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38)
- 2023(10979)
- 2022(9172)
- 2021(8156)
- 2020(6557)
- 2019(14673)
- 2018(14120)
- 2017(26252)
- 2016(14421)
- 2015(15761)
- 2014(15304)
- 2013(15107)
- 2012(14438)
- 2011(13289)
- 2010(13283)
- 2009(12005)
- 2008(11722)
- 2007(10497)
- 2006(9485)
- 2005(8751)
- 学科
- 济(63571)
- 经济(63501)
- 业(37639)
- 管理(36990)
- 企(27422)
- 企业(27422)
- 方法(21159)
- 中国(21012)
- 农(19705)
- 地方(19563)
- 数学(18334)
- 数学方法(18165)
- 业经(15328)
- 学(14193)
- 农业(13819)
- 财(12984)
- 贸(12939)
- 贸易(12926)
- 易(12487)
- 环境(11151)
- 融(11120)
- 金融(11120)
- 银(11081)
- 发(11039)
- 制(11036)
- 银行(11022)
- 地方经济(10958)
- 行(10706)
- 技术(10453)
- 产业(8590)
- 机构
- 学院(207446)
- 大学(206180)
- 济(85438)
- 经济(83747)
- 研究(81821)
- 管理(73551)
- 理学(62967)
- 理学院(62124)
- 管理学(60891)
- 管理学院(60543)
- 中国(60436)
- 科学(53684)
- 农(48730)
- 京(45547)
- 所(44043)
- 研究所(40305)
- 农业(38698)
- 业大(37440)
- 财(36756)
- 中心(35903)
- 江(32764)
- 院(29846)
- 北京(29063)
- 财经(28634)
- 范(28149)
- 省(27678)
- 师范(27648)
- 经(26055)
- 州(25879)
- 经济学(25733)
- 基金
- 项目(141831)
- 科学(110280)
- 基金(101617)
- 研究(96520)
- 家(92867)
- 国家(92042)
- 科学基金(76431)
- 社会(61615)
- 社会科(58352)
- 社会科学(58338)
- 省(57256)
- 基金项目(53694)
- 自然(51190)
- 自然科(49989)
- 自然科学(49972)
- 自然科学基金(49098)
- 划(48846)
- 教育(43032)
- 资助(40819)
- 发(36901)
- 编号(36587)
- 重点(33007)
- 创(30072)
- 部(29861)
- 计划(28954)
- 成果(28670)
- 发展(28363)
- 创新(28173)
- 展(27893)
- 科研(27684)
共检索到3227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润 王鲁民 王亚冰 曾姣 王倩 王建钢 施兆鸿 彭士明
为探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早期发育阶段低氧和酸化胁迫对其消化生理的影响,实验设置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溶解氧(DO)=7.0 mg·L~(-1),pH=8.1]、低氧组[溶解氧(DO)=3.5 mg·L~(-1),pH=8.1]、酸化组[溶解氧(DO)=7.0 mg·L~(-1),pH=7.3]和低氧-酸化组[溶解氧(DO)=3.5 mg·L~(-1),pH=7.3],每个处理组4重复,每个重复放置大黄鱼受精卵4.0×10~4粒,并在实验开始后(记录为0 d)和受精卵孵化后1 d、3 d、5 d、10 d、15 d、20 d、27 d分别测定其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低氧胁迫对大黄鱼早期发育阶段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均较为明显;其中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主要发生在10 d以后;对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更为明显,其酶活性在前10 d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低氧胁迫和酸化胁迫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均主要发生在5~10 d仔鱼刚开口阶段,此阶段低氧胁迫和酸化胁迫均导致脂肪酶活性相比同期对照组显著降低。酸化胁迫对胰蛋白酶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5 d之前,导致此阶段胰蛋白酶活性明显较高。低氧-酸化双重胁迫对大黄鱼早期发育阶段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相比单一因子胁迫有一定的加剧作用。
关键词:
低氧 海洋酸化 大黄鱼 消化酶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兵 钟英斌 吕为群
在5、10、25、40及45这5种盐度梯度下,对大黄鱼初孵仔鱼、开口仔鱼、卵黄囊消失仔鱼、油球消失仔鱼、稚鱼和30日龄幼鱼的耐盐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对不同发育时期的死亡率、半数死亡时间、平均死亡时间及72 h半致死盐度等耐盐指标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大黄鱼早期各发育阶段对盐度的适应范围为:30日龄幼鱼为5.5~41.0,卵黄囊消失仔鱼为6.8~23.3,开口仔鱼为8.2~39.4,稚鱼为9.3~26.7,初孵仔鱼为18.9~33.1。表明30日龄幼鱼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尤其能在较低盐度(5.5)的环境中生活,为大黄鱼的淡化养殖及白点病的淡水浴治疗提供了依据。在正常海水盐度和不投饵状态下,各发育...
关键词:
大黄鱼 早期发育 耐盐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志远 李圣法 徐献明 张翼 黎雨轩
对人工培育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的生长发育与矢耳石形态及微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黄鱼矢耳石上的轮纹是每日形成的,第1日轮在孵化后第2天形成,与其初次摄食相对应。(2)大黄鱼卵黄囊期和前弯曲期仔鱼的耳石形态为圆形,进入弯曲期耳石长轴迅速伸长,在后弯曲期耳石形态变为椭圆形。进入稚鱼期,矢耳石开始形成次生核。随后次生核数量逐渐增加,在孵化后47~78 d的个体中,次生核数量稳定在5~7个,耳石近似盾形。(3)根据耳石日轮宽度推算的大黄鱼稚鱼在其仔鱼期生长率(b)与第1个次生核的形成时间(tsp1)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表明生长较快的个体形成次生核的时间较早,...
关键词:
大黄鱼 耳石 日轮 次生核 生长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丹丽 徐善良 严小军 王怡
研究了大黄鱼早期主要发育阶段(前仔鱼期、后仔鱼期、稚鱼、幼鱼)体内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的变化规律,并重点比较了发病稚鱼与正常稚鱼的脂肪酸组成。用GC/MS法共检测到24种脂肪酸,且种类随发育而递增,其中饱和脂肪酸(SFA)12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6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6种。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鱼鱼苗内源性营养阶段以饱和脂肪酸C14:0、C16:0及单不饱和脂肪酸C16:1、C18:1作为能量代谢的主要来源;必需脂肪酸C20:4(n-6)(AA)在鱼苗开口前就已存在,而DHA和EPA摄食后才被检测到,其含量受饵料种类的影响,DHA含量变化范围为7.26%~25.36%,EPA为3...
关键词:
大黄鱼 仔鱼 稚鱼 幼鱼 脂肪酸 胀鳔病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云龙 张海龙 王凌宇 顾贝易 樊启学
鱼类早期发育阶段是其生活史中的关键时期之一,生理、形态学变化剧烈,死亡率极高。研究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生长规律及其生理特性,可为了解鱼类早期阶段的致死因子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提高苗种阶段的生长率和成活率,也对制定合理的早期培育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异速生长模式对确定仔鱼的养殖模式有重要的指示作用,鱼类在早期阶段会优先发育与生命活动关系较密切的器官,以期达到较高的早期成活率。RNA/DNA是评价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生长率的有效指标,也可用于评价仔稚鱼的生长潜力、营养状况、饲料营养水平以及确定关键期。研究仔稚鱼消
关键词:
早期阶段 异速生长 核酸 消化酶 演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永红 张建设 曾霖
为探讨β-葡聚糖对低氧胁迫下大黄鱼幼鱼肝脏中丙二醛(MDA)、抗氧化酶(Cu/ZnSOD、CAT、GPx和GR)活性和基因水平及核转录因子Keap1和Nrf 2基因水平的影响,将平均体质量为(76.53±0.74)g的大黄鱼幼鱼腹腔注射浓度为0或5 mg/kg体质量的β-葡聚糖0.1 m L,再暴露在溶解氧浓度为1.5或7.0 mg/L的水体中24 h。结果显示,β-葡聚糖在常氧环境下对MDA不产生影响,但β-葡聚糖可减少低氧胁迫下大黄鱼幼鱼MDA的含量,表明β-葡聚糖可缓解低氧胁迫对大黄鱼幼鱼的氧化损伤。Nrf 2基因水平与抗氧化酶基因水平成正相关,表明Nrf 2参与了低氧胁迫下大黄鱼幼鱼抗氧化反应。Nrf 2基因水平与Keap1基因水平成负相关,表明Keap1在调节Nrf 2参与抗氧化反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β-葡聚糖可缓解大黄鱼幼鱼低氧胁迫诱导的氧化损伤,核转录因子Nrf 2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姚宁 宋利兵 刘健 冯浩 吴淑芳 何建强
【目的】为了探究不同生长阶段水分胁迫对旱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通过2012—2013和2013—2014两个生长季在遮雨棚人工控水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分段受旱条件下冬小麦的株高、叶面积指数、生物量、物候期和产量等生理生态指标的动态变化过程。【方法】试验将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划分为越冬、返青、拔节、抽穗和灌浆5个主要生长阶段,每相邻两个生长阶段连续受旱,形成4个不同的受旱时段水平(D1—D4),根据小麦生育期的需水量,设置灌水定额分别为40和80 mm两个水平(I1和I2),共形成8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在遮雨棚内采用裂区试验布置,此外在旁边设置1个各生育期全灌水的对照处理。【结果】在冬...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席峰 林利民 王志勇
不同发育阶段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样品体重30~500g,取自厦门海区网箱养殖区。以酶学分析方法测定大黄鱼发育进程中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4种消化酶的活力。结果表明,在大黄鱼发育进程中,对蛋白的整体消化能力始终较强;4种消化酶活力表现出2种变化模式,其中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活力逐渐降低,而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呈上升趋势。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比活力随鱼体重的变化分别遵循回归方程Y=34.89/X+0.050;Y=53.36/X+0.29;Y=-22.38/X+1.13和Y=-1.35/X+0.13。初步认为,在大黄鱼发育过程中,150g体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何滔 肖志忠 刘清华 李军
为研究条石鲷在早期发育阶段的生长特性和重要功能器官的异速生长规律,测定了条石鲷仔稚幼鱼(0~50日龄)全长和体质量随日龄的生长变化。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发现,全长、体质量随日龄的变化均符合Cubic函数关系式,其变化曲线呈S型。全长、体质量随日龄的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全长、体质量生长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
条石鲷 早期发育 功能器官 异速生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利民 李益云 万瑞景 庄志猛
实验对人工饲养条件下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早期发育阶段摄食节律进行研究。在水温14.4~17.6℃条件下,初孵仔鱼约经5~6d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经120目筛网过滤的褶皱臂尾轮虫(Bruchionus plicatilis),17~20d投喂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nauplii),21d后开始投喂桡足类(Copepoda)直至幼鱼阶段。通过对1 090尾仔、稚、幼鱼的测定、统计结果得出:饵料充足时饱食个体占65.8%,日间摄食率达93.7%,10日龄后[全长大于(5.20±0.24)mm],牙鲆日间的摄食率达100%,空胃个体主要出现在10日龄前。仔、稚鱼在...
关键词:
牙鲆 仔、稚、幼鱼 摄食节律 摄食率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艾丽 区又君 李加儿 蔡文超 罗奇
条石鲷仔稚鱼在室外水泥池进行培育,培育水温24-28℃,盐度28-32,pH7.6-8.4,对条石鲷早期发育阶段鳍的发育、分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初孵仔鱼奇鳍鳍褶起始于头部,绕过尾部,终止于肛门;3日龄仔鱼出现胸鳍;8日龄仔鱼脊椎末端下侧出现放射丝;12日龄仔鱼脊椎末端开始上翘,腹鳍基形成;15日龄仔鱼胸鳍出现软条,背鳍、臀鳍在支鳍骨上方的相应位置分化出软条,尾鳍由圆形转变为截形,腹鳍形成2枚软条;20日龄仔鱼背、臀、尾鳍软条出现分节,腹鳍形成4枚软条,透明,无色素,尾鳍呈长截形,鳍中部略有内凹;30日龄稚鱼各鳍鳍条数目已发育完全,尾鳍鳍条出现分支,胸鳍和尾鳍还未有色素分布,背、臀鳍的鳍棘部...
关键词:
条石鲷 鳍 早期发育 分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翁朝红 王志勇 谢芳靖 谢仰杰
研究操作胁迫(追赶惊扰)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ichardson)幼鱼的生长、行为、肝脏、脾脏、免疫功能等方面的影响。实验用大黄鱼幼鱼全长(5.85±0.45)cm,实验共设3个组:对照组、实验组1(每日操作胁迫1次)、实验组2(每日操作胁迫2次),每组2个重复。分别于实验开始后第10天、20天、30天,取样测定其全长、体质量、脾脏重以及肝脏重,计算脾系数和肝系数;断尾取血做血涂片,在油镜下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长期的剧烈操作胁迫会显著抑制大黄鱼幼鱼的生长,同时也影响其肝脾脏功能和机体免疫机能,如增加大黄鱼幼鱼脾系数(即脾肿大)...
关键词:
大黄鱼 操作胁迫 应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谣 杨智茹 程景颢 李杰 宁先会 王涛 张凯 暨杰 张国松 尹绍武
为了解长吻鮠脑组织应对低氧胁迫的调控机制,实验运用酶活性测定、H.E染色、qRT-PCR和TUNEL检测等方法,分析比较了低氧胁迫[(0.8±0.1) mg/L] 0、2、4、6 h(标示为H0、H2、H4和H6)和恢复[(7.3±0.5) mg/L]2、4、6 h (标示为R2、R4和R6)下长吻鮠脑组织低氧应答基因、生理生化指标和食欲基因的变化。结果显示,在低氧胁迫和恢复下,长吻鮠脑组织氧传感蛋白相关基因(HIFs、PHDs和Vhl)表达量整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呼吸代谢酶(HK、PK和LDH)活性在H0时显著升高,SDH和MDH活性在H6时显著降低,恢复溶解氧后,代谢模式由无氧呼吸逐渐转变为有氧呼吸;抗氧化酶(GSH-Px、CAT和SOD)和应激指标(MDA和LPO)在低氧2 h后逐渐升高,恢复溶解氧后氧化应激现象仍然存在。观察脑组织形态发现,在低氧胁迫下长吻鮠脑组织出现了神经细胞肿胀、空泡等受损现象,恢复溶解氧6 h后脑组织受损并未得到有效改善。随着低氧时间延长,脑组织细胞凋亡程度不断增加,凋亡相关基因(Bax、Caspase-3和p53)表达量显著升高,而Bcl-2基因表达量降低,恢复溶解氧后较对照组仍有显著差异。另外,在低氧胁迫0 h和2 h时,长吻鮠摄食率分别下降54%和98%,检测到低氧胁迫能显著抑制促食基因(NPY)和诱导抑食基因(PYY、CCK和NUCB2)表达。研究表明,低氧胁迫和恢复对长吻鮠脑组织氧传感蛋白、呼吸代谢、氧化应激、结构形态、细胞凋亡以及食欲等指标均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为阐明低氧胁迫和恢复下长吻鮠脑组织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今后开展该鱼集约化健康养殖和耐低氧新品种选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姜燕 刘欣 徐永江 崔爱君 王滨 刘新富 柳学周 薛致勇
为了研究黄条(鱼师) (Seriolaaureovittata)视觉和听觉等器官关键调控基因在早期发育过程的表达特性,本研究克隆了黄条(鱼师) otx2和eya1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解析了其序列及系统进化的特性和时空表达特征。结果显示,otx2的ORF长度为876 bp,编码291个氨基酸;eya1的ORF长度为1 962 bp,编码653个氨基酸。otx2和eya1均具有广泛的组织分布特性,其中,otx2在眼组织中表达量最高,脑次之,均显著高于其余组织(P<0.05);eya1在垂体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卵巢,均显著高于其余组织(P<0.05)。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均可检测到otx2和eya1的表达,且均在胚胎发育后期表达上调;其中,otx2在孵化期达到峰值,eya1在胚体包卵黄4/5期达峰值。在仔稚幼鱼时期均可追踪到otx2和eya1的表达,且在前期相对表达量较高;其中,otx2的表达呈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在20 dph (days post-hatching)时显著最高(P<0.05),eya1的表达量呈下调趋势,在1 dph时表达量显著最高(P<0.05)。该研究为认识otx2和eya1在黄条(鱼师)感知器官发育过程中可能的生理功能和研究感知器官的发育调控机制提供了分子认知基础。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姜燕 刘欣 徐永江 崔爱君 王滨 刘新富 柳学周 薛致勇
为了研究黄条(鱼师) (Seriolaaureovittata)视觉和听觉等器官关键调控基因在早期发育过程的表达特性,本研究克隆了黄条(鱼师) otx2和eya1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解析了其序列及系统进化的特性和时空表达特征。结果显示,otx2的ORF长度为876 bp,编码291个氨基酸;eya1的ORF长度为1 962 bp,编码653个氨基酸。otx2和eya1均具有广泛的组织分布特性,其中,otx2在眼组织中表达量最高,脑次之,均显著高于其余组织(P<0.05);eya1在垂体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卵巢,均显著高于其余组织(P<0.05)。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均可检测到otx2和eya1的表达,且均在胚胎发育后期表达上调;其中,otx2在孵化期达到峰值,eya1在胚体包卵黄4/5期达峰值。在仔稚幼鱼时期均可追踪到otx2和eya1的表达,且在前期相对表达量较高;其中,otx2的表达呈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在20 dph (days post-hatching)时显著最高(P<0.05),eya1的表达量呈下调趋势,在1 dph时表达量显著最高(P<0.05)。该研究为认识otx2和eya1在黄条(鱼师)感知器官发育过程中可能的生理功能和研究感知器官的发育调控机制提供了分子认知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