋白含量较高,分别为9.95%和9.86%;冀饲3号的相对饲喂价值最高,为94.2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饲用小黑麦品种(系)可以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为普瑞和优能,第Ⅱ类群为甘农2号、中饲1048和鉴47,第Ⅲ类群为晋饲草1号、冀饲3号、冀饲草1号、鉴46和石大1号。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综合得分排名前三的小黑麦品种(系)为冀饲3号、晋饲草1号和石大1号。【结论】冀饲3号、晋饲草1号和石大1号均可在宁夏盐碱地大面积推广种植。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凤璐 朱筛成 李嘉尧 成永旭
为了探索盐碱地稻蟹种养中河蟹适宜的放养密度,在黄河口盐碱地进行为期180天的稻蟹共作试验(雌蟹:雄蟹=1:1),研究了不同放养密度(1.5 inds/m~(2)、0.75 inds/m~(2)和0.38 inds/m~(2),分别记为D150,D075,D038组)对河蟹生长和养殖性能、可食组织系数、生化组成、生理代谢、饵料贡献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养殖密度的降低,河蟹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显著升高,而产量和饵料系数显著降低。(2)各密度组的河蟹可食组织系数和总可食率无显著差异。(3)随着养殖密度降低,雌、雄蟹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而雌蟹的肝胰腺总脂肪含量显著增加。(4)就生理指标而言,雌蟹肝胰腺中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活力随养殖密度降低而显著升高,而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类似地,雄蟹肝胰腺中ALP活力在D038组最高,而肝胰腺中MDA含量和血清中T-AOC显著降低,在D038组最低。(5)不同放养密度下河蟹的第一食物来源均为饲料(39.39% ~ 52.33%),且随养殖密度的降低,食源中饲料占比呈上升趋势,而食源中本底蟹占比呈下降趋势。(6)各组的部分总收入和部分总利润无显著差异,D038组的投资回报率显著高于其他密度组。综上所述,虽高密度组获得最高的产量和收入,但低放养密度组的河蟹取得最佳的生长性能和健康状况,且利润和投资回报率最高。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黄河口盐碱地的稻蟹模式中河蟹适宜的放养密度为0.38 inds/m~(2)。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宽意 胡文英
1999年 5~ 10月在山东省禹城市低洼盐碱地池塘进行了大口胭脂鱼引种及鱼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 :大口胭脂鱼能适应该地区的环境条件 ,生长速度与草鱼、鲤鱼相当 ,鱼种成活率6 0 %。该鱼的疾病防治与饲料配方有待开展研究
关键词:
大口胭脂鱼 鱼种培育 低洼盐碱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闫承宏 吴娜 刘吉利 赵匆 何海锋
【目的】本文研究施磷量对盐碱地柳枝稷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期确定适宜的施磷量,为宁夏银北盐碱地区盐碱土壤改良和柳枝稷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宁夏银北地区,以能源作物柳枝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设置0、30、90 kg/hm~(2 )3个磷肥施用量(分别用P0、P30、P90表示),研究不同处理对柳枝稷生长、土壤盐碱含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在柳枝稷成熟期,各处理0~100 cm土层土壤盐碱含量均表现为P0>P30>P90,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均为P90>P30>P0,与P0相比,P90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盐碱含量、提高了养分含量。施磷有助于柳枝稷生长,促进植株对氮素及磷素的吸收利用,提高地上部干物质积累。3种施磷水平下,土壤氮素收支平衡均为亏缺状态,土壤磷素收支平衡仅在P90处理下表现为盈余。【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磷量为90 kg/hm~(2)既能保证柳枝稷生长良好、获得较高的生物质产量,又能缓解盐碱压力,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并维持合理的氮、磷素收支平衡。
关键词:
施磷 盐碱地 柳枝稷 土壤养分平衡 产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