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50)
2023(9108)
2022(7838)
2021(7076)
2020(5934)
2019(13344)
2018(13138)
2017(25119)
2016(13669)
2015(14888)
2014(14172)
2013(13665)
2012(12240)
2011(11225)
2010(11123)
2009(10575)
2008(9872)
2007(8556)
2006(7540)
2005(6828)
作者
(39068)
(32523)
(32148)
(30512)
(20489)
(15565)
(14488)
(12470)
(12293)
(11316)
(11022)
(10967)
(10221)
(10200)
(10155)
(10153)
(9677)
(9607)
(9488)
(9407)
(8018)
(7962)
(7867)
(7498)
(7468)
(7256)
(7054)
(7014)
(6631)
(6373)
学科
(56282)
经济(56233)
管理(38955)
(32320)
方法(30414)
数学(27747)
(27498)
企业(27498)
数学方法(27309)
(13345)
(12772)
环境(12770)
中国(12649)
(11670)
(11263)
贸易(11257)
(10983)
业经(10589)
理论(9308)
(9148)
(8712)
(8431)
金融(8430)
地方(8399)
(8360)
银行(8336)
(7963)
(7928)
财务(7902)
财务管理(7884)
机构
学院(186850)
大学(185959)
(77467)
经济(75947)
管理(70006)
研究(62782)
理学(61224)
理学院(60616)
管理学(59073)
管理学院(58792)
中国(48939)
科学(39914)
(38145)
(34938)
(33039)
(32218)
中心(29608)
研究所(29524)
业大(29302)
财经(28592)
(26941)
农业(26609)
(26175)
经济学(25027)
北京(23398)
(22839)
经济学院(22775)
(22261)
师范(21891)
财经大学(21723)
基金
项目(131490)
科学(103558)
基金(97263)
研究(90080)
(86905)
国家(86309)
科学基金(73783)
社会(58637)
社会科(55881)
社会科学(55867)
(51452)
基金项目(50239)
自然(49665)
自然科(48600)
自然科学(48587)
自然科学基金(47700)
(43972)
教育(42306)
资助(42081)
编号(34886)
重点(30037)
(28754)
(27633)
(27567)
成果(26394)
科研(26348)
创新(25859)
计划(25415)
国家社会(25076)
教育部(24593)
期刊
(76864)
经济(76864)
研究(51526)
中国(33069)
学报(32939)
(28821)
科学(28742)
管理(25655)
(25545)
大学(24391)
学学(23251)
农业(19989)
(19798)
金融(19798)
教育(16526)
技术(15533)
经济研究(14887)
财经(13867)
业经(12545)
统计(12259)
(11953)
(11044)
理论(10855)
(10805)
实践(9983)
(9983)
决策(9932)
问题(9611)
技术经济(9049)
(9048)
共检索到2696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小宇  李秋儒  
本文基于中国1996年7月至2018年6月的金融月度数据,通过Chow结构断点检验,发现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在样本期内存在明显的结构断点。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构建门限回归模型,并将利率作为门限变量,考察了我国货币政策在不同利率区间的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性。结果发现:在低利率区间,与数量型货币政策相比,价格型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相对较弱。这表明现阶段在低利率环境下,利率调控空间受限可能是导致价格型货币政策效应弱化的主要原因。未来一段时期,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将作为中央银行的重要货币政策选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源源  张晓林  于津平  
厘清公众不同形式预期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对提高货币政策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新凯恩斯模型系统考察不同预期行为下经济冲击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并据此讨论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央行偏好何种货币政策工具,异质性预期模型较理性预期更易放大总供给和总需求冲击造成的通胀、产出均衡偏离,并引致较大央行福利损失;价格型调控相比数量型调控能更有效降低宏观经济波动,但数量型调控仍在局部情形占优价格型调控。为此,本文认为央行应强化预期管理,通过提高政策透明度、完善信息披露等以增强公众理性预期程度,并在宏观调控时根据经济周期特征审慎遴选合意货币政策工具,以提高货币调控效率,更好引领新常态经济发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源源  张晓林  于津平  
厘清公众不同形式预期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对提高货币政策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新凯恩斯模型系统考察不同预期行为下经济冲击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并据此讨论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央行偏好何种货币政策工具,异质性预期模型较理性预期更易放大总供给和总需求冲击造成的通胀、产出均衡偏离,并引致较大央行福利损失;价格型调控相比数量型调控能更有效降低宏观经济波动,但数量型调控仍在局部情形占优价格型调控。为此,本文认为央行应强化预期管理,通过提高政策透明度、完善信息披露等以增强公众理性预期程度,并在宏观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小宇   黄沁怡  
在利率下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探究如何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与有效性有助于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基于菜单成本和信息效应理论,构建平滑局部投影(SLP)模型评估不同规模货币政策冲击对产出与通货膨胀的非对称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政策效应存在冲击规模的非对称性,小规模货币政策冲击的实际产出效应更大;大规模货币政策冲击会在短期内产生更大的价格效应,而在长期其价格和实际产出效应均更小;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明显的利率相依性,低利率时期,货币政策冲击的实际效应更强。因此,央行在加大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时应坚持“高频、微调”的货币政策调整模式,现阶段中国尚未陷入“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有效性未受影响,但货币当局仍需充分利用央行沟通引导私人部门形成理性预期进而降低两者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张小宇   黄沁怡  
为应对内需不足的内部环境和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我国货币政策仍将保持低利率状态,然而低利率环境下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究竟如何是政策制定者的核心关切。现有对于低利率环境下的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大多集中于发达国家,缺少对于当前中国情景下的深入探讨,而且局部投影模型尚未应用于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研究。本文首先构建理论框架系统性分析了我国高、低利率时期货币政策的作用机理,然后基于状态依存局部投影模型定量分析了我国高、低利率时期货币政策的时变效应。研究发现:(1)我国扩张性货币政策冲击无论在高、低利率时期均能有效提升产出,从而实现预期的调控效果。(2)我国暂未陷入“流动性陷阱”,低利率时期扩张性货币政策冲击对产出、投资和消费的效应会增强,货币政策确实能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常规货币政策尚能有效刺激消费和投资意愿,进而拉动总需求。(3)高杠杆会增强低利率时期产出和投资对扩张性货币政策冲击的响应,但会削弱消费的响应,这是因为高杠杆促使企业减少用于缓解日常运转的资金,增加用于长期投资的资金,高杠杆还会增加居民房地产投资,增强流动性约束,从而挤占居民消费。文章结论为优化货币政策有效性,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效果提出建设性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白玉静  程蕾  李华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两者在中介目标、调整对象和作用目标主体方面各不相同,本文基于传导机制对两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对我国经济的调控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林朝颖  黄志刚  杨广青  
采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研究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结果表明: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企业均存在风险传导效应,且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风险传导效应强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高财务杠杆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均强于低杠杆企业,且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风险传导效应的非对称性强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因此央行在选择货币政策工具时应纳入微观企业风险感知及响应的考量,避免企业风险共振而削弱货币政策的理论效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路易斯·A.P.达席尔  何乐  
除了采取浮动汇率制作为应对危机的第一层抵御措施外,保持充裕的外汇储备以应付市场波动同样显得极为重要新兴市场经济体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危机管理事实证明,任何将危机应对政策长期化的企图都会最终给这些国家的资产价值带来负面影响。除了采取浮动汇率制作为应对危机的第一层抵御措施外,保持充裕的外汇储备以应付市场波动同样显得极为重要。因此,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政策制定主要关注于,如何在"不可能三角"的可接受"灰色领域"获得某种程度的自由度,同时又不损害本国的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根本性的问题在于,一个包含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的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胡小文  章上峰  
本文构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从均衡利率上升角度分析利率市场化对数量型和价格型政策效应的影响。通过脉冲响应、参数敏感性和社会福利损失分析得到:(1)均衡利率上升减弱数量型调控宏观经济的能力;减弱价格型调控产出波动,但增强其调控通胀的能力。当前条件下数量型调控效果仍优于价格型。(2)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价格型调控更加稳定。(3)两种货币政策下,均衡利率上升对居民社会福利基本没有影响。相对而言,价格型调控下福利损失较小。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加速,中央银行需要协调搭配两种货币政策,做好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龙  金春雨  
近年来,全球经济周期呈现出明显加快的现象,多变的外部环境导致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随着不同时期中央银行的不同经济目标产生差异性,常参数模型无法捕捉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时变效用。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不同经济目标的三维脉冲响应,进而构建出波动指数来研究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研究结果发现:(1)在经济萧条时期,中央银行更希望促进经济发展,当以降低物价水平和促进公共经济发展为首要目标时,数量型货币政策更有效;当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新智  
在监管部门大力推动直接融资市场发展、金融创新速度加快的背景下,以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实现调控目标的难度加大,负面效果愈加明显保证金存款纳入准备金缴存基数,打消了市场对货币政策放松的预期。此次政策调整,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邵磊  侯志坚  茆训诚  
文章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建立两国模型,研究货币政策的国际间溢出问题。由于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存在,中央银行不能准确预测货币需求的变化,很难对货币供应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导致货币政策传导失效,不利于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研究世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在考虑到世界主要经济体空间相互影响后,一国货币供应量增加的直接效应为负,而溢出效应为正,表明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引起本币贬值和资本流出,进而对本地区的宏观经济造成负向影响,但是对相邻地区会造成正向影响。一国实际利率上升的直接效应为正,对相邻地区的间接效应为负,表明本国实际利率上升会引起本币升值和资本流入,进而促进本地区经济的正向增长,但对相邻地区会造成负向影响。世界主要经济体在充分运用价格型货币政策使用的同时,应加强各国货币政策的统筹协调,并增强自身的硬实力,以减少货币政策溢出带来的不利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栋  
基于开放经济下的两国模型,构建了数字货币参与货币供求情况下的货币政策差异(利差和汇率)与数字货币量价的数学关系式。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验证两国模型中的变量关系和量化冲击效果。得出结论:(1)通过识别中美利差舒适区,发现比特币交易活跃,中美利差与比特币量价具有同向趋势,中美利差的影响具有时变特征,其中交易量表现的冲击效用更为显著;(2)由于比特币人为操纵的交易习惯,造成了汇率对比特币量价影响的差异。主要建议:(1)深入研发尝试发行锚定人民币的数字稳定货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2)积极应对数字货币发展对金融市场和监管格局的挑战,完善监管体系,维护金融安全;(3)长远布局,发挥以人民币为锚的数字稳定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国际公共品金融服务功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芳芳  张定法  郭涵  
后危机时代,为应对衰退并加快经济的复苏进程,宽松货币政策成为各国央行不得不为之的选择,很多国家施行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货币政策。而随之而来的是对于宽松刺激政策是否会导致资产价格泡沫产生和积聚的担忧,即低利率政策与资产价格泡沫关系问题再一次引起关注。本文旨在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对上述关系进行检验,其中,在理论层面,将资产价格分为价值和泡沫两部分,并综合运用理性泡沫理论、现金流贴现模型论证两者关系;在实证层面,考虑参数的时变性,采用TVP-VAR模型,基于中国股票市场相关数据来刻画两者关系。结果表明,通常,低利率政策对股票价格泡沫影响的方向具有不确定性;低利率政策会导致股票价格升高,但也存在相反的情形;利率变动对股票资产价格和股票资产价格泡沫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时变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闫先东  张炎涛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在特定条件下综合运用数量型与价格型工具调控已成为许多央行的选择,即使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一些国家也开始注重数量型与价格型工具的配合。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居民、非金融企业、政府等三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对比分析了价格型、数量型等六种组合下的货币政策工具效果。实证结果显示,混合型政策工具优于单一型政策工具,如果更加注重GDP目标,数量型工具为主、价格型工具为辅的调控(QP)效果相对较好;如果更加注重通胀水平,那么价格型工具为主、数量型工具为辅的中长期调控(LPQ)效果较好;如果更加注重就业目标,运用价格型工具为主、数量型工具为辅的短期调控(SPQ)效果较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