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48)
2023(9174)
2022(7840)
2021(7201)
2020(5980)
2019(12766)
2018(12408)
2017(23228)
2016(13005)
2015(14131)
2014(13748)
2013(13400)
2012(12225)
2011(10974)
2010(10809)
2009(10370)
2008(10280)
2007(9004)
2006(7910)
2005(7242)
作者
(40791)
(34260)
(34004)
(32055)
(21713)
(16694)
(15224)
(13243)
(13064)
(12110)
(11770)
(11358)
(11201)
(11010)
(10835)
(10666)
(10418)
(10104)
(9944)
(9857)
(8837)
(8449)
(8444)
(7702)
(7694)
(7648)
(7645)
(7621)
(6882)
(6820)
学科
(44510)
经济(44415)
管理(42424)
(38393)
(32042)
企业(32042)
方法(19000)
(17244)
数学(16699)
数学方法(16554)
(15083)
(13300)
中国(12235)
业经(11390)
(11258)
(10669)
财务(10631)
财务管理(10602)
(10267)
贸易(10263)
(10138)
企业财务(10091)
(10066)
(9713)
银行(9675)
(9121)
(8784)
金融(8782)
农业(8569)
体制(8566)
机构
大学(186121)
学院(184747)
(73845)
经济(72363)
管理(67298)
研究(65747)
理学(58794)
理学院(58072)
管理学(57004)
管理学院(56685)
中国(49273)
科学(43395)
(43324)
(38618)
(36738)
业大(35356)
(35089)
农业(34555)
研究所(32061)
中心(29575)
财经(28664)
(28176)
(26082)
(23986)
北京(23399)
(23220)
农业大学(23150)
经济学(23097)
财经大学(21404)
(21239)
基金
项目(131527)
科学(102015)
基金(97171)
(88955)
国家(88261)
研究(86450)
科学基金(73912)
社会(56639)
社会科(53740)
社会科学(53729)
基金项目(51928)
(51474)
自然(50414)
自然科(49271)
自然科学(49245)
自然科学基金(48422)
(43959)
教育(39154)
资助(38804)
编号(31497)
重点(30251)
(28599)
(28011)
(27846)
计划(27110)
(27037)
创新(26459)
科研(26298)
(25193)
成果(24891)
期刊
(78292)
经济(78292)
研究(50168)
学报(42035)
(39032)
中国(37196)
科学(34165)
大学(30936)
(30233)
学学(30059)
农业(25608)
管理(24948)
(17886)
金融(17886)
财经(14735)
教育(13203)
经济研究(13098)
(13073)
业大(12753)
业经(12715)
技术(12671)
(12559)
(12040)
农业大学(10909)
问题(10512)
科技(10370)
(8756)
林业(8458)
理论(8289)
财会(7966)
共检索到270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蒋明亮  
百菌清 (CTL)、氨溶季铵铜 (ACQ)、氨溶柠檬酸铜 (ACC)处理马尾松 (Pinusmassoniana)、毛白杨 (Pop ulustomentosa)后对木材尺寸稳定性及MOE MOR的影响本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除剂量 11 48kg m3的百菌清处理的毛白杨外 ,以上防腐剂处理试材后吸水至饱和时的尺寸稳定性与对照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幅度为 3 9%~ 2 8 0 % ;各处理对抗弯弹性模量 (MOE)影响幅度不大 ,其中对于马尾松 ,MOE差异不明显 ,对于毛白杨 ,各处理对MOE稍有增加 (百菌清乳剂处理除外 ) ,幅度 6 3%~ 8 1%之间。各制剂处理马尾松、...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鲍敏振  于文吉  陈玉和  余养伦  吴再兴  何盛  李能  
【目的】探讨铜唑(CuAz)防腐剂对重组木化学组分、防腐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提高重组木的户外耐久性。【方法】采用水溶性CuAz防腐剂对杨木纤维化单板进行常压和真空浸渍处理,以酚醛胶为胶黏剂压制防腐重组木。【结果】CuAz防腐剂能进入导管、木射线和纤维等细胞的细胞腔和细胞壁中,并与细胞壁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发生络合反应。经过白腐采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和褐腐密黏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 12周侵蚀,防腐重组木的质量损失率均小于10%,达到强耐腐等级。防腐重组木的吸水率、吸水厚度膨胀率和吸水宽度膨胀率均低于未经防腐处理的重组木。同时,防腐重组木的弹性模量和水平剪切强度优于未经防腐处理的重组木,但静曲强度相比对照组有所降低。【结论】CuAz防腐剂处理重组木,可提高重组木耐腐性能,改善其物理力学性能。图5表1参13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欧阳明八  
用木材化学改性剂(LM)改性木材(杨木、马尾松等),当木材化学改性剂增重(WPG)达20%─30%时,可获得很高的抗缩系数(ASE值)或尺寸稳定性。改性后木材具有良好的防腐、防白蚁、防霉、防蓝变的性能,并且还可获得很高的阻燃性能。用木材化学改性剂(LM)改性后的木材无毒(LD50>10000mg/kg),无味,对人,畜无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蒋明亮  刘秀英  吕慧梅  
功能性改良药剂FR 1、FR 2及PF树脂处理马尾松、毛白杨后对木材阻燃、防腐、尺寸稳定及MOE/MOR的研究结果表明 ,FR 1处理的马尾松吸药量为 34 5kg/m3 时 ,氧指数可达 61 %。FR 1处理的马尾松、毛白杨达到阻燃标准时 ,其用药量根据板材的厚度进行了初步确定 ,剂量范围为 30~ 90kg/m3。FR 1及FR 2在达到阻燃用药量的同时 ,处理后的马尾松、毛白杨耐腐试验的重量损失率小于或接近 1 0 %。FR 1处理的马尾松、毛白杨 ,吸药量分别为 75 6及 93 5kg/m3 时 ,吸水至饱和时 ,木材抗湿胀率 (antiswellingef ficacy,ASE...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丽萍  曹金珍  
虽然无机硼类化合物(简称硼化物)有着许多其他防腐剂无法比拟的优点,但其最大的缺点就是抗流失性很差。该文采用在硼化物(硼酸、硼砂、四水合八硼酸二钠)中分别添加4种醇类化合物(丙三醇、甘露醇、聚乙二醇-600、聚乙二醇-1000)来共同处理杉木。实验针对每种醇类化合物设计了1组L9(43)的正交试验,考察硼化物种类、醇的浓度和后处理条件对硼的保持率的影响。流失实验根据美国木材防腐协会标准E11-07进行,并用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对处理材的结构进行表征,得到如下结论:①在3种硼化物中,硼酸与醇的组合能在木材中较好地固着;在4种醇类化合物中,聚乙二醇-600对硼化物的固着效果最好,且处理材中...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金珍  D.Pascal Kamdem  
该研究中测定了蒸馏水、二碘甲烷、甲酰胺和甘油等4种参照液体在不同水基防腐处理(包括铬化砷酸铜CCA以及另外两种商品名为NW和NS的处理)后的木材表面所形成的接触角,并根据酸碱作用理论计算得到其表面自由能及其两个分量———LifshizvanderWaals(LW)分量和酸碱作用(AB)分量.结果表明,NW和CCA处理使木材表面的疏水性有所增加,而NS处理由于早材的水分渗透速率加快总体表现为亲水性增加.利用蒸馏水、二碘甲烷、甲酰胺这3种参照液体计算得到的未处理早材、未处理晚材、CCA处理早材、CCA处理晚材、NW处理早材、NW处理晚材、NS处理早材和NS处理晚材的表面自由能分别为43.1、44....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温旭雯  
随着木材资源的日益匮乏,我国丰富的竹材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竹子成材周期短、生长速度快,含有大量淀粉、糖类、蛋白质和其他盐类物质,易引起虫蛀、霉变和腐朽、导致其强度、外观等性能降低,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必须进行防护处理。在竹材的防护处理过程中,竹材的渗透性决定了药剂处理效果的优劣,因此竹材中液体渗透的动态过程和影响因素值得深入研究。本研究在前人对竹木材渗透研究的基础上,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加压浸注设备,深入研究了影响竹材渗透性的三个主要因素:溶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延军  唐荣强  鲍滨福  孙会  
以杉木为试材,采用9组热处理工艺对杉木进行了高温热处理试验。通过对热处理前后杉木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的比较,探讨了热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试材的抗弯强度(MOR)和抗弯弹性模量(MOE)均呈下降趋势,但热处理温度影响更为显著;热处理对MOR的影响比MOE的要大;顺纹抗压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不明显,但随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杉木热处理后,试材由绝干到气干和绝干到吸水尺寸稳定时2个阶段的径向线湿胀率、弦向线湿胀率、体积湿胀率均低于未处理材的,弦向线湿胀率大于径向线湿胀率;就整体而言,3个指标均随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抗胀率均为负值,...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泽君  王勇  马芳  范友华  邓腊云  
以蒸汽为介质,采用高温热处理法对杨木木材进行热处理,研究了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杨木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木材物理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均有较大影响。综合考虑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木材物理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的影响及成本等因素,较佳的热处理工艺参数为:温度180℃,时间3.5 h。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席丽霞  马星霞  蒋明亮  
通过室内抑菌圈试验筛选用于制备防腐制剂的有效三唑类化合物,制备三唑制剂进行室内耐腐及野外耐久试验,以研究该制剂的防腐及防白蚁性能。结果表明:环丙唑醇(CY)、戊唑醇(TEB)和丙环唑(PPZ)对褐腐菌(GT)和白腐菌(TV)均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在室外地上(C3)使用条件下,对于CuPT(以PPZ、TEB和Cu为有效成分制备得到制剂,Cu∶PPZ∶TEB=50∶1∶1)各处理材,1.0kg·m-3推荐为合理载药量;对于PT(以PPZ和TEB为有效成分制备得到制剂,PPZ∶TEB=1∶1)各处理材,200g·m-3推荐为合理载药量。在室外与地接触(C4.1)使用条件下,对于CuCY(以Cu和CY...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芳利  段新芳  文桂峰  毛胜凤  
以3~4年生新伐毛竹为试材,以青霉、木霉、黑曲霉为试菌,与常用的竹材防霉剂硼酸(HBO3)、百菌清等进行比较,对壳聚糖金属配合物(CMC)系列的壳聚糖铜配合物(CCC)、壳聚糖锌配合物(CZC)的防霉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CCC和百菌清对木霉、青霉、黑曲霉防治效果均优于CZC、壳聚糖和硼酸;相比之下,CCC对青霉防治效果优于百菌清,而百菌清对木霉防治效果优于CCC。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敏  吴义强  胡云楚  张新荔  杨守禄  
纳米二氧化钛(TiO2)的团聚和分散是制备水基型纳米TiO2防腐剂的关键问题。采用光度分析法、XRD分析技术、扫描电镜和FTIR分析技术分别研究了钛酸酯NDZ-105、六偏磷酸钠对TiO2的分散性能的影响,改性前后TiO2晶型变化及改性TiO2在木材中的分布与界面特征。结果表明:纳米TiO2悬浮液的分散性随两种分散剂的添加量增加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钛酸酯NDZ-105为5%、六偏磷酸钠添加量为3%~5%时可得到分散性能稳定的纳米TiO2防腐剂;分散改性后的纳米TiO2,保持了锐钛矿的晶体衍射特征;改性后TiO2粒子成功进入木材内部,呈颗粒状或球状,TiO2与木材纤维素发生氢键结合和共价...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家宁  段新芳  王新爱  冯德君  郭康权  
采用铜盐(CuCl2)和锌盐(ZnCl2)与壳聚糖反应,生成壳聚糖金属配合物。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壳聚糖与金属盐的质量分数比、络合时间、反应温度4个因素对合成两种配合物金属离子质量分数的影响。极差分析表明,各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壳聚糖与金属盐的质量分数比>络合时间>反应温度;得出壳聚糖金属铜配合物的合成条件为:壳聚糖的脱乙酰度85%~90%,络合时间2 h、氯化铜与壳聚糖的质量分数比为1.2∶1,反应温度为45℃;壳聚糖金属锌配合物的合成条件为:壳聚糖的脱乙酰度85%~90%,络合时间5 h、氯化锌与壳聚糖的质量分数比为1.4∶1,反应温度为55℃...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谷燕华  程康华  倪洁  顾晓利  
Cu(Ⅱ)、Cr(Ⅵ)、As(Ⅴ)、季铵盐在一定条件下加入显色剂后生成的物质可对光选择性吸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络合物的吸光度实现对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木材防腐剂CCA(加铬砷酸铜)和ACQ(氨/胺溶季铵铜)木材防腐剂中铜、铬、砷和季铵盐的含量。结果表明:此法重复性和准确性良好,相对标准偏差均在2%之内,加标回收率为95%~105%,与化学分析法比较,相对偏差在-5%~5%之内,准确度高,简便易行,可用于大批试样的分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文芝  樊能廷  吕成信  李树明  
The mixture of synthetical reaction of N Hydroxy N nitrosocyclohexanamine potassium salt by RP HPLC on C 18 column and with 70% CH 3OH-30% H 2O as mobile phase and UV detector at 230?nm. Three compounds were separated well. The mechanism of separation was studied.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