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30)
- 2023(5488)
- 2022(4821)
- 2021(4687)
- 2020(3566)
- 2019(8509)
- 2018(8203)
- 2017(16464)
- 2016(8964)
- 2015(9901)
- 2014(9855)
- 2013(9713)
- 2012(9159)
- 2011(8478)
- 2010(8636)
- 2009(7851)
- 2008(7701)
- 2007(6938)
- 2006(6365)
- 2005(5797)
- 学科
- 济(36390)
- 经济(36358)
- 管理(24496)
- 业(23764)
- 企(18114)
- 企业(18114)
- 方法(14085)
- 数学(12986)
- 数学方法(12812)
- 农(11862)
- 财(10505)
- 地方(10136)
- 中国(9794)
- 贸(9710)
- 贸易(9703)
- 易(9445)
- 策(7887)
- 制(7826)
- 业经(7798)
- 农业(7781)
- 银(6980)
- 银行(6978)
- 融(6784)
- 金融(6783)
- 行(6748)
- 及其(6035)
- 务(5826)
- 财务(5814)
- 财务管理(5801)
- 企业财务(5523)
- 机构
- 学院(123762)
- 大学(122581)
- 济(56322)
- 经济(55169)
- 管理(46276)
- 研究(46255)
- 理学(38950)
- 理学院(38516)
- 管理学(37986)
- 管理学院(37727)
- 中国(37256)
- 财(28326)
- 京(25128)
- 科学(24648)
- 所(23594)
- 中心(21566)
- 财经(21466)
- 研究所(20955)
- 经(19540)
- 江(19408)
- 农(18218)
- 经济学(17683)
- 院(16689)
- 范(16427)
- 师范(16280)
- 北京(16275)
- 财经大学(15970)
- 经济学院(15968)
- 州(15685)
- 业大(14501)
- 基金
- 项目(77995)
- 科学(61382)
- 研究(60543)
- 基金(56404)
- 家(48346)
- 国家(47935)
- 科学基金(40730)
- 社会(38300)
- 社会科(36364)
- 社会科学(36359)
- 省(28930)
- 基金项目(28678)
- 教育(27578)
- 划(25089)
- 自然(24875)
- 编号(24802)
- 资助(24490)
- 自然科(24290)
- 自然科学(24282)
- 自然科学基金(23872)
- 成果(21682)
- 部(18342)
- 重点(17681)
- 发(17680)
- 课题(17665)
- 性(16266)
- 创(16005)
- 教育部(15957)
- 国家社会(15820)
- 人文(15361)
共检索到1998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庄希丰 黄怡瑄
日本央行在最近一波的景气衰退中被指为货币政策操作不佳,因其似乎只专注降低利率而忽视其它传递管道。货币政策在景气差的低利率时期是否能有效果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台湾地区货币主管部门在上一波不景气中也不断以调降利率作为因应,因此本文利用VAR(向量自我回归)模型分别针对台湾地区及日本这两段经济不景气的低利率时期进行讨论分析。根据冲击反应分析显示,不论是台湾地区或日本在观察样本期间都得到货币政策无效的结论,其中台湾地区可能存在"投资陷阱";日本则发现存在"流动性陷阱"。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利率 汇率 股价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小宇 黄沁怡
在利率下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探究如何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与有效性有助于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基于菜单成本和信息效应理论,构建平滑局部投影(SLP)模型评估不同规模货币政策冲击对产出与通货膨胀的非对称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政策效应存在冲击规模的非对称性,小规模货币政策冲击的实际产出效应更大;大规模货币政策冲击会在短期内产生更大的价格效应,而在长期其价格和实际产出效应均更小;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明显的利率相依性,低利率时期,货币政策冲击的实际效应更强。因此,央行在加大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时应坚持“高频、微调”的货币政策调整模式,现阶段中国尚未陷入“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有效性未受影响,但货币当局仍需充分利用央行沟通引导私人部门形成理性预期进而降低两者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晶
自2008年12月以来,美国一直采取低利率与量化宽松搭配的货币政策模式。本文基于中国货币政策的运行环境和实施效应两方面,对美国持续低利率政策的溢出效应进行了检验,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结果证实美国长期较低的联邦基金利率对于中国货币政策这两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步加大。所以,中国的货币政策应在充分考虑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基础上适时调整。
关键词:
持续低利率 量化宽松 货币政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树生
当前,农村金融改革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本文认为,农村利率上浮政策推动农村经济增长效果甚微,低利率货币政策在现阶段对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实际收入更为有效,只有构建多层次竞争性的农村金融体系,才能有效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加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力度。
关键词:
利率 货币政策 农村经济增长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张小宇 黄沁怡
为应对内需不足的内部环境和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我国货币政策仍将保持低利率状态,然而低利率环境下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究竟如何是政策制定者的核心关切。现有对于低利率环境下的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大多集中于发达国家,缺少对于当前中国情景下的深入探讨,而且局部投影模型尚未应用于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研究。本文首先构建理论框架系统性分析了我国高、低利率时期货币政策的作用机理,然后基于状态依存局部投影模型定量分析了我国高、低利率时期货币政策的时变效应。研究发现:(1)我国扩张性货币政策冲击无论在高、低利率时期均能有效提升产出,从而实现预期的调控效果。(2)我国暂未陷入“流动性陷阱”,低利率时期扩张性货币政策冲击对产出、投资和消费的效应会增强,货币政策确实能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常规货币政策尚能有效刺激消费和投资意愿,进而拉动总需求。(3)高杠杆会增强低利率时期产出和投资对扩张性货币政策冲击的响应,但会削弱消费的响应,这是因为高杠杆促使企业减少用于缓解日常运转的资金,增加用于长期投资的资金,高杠杆还会增加居民房地产投资,增强流动性约束,从而挤占居民消费。文章结论为优化货币政策有效性,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效果提出建设性政策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洁
日本和台湾地区曾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出现过流动性过剩。从日本和台湾地区流动性过剩的情况、原因以及在流动性过剩条件下推行的重要政策看,日本推行错误的产业和金融策略,而不是流动性过剩本身,最终使日本经济陷入衰退;而台湾地区利用流动性过剩推行产业升级战略是其20世纪90年代经济能够保持健康快速成长的主要原因,但放任流动性过剩吹起资本市场泡沫使其金融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受到了严重挫折。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鸣玖
本文基于1990—2019年台湾地区进出口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对台湾地区两次“南向政策”的实施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李登辉当局提出的“南向政策”与蔡英文当局提出的“新南向政策”对台湾地区的进出口及对外直接投资的比例分布没有影响。南向经济为台湾地区提供了中国大陆之外新的经济发展思路,但对促进其经济势力扩张并无帮助。台湾当局应加强与大陆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两岸经贸关系和谐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宗昊 林冈
后进国家或地区常藉由产业政策推动经济发展,但产业政策是否能有效执行,政治基础的支持与金融体系的配合至关重要。文章先由"发展型国家"理论的文献着手,梳理出产业、金融与政治三者的密切关系,再从台湾地区的发展经验出发,说明公权力部门是如何运用金融体系推动产业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由于实行威权统治与金融管制,台湾地区当局遂能排除社会的干扰,将资金引导至计划发展之产业,从而主导了工业化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台湾地区政治民主化与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商业利益开始介入政策过程,企业取得资金的渠道也日渐多元,公权力部门主导产业发展的能力减弱,由主导逐渐转变为协调与配合的角色。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高秀屏 周卫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杨选
日本上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后,陷入战后最严重的萧条时期。日本在这一时期不断调整货币政策,但并没有起到应有的刺激经济恢复的作用,因而这一时期被称为"失去的十年"。然而,日本90年代泡沫破灭后长时间的经济萧条并不能完全归因于货币政策的失误,与世界经济的影响,与其他宏观调控政策的失误,与经济结构等因素都有关系。本文认为日本这一时期的货币政策,虽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但是对日本经济仍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得失成败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也是深远的。
关键词:
日本 萧条 货币政策 措施及效果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朱忱 林相君
在岛内经济体规模、产业经济结构与投资外移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当前台湾地区银行业低利率且高度竞争的金融环境,而银行业利差与获利缩窄的现象,主要源自于对通货膨胀预期减低、低投资率、低GDP增长率、银行众多竞争激烈且同质性过高、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货币供给增加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银行业的主要对策包括:赴海外投资经营,扩大利润来源,调整经营策略,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等。对中国大陆银行业而言,可借鉴参考的做法包括优化结构、实现转型、加强定价管理、提升资产负债管理水平,以达到提升风险管控、创新业务、降低经营风险、增加客户粘性等目标。
关键词:
低利率 高同质性 利差缩窄 负债管理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许世瑛 张辉
两次调低利率的政策取向与效果分析许世瑛张辉1996年,我国中央银行分别于5月1日和8月23日先后两次调低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其中第一次调息,存贷款利率平均下调0.98%和0.75%,同时决定:1、缩小金融机构流动资金贷款利率最高上浮限度,即除农村信...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柳泽民
自 1996年 6月以来 ,中央银行多次降息 ,以期克服世界经济放缓 ,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实践证明 ,降息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导致我国降息效果不佳的原因在于 :( 1)投资的利率弹性低 ;( 2 )投资乘数较低 ;( 3 )消费信贷机制不健全 ,居民储蓄意愿仍强 ;( 4 )固定汇率制。对此 ,作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降息 效果分析 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胡凯
本文首先梳理了台湾地区研发税收激励政策的主要内容,然后总结了其相关经验,最后从研发税收激励重点、激励环节、价值取向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研发税收激励政策的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晓宇 阮加
次贷危机后,日本持续实施超低利率政策。超低利率首先通过银行间市场传导,随后逐渐由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蔓延,影响消费、投资、本币币值以及货币的流动速度。本文采用VAR模型考察日本超低利率政策的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和产出是超低利率的格兰杰原因,货币传导渠道较窄、传导效率不高;日本超低利率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明显,且影响具有长期性,对产出、货币流动速度、汇率、消费和投资的影响具有短期性,中长期影响相对减缓。
关键词:
日本超低利率 利率传导机制 传导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