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96)
2023(9296)
2022(8019)
2021(7572)
2020(6450)
2019(14779)
2018(14444)
2017(27434)
2016(15282)
2015(17394)
2014(17506)
2013(17277)
2012(16595)
2011(15286)
2010(15414)
2009(14186)
2008(14299)
2007(12946)
2006(11178)
2005(10253)
作者
(47697)
(40278)
(40230)
(38450)
(25267)
(19663)
(18318)
(15939)
(15020)
(14282)
(13810)
(13541)
(13021)
(12883)
(12818)
(12574)
(12518)
(11727)
(11714)
(11660)
(10294)
(9942)
(9893)
(9266)
(9184)
(9044)
(8932)
(8892)
(8218)
(8188)
学科
(63507)
经济(63422)
管理(39997)
(36526)
方法(28122)
(28109)
企业(28109)
数学(24901)
数学方法(24639)
(18770)
(16931)
(15862)
中国(15825)
地方(14605)
(13254)
(12444)
贸易(12438)
农业(12241)
业经(12038)
(12035)
环境(10756)
(10441)
(9775)
银行(9736)
(9600)
金融(9598)
(9325)
(8929)
财务(8909)
财务管理(8881)
机构
大学(225135)
学院(224525)
(88422)
经济(86407)
研究(83180)
管理(79666)
理学(68041)
理学院(67104)
管理学(65750)
管理学院(65326)
中国(61636)
科学(54918)
(48471)
(47345)
(44570)
(41321)
研究所(40948)
业大(38671)
中心(37998)
农业(37613)
(34961)
财经(32484)
(31060)
师范(30715)
北京(30683)
(30085)
(29304)
(27387)
经济学(27319)
(26724)
基金
项目(151779)
科学(116876)
基金(108593)
研究(105491)
(98330)
国家(97562)
科学基金(80209)
社会(64773)
社会科(61087)
社会科学(61064)
(59080)
基金项目(58079)
自然(53893)
自然科(52481)
自然科学(52460)
自然科学基金(51499)
(51457)
教育(47875)
资助(44012)
编号(42526)
重点(35752)
成果(34611)
(33396)
(33109)
(30317)
计划(30181)
课题(30117)
科研(29859)
创新(28553)
大学(27464)
期刊
(99240)
经济(99240)
研究(63851)
中国(44222)
学报(42701)
(42381)
科学(37890)
(32035)
大学(30544)
学学(29123)
农业(28175)
管理(25785)
教育(21274)
(19313)
金融(19313)
技术(16825)
业经(16101)
财经(15954)
(15904)
经济研究(15724)
(13675)
问题(13611)
资源(12818)
(12352)
(10870)
业大(10563)
科技(10444)
技术经济(10242)
理论(9897)
统计(9850)
共检索到3319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钱凤魁  董婷婷  王秋兵  
坡度是山地丘陵区耕地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不同坡度级的耕地景观格局体现了人类对耕地干扰和利用程度。选择凌源市为低山丘陵区典型,以景观格局理论为指导,借助GIS手段及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开展不同坡度级内耕地类型景观斑块特征和景观异质性研究分析,探讨不同坡度级内耕地受人为影响的程度。结果表明:旱地景观是各坡度内级耕地景观的主体类型,对耕地景观的贡献率最大;水浇地和菜地景观在0°~2°坡度级内连通性好,连片度高,属于耕地景观中的优势景观;2°以上坡度级内水田和菜地景观分布较为破碎分散。在0°~2°坡度级内,耕地各景观类型斑块密度值差异明显,异质性较强,受人为干扰较大。旱地景观在各坡度级内斑块平均距离最短...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学强  蔡强国  和继军  
红壤丘陵区的坡耕地水土流失是比较严重的,选择适当的治理措施,对于减轻坡耕地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着重研究了耕作措施、梯田措施、植物篱措施在坡耕地不同坡度上的蓄水保土效益。得出以下结论:坡度对3种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都有一定的限制作用,随着坡度的增大,不同措施的效益会随之减小。耕作措施一般在0°~5°能够发挥较高水土保持效益;梯田措施能够在0°~15°发挥较高水土保持效益;而植物篱措施只要在25°的坡耕地退耕还...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燕锋  吴锰  刘明波  
为掌握解冻期不同土地利用土壤侵蚀状况,明确解冻期土壤侵蚀防治方向,选取东北低山丘陵区油松林地、荒草地和玉米耕地作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4月春季解冻期观测不同土地利用土壤侵蚀特征及地表覆盖状态,观测8∶00~17∶00气温、表层10cm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土壤剪切力,测定枯枝落叶层厚度、生物量等,比较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状态、环境要素、土壤特性等,探讨各因素对解冻期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解冻期耕地土壤在冻融、融雪径流等外营力作用下发生位移,而林草地表土未遭破坏,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和草地无明显侵蚀发生。林地和草地存在较厚的枯枝落叶层,林草地枯枝落叶层厚度分别为9.74cm和6.21cm,而耕地基本无地表覆盖。解冻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气温间存在显著差异(p草地>林地,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林地土壤含水率最高,为60.76%,其次为草地54.41%、耕地27.92%;土壤剪切力林地最大(0.43kg·m-2),分别为草地、耕地1.18倍和1.35倍。上述各因素综合影响下,耕地土壤冻融破坏严重,土壤侵蚀明显。因此,解冻期农耕地土壤侵蚀防治是不同土地利用解冻期土壤侵蚀防治的重点。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刚  吕向楠  王磊  董亮  杜昕鹏  
为探究不同水土保持树种对土壤侵蚀的调控机理,以广泛分布在辽西低山丘陵区土石质山坡的荆条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荆条植被覆盖度,选取3种不同株密度荆条样地,采用室内土壤理化分析测定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土壤性质指标,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密度荆条下的表层土壤抗蚀性。结果表明:荆条对土壤物理性粘粒形成的促进作用高于草本植物,但株密度对其影响不大;随着荆条株密度增加物理性砂粒含量增加,荒草地显著大于荆条样地,说明荆条的土壤质地更为黏重;土壤大粒径团聚体的稳定性随着荆条株密度的增加变得更好;不同荆条株密度的土壤物理性粘粒含量大于荒草地,呈显著差异,但不同样地间(YD中>CG>YD大,且随着荆条株密度增加,土壤的改良进程更快,而荒草地对土壤的改良强度小于荆条;>0.25mm水稳性团粒含量、>0.5mm水稳性团粒含量、>0.25mm团聚体破坏率和>0.5mm团聚体破坏率是影响土壤抗蚀性的主要因素。土壤抗蚀性强弱为YD大>CG>YD中>YD小,且存在一个荆条株密度阈值,使荆条土壤抗蚀性与荒草地相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万里  刘宏斌  鲁耀  付斌  段宗颜  陈兴位  
采用田间径流试验观察方法,详细剖析了南方丘陵区7个试验点连续4年(2008-2011年)的实验数据,研究南方丘陵区耕地磷素地表径流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南方丘陵区耕地磷素流失量与地表径流产生量成显著正相关,颗粒态磷素是磷素流失的主要形态,占到总流失量的78%以上。磷素施用量和农艺措施是影响磷素地表径流量的关键因素,在坡耕地上农艺措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在平地上磷素施肥量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权方  张海文  孙杭州  王倩  
遥感估算植被覆盖度的精度受云噪声的影响较大。最大值合成法(MVC)法能够较好消除时序NDVI影像上云污染的影响,但对于长时间多云或连阴雨天气常见的地区来说,该方法难以彻底去除云覆盖。以鄂东南低山丘陵区为研究对象,应用BISE算法对其2006年时序MODIS/NDVI影像进行噪声检测和处理。在此基础上,应用改进后的像元二分模型对这些NDVI影像进行植被覆盖度的估算和分级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改进后的像元二分模型和NDVI指数估算植被覆盖度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149和27.7%;对时序植被覆盖度影像的分级统计结果显示:鄂东南低山丘陵区植被覆盖整体较高,全年高覆盖度(>8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汪三树  刘德忠  史东梅  黄先智  唐学文  李叶鑫  甘雪莲  
【目的】研究紫色丘陵区坡耕地生物埂的蓄水保土效应。【方法】采用土壤物理性质及土壤力学分析等综合性研究手段,对4种紫色丘陵区坡耕地生物埂措施的蓄水保土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1)不同生物埂措施的土壤总孔隙度表现为桑树埂>花椒埂>紫花苜蓿埂>自然生草埂;生物埂土壤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和平均入渗率变化趋势一致,依次为桑树埂>花椒埂>紫花苜蓿埂>自然生草埂。(2)生物埂土壤有效库容与对照自然生草埂相比差异明显(P草埂>对照自然生草埂;在生物埂蓄水过程中,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越大,土壤入渗性能越好,土壤水库库容越大;生物埂土壤容重越大,则土壤渗透性和通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田恬  宋献方  杨丽虎  张应华  卜红梅  
为有效利用太行山丘陵区降水资源,实现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建设,采用线性回归模型以及Mann-Kendall趋势性检验方法对崇陵流域6个降水观测点的降水数据(2005-2014年4-10月)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4年4-10月崇陵流域降水量波动明显,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年内降水主要集中于6-9月,5月降水量呈显著减小趋势;研究区降水日数逐渐减小(-1.22 d/a),小雨量级降水对研究区降水资源的贡献率达50%以上,大雨及大雨以上量级降水出现频率近年来呈增加趋势(0.19 d/a);崇陵流域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流域上游年降水量明显小于下游。认为植被覆盖是导致崇陵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凯  张文秀  李文杰  
四川丘陵区是四川省的重要农业基地,其耕地数量变化关系到四川的耕地动态平衡和农业持续发展。本文以四川丘陵区12个农业大县为研究区域,采用因子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其1992年~2008年耕地数量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发展、退耕还林、耕地保护政策等是影响四川丘陵区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文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四川丘陵区耕地数量保护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超  刘国彬  薛萐  肖列  
【目的】探索农耕地撂荒对土壤微量元素演变特征的影响,为该地区植被恢复中土壤质量评价和生态恢复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黄土丘陵区不同撂荒年限的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农耕地撂荒后不同坡向土壤4种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变化趋势。【结果】黄土丘陵区坡耕地撂荒后,阴坡由于土壤温度较低,含水量较大,植被生长旺盛。有机碳、全氮、有效锰、有效铁、有效锌含量变化规律性较强,表现为在演替前期变化较小,而后期随撂荒年限的延长而显著增加,有效铜则随撂荒年限呈降低趋势。阳坡土壤有机碳、全氮及4种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则随年限呈波动变化。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微量元素密度变化不同,阳坡土壤有效铁和有效锌密度在演替前10年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明雪  康振威  黄智刚  
【目的】基于广西扶绥县亚热带典型丘陵区,探究1980—2020年间耕地土壤pH的时空变异及其主要驱动因素,为提高我国耕地质量、提升作物产量和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1980年广西扶绥县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2020年耕地土壤监测数据,分析坡度、海拔、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对耕地土壤pH变化的影响,利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法探究影响其土壤pH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与1980年相比,2020年扶绥县西部地区渠旧镇和渠黎镇的立地条件较差,其耕地土壤酸化趋势明显,pH分别下降1.10和0.70,从中性向酸性转变;不同土壤类型中赤红壤的pH变幅最大,平均下降0.60;不同母质中第四纪红土和河流冲积物的土壤pH变异性最强,变幅为0.40。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坡度和海拔与耕地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下同),有机质含量与耕地土壤pH呈极显著正相关。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坡度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耕地土壤pH的重要因素,能分别独立解释21.5%、7.3%和3.7%耕地土壤pH的空间变异,说明海拔是造成土壤pH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结论】1980—2020年期间,广西扶绥县的耕地土壤pH总体上呈快速下降趋势,其中,赤红壤的pH降幅最大,第四纪红土和河流冲积物土壤pH的空间变异最强;海拔是影响广西扶绥县耕地土壤pH变化的主要因素,须通过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性状,进而有效调控土壤pH。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秋华  黄炎和  范胜龙  林金石  季翔  
以福建省晋江西溪流域为试验区,在分析景观格局与水土流失强度关系的基础上,通过BP模型构建两者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模拟优化景观格局后的水土流失情况.结果表明:(1)该流域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茶园景观和裸地景观;景观面积类型、斑块数量、加权面积的平均形状指和平均分维数与水土流面积呈正相关,景观连接度与水土流失呈负相关,平均斑块大小、多样性指数、散布与并列指数与水土流失不显著相关.(2)景观格局与水土流失面积间存在精度较高的BP映射关系,误差绝对值小于5%.(3)应用BP模型优化茶园与裸地的景观格局,预测水土流失面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任世奇  
桉树是我国华南地区的主要商品林树种之一,其生长速度快,可在短期内提供大量木材,对缓解国内木材不足压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桉树人工林面积的不断扩大,桉树与水分关系争议日益突出,尤其2010年西南5省干旱以来,桉树过度耗水问题愈演愈烈,阻碍了桉树继续发展。为此,急切开展桉树与水分关系研究,了解桉树生长与水分利用的互作关系,这对今后桉树人工林发展的合理规划、科学经营、高效用水和保护区域水资源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大面积桉树人工林采取多代连栽模式定向培育“尾巨桉无性系”小径级纤维材,因而本文以二代尾巨桉中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奇伯  齐实  孙立达  张宇清  柳长顺  
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表现在多方面 .该文运用模拟侵蚀方法 ,对宁夏西吉县黄土丘陵区坡耕地表层土壤发生不同程度侵蚀后 ,表土养分流失、作物产量和生物量下降的状况进行了定量测试分析 .结果显示 :①耕作层 (0~ 2 0cm)土壤肥力指标有机质、全N、碱解N、全P分别比下层土壤 (2 0~ 6 0cm)高 14 2 % ,12 0 % ,37 3%和 9 2 % ,且流失土壤的养分富集现象明显 .②种植春小麦和豌豆的坡耕地 ,每流失 1cm表土 ,产量分别下降 1 9%~ 3 1%和 2 0 %~ 2 6 % ,而马铃薯和胡麻产量分别降低 0 9%~ 1 0 %和 0 9%~...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玮  郑子成  李廷轩  王永东  
【目的】土壤有机碳库能够有效地表征土壤的固碳容量,研究川西低山丘陵典型退耕植茶区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对认识退耕植茶地在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的演变及其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雅安市名山区中峰乡不同退耕年限的茶园(2—3年、9—10年、16—17年)为研究对象,选取邻近耕地为对照,分析退耕植茶对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和非活性有机碳质量分数、密度的影响,并对土壤碳库管理指数进行计算,分析土壤有机碳库、碳库管理指数与退耕年限的关系。【结果】退耕植茶地土壤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与对照相比,退耕植茶16年后,0—10 cm、10—20 cm和20—40 cm土层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