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41)
- 2023(8063)
- 2022(7145)
- 2021(6602)
- 2020(5664)
- 2019(13427)
- 2018(13257)
- 2017(26333)
- 2016(14648)
- 2015(16632)
- 2014(16833)
- 2013(16778)
- 2012(16107)
- 2011(14603)
- 2010(14989)
- 2009(14030)
- 2008(14294)
- 2007(13322)
- 2006(11642)
- 2005(10601)
- 学科
- 济(63094)
- 经济(63037)
- 业(43095)
- 管理(42730)
- 企(34649)
- 企业(34649)
- 方法(28125)
- 数学(24864)
- 数学方法(24592)
- 农(19139)
- 财(16681)
- 中国(16184)
- 地方(13828)
- 贸(13259)
- 贸易(13254)
- 业经(13093)
- 易(12897)
- 农业(12345)
- 策(12207)
- 制(12149)
- 学(12147)
- 务(9910)
- 银(9904)
- 银行(9884)
- 财务(9883)
- 财务管理(9857)
- 和(9613)
- 行(9420)
- 企业财务(9274)
- 环境(9160)
- 机构
- 学院(214862)
- 大学(213391)
- 济(93118)
- 经济(91096)
- 管理(83403)
- 研究(74533)
- 理学(70945)
- 理学院(70165)
- 管理学(69105)
- 管理学院(68664)
- 中国(56964)
- 京(45088)
- 科学(44242)
- 财(43230)
- 所(38289)
- 农(37166)
- 中心(34622)
- 研究所(34486)
- 江(34468)
- 财经(33596)
- 业大(31118)
- 经(30271)
- 农业(29336)
- 北京(28470)
- 经济学(28058)
- 范(27983)
- 师范(27755)
- 州(26853)
- 院(26691)
- 经济学院(25390)
- 基金
- 项目(134839)
- 科学(105698)
- 研究(100837)
- 基金(96533)
- 家(83049)
- 国家(82336)
- 科学基金(69950)
- 社会(62765)
- 社会科(59513)
- 社会科学(59493)
- 省(53155)
- 基金项目(50531)
- 教育(46465)
- 划(44699)
- 自然(44404)
- 自然科(43294)
- 自然科学(43279)
- 自然科学基金(42515)
- 编号(42513)
- 资助(40370)
- 成果(35525)
- 部(30678)
- 重点(30442)
- 发(30385)
- 课题(29641)
- 创(27693)
- 性(26143)
- 教育部(26078)
- 创新(25869)
- 科研(25649)
- 期刊
- 济(105555)
- 经济(105555)
- 研究(64443)
- 中国(42657)
- 财(33692)
- 农(33586)
- 管理(30183)
- 学报(30073)
- 科学(29148)
- 大学(22584)
- 教育(22552)
- 农业(22357)
- 融(21790)
- 金融(21790)
- 学学(21217)
- 技术(19059)
- 业经(17755)
- 经济研究(16783)
- 财经(16588)
- 经(14248)
- 问题(14224)
- 贸(12513)
- 业(12203)
- 技术经济(11804)
- 理论(10608)
- 国际(10499)
- 统计(10474)
- 现代(10276)
- 商业(10207)
- 世界(9693)
共检索到3264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慧 陈华飞 李鑫
低效工业用地整治是未来各地开展存量用地潜力挖潜,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释放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了当前低效工业用地整治提升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后,提出了低效工业用地分类整治模式,并提出了加快推进整治提升工作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低效工业用地 产业转型升级 提升策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谷晓坤 周小平 刘博研 张思露 刘瑞
探索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治理对优化土地资源利用格局、促进产业升级和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低效工业用地治理复杂系统特征的基础上,建构“情境—结构—行为—结果”分析框架,以超大城市上海市为例,采用扎根分析方法,揭示减量化过程和运行机理。结果显示:(1)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具有规划限制性、公共利益性和乡村嵌入性特征,由外部环境、用地效益、主体角色和减量化治理共同构成“外缘—内核”式的复杂适应系统。(2)建设用地“天花板”刚性约束下的宏观资源—环境—发展压力与微观用地效益是减量化的外部情境;内源性主体治理能力不足与外源性主体基于公共利益主动介入共同构成基于价值共享的治理结构;刚性政策、激励政策和支持政策形成了“三元互补”系统推动了集体行动;结果则呈现出城市高质量发展与资源再配置的协调,而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解决减量化短期压力将成为持续开展减量化的重点与难点。研究结果可为长三角其他城市开展低效工业用地治理提供经验和案例的借鉴。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汪波
相对于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而言,低效工业用地成因复杂、主体多元,是影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因素,也是困扰地方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本文介绍了安徽省蚌埠市压实县级政府主体责任、因企施策盘活低效工业用地、提高建设项目要素保障能力的经验做法。
关键词:
低效工业用地 土地收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玉梅
本文分析了当前工业用地价格快速上涨的影响因素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针对工业用地的价格上涨,文章认为这本质上是一种价值的回归,提出了四点应对策略,包括提高低效或者闲置工业用地的利用效率、设计科学的存量工业用地用途变更制度,推行工业用地出让区别年期制或年租赁制以及加强工业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系统建设,增强政府调控能力。
关键词:
工业用地 招标拍卖 土地出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夏海鸰 邢华
一、引言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城市空间和谐,即推动城市由无序向有序转变,实现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从国内外城市发展的历程来看,城市功能演变大致经历了工业与商住混杂、工业外迁以及城市次中心形成等三个发展阶段。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原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沈昊婧 王金燕 陈春
多元利益主体博弈导致城市存量工业用地更新实践的困难,亟需促进存量工业用地更新中多主体协同行动以适应城市存量发展趋势。借鉴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按照“利益诉求—协同行动—协调重点”的城市存量工业用地协同治理分析框架,对北京市S老工业区和Q老工业区进行案例研究。研究发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更新模式均以土地高效利用为整体性共同目标,虽然在相关城市土地政策框架下不同主体有差异化的利益诉求,但最终仍形成了共同目标下的协同行动。研究认为,城市存量工业用地更新是在现行城市土地政策框架下进行的,为实现多主体的协同行动,应从多元主体的利益平衡、土地的实际用途、行政服务优化三方面进行利益协调。为优化城市存量工业用地更新的协同治理,应在现行土地政策框架下形成包含整体性共同目标和次级共同目标的多层次协同目标,完善相关政策工具以加强协同行动的利益协调,同时优化现行政策执行反馈中的公众参与,从而促进城市存量工业用地更新中多元利益主体的协同行动。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贺嘉 宗庆庆 陶佶
根据是否存在策略互动,本文构建了两类不同决策机制的土地价格竞争模型(策略版和竞次版)来分析地市级地方政府工业用地定价策略。文章随后采用2003-2006年地市级土地出让价格等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并估计了工业用地价格反应方程。实证研究结果支持竞次版理论模型的预测,即地市级政府间的工业用地价格竞争不存在明显的策略互动。我们发现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地方政府在地区博弈中存在一个"竞次到底"(race to the bottom)的占优策略,可以解释当前地方政府低价甚至亏本出让工业用地的普遍作法。尽管这一占优策略带来了社会福利的损失,但是每个地方政府都没有激励去改变策略,从而导致工业地价长期保持在较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羿伯 张郝萍 吴梓溶 夏雷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性探讨收缩城市低效工业用地与绿色基础设施之间的优化转换路径与机制,为中国收缩城市低效工业用地集约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本文以典型收缩城市牡丹江为例,选取2021年份的相关研究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低效工业用地识别体系和绿色基础设施绩效评估体系,运用TOPSIS法定量评估低效工业用地,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修正系数法和Fragstats工具定量评估绿色基础设施绩效,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绩效提升的低效工业用地优化模型,进一步揭示绿色基础设施与低效工业用地之间的转换机制。【结果】(1)牡丹江市建成区共有160块用地处于低效利用状态(共447.30 hm~2),占工业用地总数量的45.71%。(2)借助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绩效提升的低效工业用地优化利用模型发现,牡丹江市有303.80 hm~2低效工业用地可转换为绿色基础设施。(3)经优化模拟,将67.92%低效工业用地转换为绿色基础设施,可使绿色基础设施总体绩效提高10.18%。【结论】经实证,从牡丹江低效工业用地优化利用提炼出的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绩效提升的收缩城市低效工业用地转换机制,可在防止低效工业用地进一步对城市发展产生负影响的基础上,以“存量换增量”推动收缩城市空间高质量发展,为收缩城市空间优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晶 金晓斌 张志飞 鲍桂叶 杨绪红 黄学锋 陆昱颖 周寅康
铁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伴随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铁路运营里程快速增加,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但受行业特点、线路规划、功能设计、土地管理等因素的影响,既有铁路用地中存在一定数量的低效利用或废弃闲置土地。由于铁路用地具有公益性、无偿划拨性、使用无期限性等特点,在当前支持盘活现有铁路用地、鼓励实施土地综合开发的背景下,根据既有铁路用地的利用性质及设计功能的发挥情况,在对土地利用效率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低效(闲置)铁路存量用地的资源条件和利用态势提出优化开发途径,结合潜在利用方向进行综合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晶 金晓斌 张志飞 鲍桂叶 杨绪红 黄学锋 陆昱颖 周寅康
铁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伴随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铁路运营里程快速增加,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但受行业特点、线路规划、功能设计、土地管理等因素的影响,既有铁路用地中存在一定数量的低效利用或废弃闲置土地。由于铁路用地具有公益性、无偿划拨性、使用无期限性等特点,在当前支持盘活现有铁路用地、鼓励实施土地综合开发的背景下,根据既有铁路用地的利用性质及设计功能的发挥情况,在对土地利用效率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低效(闲置)铁路存量用地的资源条件和利用态势提出优化开发途径,结合潜在利用方向进行综合潜力评价,进而提出综合开发利用策略是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研究以建设用地改造方向为重点,选取南京市区范围内4宗低效(闲置)铁路存量用地进行案例分析,以期为开展低效(闲置)铁路存量用地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分析思路,对推进铁路存量用地的合理开发、有效利用提供策略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梅 邹涛
工业用地是城市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更新和使用是盘活存量、挖掘潜力、改善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突破口。本文以武汉市为例,分新增、准存量和存量工业用地三个层次分析了武汉市工业用地现状和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确定工业用地底线空间、分类优化空间布局和细化工业用地政策等3个方面提出了引导工业用地集聚发展的策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曹飞
存量工业用地的低效利用,影响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当前我国存量工业用地低效利用的困局呈现出四个特点:宏观上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微观上致市场发育缓慢,使资源配置效率低;工业用地存在低效和闲置利用问题;工业用地二次利用困难,且尚无完善的退出机制。从制度实施绩效的角度来看,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四个环节均存在较严重的制度失灵问题: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失灵,最低价格管制制度的失灵,集约利用“硬”指标被“软”化,退出再利用机制低效。提升存量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关键在于:促进指标管控与分区管控融合;进一步改革集体土地入市制度与征地制度;政府由土地一级开发者向工业地产运营商转变;建立弹性规划制度、多元融资制度及利益补偿机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曹飞
存量工业用地的低效利用,影响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当前我国存量工业用地低效利用的困局呈现出四个特点:宏观上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微观上致市场发育缓慢,使资源配置效率低;工业用地存在低效和闲置利用问题;工业用地二次利用困难,且尚无完善的退出机制。从制度实施绩效的角度来看,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四个环节均存在较严重的制度失灵问题: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失灵,最低价格管制制度的失灵,集约利用"硬"指标被"软"化,退出再利用机制低效。提升存量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关键在于:促进指标管控与分区管控融合;进一步改革集体土地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林荣茂 刘学敏
中国工业用地利用效率低下,低成本过度扩张问题日益突出。文章通过构建新古典土地利用模型对最优工业用地出让数量、影响工业用地过度扩张的因素及工业用地过度扩张的工资效应进行了数理分析,并利用1986-200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数理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追求工业总产出最大化导致工业用地低成本过度扩张。在土地收益被企业和政府攫取的情况下,工业用地出让数量的增长将导致居民边际工资收入下降。解决工业用地低成本扩张的根源在于调整土地收益分配格局并明确土地收益用途。政府通过提高工业用地出让价格来抑制工业用地扩张具有较长的政策时滞,暂停审批短期有效,但会招致剧烈反弹。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咏馨 吕玉惠 李恬 柳建荣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SNA)研究我国工业用地绩效评价网络,选取了网络密度、网络凝聚力及结构洞指标来测度网络的运行效率。研究发现:(1)国土部门作为评价主体的网络中,绩效信息的调度权很集中,信息流通不是很通畅,网络成员之间的合作氛围不够友好;(2)税务部门与经信部门作为评价主体的网络中,绩效信息的调度权相对分散,具有的结构洞优势相对多一些,网络成员参与绩效评价工作的积极性相对高些;(3)三类评价网络的密度及凝聚力指标都没有达到0.5,普遍较低,信息在成员间流通的效率和速度受到限制。研究结果表明要想提升工业用地绩效评价网络的运行效率,必须构建绩效评价平台,并完善该平台的运行规制。
关键词:
工业用地 绩效 评价 网络 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