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14)
- 2023(17993)
- 2022(15631)
- 2021(14369)
- 2020(12396)
- 2019(28438)
- 2018(28274)
- 2017(54790)
- 2016(30211)
- 2015(34078)
- 2014(34023)
- 2013(33888)
- 2012(31319)
- 2011(28628)
- 2010(28625)
- 2009(26852)
- 2008(26669)
- 2007(23870)
- 2006(20903)
- 2005(18621)
- 学科
- 济(122242)
- 经济(122095)
- 管理(85222)
- 业(82280)
- 企(67255)
- 企业(67255)
- 方法(60083)
- 数学(52329)
- 数学方法(51770)
- 中国(32908)
- 农(32835)
- 财(32051)
- 学(29331)
- 贸(26615)
- 贸易(26608)
- 业经(26125)
- 易(25882)
- 制(23032)
- 地方(22560)
- 农业(21856)
- 务(20308)
- 财务(20233)
- 理论(20199)
- 财务管理(20185)
- 银(19396)
- 银行(19305)
- 企业财务(19091)
- 和(18862)
- 环境(18447)
- 融(18420)
- 机构
- 大学(450890)
- 学院(446170)
- 济(177484)
- 经济(173689)
- 管理(170842)
- 研究(151860)
- 理学(148610)
- 理学院(146875)
- 管理学(144204)
- 管理学院(143407)
- 中国(111122)
- 科学(97845)
- 京(95711)
- 农(82489)
- 财(82072)
- 所(79382)
- 研究所(72731)
- 业大(72699)
- 中心(67956)
- 财经(66740)
- 农业(65859)
- 江(64398)
- 经(60582)
- 北京(60259)
- 范(58102)
- 师范(57392)
- 经济学(54670)
- 院(54093)
- 州(52107)
- 经济学院(49762)
- 基金
- 项目(303564)
- 科学(235779)
- 基金(219489)
- 研究(213365)
- 家(194739)
- 国家(193167)
- 科学基金(163100)
- 社会(133361)
- 社会科(126291)
- 社会科学(126256)
- 省(118409)
- 基金项目(116384)
- 自然(108916)
- 自然科(106339)
- 自然科学(106304)
- 自然科学基金(104428)
- 划(100981)
- 教育(98302)
- 资助(91523)
- 编号(85959)
- 成果(69726)
- 重点(68802)
- 部(66819)
- 发(64208)
- 创(62238)
- 课题(59432)
- 科研(59079)
- 创新(58196)
- 计划(57409)
- 教育部(56276)
- 期刊
- 济(187876)
- 经济(187876)
- 研究(128840)
- 学报(81355)
- 中国(77394)
- 农(73665)
- 科学(70537)
- 财(61088)
- 大学(59440)
- 管理(59043)
- 学学(56378)
- 农业(50208)
- 教育(44293)
- 融(36517)
- 金融(36517)
- 技术(35634)
- 财经(32749)
- 经济研究(30945)
- 业经(30774)
- 经(27980)
- 业(25714)
- 问题(25681)
- 版(22443)
- 技术经济(21840)
- 贸(21789)
- 科技(21747)
- 图书(21576)
- 理论(21185)
- 业大(20761)
- 统计(20403)
共检索到638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昊雯
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延缓我国老龄化、少子化问题刻不容缓。本文对生育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二胎虚拟、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对生育率的影响显著为正,女性劳动参与率、人均GDP、平均受教育年限对生育率的影响在不同模型中存在差异;继而以人均GDP、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门槛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经济发展对生育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说明经济发展程度较高时生育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经济决策,更关乎个体效用和价值选择;当平均受教育年限跨越门槛值时,其对生育率负向影响减弱;进一步通过对育龄妇女占人口总数比例进行预测,发现育龄妇女数量比例下降存在一个平台期,即人口生育存在窗口期。为此,提出建议,提出如下建议:积极落实《中共中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抓住窗口期,制定生育鼓励政策,促进我国人口结构的改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康晓平,王绍贤
在致使妇女生育率下降的诸多因素中,对社会经济发展、文化水平提高等间接因素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论著。在我国,有关直接因素的定量研究报告较少,而且在现有资料中所反映的避孕、哺乳等直接因素对城乡妇女生育率的影响又有很大区别。本文研究重点在于明确调查地区影响妇女生育率的直接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隆健
影响生育率的因素可分为直接影响因素,如结婚比例、性生活、哺乳、人工流产等,和间接影响因素,如社会制度、经济、文化、职业等。由于直接影响因素介于生育动机和生育率之间,直接决定人们的生育行为,因此又称为中间生育变量(Intermediate FertilityVariables)。本世纪50年代中期Kingsley Davis和Judith Blake首先提出中间生育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梁秋生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2 0 0 0年京、津、沪三大城市的总和生育率已经降低到 0 67、0 88和 0 68的超低水平。分析表明 ,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和高等院校在校生规模的迅速扩大 ,以及无户籍“漂泊“人口的增加是造成大城市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超低水平的根本原因。在这种情况下 ,总和生育率指标在功能上存在明显的缺陷 ,既不能反映大城市育龄妇女真实的时期生育率水平 ,也不能反映大城市育龄妇女实际的终身生育水平
关键词:
大城市 外来流入人口 超低总和生育率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金营,何云艳,王志成,段成荣
本研究构造了人口流动强度和城镇化指数分布法对全国漏报的 5 38 65万多 0岁人口进行地区 (省、直辖市、自治区 )分配 ,将漏报出生回填后 ,估计得出各地区 2 0 0 0年妇女总和生育率。估计结果显示通过漏报回填可以基本展现各地区妇女真实生育水平 ;各地区生育水平差异较大 ,还有1 3个省区超过更替水平。
关键词:
出生漏报 生育模式 总和生育率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伯华
妇女生育率的计算,涉及到两个变量:分子是婴儿出生数,分母是有关的妇女人数。按照分母中所用的是育龄妇女人数或仅是已婚育龄妇女人数,妇女生育率又可分为育龄妇女生育率和已婚育龄妇女生育率。 在未婚生育仅为个别现象的情况下,可以认为育龄妇女生育率与已婚育龄妇女生育率具有共同的分子。这时,育龄妇女生育率=已婚育龄妇女生育率×已婚比例。该关系式表明,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鸿雁,吴玲,董情
妇女生育率是人口再生产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我国自1979年“一对夫妇一个孩”的人口政策实行以来,人口的生育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城市与农村对政策的理解与执行有一定的差异,客观地揭示这些差异的原因,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城乡间影响生育率水平的诸因素,指导计划生育的实施是十分重要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卫,史梅
本文利用1997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生育率的社会经济因素,并通过伊斯特林模型将社会经济因素、中间变量和生育率相联系,探讨社会经济因素通过中间变量而影响生育率的途径与机制。伊斯特林模型在世界生育率调查的一些国家得到过应用,本文尝试将它应用到中国的数据中。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秀花
育龄妇女的人数多少和生育状况直接影响总人口的规模,研究育龄妇女生育状况,对控制人口发展,实现2000年人口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10%机器汇总资料,对北京市育龄妇女现状及其生育特点作一简要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真真
文章根据中国最近的生育意愿调查,分析了不同地区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各种调查比较一致地显示,中国育龄妇女的理想子女数大多是两个孩子。在经济发展较快、社会保障体制相对完善、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东部地区,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与城市居民接近;即使在生育意愿最高的西部农村地区,也仅有少数妇女有多子女偏好。生育意愿的差距已经缩小到仅仅是一孩和二孩的差别。强烈的性别偏好已成为影响生育行为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生育意愿 理想子女数 性别偏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广州
在对递进生育模式优点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文章以1982、1990和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育龄妇女分孩次递进生育模式研究为例,分析中国育龄妇女递进生育模式的基本特点与基本规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金华 肖腊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钟左文
近几年来盐城市计划生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国家及省计生委指导下,在强化社会制约措施,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同时,以帮助计划生育户发家致富和提供服务为主要内容,实施少生快富文明工程,建立适合本地特点的利益导向机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1992年省1%人口抽样调查,人口出生率降到13.22‰,计划生育率上升为87.5%。全市绝大多数县(市、区)计划生育工作走出了困境,初步进入了“三为主”的轨道。实施少生快富文明工程比较早、比较好的县(市、区)计划生育工作开始朝着“既要抓紧、又要抓好”的方向发展。 1 少生快富文明工程帮助计划生育户致富的基本情况 少生快富文明工程包含致富、教育、服务、福利和邻里互助五项子工程。其中帮助计划生育户发家致富是主体子工程。其具体形式有四种:在邻里小组开展结对帮富活动,在村建立少生快富合作社,把计划生育户和新婚夫妇、未婚青年组织起来,在优惠政策扶持下搞股份合作经济;在乡(镇)抓住有发展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巫锡炜
由于常规生存模型假定删截和事件发生相互独立,导致研究者常常忽略删截案例中可能还包含经历事件的风险为零的"长期存活者"。忽略这一总体异质性会导致有偏的参数估计。文章介绍并应用分割总体生存模型来探究初婚初育史对中国育龄妇女的二孩生育间隔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个体特征和所处文化背景特性的情况下,对于有可能生育二孩的妇女,初婚年龄的推迟、初育为女孩的情况都将导致二孩生育间隔的缩短;所属初育队列越晚、初育孩子健康、初育后哺乳时间越长、间隔期内人工流产次数越多则都会显著延长二孩生育间隔。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郝守忠
本文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10%抽样)提供的资料,对黑龙江省育龄妇女生育状况作一简要分析。 一、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对比 (一)一般生育率、总和生育率下降较快。黑龙江省育龄妇女一般生育率,1981年为72.81‰,1989年为62.53‰,较1981年下降10.28个千分点;总和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