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29)
- 2023(7773)
- 2022(6874)
- 2021(6579)
- 2020(5738)
- 2019(13470)
- 2018(13457)
- 2017(26833)
- 2016(15012)
- 2015(17196)
- 2014(17613)
- 2013(17795)
- 2012(16985)
- 2011(15478)
- 2010(15821)
- 2009(15068)
- 2008(15292)
- 2007(14448)
- 2006(12918)
- 2005(11732)
- 学科
- 济(69192)
- 经济(69124)
- 业(47482)
- 农(46895)
- 管理(35820)
- 农业(30909)
- 方法(27733)
- 企(26061)
- 企业(26061)
- 数学(24887)
- 数学方法(24600)
- 业经(17620)
- 中国(17368)
- 地方(16741)
- 财(16057)
- 制(14909)
- 贸(13143)
- 贸易(13139)
- 学(13056)
- 易(12749)
- 发(10798)
- 银(10703)
- 银行(10681)
- 农业经济(10347)
- 行(10167)
- 体(9888)
- 融(9745)
- 金融(9741)
- 策(9426)
- 村(9219)
- 机构
- 学院(225294)
- 大学(221307)
- 济(95952)
- 经济(93888)
- 管理(83651)
- 研究(78796)
- 理学(71181)
- 理学院(70366)
- 管理学(69089)
- 管理学院(68682)
- 中国(62830)
- 农(60517)
- 科学(48880)
- 京(47256)
- 农业(46548)
- 财(42547)
- 所(42453)
- 业大(40590)
- 中心(38575)
- 研究所(38013)
- 江(36798)
- 财经(33022)
- 范(30415)
- 师范(30176)
- 北京(29860)
- 经(29698)
- 州(29071)
- 经济学(28634)
- 农业大学(28443)
- 省(27963)
- 基金
- 项目(141496)
- 科学(109435)
- 研究(105656)
- 基金(100130)
- 家(86787)
- 国家(85928)
- 科学基金(71767)
- 社会(65675)
- 社会科(61637)
- 社会科学(61615)
- 省(57087)
- 基金项目(53509)
- 教育(47474)
- 划(47007)
- 编号(45793)
- 自然(44789)
- 自然科(43634)
- 自然科学(43619)
- 自然科学基金(42817)
- 资助(40957)
- 成果(37870)
- 农(33688)
- 发(32539)
- 部(32033)
- 重点(31815)
- 课题(30779)
- 创(28491)
- 性(27627)
- 科研(27044)
- 创新(26632)
- 期刊
- 济(115818)
- 经济(115818)
- 研究(66411)
- 农(63964)
- 中国(46484)
- 农业(42900)
- 学报(36949)
- 科学(33663)
- 财(32594)
- 大学(27982)
- 学学(26572)
- 融(26005)
- 金融(26005)
- 管理(24619)
- 业经(24573)
- 教育(21986)
- 业(20561)
- 技术(18667)
- 问题(17518)
- 财经(16188)
- 经济研究(15356)
- 农村(14931)
- 村(14931)
- 农业经济(14335)
- 经(13881)
- 版(13501)
- 世界(13191)
- 经济问题(12358)
- 技术经济(11983)
- 资源(11490)
共检索到3487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盛来运 孙梅君 侯锐 张明梅
2003年以来,东部地区民工短缺的问题屡见报道,有的媒体甚至宣称“中国遭遇20年来首次‘民工荒’”。面对数量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尚待转移,这一问题似乎让人费解。为此,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进行了农民工问题专项调查,对有关问题作了初步分析。一、东部地区农民工*就业及收入情况(一)农民工数量2004年前三季度,东部地区的农民工达6080万人,占全部农民工的71.5%,比上年同期增加416万人,增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钱正武
学界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的原因缺乏深入的分析,已有的研究多是分析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面临的具体障碍与现实困境,并未揭示出根本原因。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的根本原因是社会排斥,具体表现为制度排斥、经济排斥、政治排斥、文化排斥、社会关系排斥。各方面的排斥相互影响与叠加,阻碍着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关键词:
农民工市民化 根本原因 社会排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钟庆才
农民工及农民工的流动既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从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迈进的历史产物。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全国排头兵的地位。农民工及农民工流动,对广东省工业化和城市化取得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出现的“民工荒”为切入点,利用相关调查数据对广东出现“农民工短缺”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政策性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农民工 民工潮 民工荒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林平 万向东 张永宏
本文认为,在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外来工(农民工)主要(只能)通过私人网络关系去寻找工作。利用网络寻找工作不一定能使他们得到工资较高的工作岗位,却可以节省找工成本。由于外来工工资较低,所以,他们不能安心在所在企业工作,因而有较高的流动率。高流动率造成了劳工短缺即“民工荒”。作为群体的外来工之所以工资低,主要是最低工资标准丧失了调节作用,这是基本的、直接的制度缺陷。外来工的高流动性还塑造了劳资关系双方的短期行为。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农民工高流动率和不能转化为真正的职业工人的制度背景,这就是“半工半耕”和城乡二元户籍划分的正式制度、乡土社会的传统社会规范和社会公众(包括农民工自身)对农民工的...
关键词:
制度短缺 “民工荒” 高流动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聂永红 周扬明
本文认为,目前我国发达地区出现农民工短缺问题,主要有三大因素:一是多年来农民工的工作环境没有得到改善;二是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扩张;三是劳动力素质结构不能满足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要解决这一问题,当务之急是要加大农民工的培训与保障力度,提升其专业技能与素质。文章提出,企业要与农民工签订长期合同,减少农民工季节性打工和劳动力回流费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政府要大力发展面向农民工的非学历中等职业教育,改善农民工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好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
关键词:
发达地区 农民工 民工荒 培训 社会保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毋恒生
我国广东、福建等地区的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都出现招工难的"民工短缺"的现象,而且一直在延续。这一反常现象的出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的国家,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需要走出农村转移到其他行业就业。那么为何会发生这种错位呢?结合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关理论,对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民工短缺 农业剩余劳动力 转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涛生
在大量收集整理相关统计数据和连续追踪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对农民工供求总量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中国持续存在农民工总供给减少和总需求增加的趋势;供给减少的驱力和需求增加的拉力正在导致中国农民工总供给的短缺,2004年,供求曲线首次相交,这预示着农民工的供给剩余正在转向供给短缺。对中国农民工供求未来走势的回归分析和预测结果显示:到2008年,中国农民工的供求缺口将突破3000万人,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其供求缺口将有持续扩大的趋势。
关键词:
农民工 供给 需求 短缺 趋势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建武 王自成
劳工短缺主要源发在珠三角地区的部分行业(如制造业),而造成珠三角地区劳工短缺的直接原因是劳工权益的缺失,其深层的原因是源发性地区制度缺陷——主要是由资方与地方政府就劳工权益博弈形成的潜制度。潜制度的形成和维持,约束和支配了劳动力市场上政府和资方的行为,造成劳工权益普遍受到侵害,降低了劳动者的效用水平。而外部因素的变化(需求多元化、农业比较利益上升、劳工观念的变化)使劳工显示影响的能力(劳资冲突、潜在缺工危机等)显著提高,但地方政府和资方仍然维持现存潜制度,导致了劳工流向制度相对完善的地区就业,结果造成局部地区出现劳动力短缺。因此,需要重构劳资双方的权利制度,维护劳工的合法权益,包括社会保障权、...
关键词:
劳工短缺 劳工权益 潜规则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石宏伟 栾文建 周德军
从"民工潮"到"返乡潮",从"民工荒"到"加薪潮",其背后折射的是农民工这一特殊的职业群体就业保障权的缺失。不断完善农民工就业保障机制,实现农民工有尊严的工作和生活,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社会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民工荒” 农民工 就业保障 加薪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蒯鹏州 王明华 张丽丽
"民工荒"背景下,识别农民工工资决定机制的新特征,将有助于把握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化进程的新趋势。基于"进城务工人员生存状况调查"数据,分析人力资本和社交网络在农民工工资决定机制的作用,探讨其对农村人口转移决策和教育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和社交网络对农民工工资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初、中等教育投资回报率明显偏低,初中教育不会对工资产生显著影响,高中教育仅能引起工资落入2 000元以下工资区间的概率减少7.0%;接受初、中等教育给带来的工资增幅低于其通过工作经验增加所带来的增幅,并将促使农村初中等教育适龄人口提前做出转移决策;社交网络则通过提高实现高工资就业的机会,进一步强化上述倾向。研究揭...
关键词:
农民工 工资决定机制 人力资本 社交网络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罗光强
利用行为效用理论建立相关模型,解释"民工潮"与"民工荒"现象。由于外出务工效用大于在家务工效用,因而"民工潮"得以产生和存在。随着在家务工效用较外出务工效用的更快增长,"民工潮"现象逐步退化,并在一定时期演变成"民工荒"问题。"80后"农民工仍然是当前中国外出务工的主要群体,潜在的外出务工者对劳动收益效用以外的效用具有更多的偏好。因此,解决当前农民工问题,增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性必须重点改善农民工的劳动收益效用、劳动感觉效用和家庭休闲效用,并鼓励全社会更多偏好于劳动效用。
关键词:
民工潮 民工荒 劳动效用 休闲效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传江 徐建玲
当今中国农民工不再是一个高度同质的群体,而是已经在内部产生了分化。本文主要通过对第一代农民工和第二代农民工的特征及其劳动力供给的经济学分析,揭示世纪之交前后我国出现“民工潮”和“民工荒”的微观层面的原因,认为第二代农民工是最需要市民化也是最容易市民化的群体,但同时需要相应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安排。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李建华
农民工工资偏低已经成为我国分配领域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农业比较利益低和劳动力无限供给是形成农民工低工资陷阱最根本的经济因素;而国家对工资水平的行政干预作用小、农民工工会的缺失是形成农民工低工资最根本的制度因素。政府应严格执行并不断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引导和推动建立农民工工会组织,同时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以有效提高农民工工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德军 石宏伟
2010年春节后,"民工荒"在珠三角、长三角等东部沿海城市爆发,并逐步向中西部的部分城市蔓延。在"民工荒"背景下,进一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构建系统的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对缓解目前"民工荒"带来的不良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该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高等院校和农民工自身的因素,积极推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解决"民工荒"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
关键词:
“民工荒” 农民工 职业培训 路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